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文娱救世主 >

第278部分

文娱救世主-第278部分

小说: 文娱救世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何况,顾诚眼下正在东京参加国际电影节,他的参赛作品《三丁目的夕阳》当初之所以选择了用扶桑社会背景预言国内的行业未来出路,不也是基于这个基调么?

    这篇文章,可谓是以彼之道还施彼身,刚一发表,具体执笔的人就拿到了腾云方面一大笔赏金。

    “顾总,您看腾云在国内报纸上发文章黑我们,这事儿怎么反击?”当天晚上,顾诚跟蔡明量蔡导喝完酒、认识了一圈参加电影节的朋友,回转到酒店的时候,他的女秘书就把这个问题摆在了案头。

第172章 五毛拿好

    “呵呵。”

    听完那个沉不住气的女秘书、汇报说公司三天前发布会上讲的人工智能推送布局,被马腾花钱收买的《南都》报给黑了之后,顾诚什么都没说,就只爆出了那两个语气字眼。

    当时他正和蔡明量蔡导喝完酒、认识了一圈参加电影节的朋友,刚回到酒店,在屋里喝解酒茶呢。

    一小盏茶喝完,气也顺了不少,女秘书足足等了三分钟,顾诚才开始吩咐。

    “有喷子黑我,我就要回应?那我不忙死了?天下黑我的人多了去了,马腾这根葱算老几?”战略上藐视了一番蝼蚁之后,顾诚才说到戏肉,

    “去,具体的事情找具体的人负责。既然对方质疑的是未来人工智能推送体系的技术问题,那就让项目组的人回应嘛。你让国内安排一下,给张一鸣一个发声的机会。如果他不擅长接受采访,那就先在他个人的人人网公众号上回应,发完之后让人人网官方把他热点置顶。”

    女秘书一愣,颇有些为难,因为她没听清楚老板说的那个名字,或者说印象里就不认识这么一个人。

    她是行政文职的,能给顾诚做秘书已经是很爽的事情了。也没升职压力,恨不能跟顾诚当一辈子秘书,所以公司里那些“幸进之徒”们讨论的热点,她并不知道。

    于是只能硬着头皮婉转地说:“好的,我这就去安排……不过,您说的张一鸣,是指……”

    顾诚一副理所当然的样子:“人工智能项目组那个主管张一鸣啊,新来的应届生啊。”

    女秘书心中暗暗咋舌:什么?只是一个应届生?才工作三个月?破格提拔主管已经很不可思议了,居然让这么一个新人回应腾云方面的泼脏水,那也太藐视敌人了吧?

    不过老板这么吩咐了,照办就是了,搞砸了也该是那个张一鸣头疼。

    如此一想,女秘书也就释然了。

    老板一句话,下面跑断腿。

    身在钱塘的张一鸣,收到董秘发来、并且抄送给顾诚批准的内部oa邮件时,整个人是非常震惊的。

    yy网络科技用的内部oa邮件,是一个从黄易企业邮箱的基础上改版过来的东西,比市面上的其他企业oa要人性化一点,当然也带层级审批功能。董秘发出来的邮件,显然是顾诚亲自点了“已阅/批准”之后才流到张一鸣这儿的,所以也不存在“假传圣旨”的问题。

    而且在oa邮件中,顾诚审批这个环节还附了一份大致的讲话文档,显然是顾诚对于这个问题的一些观点,供张一鸣参考润色。

    张一鸣抽了点时间,把腾云系此前通过《南都》发送的观点都看了一遍,把事情的经过和对方的攻讦梳理清楚,然后才看顾诚的提纲。

    “诚哥这见解……真是高屋建瓴。厉害了,按照这个思路反驳,还有什么好怕的。”

    张一鸣越看越有信心,然后打开一个码字软件,开始整理思路。

    第二天一早,张一鸣就的人人网公众号上就发表了一篇反驳的心得文章,然后被官方推上了热点。

    他的公众号还是临时开通的,此前作为一个刚刚毕业工作三个月的新人,而且并非在公关、外联部门供职,张一鸣根本没有玩公众号的习惯,也懒得上传一大堆资料进行加v认证。

    文章很长,不仅仅是正面反驳,更有不少干货。

    ……

    “第一次听说有同行认为‘人工智能推送算法会加剧信息孤岛效应、让这个社会更加割裂’这个观点时,我的第一反应是:信息孤岛?这个概念是哪儿来的?目前的世界存在这种问题么?

    后来深入了解了一下网上的相关说法,才大致知道这种微不足道的情况是怎么产生的自从今年开始,国内网民相信都不陌生,市面上各种预装软件五花八门的山寨手机开始崛起。这背后的背景大家或许不了解,我可以稍微提一句:湾湾的联发科公司对mtk套片平台的lecense进行了开放授权。

    山寨手机开始普及之后,国内用手机上网、阅读的用户确实出现了爆发式的增长。因为手机屏幕的尺寸不可能像电脑一样大,所以众所周知其展示的内容量会受到很大限制,因此‘碎片化阅读’、‘碎片化咨询’、‘碎片化学习’这些概念开始被社会学者提及,抨击‘互联网割裂了这个世界的认知’。换言之,现有的信息孤岛趋势,是移动互联网化进程下,手机的物理性能不足带来的。

    在用电脑搜索咨询时,用户是主动百度,主动寻找,想要什么,自己去拿。一个页面可以有三十条咨询搜索结果,上百个推荐位的展示。在手机上网时代,一个屏幕只能显示七八条咨询,最多十几个小说、文章推荐位。用户的主动性大打折扣,只能靠‘送来主义’。

    目前因为用手机上网的人数还不多,所以信息孤岛和碎片学习的问题并不严重。尊敬的顾诚先生曾经预言过,两三年之内这种情况还会更加严重。

    因为根据我们得到的消息,米国的苹果公司对,就是做苹果电脑那个乔布斯正在策划一款全面屏的,极少按键的新手机。未来的手机软件展示内容时,会更加‘字大护眼、体验流畅’。但与此同时,每个屏幕上能够展示的内容也会越少,用户的主动选择性也越低。

    乔布斯先生会把这种未来苹果公司的‘你省点心,我给你看啥就看啥’美化为‘慈父式的为用户好’,但如果真要讨论碎片化和信息孤岛,只怕到时候他才有资格摘取这个罪魁祸首的桂冠。

    所以我一度很好奇,某些专业人士究竟是怎么得出结论,认为‘信息孤岛’和‘碎片阅读/学习’的问题会如此严重的呢?难道他们也在某点上看穿越小说?还是说他们本人就是从两三年后穿越回来的、所以知道未来信息孤岛会如此严重?

    好,即使我们暂且按下这个疑问不表。不去讨论‘互联网小屏化’带来的恶劣影响,单说人工智能推送对信息孤岛的促进作用yy网络科技什么时候表态过,我们要做的人工智能推送,就一定是‘溺爱式地、用户喜欢看啥、知道啥就让他看啥’的么?

    难道人工智能推送,就不能和主动式的用户搜索结合起来,做成一个比目前市场上的搜索引擎类产品更人性化、更个性化的产物么?难道就一定要让用户被动地接受推送,而不是主动‘刷一刷’,展示‘看点儿新鲜的么’?

    推送的内容,完全可以做到只界定领域、不界定观点派别,甚至由用户主动设置两派对立观点的展示权重这些都只是技术细节,并没有什么难度。因为涉及很多商业机密,我也不能多说什么。猜测用户的心意,不代表不允许客户‘乱逛’,如果‘乱逛’出了问题,那应该找鞋子追责,而不是导购的店员。

    这事儿唯一的难度,是用户本身是否好学,是否有好奇心。如果用户本身毫无好奇心,毫无向学之心,任何工具都没法把他打醒,没有人可以叫醒一个装睡的人。这不是软件或者人工智能的问题,这是人的问题。”

    张一鸣的文章写得不是很好,毕竟是个理科生,搞技术的死宅。

    但是他的表态,以及他的身份,着实让围观的吃瓜群众大跌眼镜。

    yy网络科技,居然派了一个应届生、破格提拔的主管来应对这方面的舆论,而顾诚和其他高层根本没有露面。

    张一鸣的人人公众号后面,一大堆的留言响应:

    “我觉得说得很有道理啊,信息孤岛这种问题,就算越来越严重,那也是内容展示平台的锅,是手机物理硬件的不足。《南都》那个黑得太没水平了。”

    “确实,用手机的人本来就没有怀着一颗学习之心。要学习之心的时候,都是用电脑的,人一坐在电脑前,心态就紧张起来了,进入学习工作的氛围了。拿起手机本来就是碎片化消遣的,你跟劳资扯个毛的信息孤岛和碎片阅读啊。”

    “自甘下贱的小学生死宅怎么都救不回来的,还是不要让他们污染更多人就好了。让他们打一辈子毒奶粉自生自灭就是最对得起社会的方式了。”

    “诶,这么说,我用刚出的kindle电子书来搜索、阅读,是不是比用手机相对不容易陷入‘信息孤岛’?那个感觉更加省电,那么大屏幕都能用十几个小时,网上书店和音乐站的内容也更加贴合pc端的界面和展示量,主动搜索的体验也比较好,不像手机上只有那么几个选项,挑都没得挑。”

    “这个不好说吧,不过多买一个kindle就为了看电子书,怎么都觉得很麻烦的样子。未来估计还是躲不过诚哥说的那种乔布斯正在搞的手机。要是可以绕过手机这个时代,直接有个尺寸小的,但是头显的,或者投影的移动智能设备就好了,到时候展示量的问题就不存在了。不知道未来的硬件会发展成啥样的,求科幻。”

第173章 失败者联合起来还是失败者

    嘴炮终究是嘴炮。

    尤其是那种预言未来的嘴炮,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在事实摆出来之前,只能“立帖为证”影响一下吃瓜群众的见解,却不能让敌人臣服。

    正如十年之后,度娘家的李老板在各大传媒产业界会议上唱“下一个时代是人工智能的时代”这种高调时,虽然七八成是本心如此,但也有两三分是因为度娘错过了互联网移动化的风口,本着利益也只能硬着头皮这么说。

    同样的,那个时空的马腾,也只会在各种场合反复公开反驳:什么鬼人工智能时代!早呢!起码还得好多年才能真正成熟到有资格解决人民刚需,现在还是移动互联、社交裹挟的时代!

    顾诚和马腾之间的嘴炮,与另一个时空李老板和马腾之间的论战,区别只在于如今顾诚更加强势,竞争上更加占优。但这种优势绝对没有到让敌人望风跪下、拱手而降的程度。

    那就让历史来最终打脸吧。

    网上吵得非常激烈,大约三分之二以上的网民确实支持顾诚的观点,也对这两年互联网越来越没下限的点击率经济、眼球经济形态颇为憎恶。

    而口头上支持顾诚的人就更多了,经过短短几天的舆情统计,在张一鸣的反驳文章出来之后,支持yy系一方的实名制发帖人数至少占了九成这点倒是有点儿像另一个时空十年之后大选前、口头上支持希腊里的人比支持唐纳德的人多得多有异曲同工之妙。

    毕竟支持顾诚显得自己有逼格,不是下三路爱好者,小学生也是耻于公开说自己是小学生的。只要是暴露真名的社交意见场合,人人口头都支持顾诚。

    只有那些不实名发帖的喷子论坛,情况则反之。

    不过,论战虽然没有结果,但是愣头青张一鸣宣扬的那些杂七杂八的猜测,却是带来了两个副作用的效果。

    首先是大洋彼岸的乔布斯深为敏感,他想不通公司秘密立项了大约一年半的未来手机项目iphone怎么就被顾诚横指竖点给曝光了那么多设计理念。

    要知道,在乔布斯的计划中,这个划时代的项目至少要三年的时间才能完成,也就是到2007年才能上市。眼下论证设计阶段虽然已经完成了,但很多具体的技术路线细节连苹果公司自己都没敲定呢,顾诚却言之凿凿地说苹果会如何如何做,而且把未来信息孤岛和碎片学习的锅一股脑儿毫无道理地扣到了iphone引领的手机潮流上。

    这不是欲加之罪么?咱一家公司自己想把产品做成某个样子不行啊!都没引领行业潮流呢,就把“未来可能会把行业带得更没下限”的锅往老子头上扣?这不是赤果果的污蔑?

    于是乔布斯也在恰当的时候加入了论战,并且匆匆正式公布了苹果公司确实有研发下一代手机的项目,但把yy这边无中生有的指责统统怼了一遍。

    末了还阴阳怪气地问候yy电子是不是有什么商业间谍,抑或是想为yy…mini和ipod的非正当竞争争取筹码、甚至是推广yy电子的新产品kindle。

    对此yy方面当然没有任何正面回应,顾诚只是在非正式场合说:希望我预言错了,希望某些公司不会按照我说的技术路线去做。

    至于商业间谍,纯粹子虚乌有,因为连苹果公司都还没这么做,什么商业间谍能有本事刺探到对方都没做、也没准备做的技术情报?

    对于那种揣测的成因,顾诚完全解释为“根据他对乔布斯这家伙的人性的了解,预测他会这么做”。

    不过,这番论战,倒是间接上确实让yy电子的新产品kindle的销量有了一波跳涨。一些自命有逼格的,想试水人工智能消费推送的中产阶级以上人群,都本着支持国货和支持新科技概念的想法,买了一台kindle。

    以至于才刚刚上市不过半个月的kindle电子书出现了脱销,10万台首批预产在10月底全部售罄。不得不打折预售、排产期发货情景和平行时空小米手机最初代的验证机型发售时,那种饥饿营销差不多。

    ……

    顾诚和马腾的论战,孙正意自然也会深切关注。

    凭心而论,听了双方的观点之后,尽管已经把顾诚当成了自己的死敌,但孙正意内心还是更倾向于顾诚的观点的。

    原因无他,孙正意的出身,毕竟和马腾不太一样他在互联网早期投的最大一笔生意,就是雅虎公司。至今为止孙正意本人担任社长直接经营的互联网公司里,最大的也是雅虎扶桑。

    而雅虎是一家做搜索起家的公司。虽然它的搜索不纯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