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文娱救世主 >

第139部分

文娱救世主-第139部分

小说: 文娱救世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纳斯达克初审申请的华夏公司。您觉得您有自信成为后互联网时代华夏网络产业的领导人之一么?”

    明显的引导性提问,希望回答者作出预言性的回答。

    如果回答不慎,不光会为受访者拉到“是儿欲使吾居炉火上耶”的仇恨值,还会被人觉得狂妄不讨好。

    这是典型的华纳系媒体希望看到的“有态度”问答。相比之下,国内的黄易新闻门户在这方面才学了一个开头呢。

    “我能把这个问题理解为《时代周刊》想吸引更多中产阶级的关注力么?”顾诚微笑而淡定地戳穿了林登的把戏,“我来米国之前,都听说时代华纳旗下的媒体都喜欢秉持‘有观点’的风格。提供一条介于《纽约时报》的绝对客观、和大众小报的‘震惊部’之间的中间道路。今天看来,我在华夏的风闻貌似都是真的。”

    三个访客都有些尴尬,林登脸色微微一黑,旋即回复正常:

    “毕竟每个层次的精神需求都要有人去满足,不是么?社会越发达,需求越细分,《时代》并没有义务去反映一个全面真实的您刚才这段话,我是不会写到稿件里去的,只算闲聊。现在,可以回答一下那个问题了么?”

    这么一搅合,大家也都知道顾诚不是那种“少年气盛乱说话”的家伙了,给他下套的心思多多少少都收敛了一些。

    顾诚借着这个时间差稍微捋了一下思路,也找到了正面应对的策略。

    “我觉得‘华夏网络产业’不会存在一个领导者,我不会是,别人也不会是。互联网只是一个扁平化的工具,不是用来培植寡头的。人人都会使用互联网做好自己的事情,你能想象一个利用网络卖电子产品的细分行业领导者、试图指挥一个利用网络成为社交网红的人听命于自己么?”

    林登暗暗点头,心说自个儿刚才试图给顾诚拉仇恨骗点击率的提问策略失败了。

    他不得不赞赏一句:“非常巧妙的回答,您似乎是坚持‘互联网上的各个细分品类经营者相互之间无法比较、也无法相互领导’这一观点的?那您对自己的定位是什么?只是一个做网络游戏的吗?你认为你会在华夏的网游产业成为领军人吗?”

    “我对自己的定位,当然还是传媒娱乐业从业者理论上,我跟你们时代华纳是同行。互联网只是一个被我利用的工具,我不喜欢‘互联网从业者’这种提法。这个世界上没有人应该是互联网从业者,每个人都是具体行业的从业者。”顾诚理所当然地回答。

    “很新颖的观点,不介意我写到评论文章里去吧?如果可以,能聊聊您这种观点是怎么形成的么?”林登。图尔有些不解,便不懂装懂引诱顾诚继续往下解释,期待着顾诚言多必失。

    “这是很显而易见的,为什么还需要‘形成’?”

    提到“显而易见”时,顾诚使用的英文句式是“its…a…truth…self…evident…that”。

    这个句式每个米国人都烂熟于胸,因为当年建国者们就是用这个句式作为《独立宣言》的宗旨的:“我们都认为xxxx权利是上天赋予这一点是不言自明的……”

    此刻,这个句式被顾诚拿来一用,顿时颇有一股略喜感的磅礴。让林登。图尔气息为之一窒,似乎需要羞愧一下自己的无知。

    顾诚不为己甚,拍拍林登图尔的肩膀,编造了一段见闻好让对方有个台阶下,

    “如果非要找个来源的话,我能想到的大概就是这个了:在我们华夏国,有一名中部某省的省级官员。二十年前,华夏刚刚改革开放的时候,他还只是一名县级干部,那时他来米国考察新农业,第一次看到了大规模的联合收割机、抛秧机、农场主用来撒农药的飞机,米国农业的发展程度让他深感震撼。

    参观结束之后,米方的介绍人员在解说时反复提到一个词组:agriculture…industry,那名华夏官员也算懂点英语,但就是听不明白。包括随行翻译,他们的英语也都是科班式教育学出来的,完全不理解‘农业工业’是什么意思。

    直到十年后,我们华夏学者才把这个词翻译成‘农业产业’,他们才知道了‘industry’不仅仅是工业的意思,任何产业都可以‘industry’。正如农民并不因为他开了联合收割机或者飞机来种庄稼,就不是农民了。飞机也好,联合收割机也好,只是那个农民的工具。

    所以,请你们也尊重我作为一个传媒娱乐业从业者的身份和存在,不要随便用‘互联网从业者’这种称唿来概括我。没有一个热爱种田、并以种田为荣的农民会希望被人称唿为‘联合收割机驾驶员’或者‘农药飞机驾驶员’的。”

    林登。图尔和塞拉。特蕾莎直接就震惊了。

    眼下可是03年,“互联网产业”是个多么炙手可热的概念?

    人家卖货的二道贩子建了个公司官网,都要迫不及待宣称“我公司融入了电子商务和互联网经济的新业务模式创新”。

    在华尔街,在硅谷,在好莱坞,人人都希望让自己听起来高大上一点儿。

    可顾诚这个存在,居然说“以种田为荣的农民不屑于被称作联合收割机驾驶员”!

    这简直是在**裸地说:恕我直言,那些拼命往“互联网相关产业”上热脸贴冷屁股凑的家伙,统统都是喽逼!劳资早特么不屑于玩这种炒概念的噱头了!

    林登。图尔觉得眼前这小子有点嚣张,不得不提醒他:“可是……您还试图来纳斯达克上市呢,如果您认为自己只是一个传媒娱乐业创业者的话,您应该跟我们华纳一样,去纽交所上市不是吗?”

    顾诚直接抓住对方的语病,严肃的说:“对不起,我认为这是纳斯达克评估体系的问题,不是我的问题我的公司能盈利,能赚钱,而且用上了在纳斯达克比较受欢迎的高科技手段,在纳斯达克可以得到更高的估值,我来这里上市有什么不对么?

    我的商业逻辑是最朴素的任何一家公司,都应该实打实以赚钱为目标。那些连年亏损、连年用户量暴增、用一个‘总有一年我能垄断市场,然后把前面十几年讨好消费者花掉的钱变本加厉一把赚回来’的画饼给投资者充饥的创业者,他们才是需要反省的对象。”

    林登。图尔哑口无言,觉得自己没什么可问的了。

    至于来的时候还想着能不能敲点儿小红包的塞拉。特蕾莎,更是彻底断了这个念头。

    这小子居然说“所有赔钱的纳斯达克公司该反思,而不是让他反思”,可见是着实不指望《华尔街日报》写一些“虽然传奇娱乐盈利能力不咋滴,但还是很有前途”的圆谎文章了。

    世上有一种人,叫天生霸气,说的就是顾诚。(未完待续。。)

第93章 求打脸的预言家

    “顾先生,很少见到互联网人这么敢说话的了。我今天亲自来采访,果然是没有来错。”

    《连线》总编凯文凯利等其他两家媒体都偃旗息鼓之后,才开始开口。而且收敛起了最初的随意,换上一副郑重的神色。

    “其实,我不该这时候来凑热闹的。你的公司要申请上市,最近的时间应该都花在跟金融界的朋友应酬上。可惜你一直不来米国,所以不管是《长尾效应》热卖的时候,还是谷歌公司仿照adsense结构做出广告中介平台的时候,我们都找不到你人,只能拖到现在了。”

    凯文凯利的话非常有技巧,又不无自嘲,显然对顾诚的思想理念做过一些研究,关注点也颇与人不同。

    这是一种很微妙的感觉和氛围,没学术素养的人可能理解不了。

    就好比一个看百家讲坛上大路货摆龙门阵的人,要是见到了易教授,上去直接说“易教授我好喜欢你的《品三国》啊,讲得太好了!”

    那易教授就会直接翻一个卫生眼,然后鼻孔朝天假装没听见。

    易教授希望听到的是“您当年的《文心雕龙美学思想论稿》好有深度哦!言人所未言!”

    每个学者,都希望被人称赞他出道时的初心,那种虽然有点儿诘屈聱牙或者曲高和寡的论调。而不是后来为了销量跪下来、跟宋红兵那样大白话迎合吊丝之后市场大卖的作品。

    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艺术圈。冯晓刚被影评人采访的时候,总是喜欢被人称赞“你当年的《一声叹息》艺术价值好高哦”而不是“祝贺你的《甲方乙方》/《私人订制》又票房大卖了”。

    庸俗!喽逼!

    顾诚可以听出凯文凯利语气中的诚恳,和纯粹的学术讨论诉求。

    于是他的态度自然也就胜于对刚才那两个名利场中的记者:“好说,回去之后我一定‘反省’一下,以后多开新闻发布会,多和媒体朋友沟通。另外,我都不知道《长尾理论》在米国都卖得这么好,谢谢你告知。”

    凯文凯利凑趣地笑笑:“英文版上市九个月,销量20万册,这个成绩应该很值得自豪了吧。在米国出版界,因为文化多样性的问题,一本书能卖5万册就算年度畅销书了。何况还是产业界的专业书籍。”

    《长尾理论》是顾诚02年初在国内出版的,写书的时候,他还在拍《金粉世家》呢。这本书为的就是讨论线上文化产业的问题,为他当时买x剑书萌改造某点中文铺路造势。

    02年下半年随着他的产业进一步崛起、尤其是“互联网寒冬如何终结”的言论被全世界关注之后,《长尾理论》也被世界范围所关注,有家米国出版社看上了之后,问顾诚重金拿下了英文翻译权。

    然而,顾诚听了该书在米国的销量后,却对这个成绩不以为然:“是嘛?我怎么听说唐纳德。川铺的《做生意的艺术》都卖了将近300万。我这个20万本也算畅销书?”

    “呃……毕竟你才刚刚出名,而且《长尾理论》才卖了几个月。唐纳德。川铺毕竟成名已久,而且《做生意的艺术》已经卖了12年了……”

    凯文凯利一脸尴尬,心说对面这小子还真是心大。

    文化人之间的交流,有时候就是这么微妙。

    第一个问题只是客套,拉近氛围。凯文凯利也不是来听顾诚没完没了无形装逼的,便立刻紧跟着追问正题:

    “在你之前,华夏的互联网人更多是在模仿米国的同行,但是你改变了这一切。你跟百度李先生合作的adsense平台,首次做到了‘让米国同行反向模仿’,并促成了谷歌的adv…go诞生。对于这个问题,你是怎么看的?”

    “我认为这只是一次先进思想和算法的局部胜利,没必要过度解读。”顾诚的态度看上去很谦虚。

    凯文凯利进一步指出:“可是你曾经鼓吹过‘这个思想和算法的产物,会帮助人类提前结束互联网寒冬’,而目前看来那个论断很准,世界确实走出了寒冬。你觉得自己是一个预言家吗?”

    顾诚不但这么宣称过,更奇葩的还在于他居然是在个唱会上这么宣称的,连新闻发布会都没开。妥妥的是拿个人的名声在豪赌,别人根本不敢这么说。

    后来米国媒体对此的过度解读还说“顾诚的行为象征着他想打华夏官方媒体一个措手不及,防止自己的发言被修饰与和谐所干扰”。

    对此,顾诚自然要回答得慎重些:“实干者不希望做任何预言,因为我不像躲在象牙塔里的学者那样,等着说过的话实现。我的每一句话,都是我自己的计划,要亲自促进它发生。”

    “很有计划和执行力的年轻人。”凯文凯利在心中默默下了一个定义。

    相比之下,他本人倒算是“躲在象牙塔里”的。

    凯文凯利整理了一下思路,顺着刚才的话头继续往下问:“从《长尾效应》上你罗列的观点来看,你似乎想做华夏的杰夫。贝索斯?把你的公司做成华夏的亚马逊?”

    虽然眼下才03年,亚马逊的市值也还不过百来亿美元,但俨然已经是米国内容电商界拥有独霸地位的老大了。把顾诚比作杰夫。贝索斯,已经是很高的评价。

    然而,顾诚并不满足这种对比:“贝索斯做到的一切,我当然也会做到。但我觉得我和他也没有直接的可比性他只是一个网络上小众资源的搜集者和再配置者。亚马逊只为内容从业者提供平台和渠道,本身并不介入内容的生产。我和他不一样,我坚持自己深入介入、引导内容产业的源头生产,而且一直是这么做的。”

    “我知道,你投资和参与过很多音乐、影视作品,还有游戏和文学。”凯文凯利嘟囔着,并没有觉得顾诚有多夸口。

    然而,刚才被顾诚天马行空的言论晃得很没面子的另外俩记者就有些不干了。

    你丫的20岁都没到,就敢说自己将来要比杰夫。贝索斯还牛逼?知不知道杰夫。贝索斯是如何从千军万马当中杀出来的?

    塞拉。特蕾莎仗着自己是《华尔街日报》的,对产业界数据最有发言权,难得地直言指出了顾诚的问题:“顾先生,我不得不提醒你,虽然你的公司目前看起来已经占领了华夏的线上音乐、影视、图书发售渠道。但是以华夏那种堪忧的版权状况,只怕你永远没有和杰夫。贝索斯比较的资格吧。”

    顾诚脸色一沉,没有计较这种荒谬的言论。

    史上的一年多之后,杰夫贝索斯对李庆的铛铛网提出收购要约,开价4亿美元估值。而当时亚马逊的市值已经是铛铛网估值的四十多倍了。

    华夏的人口,是米国的五倍,但是华夏的出版市场规模,无论影音书,只有米国的四十分之一。所以产业界多年来一贯公认华夏的正版率只有米国的两百分之一。

    内容产业,是华夏互联网同行抗击米国人最难的一个角度,因为盗版已经把本国的基本盘砸掉百分之九十九了。也正是因为如此,另一个时空李庆就算占据了一个相对垄断的市场,也迟迟没有变现,因为他没有发掘出在华夏这个特殊环境下让内容产业活下去的区别路径。

    华夏人最喜欢干的就是把知识产权的附加值榨干,然后买满满的实体干货。所以只有马风盆满钵满,李庆只配提鞋。这一点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