八喜电子书 > 仙侠武侠电子书 > 黄庭仙道 >

第248部分

黄庭仙道-第248部分

小说: 黄庭仙道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收回。”

    “可以,我要瓶中三成净水,少于三成,我们兵刃相见!”莫山紫提出要求,他不呆,能不用武力得到,就不用武力得到,因为对方一共四人,其中二人是高手,斗起来鹿死谁手还真的难说,虽然他的境界高于二人,但两人联手,情况真的难说。

    莫闲看了于崇阿一眼,于崇阿点点头:“行,就给你三成,给莫闲道友三成,依山尽和依依一人一成,剩下两层归我,怎么样?”

    莫山紫这才脸色缓和下来,口中说:“大善!”

    能不用武力得到目的再好不过,于崇阿将甘露净水分割完毕,说:“莫山紫道友,你往什么时候地方去?”

    “我再寻找出去的路,告辞!”莫山紫显然不想与他们在一起,作为个人,他的武力可以说在众人最高,但对方四个人,人多势众,不如自己独自一路,目的已达成,就此分手,反而对自己的更好。

    莫闲见此,也没有挽留,任其离开。此时,于崇阿才向莫闲道谢:“多谢道友出手,不然,我怕已经身亡。”

    莫闲笑到:“不用谢,我出手也是为了自己,二人面对莫山紫,总比一个强。”

    “就算是这样,我还是谢谢你。我们继续往前。”于崇阿说。

    四人又御起遁光,飞了有两个时辰,前方出现一座高台,不是高台,而是由天青石砌成的祭坛。

    在之前,众人并没有看见,好像突兀的出现在众人面前,祭坛前有一座牌楼,上面有几个篆字:拜佛台。

    莫闲与于崇阿对望一眼,缓步迈上台阶。登上拜佛台,才发现好像在拜佛台上看大佛,却正对着大佛安详的笑容。

    正对着大佛有着一张供桌,上面一个香炉,旁边有着香,于崇阿上前,抓起三支香,用真火点燃,恭敬地上香,其他人依次上香。

    上香完毕,大佛笑了,眼睛微微一睁,眼中射出两道金光,罩着了四人,莫闲刚想提防,金光已上身,莫闲这一刻感到安祥,面前结出一篇经文:

    ……

    尔时。观世音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世尊。忆念我昔。无数恒河沙劫。于时有佛。出现于世。名观世音。我于彼佛。发菩提心。彼佛教我从闻思修。入三摩地。

    初于闻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如是渐增。闻所闻尽。尽闻不住。觉所觉空。空觉极圆。空所空灭。生灭既灭。寂灭现前。

    忽然超越世出世间。十方圆明。获二殊胜。一者。上合十方诸佛本妙觉心。与佛如来同一慈力。二者。下合十方一切六道众生。与诸众生。同一悲仰。

    ……

    莫闲细细品味,这段经文是从耳根入手,正是观音的法诀,观世音菩萨说自己从闻思修,入三摩地。必须说明,观世音菩萨说的是从闻思起修,而不是闻、思、修的三个次第。

    这是一部上乘**,从听觉入手,“初于闻中,入流亡所”,常人闻声,心念顺声音而流出,神即随声外流,而它正好相反,听到声音,收回听觉机能,光返照,使心光内注,做到不出流随声,而入流照性,反听能听的自性,也就是用观智思惟……(未完待续。)

81。传送符,海上波涛压船来

    这门功法,从入门到湛深涅槃境界都已点到,只寥寥数语,却说得明明白白,假传万卷书,真传一页纸,想不到进入此中,短短的时间内,连获几门传承。

    于崇阿也认真的瞧着,不仅是他,就连依山尽和依依,也在观看。

    “莫兄,果然是妙法,此法诀可称为‘耳根圆通’,不愧为佛法**之一。”于崇阿叹到。

    “好一部‘耳根圆通’。”莫闲赞到。

    “就是,果然好法!”依依也赞到,正说间,经文变淡,脚下摇晃,众人一看,大惊,不知什么时候,拜佛台开始崩塌,从中飞出四道光华,直接裹住四人。

    莫闲随手一抓,手上多了张佛符箓,不知什么材质所制,符箓刚到手,就爆发出一团佛光。

    佛光爆出,眼前突现一个黑洞,将他卷入其中,在进入黑洞之时,他的眼角余光到同样三团佛光闪烁。

    莫闲脑中一闪,看来三人一样命运,转眼之间,身边景色一幻,再看四周,碧海蓝天,自己居然脱了出来,手中符箓就要飞出,莫闲手中灵光一闪,符箓安静下来。

    看来,这个符箓是以传送为目的,再看手中佛符箓,光芒黯淡了许多,甚至有些地方出现了裂纹,拿在手上,却是透明的,材质如琉璃,却是软的,大概可以再用二三次,该符就会报废,大概中传送类符箓,用来逃命倒是好方法。现在身处何处,他极目远眺,看见数里之外,有一个熟悉的身影,那是依于通。

    他将佛符箓收了起来,一纵遁光,飞向依于通的方向。

    依于通正在东张西望,见莫闲飞来,大喜:“你也出来了,你有没有看见其他人?”

    “依山尽和依依不以及于崇阿不久前和我在一起,就在刚才,不知道传送到何处?你是怎么出来的?”莫闲问到。

    “我是得到一张佛符,佛符陡然放光,将我传送出来,我没有留意,让佛符化光遁走。你呢?”

    “我的情况也差不多,不知道他们在什么地方,还有我们在何处?”

    “那座岛我所认识,岛上有一个小水潭,此岛在我们进入的洞府东南方向有二十多里,现在岛在我们西面约三四里处。”依于通看看天空的太阳说到。

    他这一说,莫闲对自己的方位有了大致的了解:“我们先上岛休息一下,不知于崇阿他们在何处,如果在二个时辰内等不到他们,我们干脆返回南诏国,我想他们也一样。”

    “就依莫道友!其实我和徒弟间可以用符箓联系,只要他们在附近百里范围内,但和于道友就不知他的什么地方,我们上岛,我试一下用符箓联系他们。”依于通说着,两人向小岛进发。

    到了小岛之后,依于通用符纸叠了两个纸鹤,口中默祝,手一松,两个纸鹤飞起,向北方而去。

    莫闲却默坐于地,他的意识又一次联系上本尊,将这一阶段的情况与本尊作了沟通,特别是在佛法上的感悟。

    本尊在洞府之中,默默睁开了眼,已经有好几年了,化身收获极大,许多东西都反馈到本尊这里,本尊也静极思动,自从松溪真人转世之后,提婆达多和幽冥教主好像都安分下来,特别是提婆达多,他的魔教并没有进一步扩大。

    莫闲感到他好像受了重伤,估计幽冥教主也一样,除了一些小事,几大派之间,好像达成一个协议,修行界迎来难得风平浪静。

    由于化身传来的武修给他很大启发,而他的**力量要比化身强得多,达到了十二龙的力量,如果全力发挥,直接移山岳,震大地,翻江海,他的符箓修行,已到最后一步,快到形成符诏,就差临门一脚,他决定出去寻找机缘。

    另外,他没有忘记阎罗殿,这是他的最大的执念,但他并不着急,阎罗殿,暂时还是不要动它,他明白,现在提婆达多只是暂时潜伏。

    他决定趁这段平静的时期,出去寻找几个弟子,他决定将武修法传出去,阎罗殿世间杀手组织现在莫闲已看不上眼,但数量众多,前期培养的人才只是针对中低端修士的分量大一点,对世间武者虽培养,但数量极少。用修士去欺负世间杀手,不用说害处多,炼气修士对付杀手,虽然功力高于他们,但两者风格不一样,弄不好杀手会得手。

    最主要的是,修行界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就是一般情况下,不对世间人动手。

    所以他得到了武修之法后,决定培养一批武修,只要他们达到炼皮层次,也就是世间高手,同时一身罡气虽不能外放,但也对法术有了一定的免疫作用。

    莫闲收拾好东西,告别了绿如,独自下山。

    不提本尊,再来说化身莫闲,在岛上呆了一个多时辰,两道遁光赶到,正是依山尽和依依,一见师傅,两人大喜。

    依于通问了一下情况,两人传送出来,没有抓住佛符,佛符化光飞走,两人相隔好在不远,很快就寻找到对方,却不见其他,正在商量之时,空中飞来了纸鹤,两人一见纸鹤,知道师傅出来了,正在寻找他们,便跟着纸鹤,来到了小岛。

    至于于崇阿,他们并没有看到,莫闲说:“于崇阿应该没有事,我们在这里也不是事,还是先回南诏国再说。”

    依于通点点头,取出那艘海船,放于水中,船体迅速变大,他们踏上归程。

    船在海上航行了一日,前方海水陡然如墙一样竖起,接着传来法力的波动,莫闲和依于通对望一眼,有数股法力波动,一股很熟悉,是于崇阿的,另外的带有妖气,他们却不认识。

    海水如墙一样,直压船只,依山尽和依依一见,脸色不大好看,他们法力不足以掀起这么高的波浪,他们立刻一拍船体,船体放出蒙蒙青光护住船体。

    莫闲一见海水越来越近,手往下一压,无边的水墙中间一段陡然崩坍,变得风平浪静,而离船十几丈外,海水呼啸而过。(未完待续。)

82。菩萨心,众人归来炼法宝

    水墙崩塌,船一帆风顺,进入内圈。

    众人看到,于崇阿脚踏一头金鳌,在他的身畔,围着几个妖物,很得出,几物都是海中妖物,一个身背龟甲,手持乌金锤,头时不时缩入龟壳之中,脚踏烟波之上,很显然,这是一个乌龟精。

    旁边一个,头化形未全,能看出他是一头章鱼精,手执一杆长枪;还有一个,显然是只螃蟹精,手使钢叉,后面水中,隐约可见有大量的妖物时沉时浮,但于崇阿占据上风。

    他一见船闯入,他认出这艘船,大喜,莫闲看到众多妖物,二话不说,腰间葫芦盖一揭,一条巴蛇游出,口一张,只向最近的妖物乌龟精吸去。

    “莫道友,手下留情!”于崇阿喊到,回头冷喝到,“孽障,还不皈依我佛!”

    莫闲一愣,而乌龟精已经变小投入巴蛇的口中,莫闲急忙手中打出一个印诀,吸力消失。

    海面上众多妖物一下子跪了下来,现出原形,空中禅唱起,朵朵莲花盛开,佛光大作,将众多妖物笼罩在其中。

    莫闲明白了,原来于崇阿在收伏妖物,他宝相庄严,单掌置于胸前,口中默念着经文,好一个佛门弟子。

    看来这次于崇阿完全认为自己是佛门弟子,要是在以前,几个妖物他早就打杀,而现在,他却慈悲为怀。

    众妖拱服,他微微一笑,吩咐了一声:“尔等且去,各自收伏野性,潜心颂佛。”

    吩咐完了之后,看见众多水生妖物齐齐将头一点,沉入水底。

    “于兄自从入佛后,一副菩萨心肠,上船来!”莫闲笑到。

    于崇阿也笑了,身体一跃,上了船,他脚下的金鳌身体一沉,消失不见。

    “既然身入佛门,自然要遵守佛门戒律。”

    “你不怕佛门规矩多?”依于通问到。

    “自然不怕,戒律于身心,看起来更多是约束,但此身如不约束,不知会走向何方,今日戒律,是为了明日得大自在。”于崇阿说到。

    “于兄,你自出了洞府之中,落于何方?”莫闲问到。

    “我出来时,发现了莫山紫,但我们两人没有见面,他便离去,我不知道你们怎样,想来无事,便一路向南诏国而去,不想在这里遇到大群妖物。”于崇阿说。

    “好了,我们的人总算聚起了,走,我们回南诏国。”依于通说,“接下来,二位道友将要哪里去?”

    “我还没有想好,想来要麻烦依兄,我想总结一下,炼制一下法宝,大概花上半年多时间。”莫闲想了一会说。

    “欢迎,你把我那里就当你自己的家不就行了。”依于通笑着说。

    “好,一言为定,那就麻烦依兄,于道友准备到哪里去?”莫闲笑着说。

    “我就不打搅了,我先回到自己的家,然后,闭关一段时间,看看形势,决定是否剃度。”于崇阿说。

    “我回去后,先收徒,毕竟要准备十年后的比试,依仁可惜了。”依于通一提到依仁,船上的人都不说话了。

    过了一会儿,莫闲劝到:“将军难免阵上亡,修行这条路,危险重重,又充满了诱惑,我们都不知道未来怎么样。”

    “看我说的,在这重逢日子,谈什么不高兴的事做什么,我们还是谈谈这次有什么体会?”依于通说到。

    “不错,修行途中人寂寞,而二三个道友聚在一起,谈谈各自想法,纵论大道,也是人生一大乐事。”莫闲笑到。

    三人话音一转,开始谈玄论道,三人各有所长,依于通在炼器与巫术上有专长,而于崇阿学贯道佛巫武,对其法术很精通,不过在理论方面,也就是道方面比较欠缺,要不然,他也不会最终投入佛门,不得不说,佛家理论能弥补他的缺陷。

    而莫闲看顾的书很多,有自己关于道佛的体悟,但关于鬼修,巫妖和武修方面比较缺憾。

    三人各抒己见,就在这样的氛围中,他们在这里高谈阔论,谈玄论道,而依山尽和依依听得津津有味,恨不得时间停下来才好。

    船终于靠岸,于崇阿也告别,莫闲却留了下来,他不忙先炼器,而是直接闭关。

    他闭关是为了将这阶段的知见沉淀一下,这一阶段,他的所得大多是佛教的修法,在理论上佛教与道教修行有很大区别,佛教注重性功,提倡见性成佛,而不对身体进行深入锻炼,虽然到了高级阶段,心理变化会引起生理的变化,而且佛门追求寂灭,而不追求长生。

    正如佛主所说,符合生的规律的东西,也符合死的规律。而道家却追求自然,后来道教更追求长生不老,认为人的生死病死,可以由自己掌握,提倡我命由我不由天。

    在修法上,更注重**和精神的统一,讲究性命双修,单修性或者单修命,都不提倡,对身体格外重视,认为肉身是渡世宝筏。

    道家证果,最上一乘,白日飞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