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重生于康熙末年 >

第663部分

重生于康熙末年-第663部分

小说: 重生于康熙末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干吗站在这儿,还没用晚饭的呗,天都要黑了。”李氏见儿子站在小书房门口,说道。
    屋子里的祖孙几人听了动静,往门口望来,才现曹。
    天佑与恒生两个忙站直身子,见过父亲。曹寅撂下手中的书,问道:“十六阿哥走了?”
    “嗯,原想留他吃饭,要洛宫门了,他就先回去了。”曹回道。
    曹这边,却是有话要对父亲说的。
    十六阿哥过来,除了听了曹的“烟草”大计,还告之曹一件事,那就是圣驾延迟回京。
    每年十月初一,是颁布次年年历的时间,十月初三又是太后的圣寿节。因此,圣驾每年都会在九月末回京。
    今上已经年过花甲,这几年身体又不大好,这一延迟回京,自然就引起各方揣测。不晓得会不会变天,要不然为什么皇上今年点了那么多阿哥随扈。
    留在京城的几位,虽说成年,也算是小阿哥,手中无权。就算是生出了不得的心思,也没有那个势。
    再说,先大阿哥、二阿哥、八阿哥的前车之鉴在那里摆着,有谁敢轻举妄动。
    康熙做了五十多年皇子,没有权臣外戚,心里最防备的,就是自己的儿子们。想来这些皇子心里也有数,乖觉了许多,不敢在这个时候扎眼。
    听说十三阿哥已经携眷去汤泉庄子了,十四阿哥也收敛许多,等着热河的动静,不敢再肆意拉拢人。
    曹这边,不怕康熙出问题,是担心太后那边。方种公现下在热河供职,最太后身边的御医。要是太后有个闪失,怕牵连到他身上。
    曹见过太后几次,只觉得是个富态雍容的蒙古老太太。但是因她这几年照拂李氏,同曹家也不能算是没有干系。别的不说,就说李氏每年为她亲手缝制两套衣服,就是当成了亲长孝敬的。
    曹没有问过母亲,到底晓不晓她的身世。不过文太君性子清冷,待李氏不亲是真的。
    回梧桐苑用了晚饭,曹又来到兰院,将十六阿哥所说之事说了。
    听提及康熙的健康,曹寅的脸上有些沉重,压低了音量对曹道:“五月里皇上中风,方种公去热河,名为太后看病,实际上是给皇上针灸。”
    曹听了,不由愣住。
    对于“中风”,他印象中就是口斜眼歪,半身不随。
    康熙在臣子面前,向来是威严的很,实想不到他“中风”会是什么模样。
    “外头并没有消息出来,我原本以为症状尚轻,没想到却是延迟回京。圣体究竟如何,无人得知,实在令人担心,却又不好刺探。”曹寅带了几分沉重续说道。
    见老父担心,曹心有不忍,道:“父亲无须担心,皇上定平安无事。若说令人担心倒是太后那头,七十七了。”
    听曹说得这般笃定,曹寅看了儿子一眼,沉默半晌,道:“莫非皇上国祚年数,也在儿梦中?”
    曹迟疑了一下终是点了点头,讪讪道:“要是没有其他意外,当时如此。只是这其中细微同儿子晓得的有些不同,儿子也不能说就一定如此。”
    “不同之处?可是八阿哥之死?”曹寅沉吟片刻,问道。
    曹闻言,有些无语就是古人的智慧么?
    “父亲怎会如此说?”他忍不住反问道。
    “那些日子,你有些消沉,像是有什么想不开之事。”曹寅摸了摸胡子,说道。
    虽不能百分百坦白自己是重生来的,但是曹也想同父亲好生说说话。
    寅望着儿子的目光,也变得幽深起来。
    这些年下来也晓得儿子绝非寻常人。只是有些事他一直不敢太追究,怕追究多了儿子不是福气。
    如今,父子两个静坐却是想要问上几句。
    “儿,为父想问上几句可否会叫你为难?”曹寅正色道。
    曹这边自然点点头,道:“父亲请问,儿子晓得的,自然不敢隐瞒。”
    曹寅没有立时话,而是换丫鬟送了个空盆进来。
    他拿起毛笔,在纸上写了一句话,递给曹。
    曹接过来看了,问题并不意外,就见上书“皇上在位几何”。
    在这个社会,这话就算是父子私下说,也是大不敬的罪过。曹从父亲手中接过毛笔,书了个“六十一”。
    曹寅见后,松了口气,将张纸送到烛台上燃着,随后扔到空盆里。
    火花闪过将那张写了字的纸张尽,只剩下纸灰。
    第一问题,“国祚几何”。
    曹在心里算了下,从满清入关到宣统退位,二百六十八年,随即将答案
    曹寅拿着这张纸,双手不禁颤抖,望向曹的目光似悲似喜,又像是悔恨不已。
    曹见状,心里咯噔一下,难道自己说多了?自己这个父亲向来愚忠的很,要是以为自己“妖言惑众”,别在来个“大义灭亲”。
    这会儿功夫,曹寅稳了稳心神,将手中那张纸燃了,长吁了口气,对曹道:“泄露天机,有碍寿元,是为父疏忽了,日后切记,不可再对人提及。”
    原来不是嫌弃他,不是怀他,而是担心这个。曹心中一暖,道:“父亲放心,无碍的。”
    这历朝历代,都不缺窥破天机之人,但是没有几个下场好的。
    人对未知事务都充满畏惧,曹寅无法理解儿子打小聪慧过人,只当曹家祖坟冒青烟,也出来个窥破天机之人。
    一时间,他竟不知该欢喜,还是担心,扶着儿子的胳膊,半晌说不出话。
    见气氛这般沉重,曹寅又担心损了自己寿元不肯多问一句,曹忍不住说道:“父亲,你的子孙有人流芳百世,载入青史。”
    话说出口,曹就觉得有些不妥当。天佑如今虽占了曹的名,但是没有经历抄家破族的惨烈,也没有人会将他惯成宝二爷,哪里会写出《红楼梦》来。
    曹寅这个,听了曹的话,却是眼睛一亮,忙问道:“是谁?”
    “天佑。”曹倒是没有犹豫,省得父亲又以为“天机不可泄露”。
    曹寅有了幼子长生后,虽然也疼幼子,但是对于长孙天佑,也是放在心尖上的。就像他说的,觉得长孙像自己个儿,恨不得亲自教导。
    听儿子提及孙儿会青史留名,曹寅不禁红了眼圈,连声道:“好,好,好!”
    瞧着父亲激动的模样,曹却是感觉沉重。这《红楼梦》的故事梗概他晓那原汁原味的文字,上哪里找去。
    儿子要是写不出千古流芳的文章来,那自己就成扯谎了……
    *
    见着韩江氏时,已经是三日后。
    看来,韩江氏是有备而来,带了不少账簿过来。按照她说说辞,稻香村的生意已经有了章程,往后只需人照章办事,即可维持,并不需要她专门盯着。
    那四成股份,她也无意留着,愿意照原价转给曹家。
    这份慷慨,却是令曹佩服。怪不得都说“人情送匹马,买卖不饶针”。早先在江宁初次合作时,韩江氏寸步不让的倔强仿佛还历历在目。如今这稻香村的四成股份,按照市价的话,最少已经比之前涨了几番。
    曹既不贪财,也是卸磨杀驴之人。
    再说,这稻香村铺子当初的本意,不过是为了安置韩江氏。
    “听内子提及,韩掌柜想要去扬州。恕我直言,有了前几年那场官司,就算骨肉至亲,怕也生分许多。京城有韩掌柜的干亲与曹某在,许是比扬州还便宜些。”说到这里,曹顿了顿,道:“若是担心九贝子那边,也无需就此还乡,总会有其他法子。”
    原来,韩江氏萌生去意,的确与九阿哥有干系。
    自打春日里开始这大半年,九阿哥使人往韩江氏宅子送了不少东西。韩江氏身份所在,拒也拒不得,收也收不得,委实为难。
    这不收吧,对方跪在地方,直说贝子府的规矩,办不好差事要打死了事。韩江氏在皇城住了这几年,晓得这不是玩笑话,那位九贝子的狠厉也是众所周知的。
    这收了吧,名不正言不顺不说,这九阿哥又连着开了好几家“桂香村”,连稻香村那边都有闲话传出来,说九贝子是不是要挖她这个大掌柜。
    韩江氏精明了小半辈子,这回却是吃了哑巴亏,辩也无处辩。
    偏生九阿哥还随扈去了热河,压根不在京里,韩江氏想要了结都没地方了结。
    她热衷稻香村,只是因为闲不住,又生性好强,才将买卖做得有声有色。眼下,一切都井井有条的,她的兴致也减了几分。
    至于银钱多少,还真没入她的眼。
    她的百万家财,可是实打实的。加上这几年稻香村的利,也不少,她倒是不生贪心。
    赚钱虽是她的爱好,但是银钱与她,不过是账簿上的数目字罢了。
    她性子高洁,晓得九贝子这样纠缠下去,就算借着曹家的势托人挡了去,也污了自己的名声,所以才决定带着女儿回扬州“养老”。
    “稻香村是韩掌柜的心血。要是没有韩掌柜,这牌子也立不起来。就算韩掌柜想将买卖交给别人管理,这退股之事,也不要再提。”曹说道:“若是京城不愿呆了,我这里倒是有个好去处。只是这处买卖不比稻香村,只是几个铺子的事,关系到地百姓的生计……”
    没错,曹想跟十六阿哥推荐的那个人,就是韩江氏。
    虽说她寡妇身后,不适合在人前抛头露面,承办官办烟草事。但是一滩买卖,从开始到调理分明,有谁比韩江氏更合适。
    寻个身份妥当的,放在前台,而后由韩江氏主抓这件事,最是恰当不过……
    *
    双倍倒数第二天,小九拜求月票支持
正文以更,小九拜求月票支援。
    史第四与第六相差无几,小曹前六危险,拜求月票支有两天双倍月票时间,有保底月票的书友,请点点小曹吧。投了保底月票的,也点点“支持月票”,说不定已经有月票了。
    其实,小九年1月开始就努力想争取年月票奖金来着,就是2年月票年度第四到第十三名,有一万的奖金。一万元啊。会解决生活压力,让日子过得轻松些。星星眼。结果差距很大很大,小曹总票数在2万不到,年度第十三在三万票+。失败了。
    人生就是如此,好像越想求什么,越得不到什么。
    2C09年,小九就惦记两件事来着,一个是**年会,一个是年度月票奖金。结果5月时,年会通知下来,没有小九,到了下半年,晓得年度月票奖金也没戏。
    以后,小九什么也不惦记了,老老实实码字,踏踏实实做人。
    马上就是康熙五十七年,白莲教、西征大军,小曹的揽财大计。小九努力,让故事跌起伏些。
    小曹写作有点进入怪圈,大家阅读也进入怪圈。就是写宅门事,大家瞅着疲劳;写朝廷事,小九笔力不足,大家没有阅读感。这个,小九想办法,寻找平衡点。
    本周五,晚上7点半,有小九的三江访谈。就是版聊30钟。**首页那个“访谈”就是链接,大家方便的话,请抽空来吧,要不然没有人,多尴尬啊……
    那啥,月票月票,请投小曹一票吧
第七百六十九章 拆墙
    找接替钱陈群之人,曹一时也没有合适人选,就。他原以为父亲向来重视孙儿们的学业,定会再寻个名儒,没想到这次寻的却是名不见经传的一个老举人。
    曹不解,曹寅说了原由。
    原来,这钱陈群虽已辞馆,但还要留下几分余地。若是他这科名落孙山,还可以到请回曹家再教几年。
    钱陈群的学问,曹寅是晓得的,即便如此,也不能笃定他定能榜上有名,可见这会试真是独木桥。能够考上举人资格的,哪个不是熟读四书五经,到了会试这里,二十取一。
    听到这个,曹倒是有些担心曹项。
    曹寅闻言,摇摇,道:“无妨,八旗虽与汉人一通参加会试,但是取中的比例多些。就算一科未取,下科也差不多了。”
    说起科举取士,曹想起一事。按照规矩,这六科掌印给事中,同翰林院与御史一样,都是要进士出身,才能任职。
    曹从内务府总管到六科给事中,却是有些不合规矩。不过,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
    康熙乾纲独断惯了,也有人敢质天子的用人方式。更不要说曹并不是“幸进”,而是贬职到掌印给事中位上。
    场上那句老话,“非进士不得入翰林,非翰林不得入内阁”也只是老话,不是还有“赐进士出身”这样的恩典么?。送走了钱陈群。
    除了该奉上地馆修曹还使人专门去京城地书店中了不少“四书五经”集注之类地书。送给钱陈群。这些书多是名家所出。价格昂贵。既能代表心意。又少了铜臭味。
    钱陈群虽没有怎么表达谢意。但是望向曹地眼神已经不同。若不是曹比他年纪还小。他就要奉曹为伯乐。
    曹这边态度亲近里晓得。这不过是投其所好罢了。
    转眼。到了十月初一。
    圣驾不在京。在大朝会也免了。户部却来了个熟人就是曹地昔日同僚王景曾。今年他可是流年大吉。二月里打从三品地太仆寺卿任上升为正三品地都察院左副都御史。眼下又升为正二品户部右侍郎。
    在户部本堂见到曹时景曾看着温煦,但是望向曹的目光已经完全不同。要知道,在太仆寺衙门时,两人虽平级,却是以曹为掌印堂官,如今真是时过境迁。
    曹见状里有些不舒坦,却不是为自己个儿。
    这个王景曾有几斤几两人共事时曹已经清楚。不过是借光家族的光,出自相府宦世家,几辈子联姻下来这官场的门路通达,又是进士出身,就算什么政绩没有,每次考评都是“卓异”,这官升得当然快了。
    可怜唐执玉,才是真能臣,却是因为出自寒门,这几年功绩不少,却仍在太仆寺少卿位上。
    在外人眼中,怕自己跟那个王景曾一样,都是借光上来的。
    到了十月,京城这边关于西北的消息越来越多。好像是西北兵力不足,要从八旗里增兵,没一佐领内抽三丁,年底前赶赴西北。
    现下满、蒙、汉八旗佐领数四百出头,这样算来,抽出的八旗兵,也没有多少,不过一千五、六百人。不过,引起曹关注的,是三丁中,一人为鸟枪兵。
    鸟枪,曹小时候惦记许久,进京后寻了机会就看过了,大失所望。
    两米多长,几十斤重,上弹丸需要时间间隔。用于守城与陆战还好,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