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公元1042 >

第96部分

公元1042-第96部分

小说: 公元1042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至于,铁匠炉的工头,苏素想到了一个人那就是前朝将作监主簿李诚的儿子李应,子承父业,此人也在将作监任职,不过地位低微,幸好遇到了苏素,才被提拔了出来,李应有感于苏素的恩德,虽然是屈居在一介女尚书的门下,他也没有后悔,至少,赵泽还是侍郎呢,他要尽量做好自己的事,有朝一日也要坐到侍郎的位置上,重新光大李家的门楣。
    接下来的,就是开设祥符皇庄学馆的事了,此学馆名为:祥符学院。专门为那些念不起书的读书人提供就学之处,除了正常的经义科目外,还开设了理学科,理学下又分两门,一是物理之学,二是化理之学。
    经义科目倒是好说,全天下都一样,无非是个别书院的藏书多少,先生的水平高低,至于祥符皇庄刚开始是很难跟其他书院抗衡的,苏素也没着急,只是先让吴亮派人选地建好教学的讲堂和授课先生、学员的宿舍。
    至于,正式开始授课还需要一段时间,趁着这段时间苏素进了趟宫当面见过了仁宗陛下,跟陛下提出了祥符学院的事。
    陛下说“苏大人仗义疏财让天下读不起书的人到祥符就读也是一件好事,不过这样一来苏大人的影响力可就要超过朕了,朕甚是忧虑!”
    苏素一听这仁宗陛下也是个多心的主,不给他说明白这个学院还开不起来,不管怎样,就算是当游乐场开也的开起来。
    接下来,苏素就跟仁宗开门见山的说了:“如果陛下能够亲笔给学院题词,并赠送学院牌匾,陛下就是本学院永久的院长了,这样一来,陛下无形中就成了这些学子的恩师,陛下不用担心臣会影响他们,臣只不过是想建个学院给那些人读书而已,没别的想法”
    仁宗点了点头,叫内侍倒了碗茶水,轻轻啜了两口后,答应了下来,不过让苏素很意外的是,在末了,仁宗居然首先提出来,以后学院的学员毕业时,要给每位毕业的学子都颁发一份由祥符学院院长签发的毕业卷书,还要加盖祥符学院的印章,以表示他们曾经是天子的门生。
第一九二章 国事
    苏素自然是满口答应,然后又提出了几项建议,比如学科设置问题,以及祥符学院日后培养生员类型问题,都一一跟仁宗禀明了。
    仁宗倒是开通的很,除了特准在祥符学院开设理学科外,还同意了限制经义科的生员数。
    这倒是让苏素大吃一惊,心说这个皇帝有问题!
    不过到底真的有没有问题,苏素倒是不敢问,仁宗也不愿意告诉任何人他是否有问题,世间的事就这么回事,真真假假,正正邪邪,亦幻亦真,亦真亦幻,幻中求真才是大道理。
    揭过这个未来的祥符学院暂且不谈,却说祥符地界的狼山下开了一个隧道,隧道直通大山的脚下,这隧道高十二丈宽十丈,进出的路面已被碾压的平坦无比,大宋总装备部兵器试验场的绝大多数新器械都是从这里运出去的。
    每天押运新器械的牛车、马车不下几百辆,李宪李公公几乎是没有闲着的时候,每天天一亮就要准时带人来到此地开始办公,记录进出的新器械,以备日后清点,也算是给了仁宗陛下一个交代,这份差事说简单也不简单,真是累得人不轻,不过李宪还是高兴的,至少苏素许给了他不少好处单单是黄金就送了两箱子。
    李宪心说咱家不是贪官,咱家不过是给陛下办事而已,但是这面子上的事还得过得去,苏大人姐弟对咱好,咱会记在心里,只要有咱家在祥符一天绝对不会出一点差错。
    汴梁最后一个温馨的夜晚。
    酉时(17点48分)
    散朝后,吕夷简回到政事堂小坐了两刻钟,召集六部有司的官员将今日朝堂上商议的大事重新提及了一遍,除了要自己亲自办的,其余诸事皆交由六部下属的各曹司。叮嘱完该注意的地方后,吕夷简跟枢密使杜衍说了几句话,告诉他边军的装备可以再加强一点,陛下已经下旨了,具体的只要枢密院发出文书盖章后,交三司使的漕运司去执行就是了。
    枢密使杜衍将这件事记下后,吕夷简又提醒了下三司使姚仲孙,告诉他边军的装备必须要在年底前运抵泾源路、环庆路、还有宋夏边境上的其他几路,让边军先熟悉一下这批新的装备,这件事必须尽快办妥,战事不能拖得太久,我国今年的税赋快耗光了,战争若是不能在年关前结束,大家都不用过年了,明年就得勒紧肚皮过日子了。
    三司使姚仲孙当场就做出保证,他管辖下的漕运司绝对会按时完成这件大事,请相公放心。
    吕夷简说这件事就这么办了,还有一件事,这几年来大宋广州市舶司交易量越来越大,沿海各州所造的商船有半数都开去了海上进行贩卖大宋的特产。明州也开埠了,当地市舶司的衙门才开始办公,这件事要办好,千万不能出现纰漏,我大宋的税赋有三层都出自这里啊,一定要看好!
    三司使姚仲孙点了点头,接着说道:“这是当然,可是吕相公,这市舶司可是由陛下的人看着呢,咱们没法去管”
    吕夷简苦笑着说正因为如此,咱们才需要出手了,最近御史台不是接到了一封检举广州市舶司贪墨银两的信吗,本相也知道了,正好借着这个茬将广州市舶司的知事换掉,不知各位大人有何高见?
    “这事恐怕没那么容易吧”谏院欧阳修站起来说道。
    “确实不易,但是这事得有人去办不是”
    姚仲孙沉默了半响才开口,说了“相公的意思是须得有人跟陛下提及此事吗?”
    “正是,这事本相觉得应该交由御史台和谏院,欧阳大人以为如何?”吕夷简望着欧阳修呵呵一笑。
    欧阳修神态自若地一揖道“广州市舶司若是真的贪墨了银两,这事自然是瞒不住,本官以为陛下会彻查此事的”
    “好,那就好了,大伙记得本相提过这事就成了”
    政事堂内齐聚着各部的主官,静静地坐在那里听着吕夷简絮叨了半天才松了口气,因为吕夷简终于快说完了,外边天都要黑了,眼看着禁中的各门要关闭了,吕夷简起身说道:“最后一件事,从今年的漕运情况看,运河的船只还是不足,只开封一地就时常断粮,这个问题姚大人你要尽快想好对策,本相想在年底前看到结果”
    姚仲孙都快困得睡着了,一听吕夷简说是最后一件事了,才强打起精神,听完后,忙回答“相公放心,本官回去就先办此事”
    ……
第一九三章  岁末
    窗外暮鼓响起,汴梁的夜生活拉开了帷幕
    政事堂内的议事终了后,吕夷简出了皇宫,径直望相府而去,来到家门口时都快到一更天了。其他官员也都拖着疲惫的身子返回各自的府第,准备开始享受汴梁繁华的夜色。
    戌时(20点15分),一更天。
    东方的不夜之城——汴梁。
    秋去冬来,寒暑即将易位,冬至快到了,年关将至,身居在城中的百姓们开始走出家门,准备过冬之物。一时间,城内的姜豉、类子、红丝、末脏、鹅梨、漓理、蛤蜊、螃蟹等时令之物供不应求,就连卖冬衣的衣裳铺子都火爆不已。
    要说内城的大商家是富家巨室、王子公孙的首选话,那外城的小商小贩就是庶民的天堂、黎民的最爱。在这里丝、麻、毛仍是市民生活的主流,即便是冬衣也以这三种原料为主,棉花的应用还远远没有普及,且价钱也很贵,就算是买也只有富庶的人家才能用得起,汴梁城里绝大多数的小市民还是穿着麻纺的冬衣御寒。
    苏素本来想在外城新宋门附近开一家‘暖洋洋棉衣店’的,可是京师的商业用地实在是有限,就算你出钱去买也未必有人肯卖,除非是你情愿花大价钱。
    若是单单为了开这家衣裳店花了大把银两,那多少有点不值得,就算苏素不介意,吴亮也会担心,他可知道只要苏素大手一挥,他口袋里的银子就不见了,身为大宋总装备部(第七部)的财务郎中,他有权提出抗议。
    吴亮的理由很简单,那个衣裳店能卖出几个钱?
    是啊,若是跟狼山脚下出产的各种新装备比,几件棉衣裳能值多少钱,除非能开一家像南通一巷那样的大店,屋宇雄壮、门面广阔,望之森然,每一交易,动辄千万,真是骇人听闻。
    也许是出于一种对棉花制品的与生俱来的喜好心理吧,苏素常常这样想,她谋划着如果能有机会一定要在汴梁城里开一家店,让每一位汴梁百姓都穿上她店里的衣裳,她要让整个汴梁城都知道,棉衣还是大宋的好。
    尽管没有立刻如偿所愿,老天却让苏素完成了另外一个心愿。
    那是,祥符的狼山城堡竣工一周后发生的事。
    当时的祥符新城已经建好,虽说没有城墙,却也很漂亮,跟西部片里的乡村小镇很像。
    镇中心有一片小广场,这里本来有一眼水井,后来年头久了,水井不知怎地干枯了,住在附近的百姓也搬走了,田地就此荒芜了。
    若不是皇庄就在附近,这里早就被人遗忘了。
    苏素来到这里时,看了下那眼水井,经过她的实地勘测发现那里被什么东西堵住了,为了弄清楚到底是什么东西堵住了井底的出水口,她得到井里看一看。
    可是,苏素现在已经贵为一部尚书了(正常叫法为:判总装备部事),她的一举一动可是会影响周围人对她的看法的,尤其是干这种粗活。
    那是万万使不得的,当时身为总装备部监事的李宪公公就说了“苏大人啊,您贵为尚书,千万别下去,找个下人进去看就行了”
    既然有人反对,苏素也不好一意孤行,找了一个当地的老河工,让他们下去看了下。
    那河工精通水性、水道,非常了解附近地下的水脉运行情况,经过他的勘查,发现在出水的洞口下确实塞了东西,不过那个洞太深了,没法看清到底塞了何物,连棍子也探不到。
    为了取水方便,老河工建议重新打一口井,苏素说井是一定要打的不过不在这里,要在那里。
    苏素遥指金水河堤坝后的杨柳林,在那有一块平坦的空地,地势较高附近没有山石,很容易取土打井,可是老河工担心距离太远不方便镇子里的人打水。
    苏素说这叫自来水,本官打算用狼山造的一种水泵来从地下取水,连接以水管通入各家各户,至于镇中心这里,本官自有办法,你先召集人手去那片空地待命吧。
    那姜姓的老河工还以为苏素在胡闹,只是抱着看笑话的态度招齐了祥符地界的工匠准备去堤坝后面的空地上待命。
    哪知,第二天天还没亮,苏素就命人从狼山里运出了打井设备,经过一天的现场指挥,自来水塔很快就建成了,镇中心的那眼水井也重新涌出了汩汩清水。
    那姜姓的老河工当时就看傻了,还以为见鬼了,不过他可不敢说见鬼了,只是一个劲地给苏素作揖,称赞道:“大人真乃神人也!”
    殊不知,苏素趁着夜色,朝那口井里扔了一块炸药,将那口井炸出了水来,因为炸的洞口太大了,就着这个机会,派泥水匠人在原地造了个古埃及风格的喷泉,碧绿的清水,汩汩涌出,非常漂亮。
    围绕着广场的是碎石铺就的马路,路面可以并排通过三辆马车,为了美化小镇,还在通往镇中心的四条街上栽种了不少杨柳树。
    镇子的正北方坐落着一幢白色条石砌成的衙门(总装备部的办公地),占地并不大,只有两层楼,比一般的县衙还要小,设计上讲究的是自然回归,浓郁的田园气息,所以苏素采用了美洲式的建筑风格。
    衙门落成那天,苏素命人在门口的草地上竖起一根旗杆,这旗杆乃是松木制成的刷了桐油很结实的,然后才率领着第七部的大小官员在草地前举行了一个简短的升旗仪式。那旗帜是一面绣着苏字的,蓝色大旗。
    这件事后来传到了宫内,仁宗觉得很有意思,也命人在宣德楼前的御街中央竖起了一个旗杆,升起了属于皇家的金龙旗!
    以上,就是庆历二年十月有名的宣德楼前升国旗事件,后来吕夷简在一次早朝中启奏了此事,经过仁宗同意,大宋国将升国旗正式纳入了律法之中,规定各地州府衙门都要有自己的旗帜,规格上跟皇家的龙旗一样,不同的是用料以及颜色,其余的仿照第七部的样式即可。
    言归正传,汴梁的夜生活。
第一九四章 柳屯田(一)
    前几日北风送来了几场小雪,天气忽然转凉,冷得人肉都疼。今晚好不容易热了起来,仿佛又回到了炎炎的夏日,清风、明月、丹桂飘香,连荷塘里的虾蟆都爬上了岸,睁大眼睛沐浴在如水的月色中。
    汴梁的妇人们趁着夜色,离开家门,走入街市,仍旧是一身夏天的装束,柔软的抹胸,舒适的褙子,或手持摇扇,或由家人相伴,踩着碎石路,从朱雀门前的州桥夜市逛起,哪里热闹往哪里挤,哪里人多往哪里钻。
    在州桥南的当街上大快朵颐后,再走过小桥朝东穿街过市,徐徐走上几百步来到朱雀门东壁的麦梨巷和状元楼一带,那里的勾栏瓦肆内,在夜间也有表演,正适合普通的妇道人家前去游玩。
    不过汴梁城夜生活的灵魂所在,远非吃喝玩乐,真正吸引人的还是那些风月场所。
    新宋门北,观音庙后。
    神仙楼前。
    “好亮的明月啊!”一个年过半百的青衣老者,出现熙熙嚷嚷的人群中,拄着一根泛黄的竹节杖。
    他抬头仰望着浩瀚的夜空,忽然觉得今夜不虚此行,穿过人群后来到街角的杨家酒楼中,找了个临窗的位置,要了一壶羊羔酒。
    小二哥麻利地端上青瓷瓶的羊羔酒,摆好酒盅,放好了筷子,最后献上了一道
    本店的名菜瓦罐鸡。
    “客官请慢用!”
    老者摸了摸袖笼内,拿出一百文钱,放到小二面前。
    “客官,好像不够,这瓦罐鸡可不止这个价钱”小二陪着笑脸提醒老者。
    “你不认识老夫吗?”
    “这?”小二心说你不就是柳七吗,我爹都认识你,甭说我了。
    “老夫姓柳,字耆卿,是那…”
    没等老者说完,小二接着他的话说道:“是那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