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皇牌农女 >

第212部分

皇牌农女-第212部分

小说: 皇牌农女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叶知秋低头看去,只见镯子质地细腻,光泽柔润,花纹均匀漂亮,仿佛晨曦之中静静安睡的海面。她对珠宝不太上心,可也知道蓝珊瑚是极其罕见的有机宝石,这种品质的珊瑚更是可遇而不可求。

    这见面礼实在太重了,她忙推辞,“娘娘,这镯子您还是留着吧,戴在我这双干惯了农活的手上不是暴殄天物吗?您真要给见面礼,就换一件平常些的东西好了。”

    芸妃一边按住她的手,不让她把镯子摘下来,一边顺着她的话茬笑道:“瞧你这孩子说的,干农活儿的手怎么了?你的手又细又长,指尖圆润,指腹饱满,分明是抓财聚宝的有福之手,怎么就戴不得这镯子了?”

    “知秋,你就别客气了。”凤玥也笑着劝道,“这对镯子是父皇当年送给芸母妃的定情信物,芸母妃都没戴过几次,一直拿来押妆盒。十一老早就惦记上了,来讨了几次,芸母妃都没松口。

    芸母妃喜欢你才送你的,你就收下吧。”

    叶知秋有些盛情难却,迟疑地道:“这是皇上送给娘娘的定情信物,给我不合适吧?”

    “没什么不合适的,皇上送我的定情信物多着呢,不差这一件。”芸妃语带调侃地笑道,“我这人有个怪癖,手腕上多一点东西就难受得很,惯常不爱戴这些累赘之物。

    今天破例戴了镯子就是想找机会送你的,我要是早知道你还能得空过来坐坐,就不费这事儿了。”

    人家都把话说到这份上了,再不收就显得太不识好歹了,叶知秋识趣地道了谢,又半开玩笑半人真地道:“没想到我拿簪子刺了自己一下,反倒大大地赚了。”

    一句话把芸妃和凤玥都逗笑了。

    凤康从慈安宫返回来,进门就见三个与他最亲近的女人有说有笑,气氛融洽得很,心头升起浓浓的暖意,冰寒遍布的脸上露出了丝丝笑意。

    上前给芸妃见了礼,在芸妃右手边落了座,目光在叶知秋缠了绷布的脖子上转了几转。饶是极力克制,依然流露出了几分关切和怒意。

    叶知秋不想给芸妃留下轻浮的印象,尽量不跟他目光相碰。

    芸妃见他一身寒气地进来,就猜到梁太后定是狠狠地训斥了他一顿。特意避开这事不提,只挑无关紧要的问了几句。等宫人来掌灯,才发觉天色已经暗了。

    于是催促道:“时辰不早了,你们还是赶快出宫吧。忙了半下午,你们想必也都乏了,我就不留你们在这里用饭了。免得你们顾忌我,放不开手脚,累上添累。”

    “我早就习惯了,倒是没觉出什么。”凤玥不无同情地看了叶知秋一眼,“不过知秋是第一次进宫,肯定被折腾得够呛。还是早点回去休息吧,我跟你们一起出宫。”

    叶知秋从早上到现在没吃过一口东西,只在芸妃这里喝了两口茶水,也不知道是饿的,还是被这身繁复的正装拖累的,整个人都有些晕晕乎乎的。恨不能现在就回去大吃一顿,再扒掉衣服钗环,舒舒服服地泡个热水澡。

    便不说那场面话,辞别芸妃,跟凤康、凤玥兄妹离开含香宫。

    凤康脚程快,先走一步到宫外等着。叶知秋和凤玥则坐了软轿,沿着宫巷曲曲折折地往离后宫最近的宫门而来。

    出了皇宫,凤玥主动要求跟她共乘一辆马车。她知道凤玥是怕别人多嘴,又来污蔑她的闺誉,自是不会拒绝。凤康骑马,远远地跟在后面。

    因为跟凤玥已经很熟了,叶知秋便不似在宫中那样,跟上紧了的发条一般紧绷着。舒展了身子靠在车座上,捏着酸疼热胀的膝盖,苦笑地问道:“公主每次进宫也跟受刑一样吗?”

    “可能我已经习惯了吧?”凤玥体贴地替她捏着另一边膝盖,“你跟太后娘娘对上的时候,我真是替你捏了一把汗。皇家娶了这么多媳妇,也就你敢那么做。

    我还是第一次看太后娘娘吃瘪,说实话,我觉得挺解气的。

    对了,那位莎娜姑娘也不错。

    起初我还有些不喜欢她,经过今天这事,我倒是对她刮目相看了。改日我去你那里,我们三个坐在一起好好聊聊。”

    叶知秋听她夸奖莎娜,不由想起凤康曾经说过,她和宣宝锦不大对付,心里好奇,便打听道:“公主,你为什么不喜欢定王妃?”

    凤玥微微一怔,随即笑了,“很明显吗?”

    “也不是。”叶知秋摇了摇头,“我以前听凤康稍稍提过一句,还有就是直觉。

    在慈安宫的时候,我感觉有不少人都跟太后娘娘一样,对定王妃多有怜惜。不过你和芸妃娘娘都没有跟定王妃说过话,连看她的时候都少。回到含香宫,也一次都没有提过她。

    按理来说,你们三个应该很亲近……”

    不等她说完,凤玥便冷笑一声道:“我以前的确跟她很亲近的,不过狐狸的尾巴迟早会露出来的。她能哄住太后娘娘,能哄住十一,却不能哄住所有人。”

    叶知秋听她话中的意思,跟宣宝锦的矛盾很深的样子,吃惊地看着她,“你们之间出什么事了?”

    ——(未完待续。。)

第336章 失和的原因

    跟宣宝锦之间的恩怨,凤玥只无意间对顾云川提过一次,从来没有对其他人讲过,包括凤康。

    一来背后说人是非有欠风度,不管有理没理,伤敌一千总是自损八百;二来宣宝锦那个女人惯会扮可怜博同情,说了别人也未必相信。

    然而叶知秋是不同的,虽然不曾听她亲口说过,可感觉这姑娘跟自己一样,是为数不多能看穿宣宝锦那套把戏的人。也许是同仇敌忾吧,丝毫没有犹豫,便对她和盘托出了。

    “我娘亲在生我的时候就过世了,她是粗使宫女,有些才情,被父皇看中临幸。起初封了个才人,后来追封为彩嫔。她过世之后,我被送到太后娘娘宫中抚养。

    我是个女孩,又没有像样的外戚可以依仗,对的所有人都造不成威胁。大家对我没有防备,加上太后娘娘的面子,都可怜我照顾我。

    听说太后娘娘对我也是极好的,方方面面都很上心。我那时候还不记事,没什么记忆。唯一有印象的,就是太后娘娘抱着我喂饭的情景,模模糊糊的,不是很真切。

    后来宣宝锦进宫了,太后娘娘无暇顾及两个孩子,便要另外找一个人来抚养我。

    芸母妃一直想要个女儿,可惜在生十一的时候伤了身子,太医断言她很难再有孕了。于是求了太后娘娘,将我接进含香宫。待我视如己出,照顾得无微不至。

    按照皇家的规矩,皇子皇女年满四岁就要送到内书房启蒙读书,七岁之后才分开教养。

    皇子们去外书房,读书习武,跟六部的官员讨教,学习料理政务;皇女则回到各自的宫阁,指定女官教养闺阁礼仪。

    四岁到七岁。正该是天真无邪、无忧无虑的年纪,皇家的孩子却要在这期间认清形势,分出亲疏远近,好为将来打算。

    我那时候并不懂得这个道理,只知道拉着比我小一岁半的十一,傻傻地跟在九哥后面。理由很简单,九哥总能拿出稀罕的东西跟我们分享。

    宣宝锦也喜欢黏着九哥,不过她不像我这样没出息,是为了东西。太后娘娘很疼她,有什么好玩意儿都舍得赏她。九哥有的她有,九哥没有的她也有。

    在内书房那段日子,我们四个人就是一个团体。

    五哥比我们年长四五岁,当时已经在外书房读书了,文武都是拔尖的。而且性子随和,脾气又好,跟谁都相处得来。九哥总缠着他,让他指导练武。

    所以五哥从外书房回来,或是休沐日。经常跟我们在一起。

    九哥因为很得父皇欢心,别人便看不惯,总是想方设法欺负他,连带我们几个也跟着遭殃。

    芸母妃和兰妃娘娘都是隐忍的性子。不爱争斗,轻易不肯为我们出头。五哥一天有大半天的时间都在外书房,不能时时替我们解围。至于父皇……他不火上浇油就不错了,是个靠不上的。

    因此每次吃了亏。都要仰仗宣宝锦。只要她去太后娘娘那里哭一场,欺负我们的人就会被狠狠地惩罚。

    反正我们都觉得她好,当她是个宝。大的小的都护着她。照顾她,把她捧在手心里……”

    凤玥不无嘲讽地笑了一笑,继续说下去,“九哥年满七岁去了外书房,再过三年十一也去了。宣宝锦和我也先后从内书房退学,被关在屋子里学习那些让人头疼的规矩。

    虽然九哥他们下了学还是会来找我和宣宝锦,可男孩有男孩的天地,随着年龄越来越大,我们在一起的时间也渐渐少了。我便把对九哥他们的感情转移到了宣宝锦身上,几乎跟她形影不离。

    一起讨论诗词,做女红,烹茶煮酒,赏花踏雪,无话不谈。

    那年我快九岁了,有一天我和宣宝锦到御花园扑蝶的时候,跟随身侍奉的宫人分散了。走到花丛深处的时候,突然跳出一个蒙面的刺客来,抓住了宣宝锦。

    我吓坏了,大声喊叫,那刺客便扔下宣宝锦,奔到我跟前,一掌把我打晕了。晕倒之前,我闻到了一股脂粉味……”

    “刺客是女的?”叶知秋惊讶地插话。

    “是啊,我也是这么认为的。”凤玥笑容泛冷地道,“等我醒过来的时候,已经躺在慈安宫里了。父皇询问我是怎么回事,我便照实说刺客是个女人。

    谁知宣宝锦却很笃定地说刺客是个男人,明示暗示说我受到惊吓产生错觉,把花香当成了脂粉味。可那脂粉的味道很特别,我记得很清楚,有点像米兰花和菊花掺杂在一起的味道。

    父皇也好,芸母妃也好,五哥九哥十一也好,他们都不相信我说的话,太后娘娘就更不用说了。御林军和大内侍卫将整座皇宫翻了一个遍,也没有找出那名男刺客。

    因为我和宣宝锦都没有受伤,各个宫阁也没有财物丢失,便不了了之了。

    事后我特地去御花园查证过,我们扑蝶的地方根本没有米兰花,当时刚刚入夏,还不到菊花开放的季节。我把宣宝锦单独约出来,想问问她为什么撒谎,刚碰面没说两句话,她不知怎的就失足掉进了荷塘,她的奶娘张妈一口咬定是我推她下水的。

    太后娘娘偏听偏信,说我心术不正,罚我禁足半年,抄写女诫女训各一百遍。

    自那之后,我就跟宣宝锦疏远了。

    过了两年,太后娘娘的六十大寿,宫中大摆筵席。在入宴之前,我在一个宫女的身上闻到了那股奇特的脂粉味。我怕打草惊蛇,也担心出现什么纰漏扰了生辰宴的气氛,便叫我身边的福喜死死地盯着那名宫女。

    之后找了当时已经分府出宫的五哥,让他帮忙捉拿刺客。

    五哥将信将疑地聚齐了人手,正要将刺客拿下,宣宝锦突然中毒昏迷。那宫女在混乱之中消失了,再也没有出现过。

    开始我和五哥都怀疑是那宫女给宣宝锦下的毒,查到最后,却是武美人指使贴身宫女做的。太后大寿,不宜见血,那宫女被带出宫中发卖到了苦寒之地,武美人被废,沦为浣衣宫妇,没多久就悬梁自尽了。

    武美人平日里虽然行事鲁莽,也曾跟宣宝锦有过一次不大不小的冲突,可也不会冒失到在太后娘娘生辰宴上动手,更何况指使的还是自己身边的人,一查就能查到她身上。

    这件事我怎么想都觉得不对劲,更是时时留心,处处在意,暗中盯着宣宝锦的一举一动。

    这人啊,不怕不知道,就怕没有心。盯了她几年,对她越看越不顺眼,越看越觉得她是个城府深沉的人,说的每一句话都很虚伪,做的每一件事都别有用心。

    我也提醒过五哥、九哥和十一,他们都说我对宣宝锦有偏见,想多了。几次都是如此,我又拿不出真凭实据,便懒得白费口舌。

    后来又发生了一件事,就在九哥分府出宫之前。他为给十一捉猫,闯进泰阳殿,冲撞了摆在那里的雕像,受到惊吓,大病一场,高烧不退,昏迷不醒。

    宣宝锦不顾别人的眼光,在九哥床前守了三天三夜,不吃不睡,诵经祈福。九哥醒了,她自己却累得倒下了。

    因为这件事,父皇对她很是赞赏,并且动了给她和九哥赐婚的念头。太后娘娘很赞成这桩亲事,极力促成,九哥自己也没有反对的意思。

    虽然赐婚圣旨还没下,可大家已经把他们看成一对了。

    九哥出宫不久,我去御花园散步,远远地看见她和五哥在凉亭里单独相会。五哥看起来很生气,宣宝锦当然还是那副我见犹怜的样子。

    等我走近,两个人都不见了。后来我跟五哥打听,五哥说只是偶然相遇,说了几句话而已。我知道五哥对宣宝锦有情,为了她一直推三阻四,不肯大婚,知道她要嫁给九哥,肯定不会高兴。

    关乎名声和闺誉,又是人家两个的私事,我便没有过多追问。

    可是秋元节那天,五哥突然满身酒气地拉着宣宝锦,众目睽睽之下,跪在父皇和太后娘娘跟前,请求赐婚。说他酒醉失态,不小心跟宣宝锦有了肌肤之亲,无论如何要对她负责。

    因为五哥向来稳重知礼,大家觉得事情蹊跷。可无论太后娘娘怎样追问,宣宝锦都只哭不说话,显然是默认了。

    事情已经那样了,父皇还有什么好说的?只能如他所愿,将宣宝锦指给他了。

    两个人很快就大婚了,婚后一年有了鸣儿,两个人举案齐眉,恩爱有加。没想到鸣儿刚满周岁,五哥突然暴病去世。

    我曾一度怀疑是宣宝锦害死了五哥,审讯了给五哥看病的太医,仔细查验五哥服用过的药方,甚至从废弃物堆里寻出药渣,找人检验过,却没有查出一点问题。

    宣宝锦一直老老实实地给五哥守孝,没有任何异常的举动。

    我想她一个孀居妇人能翻出什么风浪,以为从此天下太平了,便不再关注她。不料守制三年期满,她去清阳府探视鸣儿,却带着两个月的身孕回来,摇身一变,成了十一的王妃。

    真是本事通天!”

    最后一句带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