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文娱救世主 >

第35部分

文娱救世主-第35部分

小说: 文娱救世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聊完这些,顾诚也少不得把他母系这边的亲戚,这几十年来在大陆的遭际大致说一下。不过正聊着,楼上的主会客厅门开了,一个五十多岁的老人亲自送一个二十四五年纪、长相非常帅气的年轻人下楼。顾诚连忙起身,话题也就自然而然收住了。

    那个老者自然是顾诚的舅姥爷,那年轻人则是今天来龙府访友的熟客。

    “舅姥爷好,蒋先生好。”顾诚很有礼貌地主动伸出手握手,还给那个客人递了名片。至于对方的名字,他自然是刚才和便宜表舅聊天的时候打听到的。

    老者眼神一亮,竟然露出几丝沧桑的感慨,停了一停才叹道:“你是小顾?好,好,没想到竟然还有联系上大陆那边亲戚的一天。没想到啊,家姐居然还有后人。”

    旁边的访客停得不尴不尬地,走也不是留也不是。幸好顾诚的表舅很快上去解了围,帮他介绍:“这是我姑姑的外孙,留在大陆的。当初家父听说姑姑一家在70年代死在牛棚里,也就死心了没查访。最近两年才查到原来还有亲戚。家父这是太激动了,友伯兄别介意怠慢。”

    那个帅气的年轻人这才恍然,谦和地摆摆手示意不碍事儿:“咱什么交情,不扯这些虚礼。你们先忙吧,如果不嫌我碍眼的话,再座一会儿也行。”

    “怎么会,友伯兄坐。”

    蒋友伯便安然坐在旁边,很随性的样子,加入一家人的闲聊。

    最初的激动与感慨之后,舅姥爷居然如同年轻人一般,局促地问了顾诚一个问题:“家姐在大陆,后来有没有怨恨过父亲和我……”

    顾诚无奈地双手一摊:“外婆在我出生之前10年就过世了……”

    舅姥爷一想也对,自嘲地苦笑了下:“可不是老糊涂了,居然问你这种事儿。唉。”

    顾诚不忍心让老人自责,琢磨着补了句:“不过,我小时候听母亲提起过,似乎外婆生前并没有对那事儿多说什么。她觉得活在大陆也挺安稳的,最后的事情,只能说是天灾**。”

    舅姥爷似乎松了口气:“那就好,那就好,当初先父也是迫不得已。撤退之前两个月,刚刚发生了太平轮的惨难。我们撤退那条船,也是超载了好几倍,谁都不知道能不能活着开到湾湾。先父也是想着罪不及妻女,老婆女儿留在大陆,总不至于被杀,也好过渡海万一沉了……”

    “我理解的,其实外婆没有怪过你们。”顾诚宽慰了一句,就想把这些无聊的话题揭过。

    有些悲伤的事情,谁能说清对错呢,过去就过去了。

    一家人絮絮叨叨叙旧直到中午,几十年的来龙去脉也差不多说清了。龙家人自然留顾诚和蒋友伯吃饭,蒋友伯竟也不推辞,看来是世交。

    “顾先生这次来湾湾,就是探亲的么?”饭桌上蒋友伯有些好奇,毫不见外就问了。

    顾诚谦和地笑笑:“是啊,顺便做点生意。”

    表舅在一旁点拨顾诚:“要叫蒋叔!别乱了辈分。”

    “诶,大家也差不到10岁,叫叔可不把我喊老了。”蒋友伯及时制止了繁文缛节。

    他总觉得,顾诚很帅,而且不是一般的帅。那是一种莫名亲切的帅,帅得很同类。于是他忍不住就问:“你是不是混血儿?”

    这个问题一问出来,蒋友伯就知道有点失礼,但他就是好奇。

    “呃……我祖母是东夷人,这也算么?”顾诚回答得有点尴尬。

    “怪不得,都说混血儿特别帅。”蒋友伯浑不在意地笑笑,然后又忍不住说了句,“你知道的,我祖母是露西亚人,我也是四分之一混血。”

    这话一出口,大家都笑了起来,毕竟在湾湾谁都知道先总统的夫人是毛子妞。

    顾诚借着别人的询问,顺势就把他这趟来开娱乐经济公司的目的大致说了下,也明言需要找个人帮他代持几个点的股权,以绕过监管,他也直说这公司就是个过桥的空壳,未来不会有利润。

    顾诚刚提出这个想法的时候,满桌人都震惊了一遍。

    毕竟,说这话的是个再过俩月才满17周岁的少年人。

    不过,在听说顾诚已经白手起家在大陆开了一家网游公司之后,所有疑问都烟消云散。顾诚懒得在这些远房亲戚面前装逼,轻描淡写就把话题扯过去了。

    这些都是小事。弄明白来龙去脉、惊讶过了之后,龙家人自然很爽快就答应了代持。他们虽不是大富之家,至少也比寻常中产有钱些,不至于眼皮子浅到为了几十万块钱损了亲情和名声。

    而且,一众湾湾人听说顾诚对几个刚出道乃至即将出道的湾湾音乐人这么看好,他们心中也是与有荣焉果然大陆那边还是觉得湾湾的文化产业比较发达。

    这是湾湾人最津津乐道的话题。

    吃完饭,顾诚竟然和蒋友伯有点熟了,他得知对方从小在加拿大长大,本科一开始也想在加拿大念,后来整了一年跑去纽约了,很是蹉跎了几个专业,最后决定学设计。

    可能富家公子都是这么随性的,学个一两年才知道自己一辈子真正的兴趣在哪儿,无趣就换行呗。

    聊着聊着,顾诚顺口打听起对方如今的营生。

    蒋友伯随口说道:“我刚开了个设计公司玩玩儿,不过还很不靠谱,自己都在帕森学院进修呢,过阵子就要回纽约。”

    顾诚凑趣地邀请:“那我新开的公司,明天租了办公场所,可要请蒋哥帮我设计一下了。”

    蒋友伯脸色一沉,似乎被恶心到了。犹豫了下,用尽量平静的语气一板一眼说道:“找我给你设计办公室,对你的经营不会有任何帮助。我不会利用我姓蒋去接生意,也不会因为我姓蒋把生意推出去。”

    顾诚一愣,才知道对方想歪了,便自嘲地笑道:“我请你,关你姓不姓蒋什么事儿?我是因为你是我舅的朋友,我觉得你人品可靠有干货,才请你的。”

    蒋友伯傲娇了一下,坐正姿势澄清:“这样就最好,我是怕你们大陆来的,不了解情况,还以为湾湾这里也是官商的生意路子,才提醒你一下……而且你也不了解我的设计才华,就这么贸然决定,实在不妥。”

    “才华都是细节,我看设计师,看人就够了。”顾诚很自信地说。

    “嘿,你小子真是……”蒋友伯还想说些教训的话,想想自己似乎也不够格,又咽了下去。不甘心地开始陈述自己的设计理念。

    他比较性情中人,喜欢和欣赏他理念的人合作。否则就算钱砸在他面前,也懒得接单子。毕竟蒋家每一房都还算薄有资产,每年光靠地产租赁都也有千把万的收入。富家子做生意,无非是玩个兴趣爱好而已。

    志不同道不合的生意,接着都厌气。

    “我觉得,设计的神髓,在于继承和再解读传统文化。至少我只能做到这一步,传统文化留下的积淀,已经足够我们消化几辈子都消化不完了。作为华夏人,再去贪多嚼不烂很没意思。能够把已有的文化,解释出一种新的结构,就是最好的设计。”

    蒋友伯斟酌了许久,才抛出这么一段话。

    如果顾诚理解不了,他就打算不接这笔生意了。

    不过顾诚一点都没犹豫,就把话题轻轻松松接了过去:“解释主义艺术,我知道。我也很欣赏这种思路,如果不看请前人已经做了些啥,就盲目说自己是在创新,那时很愚蠢的。”

    “是么?我不喜欢和掉书袋的人聊天。你是搞互联网的,怎么会有这种认识。”

    “当然是通过我自己的生意认识到这一点的了。”顾诚举重若轻地回答,看不出一丝装逼。

    蒋友伯发现自己对这个新认识的朋友越来越有兴趣了。

第53章 史上最有才华的电工

    蒋友伯一开始挑起“解释主义艺术”这个话题,只是因为他个人的敏感和傲娇。

    作为蒋家后人,在湾湾总是会遇到各种动机不纯的人和他交朋友,炒作来事。

    顾诚和他今天才刚刚认识,就请他将来帮他的公司装修设计,他怀疑顾诚沾染了大陆的官商习气,倒也情有可原。

    但是很快,这个话题就成了单方面的吊打。蒋友伯发现他毕生引以为豪的艺术理解,恰好撞到枪口上去了。

    “我们都不用举太多例子,甚至可以撇开九成九的古典音乐家单说贝多芬好了,贝多芬一生有30多部钢琴奏鸣曲流传下来,20多部弦乐重奏和小提琴奏鸣曲。

    可是我们的音乐教材里呢?除了专业人士之外,大多数人只知道三四部大部头。在艺术领域,前人留下的瑰宝已经足够绝大多数人欣赏了,但偏偏世人都不看一眼前人的成就,直接闭门造车求新求创。更可怕的是,很多小白明明听着仅仅似是而非的‘新曲’,就对当代的混日子创作者顶礼膜拜。

    这不是真正严肃的创新,只是为创而创。在我眼里,给大多数小白洗洗眼睛,让他们见识一下已有世界的辽阔,比披着套路的外皮去假装创新有价值得多。”

    顾诚喝着茶,一气呵成把他的观点翻译成非常直白的人话。

    蒋友伯听得一愣一愣的,觉得自己在帕森学院数年所学,几句话就被顾诚点透了。

    “你这种人去搞互联网真是可惜了。”蒋友伯喉结响了几下,艰难地叹息,“我原来一直不相信世上有生而知之者,现在相信了。”

    “我觉得不可惜,互联网并不是一个独立产业,它只是工具,任何人都可以去用。互联网也不会颠覆和淘汰传统产业,它只会成为传统产业的耳目喉舌,让那些产业与时俱进地完善自我。”顾诚丝毫不留面子地点破了蒋友伯的曲高和寡。

    这些观点搁几十年后再老生常谈不过了,从“互联网+”到“+互联网”,网络的门槛越来越低,绝对不会有内容产业的大佬对网络怀有敬畏。

    但是,在网络尚不发达的2000年,这番话却已足够振聋发聩。

    顾诚继续给对方洗脑:“比如,现在所有的音乐人都会发现一个推广难题:推广纯音乐比推广歌曲难得多。无论这种纯音乐是古典音乐,还是流行纯音乐,还是纯电音都比同类曲调的、带歌词的音乐,要难扩散得多。不知道友伯你注意到过这个现象没有。”

    蒋友伯想了想:“好像是这么回事儿,我觉得可能是因为纯音乐没有歌词,非专业爱好者听到之后就算喜欢,也没法上雅虎描述、搜索这首曲子的名字吧?”

    “一语中的!就是这个原因。”顾诚肯定了对方的说法,然后放肆地展望,“那你想过没有,如果未来的百度可以靠直接哼曲调、而不是打字写曲名来搜索音乐,纯音乐的推广不是会比现在容易十倍?一个音乐人,如果可以和互联网结合起来,做出这样一个搜索引擎,岂不比他本人创作一百首名曲更加泽被苍生?”

    论这个领域的见地,便是40年后,普天之下都没人可以比顾诚更敏锐,何况是吊打如今的原始人呢。

    蒋友伯被他的展望震惊得说不出话来,没想到数年来自己脑中“文化解读比盲目创作更重要”这个模糊的三观,就这么被顾诚彻底解剖了。

    那种感觉,就像只会说“左某只是想着合则力强、分则力弱、故而五岳剑派该合并”这条寡淡理由的左冷禅,突然听到岳不群一番引经据典、大仁大义的赞同时,心中那种莫名狂喜。

    简直想直接纳头便拜啊有木有!

    “我这辈子没彻底服过几个人。而且认识第一天就能让我心服口服的,你是第一个。”蒋友伯感慨许久,答应道,“等你租好了地方,我给你设计,不收设计费,只收装修费。”

    蒋友伯说到这儿,才慎重地从夹克前胸的口袋里抽出一个名片夹,递了一张给顾诚。

    这就算是朋友了。

    顾诚双手接过,看了一眼:橙果工作室,蒋友伯,还有个手机号,很简洁。

    交换完名片,蒋友伯看时间已经不早了,便起身告辞。临走似乎想起什么事儿,回头问顾诚:“你在这边开经纪公司,招人有困难么?我还算认识几个圈子里的朋友。”

    顾诚客气地说:“我在湾湾这边的公司,不怎么开展业务,最多就需要经纪人和星探一类的人,别的都不用。”

    蒋友伯很认真的想了想,说:“行,我几任女朋友都是模特圈里的,你只要经纪人的话,也只有模特圈里的了。这几天有陌生电话记得接一下。你放心,不靠谱的人我不会推荐给你的。”

    “那就谢了。”

    ……

    顾诚送走蒋友伯之后,龙家人对他也是刮目相看他们素知蒋友伯是个眼界高傲,自恃才气的人。顾诚竟然一顿饭一杯茶就和对方交了朋友,这份见识首先就不简单。

    当天顾诚就和表舅协商好,去递交了注册经纪公司的申请,租两间办公室作为公司的注册地址。

    其实顾诚来之前也想过,谈周洁伦的大陆代理约,并不一定非要在湾湾也开一家公司,法律上来说完全是可以直接以他在大陆新注册的音像电商公司名义来谈。只不过那样的话后续会多很多麻烦,涉及到找国湾办报备。

    更主要的是,2000年的两岸经贸合作很狭隘,大陆民间人士是不能主动申请商务签注的,只有湾湾的公司先对大陆人士发出商务考察的邀请函,大陆人才能被动获得商务签。

    顾诚这次来,是拿探亲签打的擦边球,但探亲签只有他本人可以用。等这家公司开起来之后,他就可以通过公司给大陆的其他人发邀请函,相当于是左手倒右手,自己邀请自己。

    如此一来,将来无论是表姐潘洁颖也好,顾诚在大陆的其他朋友也好,都可以规避法律限制过来谈生意。

    租好办公室,顾诚也没个帮手,便孑然一身去办公室晃悠了一圈,确认没问题,便打算发传真约请阿尔发唱片的人,过几天谈正事儿。

    办公室租在小南门外一桩不起眼的写字楼,房子一看就是80年代初盖的,连电梯都没有。幸好办公室就在3楼,倒也不怕爬楼梯。

    这样的房子,在湾北市区到处可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