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重生于康熙末年 >

第903部分

重生于康熙末年-第903部分

小说: 重生于康熙末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西府李氏与初瑜虽不愿五儿为侧室,但是晓得世情如此。除非五儿能撂牌子,自家婚配,才能寻个门户低些的人家为正妻。否则,指给宗室。只是为妾。
    只有恒生,知道这个消息时。心中很是抑郁。
    五阿哥平日里就爱逗他,让他惯两位阿哥叫舅舅;这以后又有了说辞。定会追着他。让他叫四阿哥姑父,,
    西宁,驻地。
    抚远大将军年莫尧已经下了军令,由岳钟琪带六千人马双骑平叛。就等着甘州的抬重军需过来,大军就要出发。
    这日,从甘州押运来的粮草抬重抵达西宁。
    大将军帐内,除了四川提督岳钟琪与副将王全泰之外,还有几位都统、瓣都统。
    年羹尧看过送来的粮草单子。还没说什么,年富已经出列,道:“冬日出兵,将士极易为冻伤减员。维油与烈酒是要紧之物,却因军需准备不足,缺额甚大。”
    虽说上次年羹尧与曹颐杯酒抿恩仇,可他生性多疑,到底存了提防之心,这次粮草,就派三子年富带人押送过来,其中未尝没有向曹颇施压之意。
    看着大份的军需不缺,年羹尧本松了口气。
    听了儿子的话,他的眉头又皱了起来。
    岳钟琪不觉什么,只是心里再思量,西宁驻地这边有多少椎油与烈酒。酒还好说,收拢收拢,总能寻到些;稀油却是从关外调来的。缺额大的话,也真是麻烦。
    只有王全泰,晓得年富曾算计曹颐。听出他不安好心。
    曹颗接管粮草是在九月,军需是十月起运,这时间仓促,即便军需有所不足,也不当是曹颗的过错。
    年富在众目睽睽之下,此事专程提此事,却给曹颐扣上“办差不利。的帽子。
    朝廷钦差在叛乱部落里扣着,大军再拖延下去,朝廷的颜面就要荡然无存。
    所以,这个时候,不管准备得怎么样,朝廷都要出兵海西。
    次日,岳钟琪为将,带了兵马浩浩荡荡地离开了西宁”
    曹颗接到王全泰的信,已经是十日后。
    看到年富在西宁的所作所为。曹颐只觉得好笑。
    早在他看了西宁开过来的军需单子,看到维油与烈酒缺额甚大,他就上了密折,陈诉此事。
    烈酒还好,还能从西北各地集结;雅油一项,是东北特产,只能跟朝廷开口。
    算算日子,现下维油也该快到了。
    令曹颗失望的是年羹尧的反应。看来他是不忿自己在西北战事上分一份功劳。要不然,不会任由儿子给自己戴“帽子。”
    如此,小肚鸡肠至此,损人不利己之事还做,败亡在即,也是终有甩果”,
    嗷嗷求月票。
第一千零七十三章 皆大欢喜
    釉讣了腊月。京城各外就开始渐渐有了年味脚※
    去年过年时,正值国丧,满城缟素,过的冷冷清清。今年就不一样了,选秀过后,被留牌子指婚的人家要预备婚嫁;被撂牌子的人家,也能自行婚配。
    多少人家预备成亲,不说旁的,就是稻香村里的饽饽席,也比每年要多销售三线
    天慧与妞妞的靴子铺,也是卖光了所有的存货,几位大师傅吃住都在厂房里,加班忙活。
    曹家的年货也置办得差不多,各处庄头管事也送来土产钱米。
    可是,到底美中不足。曹颗不能回京过年,这让西府上下都很是惦记。曹颇在甘州,却是又开始忙碌起来。
    他留在甘州,不仅仅是为了替年莫尧办后勤,主要差事还是为了移民垦荒。
    甘州与西宁之间的新城,已经在修建完毕。圈定的垦荒土地,就在新城与甘州之间。
    为了不耽搁明年的春耕,在三月之前,就要将垦荒与春耕所需要的种子、器械、牛马都预备好。
    这移民的来源,就来自山东与直隶的流民。
    曹颇已经收到信函,移民已经分五批押来甘州。第一批,在腊月底就能到甘州。
    甘州知州姓段,科班出身,四十来岁,原在四川做官,上月才调到甘州。原还以为是个轻省衙门,自己不过做个摆设,没想到赶上移民垦荒之事。
    辖下设新县,增加人口,若是内地,是好事。可在西北边陲,移来的又是流民,但凡有个不好,他脑袋上的顶戴就要保不住。
    三千户,一万二千多人。这可不是一个小数目。而且根据朝廷的意思,这些移民只是前期,若是安置的好的话,将在西北扩大垦荒规模。
    要是有一咋。不好,他就要落不是。
    甘州是军事要地,地方百姓并不富足。不说旁的,就是这三千户移民,在甘州过境暂住,甘冉怕就承受不了。
    新城虽修建好了,可这移民多是要安置在城外。
    如今正是寒冬腊月,西北又冷,移民不可能露宿。那样的话,还不知要冻死多少百姓。
    曹颇也在为如何安置移民过冬犯愁,以甘州的能力,安置几百户还行,多了话也容易出问题。
    看来,还是要直接送到新城。
    只是修建简易地窝子,还是直接从西北军后勤购淘汰下来的帐篷暂用之间,他还拿不定主意。
    前者麻烦些,后者要省事得多。
    最后,他带着段知州、户部几个司官。去城外空旷处,做了个尖验。
    那就是叫人挖了一咋。地窝子,又搭好一处军用帐篷。而后,两处里放了水盆,用怀表掐点,看两处在没有任何取暖情况下,水上冻的时间。
    前者一个时辰,水面只有点冰碴;后者不过一个时辰,就冻成了实心。
    而后,又在两处各放了个铁炉,点火供暖,看两个水盆中的水用多长时间解冻。
    用此,来确定两种简易住处。哪种更抗早保暖。
    不用说,地窝子比帐篷强了不是一星半点。
    只是这天寒地动的时候,挖地窝子可是不容易。一家四口,少说也要挖七、八尺见方,三尺进深,才勉强能安置得下。
    这样一个地窝子,需要两个壮劳力挖一天。
    曹颇望向段知州,段知州不禁变了脸色,苦着脸道:“曹大人,今年的继役已经用完了,这眼看就要过年,老百姓也要歇歇啊。”
    他这样说,不只是体恤百姓,而是因为在修建新城时,也征调了甘州百姓的继役。如今百姓才归家不足一月,再在这个时候调人,怕是要引起民怨。
    甘州民风彪悍,虽说有大军驻扎,可真耍激起民愤来,那可是大事。他虽是新官上任,却有前车之鉴在。
    在他的上上任与上上上任,都是因民乱罢官的。
    “段大人,可知甘州地方短工薪酬是什么行情?米粮多少钱一石?”曹颐问道。
    段知州显然没想到曹颐会问这个,怔了怔,随即低头想了想,道:“西北不产稻谷,白米贵,上米要一两二钱银子,次米也要一两五分。麦子高粱便宜些,麦子八钱,高粱五钱。佣工这块,则是根据各行行情不同,或多或少,每月五钱到几两银子不等。
    对这个段知州,曹颐原没好感。
    年羹尧这个时候将他调到甘州,说白了还是防曹颗小人。
    虽说现下雍正器重年羹尧这个大舅子。对于西北人事全顺着年羹尧的意思。可是曹颐知道,这样的风光不会长久。
    这个段知州,从七品知县到从五品知州,算是幸进。可是打上“年选”标签,若是没有意外,仕途也就止步于此。
    曹颇看过这个段知州的履历,康熙四十八年的进士,初授知县,没等赴任丁忧。康熙五十二年复出,补了四川新津县知县,而后连任三任。
    曹颇见他三任没换地方小还以为是个庸碌之官。
    照今日看来,这个结论似乎下的太早。
    “既然继役用完,那就募工。按照完成窝子的数目,来付工钱。”他算了算工钱与米价,道:“一个合格的地窝子,三钱银子。”
    如此一来,一咋,壮劳力,一个月下来就能挖十五个地窝子,赚到四两五钱银子,买高梁的够半年口粮了。这算是极诱人的工钱了,就算是大节下,也不愁召不到人。
    就算是差些的劳力,只干一半的量,也有二两多银子可拿。
    段知州听了,却是不见欢喜,皱眉道:“曹大人,这是三千户百姓,若是都安置在城外,最少也要三千个地窝子。管工钱一项,就要的近千两。
    知州衙门账目上,只有银三百余两,没法承担此项开支。”
    一个知州衙门,只有三百多两银子,曹颗不由诧异。
    随即一想,也释然。
    这边虽是军事要地,可民生实是凋零了些,没有什么多余的税收,这该有的衙门却半点不少。收入少支出多。账面能有余银,已经不容易。“银子直接从户部支,木头是现成的,到时候直接发到移民手中就好。旧帐篷那边也要了,直接做地窝子顶棚,当比茅草要暖和些。”曹颇道:“只是要快,如何选址,测量,规划,还得段大人派几个妥当人过去。最好以村为单位,在垦田边上,如此也省得百姓安置后,再费第二遍事儿。”
    虽说曹颐品级高,可因为太年轻,所以段知州心里原也不服气。
    今日与他相处半天,见他所行所言都围着民生百姓,不知不觉也收起小觑之心,正色道:“在新城周围,已圈了二十处,每处能开垦出良田三万到四万亩。到时只要按户籍名册,安置百姓一百户到两百户百姓即可。只是下官曾过去看过,新城只有南边五里外有河道,其他三面都没有水源。那边地势又偏高,若是不打水井,收成有限。”
    听了这一席话,曹颐对这段知州不由侧目。
    就是他自己,在新城修建后去过多一次,也没有想到水源这块。
    他只是看着一望无际的原野。想着能垦荒多少亩土地,安置多少流民。
    段知州能熟悉民生,还能重视水利,有这样的地方官真是百姓的福气。
    曹颇心中,不由生起爱才之心,看了他一眼,道:“既是如此,你就写个条陈出来。”
    段知州听了,精神一振,道:“大人的意思?”
    “既是千里迢迢地迁了百姓过来,总不能让他们守着一大片地,却吃不上饭。从河南运来的苞谷与地瓜种子,都是耐旱之物。可为了稳妥,每村还是多打两眼水井得好。”曹颐道。
    可以说,今天两人都是意外连连的,却是也知道对方与自己一样,是能为百姓生计着想。
    有曹颐这个户部堂官支持。段知州哪里还不敢干。
    打井的话还太早些,地窝子的建造,却是迫在眉捷。
    于是,知州衙门就开始忙碌起来。
    腊月初三,衙门前的石壁上,就贴出了盖着知州大印的募工告示。
    三天之内,就有六百多劳力报名。
    踢出老幼,留下四百人听用,由知州衙门准备了铁锹、榔头,配发到众人手中。
    至于监工,则用了知州衙门的属官,每人每天二钱银子,以自愿的形式报名。
    到腊月十八,三千个地窝子就全挖完了,比曹颐预料的还要早上好几天。
    只因为这次募工,是“按件”计薪,所以大家都卯足了劲干。生怕自己干得慢了,少挖几个地窝子。
    搁在旁处,这样累的活,怕是早就有熬不住的。
    新城这边,曹颐与段知州都是细心人,自不会出那样的砒漏。
    募工上差,虽自备干粮,可衙门这边,也给预备了热粥与烈酒等暖身驱寒之物。
    当这些人美滋滋地衙门领了工钱后,少不得要添些的东西,使得这原本冷清的甘州商铺,也热闹许多。
    此事,第一批移民已经到新城,住进了盖好的地窝子。每户按人口,也领了米粮等物。
    一时间,皆大欢喜……
    京城,皇宫,养心殿。
    雍正看着曹颗递上来的密折,其中还附带了甘州知州段青林拟的新城农事条陈,
第一千零七十三章 大捷
    ,二月京城。冬寒渐消眼看就要到了五几入宫的※
    早先预备的嫁妆,已经用不上。按照规矩,只有皇子嫡福晋、侧福晋可以带全付嫁妆、半付嫁妆嫁妆进阿哥所,其中又只有嫡福晋才能带丫鬟。
    五儿只能“格格”只能带少量的衣物进宫。
    在曹家曹颇这辈中,其他人有老太君留下的婚娶银子,每个孙子孙女五千两。只有四姐、五儿、长生,是出生在老人家去世后,没有这笔银子。
    曹颂这个做哥哥的,不愿意委屈妹妹。与曹烦后决定,为五儿预备五千两银子的嫁妆银子。毕竟是进宫生活,需要上下打点的地方还多。
    兆佳氏是不愿意的,还是曹烦私下里劝她不要闹。
    五儿虽然只为妾室,可嫁的人身份却不低。说不定以后东府兴衰,都要系在五儿身上。
    他倒不是想要做皇亲国戚,只是想要拿话稳住兆佳氏,不让她在五儿进宫前闹出事端来给众人添堵。
    兆佳氏心中虽是不乐意,到底没有说什么。
    李氏却是使人过来,请她速去说话。
    李氏是给五儿添妆的,除了三千两银子外,还有四付头面首饰;初瑜这做嫂子的,也没有空手。预备了一千两银子,两付头面首饰。
    有初瑜开头,静惠与素芯两个做亲嫂子的,也不好落下。静惠八百两银子,素芯六百两,两人各添了两对金玉手镯。
    没几日,平亲王福晋与曹颐也使人送了不少衣服料子、金银首饰。曹颖这边,是亲自过来的。只是她比不得其他两位姑奶奶阔绰,手上余银有限,所以添的礼反而最轻。
    旁人没人会挑这个,兆佳氏却觉的抹了脸,心里又将孙家骂了几遭。
    四姐与五儿感情最好,自打晓得五儿要进宫,她就亲自动手给五儿缝了两套衣服。又将自己的首饰。挑好的装了一匣,私下里送给五儿。
    妞妞与天慧两个,则是准备了两匣子荷包,里面都是装了金银棵子。
    如此一来,五儿的嫁妆银子就过了一万五千两,各种衣服毛料二十箱。金玉首饰十来匣。
    这些东幕,以五儿的身份,若是都带进宫,就太招摇了。
    最后,除了首饰都带着外,春装、夏装各带了八套,银子则存了一万二,剩下三千两,两千两换了金子。化了两匣子金瓜子,两匣子金镯、金戒指什么的,一千两化了银镍子。
    最后,这些东西满满地装了四箱,随着五儿入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