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重生于康熙末年 >

第863部分

重生于康熙末年-第863部分

小说: 重生于康熙末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氏说完这一句,就摆了摆手,道:“天色不早了,你也早些回去歇着!”
    曹颗心里沉甸甸的,离开了兰院。
    就在院子门口,初瑜站在那里。见丈夫出来,低唤出声:“额驸!”
    “怎么在这里站着?”曹颇上前两步,低声问道。
    初瑜没有立时说话,而是引着他往梧桐苑方向走了十多步,离兰院有些距离了,方低声回道:“李宅钱管家来了,要求见老太太。我来等额驸拿个主意,要不要先问问他缘故。再报到老太太跟前。都这么晚了,总让人觉得不对劲
    曹颗闻言,止住脚,道:“我去见见他。”
    话虽这样说,却没有立时就去前院。而是回了梧桐苑,换下官服,又吃了晚饭,才往前院去见人。
    不是他拿架子,而是同这钱伯睿打过交道,晓得他不是善茬。
    李家六老爷才走,他这日08姗旬书晒讥齐余礴个宾大管家就卫门求毋李氏,共磁其巾没有算计,曹腼才咏心六
    李煦远在苏州,李师这个庶出老爷。还未必有钱伯睿这个大总管体面。
    钱伯睿不管这个。时候想要做什么,都是自专,这也是李煦对他的信任。
    不管李煦对这大管家信任如何,钱伯睿对李煦是否忠心,都不干曹颗的事儿;可是算计他的家人。他就不能在好脾气的应付。
    前院,偏厅。
    钱伯睿掏出怀表看了一眼,已经是戌正(晚上八点)。他是戌初(晚上七点)进曹府的,如今已经等了半个时辰。
    晚上上门求见内宅女眷,却是不合时宜。可是李氏是他们李家的老姑奶奶,也不算是外人
    如今,李家正是顷门之祸,这个时候,能救李家的只有曹家。
    即便曹融想要置身事外。他这个受老爷重托的李家奴才也不能就这样眼睁睁地看着。
    曹家一门的荣光,源于孙氏太君,却是因李氏发扬光大,从奴到主,跃居为人上人。
    他在京城,关于李氏夫人身世传闻也尽知。
    直到现下,他心中还犹自不平。即便李氏是金枝玉叶,皇家当搞赏也不当是曹家,也应是将李氏养育大的李家才是。
    曹家大爷,在御前也是有几分体面的,同十三阿哥的私交又好;大夫人是皇上的亲侄女,娘家又网晋封亲王爵位。
    他却是不想想,曹家的体面前是曹家的,同李家又有什么相干。
    他有些坐不住,站起身来,向门口张望。
    曹颗就在这个时候,慢悠悠地踱步过来。
    钱伯睿俯身见过,两人各自落座。
    “钱总管要见我们老太太?真是不巧,她这两日有些不舒坦,歇得早。”曹颗道。
    钱伯睿堆笑,道:“见不着老姑奶奶,见一见我们二老太太也好。”
    曹颗看着他,眉头微皱,道:“外祖母年寿已高,早就不耐烦见客。
    见曹颗向答的坚决,没有半点转还的余地,钱伯睿心中暗恨,却仍是陪着笑脸,道:“若是二老太太也见不着,小人就想求见一见我们姑娘。我们老爷对姑娘甚是惦念。专程使人预备了不少东西过来,吩咐小人来探望姑娘。”
    这样的说辞,谁会信。
    曹融挑了挑嘴角,看着钱伯睿,慢悠悠地道:“钱总管在京城多年,是个有见识的,为何还做此举?有半点着了痕迹,就给大舅添了罪名。实是要不得。”
    他虽不喜钱伯睿,也不愿见李家事态继续夸大,故意点化。
    这京城内外,处处都有皇帝的耳目。
    钱伯睿却被曹颗接二连三的拒绝激出来一点火气,没听出他弦外之音。脸色有些僵硬道:“曹爷想多了,不过是我们老爷给二老太太与姑娘准备的嫁妆养老之资,怎就添了罪名?。
    曹颗闻言,不耐烦应付他,道:“不要跟爷废话,忠心是好的,也要小心办坏事。即便你想要给你主子添个“转移财物。的罪名,也别到爷眼前来。”
    一句话,道破妇白界的用心。
    他脸上红一阵、青一阵,却也不敢同曹颗翻脸。事情还没有报到李氏身边,还有转还余地。
    “曹爷误会了”钱伯睿讪笑两声,道。
    曹颗看也不看他,直唤人送客。
    等钱伯睿离开曹府,曹颗便寻了曹乙,请他暗中跟着钱伯睿,看钱伯睿接下去做什么。
    结果当晚前伯睿却是什么也没做,直接回的李宅。
    曹歌没有掉以轻心,仍是请曹乙帮忙盯着。
    次日,就有消息传回。
    钱伯睿去了廉郡王府,求见了廉郡王福晋。而后,就有两车财物。送进的郡王府。
    曹颇听到这个消息,真是瞪大了眼睛。
    这个廉郡王福晋,忒不晓得收敛。她寡妇家家的也不容易,丈夫生前又是龙椅上的那位死敌,本当夹着尾巴过日子,她的排场却是越来越大。
    这个钱伯睿也糊涂,送财物入郡王府,他就不怕都折到里面。
    就在曹颐的惊诧中,廉郡王福晋出府,直奔雍亲王府,去寻四福晋。四福晋,还没有正式册封中宫。所以还没搬进内廷。如今,她正准备进宫事宜。
    两家隔街而居,不管兄弟两人如何勾心斗角,柚姓之间相处得还算和睦。
    廉郡王福晋,是为李家的事情,到四福晋前求情的。
    四福晋听了,晓,得她是心疼嫁入李家的养女,虽怜惜她没有亲生子女傍身,但也没有为其破坏规矩的意思。
    朝廷大事,本就不是她们内宅女子能指手画脚的,
    泪奔,掉到第五了小九巴巴拜求月票)
第一千零十六章三把火
    平家被问罪点事,在权贵圈里传了两日,便被两件新事啡圳糊汽毕竟,在京城权贵眼中,李家实不算什么。
    李煦坐镇苏州三十年,固然昭显了先帝王的宠信,却也使得李家远离权利中枢。加上李煦兄弟虽多,并无成大器可相互扶持之人,子孙凋零,成才者寡,这就使得李家越发显得单薄。
    这两件事,就是诚亲王门下大儒陈梦雷获罪,流放黑龙江;新皇下旨。九贝子派往军前,驻剿西宁。
    这其中涉及到先皇时期的实权皇子。新皇两个手足,自是引得朝野侧目,远非李家的影响力所能比拟的。
    三阿哥与九阿哥的反应,各不相同。
    陈梦雷名义上是诚亲王门人。实际上早年侍奉诚亲王读书,实为王师。
    他少年成名,十二岁中秀才,十九岁中举人,二十岁中进士,与康熙朝名相李光地为同年,而后两人又同入翰林院。
    入翰林院后,他回福建老家省亲,赶上靖南王耿精忠在福州举兵反清,网罗士人。强迫入福州军帐前。
    因老父被抓,陈梦雷无奈入幕,却是不愿从贼。
    他自言与同被迫入福州的李光的相约。两人一人在内,一人在外,图谋请朝廷发兵平叛。他还起草了请朝廷发兵的折子。
    而后,李光地独自奏表,因此闻达于御前,开始名相之路;陈梦雷则是在三藩平定后,被耿氏叛逆攀咬,入狱论斩。
    陈梦雷请李光地为其作证,被李光地拒绝。两人官司打到御并,孰是孰非,成为不解之谜。
    康熙看重李光地之才能。自是维护自己的臣子;士林之中,却是同情陈梦雷的人更多。
    陈梦雷在监狱了待了两年,时任刑部尚书的徐乾学是他的同年,为他周旋,脱了死罪,发配奉天。
    他在奉天待了将近二十年,手不释卷,著作甚丰。
    康熙三十七年,康熙北巡时。爱其才,召他进京。
    进京这二十五年,除了侍奉诚亲王读书外,他就是在修书处修书。远离朝政。
    新皇拿这个倒霉的家伙开刀。实在有失厚道;诚亲王应对的表现,更是令人心寒。
    对于这样无师生之名、却有师生之实的当世大儒,诚亲王身为皇兄。出面求个情,也不算艰难之事。
    不想,他不仅没有帮忙,还生怕将自己牵扯进去,配合着刑部的调查。给陈梦雷添了好几个罪名,将陈梦雷说成是“十恶不赦”的大罪人。
    可怜诚亲王,修了几十年书,在士林中积攒的那点好名声,就此消失殆尽。
    他这样落耸下石,不仅刑部官员诧异,连雍正都有些看不过去,将几条要不得的罪名划去,免了陈梦雷的死罪,只判他流放黑龙江。
    可怜陈梦雷,古稀之年,又开始走上流放之路。
    大家说起来,多是可怜这陈梦雷,心中不耻诚亲王所为。
    有心思通透的,想想诚亲王的尴尬处境,也就明白他为何如何心。有如惊弓之鸟。
    与诚亲王的小心谨慎不同,九贝子这边,却是丝毫没有收敛性子的。
    即便新皇点他去西宁,他也拖延不去,只说要等到先皇百日孝后。
    有个“孝”字顶着,也算名正言顺,等到百日过后,他会去西宁否?
    如今大家都在等,想要看看九贝子二具会不会奉旨离京。
    有无聊之人,已经暗中设局。要赌新皇与九贝子之间的博弈结果。
    相信九贝子能赢的,觉得九贝子再不堪,还有个太妃母亲,还有亲王哥哥;新皇再不喜欢,也要留几分余地。
    笃定新皇赢的,则是觉得眼下这个情景,正应了老话,“新官上任三把火”
    年前,新皇初登基,有先皇的丧事要料理,有宗室百官需要安抚,自是大方的封赏加恩。
    如今,两个,多月过去,新皇将局面安抚的差不多,有些动作也正常。
    既是圣旨,金口玉言,岂是轻易能更改的,能容九贝子推一次,还能容他再推脱不成?
    没想到,新皇这边应允了九贝子延迟出京。那边就使人抓了九贝子近侍太监何玉柱;同时被抓的。还有宜妃宫中的总管太监张起用等十
    人。
    涉及的罪名就多了,私去东北挖人参。勾结外臣,谋取财利。
    最后这十二个太监,都籍没家产,流放关外。
    京城权贵,没有谁会留心几个失势太监的下场。在他们看来,这是新皇给九贝子抗旨的教。
    除了这十几个太监,九贝子府大管家秦道然,也被问罪,雍正下旨。命两江总督清查秦道然在江南的家产。追缴银十万两,充作西北军费。
    雍正眼中,看到的除了九贝子的不逊。就是贝子府的豪富。何玉、柱不过是个卑贱的太监,名下的家产就有数十万,九贝子府的豪富,可见一斑。
    等着看九贝子热闹的人,要失望了。
    就如诚亲王没有出面保陈梦雷一般,九贝子也没有出面保秦道然,只是“告病”在家,没有像诚亲王那样落井下石。
    这日,九阿哥手中把着个酒壶。醉眼朦胧着看着空旷的院子。
    随着何玉柱的问罪,秦道然被拘拿。这贝子府的气氛就压抑起来。
    主子们脸上没笑脸,奴才们自然也是小心翼翼的。
    九阿哥坐在廊前的台阶上,看着眼前两棵光溜溜的光溜溜地石榴树。将手中的酒壶往地上洒了一些。喃喃道:“皇阿玛小九如今也只能做乌龟了!”说罢,他将酒壶举起。往嘴里到了半壶酒。
    酒水有些流到他的前襟,顿时添了一片水渍,有些则是顺着嘴角,流进他脖颈之中,他却恍然未觉。
    瞧着这落魄样子,哪里还有半月前的倔强与傲慢。
    五阿哥站在几步外,看着他的模样。不禁红了眼圈。
    九阿哥听到动静,抬起头来,直觉得阳光刺眼。
    他抬起胳膊,遮住日光,眯着眼看了看五阿哥,起身道:“原来是五哥,还以为是十弟,走了,十弟已经去蒙古了,不在京里”
    五阿哥见他满身酒气,身子都站不稳,上前几步,扶住他的胳膊,皱眉道:“怎么在外头吃冷酒,如此糟蹋自己个儿,算什么?”
    九阿哥自嘲两声,低声道:“这样活着,实非我愿,若是就这么去了。才是我的“九弟朋小他越说越没谱,五阿哥厉声打断他的话!,“母妃下丹杭瓒讥府,你不想着怎么承欢膝下,反而说这样不详之语,成何体统!”
    九阿哥抬起头,定定地看着五阿哥。面上已经是一片肃穆:“五哥何必自欺欺人。新皇将我流放西宁,我还有不去的余地么?“伊等俱系极恶,尽皆富饶如不肯远去,即令自尽,护送人员报明所在地方官验看烧毁,仍将骸骨送至发遣之处”这些话是说给谁听的,五哥还不知道么?”
    五阿哥听了,面色苍白,幽幽地叹了口气,像是老了十几岁,道:“既是让你,你就去吧。等过两年他消气了,我便请旨接你回来
    看着忠厚略显怯懦的兄长,九阿哥直觉得嗓子眼腥咸。
    自从新皇登基,他就晓得自己不会有好下场。他并不畏惧,已是准备要不失皇子尊严,就算要死,也要出口恶气,给雍正扣两个屎盆子。
    可是,就在雍正迫不及待地要收拾他时,他这个傻哥哥跑到御前,跪了一整天。
    九阿哥晓得,自己死不成了。
    就算活着比死更艰难,为了自己的兄弟与额娘,他也没有任性赴死的资格,,
    同九阿哥府的愁云惨淡相比,曹府的日子则是波澜不惊。
    初瑜得了曹颗的嘱咐,对于李氏的饮食起居越发关注。
    私下问了绣鹤几个,晓得李氏最近忧心浅眠,没有胃口,初瑜就每顿安排药膳,亲自侍候李氏用饭。
    李氏见媳妇如此,晓得是自己让儿子、媳妇担忧了,除了膳食都用了不说,还主动请太医过了,开了个安眠的方子。
    不知是真宽心,还是药力所致。李氏睡了几个安稳觉,精神渐渐缓和起来。
    连高氏见了,都安心几分。
    她以为李氏之前的憔悴,是辛劳所致,还劝她不要太娇养长生,也别总想着将小孙子天宝绑在眼前。
    李氏也是心力憔悴,听了高太君的话,就对初瑜说,叫她将天宝抱回梧桐苑养育,又让她挑处空院子出来,准备让长生移居。
    初瑜心中惊喜交加,可是转念一想。有孩子在跟前牵制,婆婆也没功夫胡思乱想;若是孩子们都搬出来。冷清之下,婆婆忧思成疾,就不。
    这样想着,初瑜按捺住接儿子到身边的想法,道:“七叔打去年开始就念叨着想要自己的院子了,这会儿老太太发话,指不定要多欢喜。天宝这边,还请老太太怜惜媳妇。多看顾些日子。我们大姑娘这些日子,正开始学管家小尾巴似的,跟在媳妇跟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