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恐怖悬拟电子书 > 废土崛起 >

第838部分

废土崛起-第838部分

小说: 废土崛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眼前的情况很显然,中年女人的母亲是安慰剂对照组,自然不可能有效。眼看别的病人在用药后病情逐渐稳定,可自己母亲却日渐濒死,中年女人直接求到了徐国强面前。

    “徐院长,我求你了。我很感谢你们免费救助我母亲,不过我也是个护士,我知道什么是双盲测试。我现在知道你们的药有效,求你们给我真药吧。我们不要安慰剂。我不能看着自己母亲去死啊。”

    说话间,中年女人已经泣不成声的拉着徐国强的手跪下了。医院的走廊上人来人往,好些人都奇怪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不时有人交头接耳的相互询问,却又不明所以。

    明知道自己的药能治好人,徐国强也硬不下心来继续给安慰剂让病患去死。他只能叹了声点点头,表示自己可以安排给真药。如此才让已经哭得稀里哗啦的中年女人感恩戴德的站起来。

    事情原本很简单,可这一幕让更多人心里腾起好奇心。而当事后真药让中年女人母亲的病情稳定下来,整个事件竟然不胫而走,被人编成故事发到网上去了。

    哎呦卧槽,这下蓝晨医院可就热闹了。

第1753章 医药行业

    医药行业历来是高技术,高资本,高风险,高盈利的行业。

    高技术就不用提了,没点文化的人根本玩不转这个行业。高资本也同样如此,没个几亿美元是没办法完成一种新药的开发,这还是往少了算。

    而高风险么……,开发一种药就好像大海捞针。能不能捞到凭运气,捞不到就亏大了。而哪怕开发出来投入市场,如果有什么不良反应没能在临床测试阶段排查出来,一个官司就能让企业赔钱赔死。

    而至于高盈利,国内对于高药价已经是怨声载道,可有谁知道国外的医疗行业才是真的贵。

    随便见医生一面都能要几百美元,有人生病晕倒却不敢叫救护车。如果要开药,恭喜你。你得祈祷自己的医保能报销,否则得话你可能一年就白干了。

    而对于国外的医药企业来讲,贵有贵的道理,因为研发和验证一款药物的成本实在太高。只是这个成本对于蓝晨药业来说就非常便宜了,而兔子官方对于这其中的秘密明白的很。

    正所谓有便宜不占白不占,无论是具体监督监管的萧金浪,还是统筹全局的长老们,大家都巴不得周青峰带来的技术早些开花结果。说直接点,医药行业发达了,最受益的其实也是高层。

    ntz项目是如此的诱人,大家都想活的久一点,生活质量高一点啊!

    从周大爷开始跟官方正式合作后,‘辐射’生化实验室以及蓝晨药业就是最早接受监管的单位。而等诺娃带队来到现实世界,更是把未来十多年的各种最新医药科技贡献出来,需要被验证的东西暴增。

    当蓝晨医院的事件出现在网上,萧金浪就适时的对其进行推波助澜。

    有人喷医院草菅人命甚至叫嚷用假药,这种无事生非的混蛋被网警顺着网线逮住,送进局子里去接受转增铁拳的再教育。

    有人惊叹国内出现低价特效药,这种帖子则需要反复进行阐述和明证。甚至还要科普一下‘双盲测试’。

    同时把惹事的徐国强拉出来表态‘将改进双盲测试,尽可能的让对照组的病患也有机会进入下一轮治疗’。这也算人文关怀嘛,虽然有点违背医药测试原则,但老百姓心里舒坦呀。

    关键是以官方的口吻宣布国内在生化制药方面获得了突破,算是给蓝晨药业打个免费的广告。这种潜在的广告取得了极其巨大的效果,一大批病患立刻把蓝晨医院的热线电话给打爆了。

    国内十几亿人口,啥病患没有啊。可对于很多人来说,因病致贫不是说笑,而是现实。好些人得了重病只能等死,因为经济上实在无法承受巨额治疗费用。

    蓝晨医院作为一家特殊的治疗单位,偏偏就需要大量的病患来进行临床验证。而且周青峰财大气粗,他不在乎那点临床测试的药物,运营一家医院也亏不了他几个钱,完全可以敞开了收治各种病患。

    关键是签下临床药物测试的协议,医好了是运气,医不好别抱怨。死了就送火葬场,如果胆敢闹事就进局子去待着这都是为了积累实验数据,为了全国人民用上好药做贡献了。

    有这么一系列规定下,在网络新闻炒作起来的当天,就有一两百名天阳本市的病患赶来要求接受治疗。这些年东北老龄化严重,身患重病而苦熬的人太多了。

    而等到再过两天,坐镇蓝晨医院的徐国强就遇到麻烦了医院开张时超前规划了五百张病床,原本觉着这么多病床只怕有多余。可现在呢……。

    “院长,再这样下去,我们医院走廊里都要支满病床了。”

    “院长,病人太多了,我们的人手忙不过来啊,三班倒都不行。”

    “院长,必须停止接受病人,否则我们医院要爆了。”

    徐国强就是个二把刀的院长,他其实是来监管各种药品测试的。眼下这个状况,他也搞不定,只能把问题上交求援,“小周啊,我们住院部一百多病房,五百张床位,现在挤进来近千人,怎么办?”

    ‘蓝晨’这个牌子这两年是靠一系列特效药培养出来的,从来不打广告,全靠老百姓口口相传进行传播。如今听说这里有一家收费低廉,专治疑难杂症的蓝晨医院,好些人真是病急乱投医,全涌了过来。

    蓝晨医院本来就是草创,利用几栋普通的办公楼和居民楼进行改造的。如今医院突然名气暴增,门口求医的人员络绎不绝。好些人千里迢迢的跑来却排不到床位,只能在医院外痛哭。

    电视媒体对这种状况最是敏感。当觉着这里的新闻有价值,连境外媒体都蜂拥而至,拼命想要探究其中的所谓‘真相’所有人都想知道,为什么这家医院突然就火了?

    “卧槽!”当周青峰接到徐国强的求援电话,他也只能看着电视新闻上密密麻麻的求医人员发楞。各种病患扶老携幼的赶来,把医院门口都给堵住了。“我也没想到会这样啊,五百张病床都不够?”

    五百张病床已经是大医院了,谁能想到居然没多久就爆满了。这他娘的又不是住星级酒店,这是医院啊。可一大堆人硬挤着要来,甚至有国外的病人也打电话或者发邮件来联系治疗。

    对这种情况,周青峰也没辙,他只能联系萧金浪。而萧金浪却表示:不要紧张,政府已经在处理了。

    官方对这个局面早有预料,毕竟临床测试嘛,自然需要一个巨大的采样基数。一般临床测试非常耗时耗力,动不动就花上亿美元,追踪几千上万个病患好几年的状况。

    而兔子家的人口基数决定了这里的病患也多,反正官方已经决定尽快推广周青峰带来的医药科技,自然乐意看到更多的病患出现了周青峰已经省掉研发药物的费用,集中进行病例追踪也能省钱。

    为了利用好‘蓝晨’这块牌子,天阳这个小城市的各家医院开始整合资源,主动承接蓝晨医院无法收治的病人。政府安排医护人员进行学习培训,专门配合各种新药的临床测试。

    就在周青峰也束手无策之际,天阳市政府已经开大会表示要重点扶持医药产业了我们巴不得全国的病人都来我们这里。因为生老病死,可都是很赚钱滴!

    在兔子家,只要能赚钱,啥都好说。

第1754章 人工心脏

    天阳市的医药产业发展的很突然,突然到所有人都措手不及。因为周青峰把诺娃的团队拉到现实世界就是个临时的念头,一切都在非常短的时间内发生巨变。

    蓝晨医院相当简陋,说不好听点就是马路边的几栋破楼。招募一批医护人员,安装大量医疗设备,改建各种医疗设施后就算开张了。而随着医院名气越来越大,前来求医的人自然越来越多。

    医院在想办法扩张,和医院相关的各种服务也在迅猛发展。比如……,住宿。

    张大妈这两三年的日子过的舒心。自打周青峰还了她五万块钱,她手头就宽松了许多。天阳市这两年变化也挺大的,找工作比过去容易多了,她自然不需要天天愁眉苦脸想着一大摊子事。

    而最近市政府突然搞什么‘医疗发展’,张大妈对这本不感兴趣。奈何有天居委会的人突然找到她,询问愿不愿意办个‘平价旅店’。

    “啥平价旅店?”张大妈好奇的很,她下意识就觉着这是个来钱的路子,立刻上心。

    居委会来的也是个上年纪的大妈,一甩手就嚷了声,“嗨……,其实就是开个小旅馆。最近来市里求医的人日渐增多,可各家酒店旅馆都住不下,而且费用也贵。

    市政府就想把蓝晨医院附近的居民楼进行统一改建,统一管理,不过因为这个产权不一,所以还是要各家同意才行。你们家在蓝晨医院附近不是有套房子么,政府就让我来动员你参与这个项目。”

    张大妈过去穷归穷,可自家老房子还是有的。居委会的人简单解释后她立刻觉着这事似乎能赚钱,“怎么个参与法?”

    “政府出钱负责装修改建,业主负责日常打理。赚的钱在偿还政府投资后,剩下的就算业主自己的了。这算个半公益的项目,所以一年之内还免税。”

    想想这事亏不了,张大妈自然没有不答应的。她立刻跟政府签合同,交出钥匙等着政府出钱给她装修房子。结果房子还没装修改建,当天就有三户前来求医的人家住了进去。

    张大妈的房子就两个卧室,三户人家中甚至有一户不得不在客厅临时放两张简易床。她赶过去帮忙收拾,随便也看看情况。

    住客厅的是一家三口,一对老实巴交的夫妻带着个七八岁的孩子。交钱入住的那一刻,夫妻中的丈夫还一个劲的感谢张大妈,“我们来三天了,一直没找到住的地方。医院也没病床,只能暂时给我们登记。”

    看夫妻俩从衣服里掏出一叠皱巴巴的钞票交住宿的钱,张大妈同情心爆棚。她一摆手就喊道:“算了,你们住吧,不收钱了。”

    “这……。”夫妻两人都是外省的,看着就不富裕。妻子闻言就掉眼泪道:“大姐,你真是好人,我们打听过了,现在天阳市好点的旅馆都要两三百一天,您这是帮我们大忙了。”

    “没事,我乐意。”张大妈痛快起来特痛快,“我看你们也不容易。”

    一说‘不容易’,夫妻俩就触动最大的悲伤之处,一起回头看着坐在简易床边的孩子。孩子面黄肌瘦,神情呆滞,几乎不说话。张大妈看着难受,问了句:“这孩子怎么了?”

    “出生时心脏就不好,医生说有严重的先天性心脏病,还说他活不到成年。”两口子一说,眼泪就吧嗒吧嗒的掉。

    “我们到处找医院,都说要做心脏移植手术。可心脏移植费用很贵,还要等心源。我们原本都没希望了,突然看电视上报道蓝晨医院有办法。

    我们打了电话,跟医院说了孩子的情况。其实也没太多想法,就是问问。可医院过了两天居然让我们来试试,说有可能治好。”

    “咋治啊?”张大妈好奇了。

    “人工心脏移植。”

    “哎呦,这可不容易,肯定也特贵吧。”

    “医院说免费,不过也说他们的技术刚刚开发出来,还不完善,成功几率不确定,手术失败的可能很大。所以要我们自己选择是不是接受治疗?”

    说到这,夫妻俩又是抱头痛哭,张大妈也直念‘阿弥陀佛’。傻子都能看出眼前这孩子情况很不好,脸色发青,嘴唇发紫,好似随时就要死了一般。

    治疗还是不治疗,都是个难题。张大妈替眼前的夫妻感到为难,换她也不知道该如何选择,唯有叹息。她只能帮着安顿一二,免点住宿的费用,给孩子买点小玩具什么的。

    张大妈隔天再来,客厅里只有夫妻两人,孩子不见了。一问才知道两口子纠结了一晚上,还是只能同意接受治疗,毕竟他们没办法了。孩子已经送医院,一切都只能交给老天爷了。

    看着夫妻两人抱着一起坐在床边不吃不喝,张大妈只能上前开导几句。她想着去外头买点吃的给夫妻俩,结果一开门就撞见好几个记者。

    记者一看门牌号,立刻劈头问道:“大妈,首例国产人工心脏的移植患者家属是住这里么?”

    一看记者的兴奋样,张大妈心里就不痛快。她把防盗门一关就轰记者离开,“走走走,这里没你们要采访的人。”

    可几名记者就跟牛皮糖似的,哪里肯轻易离开。一人还大声喊道:“大妈,这个病例可不一般啊。一般心脏移植都是用**捐赠的,人工的很少。而且我们过去都是用国外的人工心脏,死亡率还特别高。

    魔都早些年有医院做了九例,结果死了七个,植物人一个,活着的那个也没熬太长时间。蓝晨医院似乎很厉害,可他们也没这方面的成功先例。而且一上来就是国产人工心脏,风险很大啊。”

    记者这么一嚷嚷,声音透过防盗门。没一会客厅里就传来一阵悲嚎,里头的夫妻两人再次抱头痛哭了。几个记者连忙隔着防盗门的缝隙一通狂拍,把张大妈惹火了才把他们轰走。

    这下吃的不用买了,张大妈只能又会房间里安慰那对夫妻。两口子其实都还年轻,三十来岁正是过好日子的时候,孩子七八岁也正是活泼可爱的年龄,谁成想会碰到这种事?

    只有在死亡面前挣扎过,才知道活着有多可贵……。

第1755章 智能医生

    霍华德这三年来过的默默无闻,甚至堪称备受冷落。他早先风光的时候,还能在荣华医科大学里耍一把威风。可仅仅过了两三年,当初被他死死压制的徐国强居然已经名声鹊起,高高在上了。

    隔着一条马路,霍华德盯着蓝晨医院的大门是百思不得其解。他这三年来不停往返中美之间,算的是可以清楚感受到天阳市的变化早先这里也就是个破落的小城市,如今这座城市一天一个样。

    两年前这座城市的街道又窄又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