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宋朝好丈夫 >

第159部分

宋朝好丈夫-第159部分

小说: 宋朝好丈夫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城中家家关门闭户,闲话无从传起。

    她又要觉得楼云不常来,外面的战事是不是不行了,是不是应该卷铺盖逃走。

    “没来就表示战事很急。”

    季青辰虽然镇定,心里也琢磨过这些事,

    “如果要逃走,他应该还会知会我一声,叫上我一起逃的。”

    她笑着安抚劳四娘,“你看他最后一次来这里时召了姬墨说了半会话,又把楼春他们留下,不就是教他怎么保着我逃走?这件事我还拿得定。”

    “……”

    劳四娘听着这样的安慰,心里也不觉得高兴。

    京城的斥罪诏书已下,官家终于把完颜叔叔痛骂了一顿。

    骂过之后,就要开打。

    淮河水师已经横渡过河,攻打宿州了。

    官家没传话要她回京城去。季青辰就心安理得地住在了山阳城。

    眼得见和楼云见面都难,成亲的安排也不可能提上来。

    她索性就闭门不出。只隔几日让姬墨去季府问问许淑卿的情况。

    “大娘子,季府那边的万妈妈过来了。”

    姬墨在院门前叉手禀告。

    桂花树下。他踏着一地落花,国字脸上神色凝重。

    他头束武巾,外罩皮甲,手按腰刀。

    完全是一副戒备森严的模样。

    “她还带了两名婆子,说是江西那边的茶商大户韩家有一位管事过来拜望三郎。但三郎不在府里。韩家让两名婆子求见了许娘子,许娘子觉得做了不主,请她们过来拜见大娘子。”

    “江西茶商?”

    季青辰神色诧异,和劳四娘互换了一个眼色。

    从江西到楚州,要经过长江。但长江江面上正杀得如火如荼。

    这位韩府管事还能过来自然是经了都统制的首肯,由长江江操兵船送过来的。

    一名管事就有这样的能耐,韩家在江西绝不是普通的茶商。

    “让她们进来吧。”

    天色一直有些阴晦,脚步声响,万氏还是那样白衣黑裙的干练模样。

    季青辰却看出她衣袖底下戴上了皮质的护腕,裙下的绣花鞋换成了千层底的马步靴。如果要上城,只是把弓一背,箭袋系上,裙子捞起就可以进入健妇营了。

    季青辰见着她。先不急于问院门外的韩府婆子,反是切切托付,道:

    “府里虽然有许四爷和帮里的兄弟,但内宅里季妈妈、柱妈妈年纪都大了。淑卿身边还请万妈妈费心。”

    万氏如今这副打扮当然不是为了上城,而是为了保护季府的内宅。

    万一水师战败,金国围城。逃还是一回事。

    最麻烦的是官军、衙役们都上了城墙去守城,城中安定无人维持。

    除了金国奸细。城里还多的是借机作乱,想趁火打劫的地痞亡命们。要把他们镇压下去,依靠的还是大户们的自保。

    “大娘子放心。”

    万氏毕竟经历了一回围城,应付这些驾轻就熟,

    “许四爷已经和聚义坊里大户刘家、魏家老爷们商议过了,咱们三家为首和街坊们联户自保,壮丁组队出户巡查,敲锣为警。只要城不破,坊中绝无变乱。”

    季青辰放了心,笑道:

    “我这里离军衙近,外人不敢过来。也让他们放心就好。”

    万氏这回过来,除了为韩府引介,也是许家兄妹想看看青龙寺这边的守备如何。

    如果人手不够,就把大娘子马上接到季府去。

    青龙寺和军衙门只有一街之隔,她过来时看到一路上兵仗相连,铁甲森寒。

    进到青龙寺,门外驻守有军衙门里的兵卒一百人。

    到了精舍外,她看到了楼府的家将头目楼春和姬墨在树下商量着什么,寺中的家将、坊丁不下于四十人,

    她知道这里不需要她操心了,这才低声说了韩府送了重礼,看起来是有事要商量。

    季青辰上回从楼云嘴里听说了,江西私茶贩子谋反的事。

    她知道,本地进攻金宋边境的官军最终是没有回军镇压。

    这谋反还是被江西本地几位茶商大户联合镇压下去。

    他们用家丁、家奴、还有本地的茶园户们组成了民勇团练,和亡命的私茶贩子恶战了两场。

    听说最后斩首三百。

    几位安定地方的茶商大户本就有捐来的官身,这一回被朝廷加封了六品虚衔。

    她深知,这其中未必是谋反,而是生意上分利不均。

    要说走私,她季家三姐弟不也是走私贩子起家?

    只不知道韩家在这个节骨眼上来拜见,是为了什么。

    “妇人们见过大娘子。”

    两名婆子都是三十余岁的中年妇人。

    韩家远在江西,离两浙路太远,只听说了楚扬河道上的兴盛船帮,并不知道后面还有唐坊。

    “薄礼怠慢,还请大娘子恕罪。”

    送上的礼单里本应该没有季青辰的份,但现在呈上来的金饰玉器,价值不菲。

    临时准备也有这样的东西,韩管事身边必定带着大批财货。

    季青辰在精舍主屋里见了她们,笑着让人抬了椅子,让她们坐下。

    为首的妇人也姓韩,侧着身坐了。

    “我家的三郎受了军衙门所召,又早有官身,这回去了水师里为朝廷尽忠。家中难免对贵客招待不周。”

    她打量着这韩娘子,见她神情端庄,谦卑而不过于谄媚,身上的衣裙都是颜色庄重的绸制,包金的一钗两环简单精致。

    她揣测着,此人应该是自愿投附在韩府为仆的老家人。

    她季府里根基浅没有这样的家奴。

    但如果家中兴盛,许淑卿有手腕,将来万氏一家人留在季府世代管家也不是不可能。

    “大娘子客气,妇人们冒昧前来,打扰大娘子在佛门清修,实在罪过。”

    互相的寒暄试探中,韩娘子也悄悄看清了季青辰。(未完待续。。)

237 意外婚姻

    只见这季氏容貌出众,小小的鹅蛋脸,杏眼桃腮。

    虽然见识了许娘子的美貌后,这位当家大娘子并不算什么,但韩娘子毕竟是坐地大豪商里的内管事,家中几位老爷都有官身。

    她跟着老夫人不知见识了多少官宦人家。

    她一看这季娘子神情仪态就知道,果然是京城里见识过大世面的女子。

    她身上的衣裳首饰也都是南边京城里的样式。

    不知道走了什么运,能和翰林出身的楼府结了亲。

    季青辰和她闲话了几句,便猜到这韩家的女管事并不清楚她的来历。

    韩府不知道她身上有县夫人的诰命。

    这女客事只是听说了她是季帮主的阿姐才过来拜访。

    因为楼云提起过江西茶商,季青辰便陆续打听到了一些事情。

    她本来还想找个相熟的人替她引介,主动去结交韩府,没料到他们自动送上门来。

    她便不去提醒这女管事,只是听着她说着来意。

    “我家老爷早就听说季帮主在山阳的大名,也知道此地的雄风帮联合着一州四县的驴马、大车帮,还有边塞、堡里的吏目、武官一直在排挤贵帮。季帮主虽然不惧这些宵小,但所谓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帮众们跟着帮主就是为了衣食温饱,何必留恋这山阳城?”

    韩娘子说得委婉,季青辰听了她这一番话,倒是对韩家刮目相看。

    原来韩家想招揽兴盛船帮,让他们投附到韩家名下。

    船帮在本地施展不开来。可以向长江发展,靠着替韩家运货助他家垄断茶叶生意。他们可以把船运开到长江码头上去。

    至少在江西一带跑起船来,有韩府在就不会有人敢排挤他们。

    “看来贵府的生意做得不小。”

    季青辰笑语着。

    她身后站着的劳四娘听出那“招揽”之意。简直忍不住要笑出声来。

    兴盛船帮是近两三年刚刚兴起的船帮没错。

    三郎和许家兄弟的作派,看起来确实就像蛮横亡命的水上江湖。

    在水道上的根基也比不上长江上的各大漕帮。

    它和坐地豪商韩府更无法相提并论。

    但要论靠山,季辰虎的靠山远比韩家还来得硬。

    只是大娘子一直没出声罢了。

    “我也早就想去拜望韩老爷,因为朝廷战事,不方便出行,这才耽误了。”

    她暗示着她对这门生意很感兴趣。

    韩府的底细她知道一二。

    韩大老爷的阿爹,年轻时也就是一个小茶客。

    茶客背着茶包走上一百里的土路贩茶,每斤茶赚上几十文的利钱,除了买分茶引、孝敬茶头、免不了还要被沿途各地的地头蛇盘剥。

    为了多赚些。当然就要进私茶,卖私茶。

    韩府不过也是个私茶贩子出身。

    跟她季家是门当户对。

    “只不过,我听说韩府的茶叶都是出自江西茶场,按例是不能过楚州的。做起生意来并不方便。京城附近的太湖茶场拉一些生意,也许才合适。”

    “大娘子说得是。但贩茶的利润是边蕃上最厚。如果能卖到长江上游,和大理、吐蕃这些外夷交易。太湖茶场就不算什么了。”

    韩娘子极为沉得住气,知道她越是这样讨价还价,就越是有兴趣。

    这女管事说到卖茶到外夷后,微一犹豫。客气万分提了一句,道:

    “我家老爷仰慕楼大人的官声,一直无缘拜见。大管事也知道这一回冒昧上门是献丑了。”

    季青辰含笑不语。

    韩府上门前打听过她订亲的人家了。

    要卖茶到西南夷,怎么可能不先和楼云打交道。

    “既如此。我就直话直说吧。”

    她淡淡几句,说了她的要求后,韩娘子虽然吃惊却也笑着应了。

    “按说这件事。我在这儿就敢应了大娘子。但家有家规。我还是得回去禀告一声。”

    季青辰笑着点头。

    她知道,她的难处在韩府看来。完全就是小事一桩,但她毕竟解决了一个麻烦。

    女管事极是精乖。见她提的要求少,知道这只是先期的条件。

    她就没敢提请季青辰为韩老爷引介楼云的事。

    再三问候了楼大人后,她和同伴一起离开了青龙寺。

    见得人影远去,劳四娘替季青辰呈了一碗温凉桂花汤,不仅就摇头道:

    “长江上还在打战,她们家却忙着攒家业。”

    季青辰见过了述律元那样贩卖马匹到大宋的金人,现在见着韩府这样的反倒不觉得奇怪,只笑道:

    “他能过来,就表示长江上的宋军节节胜利。这岂不是好事?”

    劳四娘深以为然,却又道:

    “韩家靠着镇压谋反控制了江西茶场的货源,又四处招揽小船帮,要组一条自己的船队运货。她们家这样看重楼大人,只怕是想借着楼大人在西南夷的人脉独占榷场的茶叶生意——看起来倒像是咱们唐坊原来的气势。”

    “除非他们家是姓赵呢,否则那里有这样好的事。”

    说罢,季青辰唤了姬墨,让他暗暗跟去打听了韩家人现在的住处。

    结果,那位韩管事却是住在了城南的魏家。

    “魏府?”

    季青辰有些意外。

    魏府离季府不过是三条街,同一个聚义坊里。

    “朝廷法制,装茶的器物必须是官品。魏府里做的是官坊茶袋、茶罐分出来的私坊生意,一直就走着水路运出去。和三郎的生意没冲突。所以和咱们家关系不错。魏府的货在山阳城却少得很。”

    她想起了许淑卿和她说过的话,笑了起来,道:

    “我还纳闷他们家的官制茶袋卖给谁。原来是早就投附了韩家。”

    她把心放下,传话叫了留守坛口的许老大和几个南坊头目过来。

    见过礼后,她在主位上,问起他们愿意不愿意娶江西那边的女子为妻,又道:

    “我知道你们是看不上本地普通人家的女儿,才拖着没成亲。咱们唐坊里出来的男丁,不单是舞刀弄棒,也都识字算帐。学的东西也杂了些。本应该给你们配一些能识字,有家底人家的女儿……”

    至于他们在外面胡混的事情,她没有再说。

    三郎收敛了后,帮里的兄弟被他抓着每日操练,自然跟着收敛了。

    三郎在盱眙接她的时候,也提醒过:

    “阿姐,你得给他们找老婆了。否则过不了多久还是老样子。”(未完待续。。)

238 绝无此事

    许老大坐在左首座椅上喝茶,也不和她客气,直接道:

    “我妹子一直在帮着说亲,但那些小地主、小商户人家,都和驴马帮、大车帮关系好。不愿意嫁到我们帮里来。大娘子办事是没话说的,楚扬东河道一修通,长江就能直到淮水了。就算是江西的人家,你只要看中了,我保着兄弟们直接去下聘,娶回来拜堂。”

    季青辰算是放下了一桩心事,笑道:

    “你们南坊有你们的规矩,我替你们牵线,你去请了汪妈妈,让她早些过来帮着我了。”

    说到汪艳芬这样的唐坊老人,她感叹一声,

    “三郎是汪妈妈看大的。三郎的孩子生下来时,也要叫汪妈妈看上一眼才好。”

    许老大和南坊头目听她这一说,也都起了兴,大家伙儿议论起唐坊里的旧事。

    一番议论后,许老大终于也埋怨了她一句。

    “上回你去了金阁寺,坐的是我们帮里的船。楼大人回来那脸色,我都以为他当

    时就要发作三郎了。你也是不知道,山阳城还有淮水上的一家四安船行,正眼红着咱们这条河道。你何苦去惹着楼大人,叫他看咱们兄弟不顺眼——他不过就是担心你。”

    季青辰瞥着他,皮笑肉不笑地道:

    “你家老四教给你的?如今你们南坊打算靠着我招女婿来养活大家了?”

    “这是什么话?”

    许老大一愣,顿时恼了起来。

    其他几个南坊头目也拍着胸膛叫嚣着,他们哪里要靠女人来养活?

    “不是这样就好。否则我还要担心。万一楼大人那一天不做这淮东节度使了,你们这船帮开不下去了。你家老四就要和三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