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文娱救世主 >

第170部分

文娱救世主-第170部分

小说: 文娱救世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更有甚者,顾诚后世是知道苹果的iphone商标被皮具商仿冒生产手机套一案的,如果他驰名了,而苹果没有及时重视其在华驰名问题,顾诚还可以通过主动运作,促成这个案子早点儿爆发出来。

    然后就能逼着吃瓜群众们注意到“yy已经驰名了,而苹果公司当时在华尚未驰名”这个问题。(注:历史上苹果的iphone商标纠纷案中,并非iphone在华不驰名,只是没有第一时间驰名,到09年底才认定的驰名。)

    对于吃瓜群众来说,商家是否驰名,很多不懂行的人是不关心的。但是再吃瓜的群众,也知道去对比。如果闹出大案子,苹果因为未驰名而起诉别人侵权都败诉了,而这时再宣传一下yy已驰名,这个逼格就反衬出来了。

    顾诚就是准备到时候踩着马腾或者乔布斯的脸,凸显自己比你们早驰名很多年。

    ……

    花开两头,各表一枝。

    原本只是打算让刘慧稍微左右互搏一下为yy…mini造造势,没想到引出费雯清这么一个专业人士,硬生生把yy品牌建设这盘棋下大了十倍。

    和费雯清接洽完一切,算算日子也已经是九月过半了,距离国内王青明技术负责的人人网上线已经有40天;而米国那边扎克伯格那边参与的“人人网海外版”yy网,也已经推广了有半个月。

    顾诚连忙把自己的主要精力从mp3市场抽回来,集中处理社交网站的事情,毕竟这才是比未来正版音乐渠道布局更重要的事情,属于不能错过的风口。

    国内部分的人人网上线虽早一个月,却因为暑期那一个月学生党之间的自我病毒式传播效应几乎没有,所以发展速度也不比海外版快多少。

    八月里,除了钱塘本地那些大学,乃至顾诚让公司内核心技术层/管理层重点地推的几所京沪名校之外,全国其他大中院校都只有零零散散几个学生开了facebook。

    相比之下,倒是白领阶层的用户群,在八月份为人人网贡献了最初的20万开通量,这些人大多是30岁以下的白领阶层顾诚粉丝。因为企业用户不存在暑假,自然可以第一时间扩散蔓延。

    不过相对于学生而言,企业用户没那么丝,荷尔蒙属性也没那么爆棚,不像小屁孩那样喜欢偷窥校花班花晒照。毕竟都是成年人了,知道踏上社会之后追妹不能光靠帅,还是经济基础比较重要,也不敢做出强势围观的举动。

    所以从各方面而言,企业用户第一个月里对人人网的推动帮助并不是很大。晒照的人只占了开通个人空间用户的不到10%,更多的人则是在写日子和发鸡汤段子,看上去和腾云方面刚刚上线的qq空间没有太大本质区别。半年后即将上线的新浪博客,基本上也会是这个路数。

    顾诚一开始是满怀希望一鸣惊人的,但看到最初的成绩单之后,也不得不现实一点,分析自己实际取得的成绩与平行时空同类产品成绩偏差的原因所在。

    这种事儿没法找人商量,毕竟除了他谁都不是穿越者,只能一个人一杯咖啡苦思冥想,在本子上罗列各个差异因素。

    充其量,他可以借助的资源就是从战略调研部的柳书琴那儿拿点用户数据分析和市场反馈看一下。

    “本来扎克伯格的facebook应该是2004年年初上线的,现在我人人网比它提早了四五个月。而且facebook最初只在米国发展,等到国内人人网的前身校内网学过来的时候,已经是2005年了。何况校内网好像一开始也没做好,又过了一两年被新的投资人砸钱做大、改名叫人人网之后,才有了点儿声势。

    现在看来,国内搞人人确实太超前了,但是究竟超前在哪儿呢?这么有实名**窥探便利性的应用,居然被打回传统博客类产品灌鸡汤的道貌岸然状态,不应该啊……”

    顾诚如此想着,花了好久揣摩报表数据,总算有点想法。

    如今才03年,手机还不能拍照。

    在华夏国内,手机普遍能拍照,历史上基本上要到2005年左右。等诺基亚7260为代表的那一票货色普及之后,大学生们才化身自拍狂魔。而03年只能靠专门的数码相机来拍照,晒秀炫的便利程度自然要低得多。

    顾诚并不知道这些细节,但他至少可以看清眼下:国内的相机普及率确实比较可怜。在二线以上城市,有能力玩自拍的都市白领和大学生,基本上还不到20%。如果再往穷困的三四线城市看,以全体华夏网民为统计蓝本,这个数字可能连10%都不到。

    而facebook类的产品之所以在米国先发展起来,显然是因为米国人的生活水平比较高、数码相机普及率大。

    不过不能够拍,好歹能够围观别人,还算不上致命的问题。人人网虽然是国内首发,但要想做大走稳,最初这半年多里,估计还是只能指望先在海外圈地、形成声势。而国内只能先作为一个博客空间类产品稳住市场占有率,占住坑,再慢慢转型了。

    或许还可以上一些鼓励“校花级网友”晒照的运营策略,把实名交友的丝们统统拉近人人网的战略圈子。一个校花级网友,吸引数百丝绝对不是问题。

第20章 东边不亮西边亮

    马萨诸塞州,波士顿。

    崛起于华夏国内的人人网历时40多天,俨然要滑向一个传统博客类产品,只能在推广策略上暂且妥协、先求稳住阵脚。

    而米国这边的yy网,却是风生水起,短短15天就走完了人人网40天的路。

    说到底,还是眼下这节目眼米国人的数码相机普及率高,大学生个个能自拍。

    三个月前,yy公司的财务副总监柳倩,在收购掉ageia公司、回国之前,抽空在旧金山湾区注册了一家新公司,正是yy网络科技的全资子公司。而后用这家公司负责yy在米国方面的全部业务,并且为杰夫。辛顿教授的研究院注资、提供财务监管。

    不过,目前为止yy(米国)在加州还只有少数办事机构,主要的研发部门和运营部门都在东海岸的波士顿分公司。

    从杰夫辛顿教授的人工智能研究所,到有扎克伯格等人担纲的yy米国研发部,再到爱德华。萨维林暂时主持的运营部门,如今统统在哈佛大学附近租的写字楼办公。

    自从5月底的时候,作为技术宅愣头青的扎克小哥跟新来的同学顾诚打赌拼算法的实现效率,结果不得不认赌服输,给顾诚免费打工一个暑假。

    那两个月里,顾诚把人人网在华夏国内的设计架构整体搬了过来,让扎克为代表的一群码农重新设计优化、力图做出一个符合米国文化氛围和用户体验的版本来。

    顾诚在用人上可谓不拘一格,大量吸纳了他在哈佛刚认识的那群计算机专业在校生。

    虽然这些人大多都是刚刚要上大二的愣头青,放在其他it界同行来看完全不堪使用,但哈佛生毕竟颇多英豪,哪怕是大二学生,以带薪实习的身份搞了一个暑假,竟然颇有建树,把本土化工作完成得很不错。

    哈佛不是理工科强校,学生素质牛逼但专业对口的人并不多,暑假一过完,扎克伯格就在顾诚的默许下把团队扩大化的眼光瞄准了隔壁的mit。

    然后麻省理工的在校生们也赫然发现:有家由某纳斯达克拟上市老板开的社交网站,实习薪水开得很高,而且提供的机会很多、业务貌似很酷很有前途。只可惜一开始被哈佛系的银样枪头给占了不少坑。

    mit的人向来是在理工科方面不服哈佛的,觉得哈佛佬就是一帮文科low逼混混华尔街。所以这种情况如何能忍?

    等到yy网成功在短短半个多月时间里,把东海岸常青藤盟校八所大学基本渗透进去之后,mit系的打工仔个个打了鸡血,呼朋引类寻访学长们帮忙。弄得yy米国公司招几个码农都得好好考核一番,否则根本消化不了那么多高端劳动力。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顾诚在米国时候认识的新朋友、mit著名交际花“麻省玫瑰”李莹也出力不少,卖交情当掮客拉人。这些都是后话,无需赘述。

    ……

    说到yy网在米国的“大有前途”,最初出了大力的还不是扎克伯格那一撮技术团队,毕竟如今的yy网大量借用了人人网的架构。

    真正带领yy网瞬间膨胀的,是爱德华。萨维林为代表的yy网运营团队。

    顾诚知道萨维林也是个人才,所以招揽扎克伯格的同时,也对萨维林伸出了橄榄枝,从暑假里开始就让他全力跟着自己混。

    相对于扎克伯格那种打赌打输了被抓包的家伙,萨维林是自由身,又是豪门富二代,而且去年暑假就自己搞石油期货赚了30万美元,身价自然不菲。顾诚借机给他开了价值100万美元的绩效期权,理论上和顾诚与扎克伯格打赌时的赌注相当,也算充分尊重了萨维林的身价。萨维林钱和面子都得了,自然不会整出更多幺蛾子。

    按照顾诚开出的绩效期权,只要萨维林能主持好运营工作,做到在两个月内让yy网在常青藤八盟校里发展出50%以上的开通率、在一学期内跑出东海岸,渗透到硅谷的斯坦福和uc伯克利,那么萨维林就能拿到这100万美元的yy网原始股。

    爱德华。萨维林确实是一个地推强人,他本人就是巴西富商家的孩子,到了哈佛念书之后一直致力于加入各种顶级会所、社团,交际推广能力非常强。

    历史上facebook公司在获得最初的100万用户过程中,爱德华。萨维林的运营能力可谓功不可没。如果不是萨维林,光靠扎克伯格那种交际渣宅,是很难做到在一个学期之内把facebook变成米国中高端大学里最大的社交网站的。

    至于后来facebook霸住米国大学生圈子之后、进一步扩大到全社会性应用时,萨维林的眼界和手腕才开始显得力不从心。以至于最终把facebook从一个百万级的大学生应用变成一个上亿用户国民应用的过程中,贡献最大的是后来半道加盟的肖恩。帕克。(当然还得依靠彼得蒂尔追加的风投资金)

    肖恩。帕克那家伙就是个做互联网盗版音乐下载起家的,早在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裂之前,肖恩。帕克就在米国建过一个盗版音乐分享网站napster,一度获得了几千万用户。但后来因为版权问题被全球三大唱片商围剿起诉,肖恩。帕克被联邦法院判决败诉之后因为反正还不起三大唱片商的赔款,就把napster公司破产清盘。

    他本人只拿了百余万美元资金,在寒冬期那两三年里无所事事袖手旁观。直到扎克伯格的facebook公司创立了半年左右之后,身在硅谷的肖恩。帕克才注意到了facebook公司,并且觉得这个网站非常酷非常有前途,主动找上门去求合作,并且被扎克伯格引为合伙人。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而且跟眼下的顾诚没什么关系。他这辈子是要做正版音乐的,长久而言跟肖恩。帕克这种坚持盗版化的人肯定合不来。哪怕肖恩帕克将来在yy网做大之后,被历史的惯性推着上门求打工,顾诚也不一定会用他除非肖恩。帕克能改弦更张自己的立场,乖乖把做音乐分享网站的心思挪到正版化上。

    ……

    闲言休絮,历史上的facebook是怎么推广起来的,如今跟顾诚半毛钱关系也没有。他只管知道哪些人可用哪些人不可用,然后把股权攥在手里、把激励吊在同学们嘴边,让专业的人卖命做专业的事情就行。

    至于扎克伯格,将来慢慢积功给个yy米国的cto职务,如果真堪大用再给期权给升职就是。社交网络这种东西,切入风口一过基本上就没人能在同一细分领域翻上天了,哪怕扎克伯格生出野心想另起炉灶顾诚也不怕。

    9月20这天,一个周六,这学期刚好才开学满三周。

    花花公子萨维林也算是度过了三周穿梭花丛的日子,每座城市平均待不超过两天。他在哈佛校友会和各大会所的人脉基本上被挖了个遍,跑到各个学校参加活动、然后推广,找有人气的校园交际花请客吃饭送礼,说服这些妹子们加入yy网开通自己的个人空间。

    然后,少不得心有灵犀地和另一个时空facebook推广初期时一样,利用吸引美女在空间里晒照、然后邀请经过实名身份验证的男校友点赞评比,拉拢了一大票人。

    一开始的时候,萨维林的策略还不是很清晰,经过一周的市场磨合之后,他立刻就总结出了推广的要领:

    “活动期间所有人都只能对自己的校友的空间照片点赞,不允许跨圈点赞校外人员,一定要确保相对私密的小圈子氛围,既满足了女生被围观和攀比的虚荣心,又保护了她们的**不至于被圈子社会阶层明显低于她们的丝搭讪。

    或许将来活动结束后,可以适当放开邀请制圈子成员准入机制,增大圈子活力、确保纯洁度。但是一定要给每个用户主动选择是否屏蔽陌生人观看的权力……”

    然后这些推广要领就在他周末发汇报邮件的时候,附在报表末尾抄送给了顾诚忘了说,他用的是yy邮箱,也就是一个半月之前刚刚才从黄易企业邮箱迁移过来的那个yy邮箱。

    大洋彼岸的顾诚,第二天一早就看了萨维林的汇报,以及yy米国子公司其他管理层的旁证材料。(因为时差问题)

    “短短三星期,就做到了在常青藤八盟校里拉到两万六千名校友用户注册并月活?不错,增长很快,也没堕了逼格。”

    顾诚看了结果,心中很是满意。

    此时此刻,经过40多天的发展,国内的人人网已经有40多万开通用户了,按说规模是yy网的15倍。

    即使考虑到华夏的人口规模是米国的5倍,按说人人网的相对拓展速度也达到了yy网的3倍。

    但是顾诚完全知道这两个数字背后的含金量,绝对是yy网的2万6千人更值钱。

    因为,首先yy的聊天软件和邮箱产品在米国是毫无根基的,不存在从其他兄弟产品跨界过来发展用户的可能性。米国目前用yy聊天的人,还不如开通yy网空间的人数。

    其次,萨维林这短短三周发展出来的2万6千人,可都是常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