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俗黛 >

第9部分

俗黛-第9部分

小说: 俗黛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十五章:

    第十五章:

    莫非黛玉对家产的事有了想法,不对啊,黛玉这人一向对金银等身外之物没有概念。何况姑父必与她说过,贾家早晚要把她娶过来给宝玉做妻子。以她对宝玉的痴迷,必会帮着贾家。

    可到底为什么黛玉不愿醒过来呢。他思想了一会,并无别的办法。只好让张神医留了药方。送张神医出府。

    回到府时,还是不放心,便又返回看望黛玉。又坐了一会,黛玉终是不醒。只是看着呼吸还算正常,气色也不似以前那样难看。他又等了一会,黛玉仍无起色,只好吩咐雪雁好生照看着,他便起身离开。离开后,急去书房,修书一封给贾母及贾政,把这里的情况讲了一遍。贾链在信中还提到,他怀疑林如江是受了什么人的指使,才与贾府为难。此人在暗,他们在明,况且此人手段毒辣,只怕还有后着。因此他十分担心。最后请示贾母,问这件事到底该怎么办?贾链在书房写信的时侯。

    黛玉慢慢睁开眼,确认一切安全后。她一屁股从床上坐起来。我的天。原来装晕比死都难受啊。我的后背,我的腰,我的胳膊。天啊!又酸又痛。这一动不敢动啊!什么叫挺尸,这才叫真正的挺尸!该死的贾链,象个大灯泡似的看着自己,还亏得自己早有算计,从早上起,连点水也没敢喝。要不然,中途想上厕所起来。那可真是前功尽弃了。

    她现在又饿又渴。赶紧催着雪雁拿吃的来。雪雁临行前,黛玉又说道:“拿吃的时侯,拿一份多点就行。别引起别人的注意。咱们俩挺二天,二天后就有分晓了。”

    雪雁赶紧答应。匆匆离去。黛玉不敢下床,只在床上活动活动手脚。拍着酸麻的后背。一边拍一边想道。这财产的事,估计在贾元春封妃的消息传来前,不会有什么处理结果。那林如江贪婪,贾家也不想松口。估计会僵在那里。张怀仁虽向着贾家,可林如江也算有点背景的,他也不敢太明着偏向。何况福伯今天一早,散布消息引来众人,现在扬州城已全知道贾林二家的事。他更不敢轻举妄动。

    这段期间,就是自己的一个时机。

    也不知福伯那边进行的怎么样了。按昨天与福伯定的计划,他现在该去找我父亲生前的好友,两江总督赵兼济了。

    原来在红楼里,当时的总督有十五位。俱是皇上最亲信重视的人。

    两江总督赵兼济总督二江等地的军务、粮饷等,手握几个省的军政大权,可谓位高权重。而这位赵兼济大人与林如海是同一榜的进士,治所又同在扬州,二人政见也还相同,故而私下往来甚密。

    这日赵兼济正在衙门办公,手下人来报,说咱们扬州出了件大事。是林如海林大人的的财产起了纠纷了。说是如此如此。这般这般。赵兼济听完,微微皱眉。想自己与林如海也算知交,当初林如海深得皇上信任,任盐运使一职。兼当皇上在江南地区的暗探。为皇上提供情报。刺探官员的行踪。当时,林如海何等的风光。便算自己这样位高权重之人,也暗中忌惮他几分,没想到,他一死,自己一个女儿就要任人宰割了。

    想到此,不由得叹了口气。这时,他的太太高夫人抱着儿子宝儿来看他来了。这高夫人是赵兼济的续弦夫人。四十多岁才娶的。而原配却是赵兼济恩师之女。原来赵兼济自幼丧父,家境贫寒,多亏恩师照料,才能长大成人。后来恩师又把独生女儿许配给他,以全部家产助他走上仕途。赵兼济感恩戴德。虽赵夫人嫁给他后,一直没曾生育,他也没有娶小妾。到四十岁时,赵夫人得了重病,撒手西去。赵兼济为了子嗣计,才娶了现在这位高夫人。高夫人入门多年,也没生育。赵兼济还以为自己没有子嗣的命了。谁知就是三年前,高夫人突然怀孕,产下一个白胖胖的儿子。赵兼济夫妇差点没乐疯,看着儿子就跟眼珠子似的。取名就叫宝儿。宝儿现在正是讨人喜欢的年纪,他又长得眉清目秀,聪明灵俐。他远远的看见赵兼济便伸着手叫起来:“父亲,我想你了。”赵兼济忙不跌过来抱他。宝儿小嫩胳膊抱着赵兼济的脖子,赵兼济喜得眉开眼笑。正在这时,手下家奴来报,说林如海的管家林福求见。赵兼济微一沉吟,林福求见?莫非与林家家产争夺案有关。

    他一皱眉,说道:“我有要事,不见了。”

    家奴离去,不多时,又转回来,那家奴说道:“老爷,林福说他有林如海的遗书。林如海遗命,要交与老爷。”

    林如海的遗书。赵兼济心里一动。林如海生前也是皇上的红人。且看看他的遗书写的什么。

    他忙命传林福进来。

    宝儿正与他玩得痛快,抱着他脖子不愿离开。赵兼济不愿儿子哭闹,便没让高夫人带走宝儿。宝儿抱着赵兼济,又不愿高夫人离开。赵兼济想着林福岁数已大,高夫人也不是闺阁女子。便与妻子高夫人一同见林福。

    赵兼济在自己平常起居的住处林晖堂见自己。而且夫人在旁,与儿子调笑不止,林福进来叩头时,赵兼济还在与儿子说笑话。

    林福暗暗佩服起自己家的姑娘来。她小小年纪,怎么就知道赵兼济不愿意管这种事,还告诉自己,如果头一次见不到赵兼济,那就打着林如海遗书的旗号来。还说,如果头一次就见了,那就用第一套说词,如果头一次不见,那就用第二套说词。

    看来姑娘虽然年幼,但精明不下成人,等将来长大了,前途未可限量,自己跟着这主人,有盼头。

    一边想着,一边说道:“林府管家林福代我家姑娘林黛玉给大人请安。给夫人请安。”

    赵兼济正逗弄宝儿。忽听林黛玉三个字,突然愣了一下。林福不是说有林如海的遗书吗?怎么又说代林黛玉给自己请安。这到底怎么回事?

第十六章:游说赵兼济

    第十六章:游说赵兼济

    赵兼济正逗弄宝儿。忽听林黛玉三个字,突然愣了一下。林福不是说有林如海的遗书吗?怎么又说代林黛玉给自己请安。这到底怎么回事?

    林福叩完头,环顾一下左右道:“老爷,请禀退左右。”赵兼济朝左右挥一下手,众侍婢忙退下去。林福看了看高夫人和宝儿,赵兼济微微不悦,哼了一声。林福忙低了头。从怀里掏出一封信来,他向上举起道:“赵老爷,这是我家姑娘写的信。请老爷过目。”

    “不是林大人的遗书,为何变成你家姑娘的书信了?”赵兼济的语气里十分不悦。他堂堂二江总督,竟让一个奴才给耍了。

    林福慌忙叩头道:“赵大人,是奴才说话没说清,因我家老爷突然去世,有些话没交待清,我家姑娘把我家老爷的遗命写出来。让我交给大人。”没等他说完,高夫人在旁不高兴了,这位林姑娘好不晓事,竟敢这样做大。她忍不住在旁冷哼了一声。

    赵兼济心里也不痛快,但碍于面子,他不能让人说出人走茶凉的话来。只耐着性子接过书信。展开观看。

    这书信一入目,赵兼济就一愣,原来,这封信的笔体竟十分豪放洒脱。他心里暗道:“想不到一个女孩子,竟能写出男人的字体来。

    高夫人的嘴却微微一撇。在她看来,一个闺阁**,却写信给一个从没谋面的男子,这便是不知礼仪。,可见不是贤良一类的。

    赵兼济拿起信来观看,却见这信上只有区区一行字:“林氏孤女黛玉给二江总督赵伯伯请安。”他把信翻过来倒过去看了二遍。全篇再无另外一个字了。林福这时在下面又叩头道:“大人,我家姑娘说,因她想说的事太复杂,所以不在信上写了。让我代为转述。”

    赵兼济随手把信扣到茶几上。他心里冷笑:“这黛玉好不晓事,既写了信,又只写一行字。当他是什么人,他是二江总督。不是随便什么张三李四。”

    此时对黛玉十分反感。若不是碍于她是林如海的遗孤,他都能把林福赶出去。

    高夫人这时恼了,她见林福低着头,借着给宝儿擦脸,凑到宝儿耳边,轻声说道道:“宝儿,让父亲陪你去院子里玩好不好。”

    宝儿听说到院子里玩,他赶紧抱着赵兼济脖子叫道:“父亲,陪我玩。陪我玩。”

    赵兼济下意识端起茶水,就想送客。

    林福抬起头说道:“大人,我家姑娘说,她还年幼,未免有处事不妥之处,但大人家与我家某些地方有相象之处,所以,就算是看别人家的一个故事,来解自己的忧闷好了。”赵兼济听了这番话,突然心里一动。好个厉害的林黛玉。竟算到这一层了不成。原来,这赵兼济一直有个心病,他虽位高权重,但并无至亲兄弟,而妻子高夫人也家境一般,娘家既无人在朝为官,也无人在外经商,只有一个哥哥曾是个翰林,但二年前也病故了。况且高夫人是个诗书人家出来的大小姐,平日只知吟风弄月,对外面的事根本不太懂。而他赵兼济今年六十二了,孔子说,人生七十古来稀。他现在身体就不太好。若有一天,突然得重病撒手西去。自己的儿子宝儿该由谁来保护呢。

    这诺大一份家私,岂不要落到别人手中。光家私也还罢了。只怕儿子性命都危险啊。

    这份隐忧,他从没与人说过,想不到,今日竟让黛玉给一语道破了。

    他哪知道,林黛玉上一世生活在科技昌明的年代。那电视,那电影上成天播着法理案件。黛玉上一世耳闻目染,不说成了半个专家,可对他这老父幼子的人的心理,也琢磨个**不离十。

    他端起茶杯,轻啜了一口茶,淡淡说道:“这句话真是你家姑娘说的。”

    “是。是姑娘说的。”

    赵兼济忽想起什么,探身问道:“林福,我听说你家老爷突然病故。贾家把所有家奴都卖了。你落到了什么人之手。。”赵兼济说到这,他的口气十分严厉了。

    贾林二家的事,闹得不可开交。扬州城几乎无人不晓了。这管家却神秘露面,莫非说,这管家被林家的人暗中买去了?又或什么人买了林福,想从中渔利?他们都想借林黛玉的名义,赚取最大的好处?一想到这,赵兼济眼中突然射出一点寒光来。想在他眼皮子底下玩花样。太小瞧他二江总督了。

    林福能当上林府的管家,那心思可不是一般的活络。知道这件事不说清楚,赵总督就会以为姑娘让人当枪使了。下面的事便不好往下说了。他赶紧叩头说道:“林福不敢瞒赵老爷,贾链得了林家财产后,便要把我远卖他乡,是姑娘救我出来。”

    “你家姑娘救你出来?”赵兼济疑惑地问。

    林福便把黛玉怎么在父死后晕了过去。后来听说他被卖,怎么乔装改扮,怎么样救他出来事说了一遍。

    赵兼济闻言十分惊讶,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女孩,竟乔装打扮,到人市救了自己的管家。这可能吗?又想起以前林家并没争夺家财,可管家前天才被买出来。就发生一争家产的事,难道说,此事背后也有林黛玉的影子?这也太骇人了吧?不太可能!

    是不是背后受了谁的指使?他心里疑虑重重。但神色却淡淡的。

    宝儿此时有些不耐烦,他扭着身子:“父亲,出去玩,出去玩!”

    赵兼济忙拍着宝儿的后背。“宝儿,别闹。一会父亲领你出门玩耍。”

    宝儿还闹个不停。赵兼济把宝儿递给了高夫人。宝儿大哭起来。高夫人有些不满,心说一个奴才而已,三言二语打发了就是了,至于和他聊这么长时间。她不满地抱着宝儿离开了。这时林福已开始述说黛玉话。

    黛玉说:‘赵伯伯,从我家发生的夺产一事,沸沸扬扬,满城皆知。大人可从国家安宁,家族兴旺,死者安心,遗孤成长几个角度,从官府出面,邀齐一些官员,制定一项保护遗孤的地方法规。今后,凡父母去世,或父死母弱者,皆可照此办理。

    即。父母所留财产的一半,由二江总督府委派官员,和遗孤本人一起,把钱存入银庄。直至男满十八,女满十六岁,才可由本人签字取出银两。其他人在此期间,即使有本人的签字,也不能从银庄取出这些银两。而另一半家财,可以由遗孤支配。’

    赵兼济听着黛玉的计划,突然心里一动。此计策成行,自己的儿子将来也有保证了。(备注:关于建这方面制度的事,我查了一下,古代其实也有各种保护弱势群体的措施,如〈〈周礼〉〉就记载了六种“保息”之法:“一曰慈幼,二曰养老,三曰振穷,四曰恤贫,五曰宽疾,六曰安富”。针对不同人群进行保护。又比如说宋代。建立了体系化的国家福利,覆盖面极广,救济的对象涵盖了孤寡老人、残疾人、乞丐、弃婴、孤儿、贫困人口等所有无法自立的群体,提供的福利覆盖了国民“生有所育、老有所养、病有所医、死有所葬”等层面,可谓“从摇篮到坟墓”均有国家救济。《宋史》说“宋之为治,一本于仁厚。凡赈贫恤患之意,视前代尤为切至”因为中国古代就有这种思想和措施,所以孤儿父母早亡,或父丧母弱,而建立一个相应的地方制度,不算什么不可能的事情。我还查到;现代也个相似的案例;父母双亡;留下的财产引起舅舅和叔叔的争斗。最后也是由法院介入;采取互相牵制的方法保护遗孤。即叔叔家掌握存折;但却不能使用。孩子养在舅舅家;但舅舅每月要把孩子费用详细列成清单;去叔叔家去取。并签字确认。二人每月核实一遍存款数。到孩子长大后;再由舅舅叔叔根据帐目;算清剩余。因本案中赵兼济的孩子并无舅舅和叔叔叔;只好采取官府帮着处理的形势。下面小说会提到;赵兼济是借势而为。官府介入的并不突然。)

第十七章:敲定细节

    第十七章:敲定细节

    林福见赵兼济留神倾听,他说道:“大人,我家姑娘还说,她提供三个建议,保证这制度能有效的贯彻下去。”

    “哪三项建议?”赵兼济越发聚精会神。因为他知道,就算官府介入,制定什么方法保护遗孤,但若孤儿弱小,还怕为有心人利用。甚至有可能被某些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