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宋朝好丈夫 >

第67部分

宋朝好丈夫-第67部分

小说: 宋朝好丈夫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楼云如果能和王世强联手,她二话不说,冒着风险也要和陈家订亲,住到泉州蕃坊里去。

    毕竟她见过陈文昌,确实对他有好感。

    但楼云如果非要和韩参政府作对,坐等着蒙古南下,她就宁可在台湾开荒。

    随时准备再逃远一些。

    突然间,她回想起了月光树林里遇上的家将楼大,也许这楼大也在蕃商大会上见过她?

    ……

    去年那场蕃商大会后,因为她在会上提了一句水力吊装机,结果就被楼云的人跟踪。

    不是楼府的家将、小厮,就应该是市舶司的税丁。

    虽然她利用和顺昌县主几位宗女们一起逛首饰铺子的机会,在路上甩开了跟踪。

    但半年前。泉州分栈点的伙计传回消息,楼云在出使前,和泉州城的顺昌县主订亲了。

    她当时就后悔了。

    她不应该站在顺昌县主身边的。

    ……

    那天在蕃商大会上。顺昌县主和好几位宗女,是和她一样戴着围纱帽。

    她们混在阿拉伯女眷里看宝石。

    按宋制,泉州城宗室人口近万,包括了五服之外的族亲,甚至还有姻亲也算。

    他们是集中居住在宗室坊。

    而县主的封号很常见。

    当时和她站在一起的,就有十几个县主,四个郡夫人。甚至还有一个国夫人。这还仅是当天来参加蕃商大会的宗室们的十分之一不到。

    他们这些宗室,平常都是靠市舶司的商税,按爵位提供米帛过日子。

    除了是当朝赵官家的近支宗室。其他的谈不上多少富贵。

    甚至空明大师都和她说起过,他在北地五台山时,听得师父回忆前朝宋微宗年代,那时宗室里卖女成婚的事时常可见。

    汴梁城就曾经有一户张姓大富人家。家里娶了三十几位县主。

    在帘后时。她提起了水力吊装机,不仅惊动了堂内的楼云,帘内的宗女们似乎也有和她说话的意思。

    所以,她马上就决定离开。

    她混在宗女们之间,跟着顺昌县主她们到了宗室坊。她还跟着她们,逛了一家宗室们时常光顾的首饰铺子。

    她进了铺子,才算是彻底甩开了跟踪的人。

    那家首饰铺子有唐坊的股,还有一个唐坊的管事。

    但她没想到楼云会正巧和顺昌县主订亲。

    只要他们一成亲。不知什么时候顺昌县主把这件事一提,楼云就会对那首饰铺子起疑。

    唐坊在那铺子里参了股。被发现倒也罢了。

    但分栈点在泉州贷出去的款子,还有和不少蕃商的关系,都会被楼云查出来。

    甚至那几天她在泉州的酒楼,暗中和斜力刺见面,商议那铜镜案的事情,他都会知道。

    ……

    要命的还有,她在给空明大师的信里,免不了写了不少对当朝赵官家的各种评价。

    身在万里之外的异国,对着空明大师这样的方外人,她需要对大宋皇帝很客气吗?

    空明大师也经常批评宋徽宗。

    只要拿到信,楼云能拿到足够的把柄。

    要么她就永远呆在台湾,要么她就老实向楼云示好,做出让他满意的选择。

    比如,马上嫁到泉州,嫁给陈文昌。

    ……

    “依我看,你是看中那陈家小子没错。但你未必看中了陈家。”

    她微微意外,没料到阿池说到了她的心事。

    阿池却沉默凝视了她一会儿,才道:

    “我听说那陈家家主没有嫡子。” 按扶桑的习惯,庶子身份低贱,如果母亲身份不高庶子就等同于奴隶。

    和嫡子是云泥之别。

    就算是大宋,他也知道庶子除非考上科举,身份地位也无法和嫡子相比。

    泉州陈家的家主只有一个不出色的庶子。

    否则他何必带着侄儿来求亲?

    “陈文昌万一成了陈家家主,他和国使的关系看来又分外密切。你嫁给他,将来一个不好,也就和嫁给王世强做平妻没什么两样了。”

    “……”

    她何尝不知道他说得有理,这也是她对陈文昌有好感,却对这门亲事半点也不着急的原因。

    “我知道你让楼云进坊保媒的原因……”

    阿池看着她,这一次倒也没有不耐的意思,

    “他们宋人是要把你娶进家里。你是怕将来陈家翻脸不认人时,按他们宋人的规矩,你连陈家的门都迈不出去。”

    她便也明白,他向宋商打听了大宋的婚制。

    按宋律,成婚的女子不经丈夫允许而离家,拘押两年。合法的离婚手续只有男方休弃女方,更常见的是女方的父母兄弟嫌弃女婿,娘家出面把女子带回家安排另嫁。

    没有妻子自己作主的余地。

    按宋制,就算是男方犯了大罪之恶,妻子自己出头要求离婚的。最后都要受罚。

    陈家是泉州城的百年大族。她虽然有自保的手段,事到临头足以与陈文昌协商。但除非她彻底离开泉州,她就得小心应对。

    如果有坊民跟着她一起内迁。少不了也有季氏一族,她与陈家交恶也太容易连累族亲。

    他们再要和本地人联姻就难了。

    有了楼云出面保媒就不一样。

    保媒除了有宋官的脸面,更重要市舶司监官楼云知道她是海外归来的夷女,是蕃人。

    按宋律,蕃坊里的婚姻民俗用的是蕃法。如果当事人本籍是阿拉伯人,就用阿拉伯法,是三佛齐人就用三佛齐法。不会要求用宋法。

    而她是唐坊人,用的就是唐坊坊规。

    唐坊的坊规是她自己定的。

    “楼云就算猜到你的打算,他毕竟是偏向陈家。他现在没有单为了你上岸保媒的理由。我不管你用什么法子拉拢他——但你也得为三郎想想。”

    阿池歪眼看着她。眼里的冷漠透出了市侩的人情世故,道:

    “这些年,你在扶桑人身上刮下的油水也够多了。西坊商人现在恨的倒不是平安京城的新国主,倒是唐坊了——你也该收手了。”

    说话间。他把她答应付帐的单据折好。放进了腰袋里,

    “自从那两个福建八珍斋的管事死在你手上后,再也没有人敢和你抢仿造宋货的生意。但这两年,寺里来的泉州游学僧一个接一个。他们都去和空明老和尚打听当年的事。空明虽然一句话都不透,但这事迟早要出漏子——”

    “寮主在说什么?”

    她也没打算去和阿池说起那两个管事还被关在田庄里,她只是故作惊讶,轻描淡写的道:

    “我怎么听不懂?”

    阿池当然知道,她建起十条船的财源都是来自山寨货。

    “……我就知道光说你是不承认的。”

    他冷冷而笑。也多不言。

    他针尖般的视线,上下打量着她头脸和衣裳。

    她知道他是在看她的耳坠和颈琏。甚至她腰上的玉饰、香袋。

    但她在田庄换衣时,早已经把这些饰品交给了秦铁头的老婆劳氏保管、

    她也更不会在树屋里放这些东西。

    她在内衣内裤之外,全身就也是一领僧衣,一串佛珠和刚刚系上的青绸山水纹披风罢了。

    反倒是走回来的姬墨因这寺奴的无礼,再一次对他怒目。

    “我倒忘了你心细。每一回来寺里拜见那老和尚,你总把零碎东西都摘得一干二净。哄得他以为你回头是岸,立地成佛了——”

    她皱眉与他对视。

    不需要他多说,她也知道,要不是她在东海上急于敛财,急于造铜镜卖钱建船,这楼国使何至于来到唐坊外面?

    他的家将细作何至于从西水门潜伏登岸?

    他们又何至能得到泉州宋僧们传出消息,得知空明大师佛斋里藏有她一箱书信?

    然而,也是这庞大的山寨货收入,让她直接在大宋、高丽沿岸船厂里悄悄购买来了十条已经建好的旧船,然后在虾夷密港里改建。

    这样才能减少工序和需要的工匠。

    现在,改建出来的海船足以在东海上和女真人做生意。

    ——这样的山寨生意竖敌太多,早就要结束了。

    “转告三郎吧,我只有十条船,就算要让给他,也要半年后。”

    亲姐弟半年不见,这些话都需要外人去转达了。

    阿池却盯着她,久久不语,半晌才道:

    “三郎你是知道的,他是不想和你争的。”

    说罢,也不等她回答,阿池侧头看向装饰奢华的客居大屋内。

    他穿着鞋也没脱,直接上廊走到里面,揭开了雪绸步障。

    障内来有一扇大宋泊来的竹墨兰室内屏,他直接推开,走进了里间。

    脚步声响,她看到屏风里模糊的身影 ,知道他把寝席边的一只小唐柜直接抬了出来。一声重响,他把小唐柜放在了她面前。

    他重新坐下,从小唐柜里取出了一只妆盒。

    这是驻马寺为客院女施主准备的,双层四格雕花黄柏木妆盒。

    山寨出品。

    他苍白的手指轻轻一揭,露出妆盒里面秋香色雕刻四季花样的内格。

    上层三只格子依次放着一只镶珠牙插梳、一对琉璃耳珠、一只雕玉裙坠。把格层取出来后,下层露出一柄色彩浓丽的唐式笼纱描花人物团扇子。

    “看,这就是坊主你这八年来 ,一直借用八珍斋的名气做的山寨货。几乎所有东日本的领主家中都有买进——几只唐柜果然是小生意了。”

    他手指一抬,伸进槿花雕格子凹进的两点。

    他从花蕊格中里捻出一只晶莹剔透的琉璃耳坠。

    耳坠做成一串鲜红秋槿果子的新巧样式、

    月光透过其中,折射在他与她的视线相交间,晶莹剔透。

    山风吹过,一瞬间仿似听到了叮叮铛铛水槿果子的撞击声。

    “这一副秋槿果子琉璃耳坠价值砂金四十两,价格还在一只小唐柜之上。这一只落漆纹的八珍斋插梳和秋菱花香包,都是一样的高价。再加上这一《秋月玉台图》的唐扇子——” 叮的一声轻响,他把琉璃耳坠丢回了雕花木格子里,取出那面团扇子。

    她一直没有出声,看着他在指间一搓那细长的漆木扇柄。

    她便在翻动的白纱扇面间,看出了月光染亮的交织经纬,又在十色斑斓的经纬间,她看到了他似冰寒又似淡然的尖利眼光,

    “你早该收手了。再把这些假货做下去,宋货在东海上的名声都要被你败尽了——而且你太心急。现在你抽身一走,嫁回大宋。你以为唐坊的生意还能做下去?”

    他淡淡述说着,暗示着他代表三郎出来向她要船的原因,

    “就算有我帮着,三郎也没办法再赚到一笔钱来建船了。”(未完待续。。)

    ps:  鞠躬感谢青衣暗、觑觑眼婷婷的礼物打赏

096 人情旧帐

    “……寮主难道不知?真正败坏宋货名声可不是我。”

    她避开他要船的暗示,微微倾身,也伸手拿起了一枚细绣精工的香包。

    她一边在手中把玩,一边微笑看向了阿池,道:

    “寮主当年带着我去港口里见识过的假货香包,难道有这样的工艺?”

    十年前,她只要有机会,就缠着寺奴寮主带她下山去港口。

    那时,阿池并没有意识到:

    正因为他经常滔滔不绝地说起海边宋船宋货的事情,她觉得他很喜欢这些生意事情,所以才求了寮主:

    她每次都带着他一起出来。

    他却以为,她仅是为了让他有机会看父母。

    所以,他为了要回报她,在港口时他就一直牵着她的手不放。

    她知道,他是担心她第一次看到巨大宋船时被吓坏,怕她不小心被挤到海里去;

    而她看到宋人就会追上去说话,他也要紧跟着她,叮嘱她不要被坏心商人趁机抱走;

    他更会在她兴奋地看着各类宋货时,提醒她不要把假货看成了真货。

    他的眼力,让那时并没有意识到古代有假货的她,分外吃惊。

    那时八珍斋唐柜之类的假货,确实都是吉住货栈请扶桑工匠做出来的。

    真正熟悉宋货的商人很容易区别。

    但在她看来,阿池这个从没有去过大宋的孩子也有这样的眼力,只说明他是天生有着商人的机敏。

    ……

    借着大屋里的光线。他的视线落在她手上的荷包上。

    他的眼光从西湖断桥,荷菱相连的江南风景一扫而过,一时间竟然无语。

    他自幼在筑紫港附近长大。比季青辰这冒牌本地人更深知海运贸易的内情,

    西坊吉住货栈做出来的假货当然远不及唐坊。毕竟她的山寨货,开始用的是唐坊工匠,后来用的是北方迁来宋人的精工手艺。

    “看来那两个八珍斋的管事,你已经物尽其用?”

    他早就有所怀疑,如今见她如此,便知道没有猜错。

    “十年前,那两个管事除了为八珍斋在扶桑销货,他们也负责搜寻扶桑流行的图样传回总店。福建老工匠们都是按他们送回来的图样。重新设计八珍斋唐货。”

    按外商的要求订做各种中外结合的流行货物,并不稀罕。

    唐末时,长沙窑按阿拉伯商人的订货图样,专烧阿拉伯外销瓷。这类订制外贸生意就已经开始了。

    她见过的此类古瓷就不胜枚举。

    他拍了拍那精美的妆盒。那团扇子秋月玉台上描画人物,分明也就是《长恨歌》中牵手看月的唐明皇和杨贵妃。

    这样的设计图当然是熟悉扶桑贵族喜好的福建管事们设计出来。

    再由宋人工匠们制造。

    白居易的《长恨歌》是扶桑最流行的汉诗。

    她见他已经猜中,笑而不答,反倒说起他不为人知的事情。

    “寮主现在和关东行脚商做起了兵器大生意,倒也并不叫我意外。谁让当初带着我去鸿胪馆,告诉我那里有很多宋商的人,就是寮主你?”

    她何尝没有十年前的回忆……

    即使现在她为三郎的事坐立不安,但她十年一直没有机会说出口的话。却不能不说。

    以后未必还有机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