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晋风 >

第215部分

晋风-第215部分

小说: 晋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韩暮暗自心惊,谢安王坦之等人当真是花了大力气,他们把自己登皇位之事当成了一项浩大的工程在周密的布置筹划。
    那尚省官员将奏表读完,有捻起另一摞奏表开始念起来。
    “庐陵郡报来祥瑞,庐陵东山千年古树又吐新芽,此树乃千年含笑树,已经枯败十余年,树名暗合新皇姓讳,乃大吉之象。”
    韩暮听得都傻了,这八竿子打不着的事情硬是被生拉硬扯到自己身了。
    “吴兴徐水河筑高堤坝,并挖掘河道之时,挖出巨碑一块,有铭文数行言道:吴兴潜龙地,碑出新皇临。百姓们将石碑抬岸立于徐水河边,数日后碑铭文脱落呈现仅余笔画,分别为:十、日、十、土、口、牛;百姓们将笔画凑在一起现正是新皇姓氏,于是万民欢庆。”
    韩暮眼睛瞪得都快掉下来了,这也太离谱了,心里将这几个笔画一排竟然真的是繁体的‘韓’字拆开的笔画。
    “夷州府报来祥瑞,夷州东南沿海近日数千巨龟随海潮岸,面朝我京城方向伸朝拜,当地百姓颇为惊奇,走近时巨龟竟不惧生人,百姓穿梭其中见龟甲竟然隐隐有字形花纹……”
    韩暮大翻白眼,难道自己是乌龟么,虽然知道在古代乌龟是祥瑞之物,但是还是忍不住讥诮道:“不用说,那乌龟背刻着韩字。”
    那官员顿了顿诚惶诚恐的道:“回禀皇,是‘暮’字,乃是皇的名讳。”
    “义阳郡报来祥瑞……”那官员喋喋不休还待再念,韩暮不耐烦的打断道:“得了,不用再念了。”
    官员乖乖闭嘴,珍而重之的将那些万民表和祥瑞奏折收入匣中。
    韩暮看着谢安等人,暗道:“你们这些老家伙够狠,老子服了;什么没影子的事到了你们嘴里马便变得比真的还真。”
    当下暗叹一声,知道无法避免了,当下静静的道:“此事来的太突然,容我考虑考虑如何?”
    谢安道:“皇进宫去考虑,离登基大典还有数日,您有的是时间考虑。”
    韩暮火了:“我进宫干嘛,考虑好了再说。”
    “那臣等便跪着不起来了。”谢安沉声道。
    这帮老家伙们从进门就跪到现在,这院中并不平整,地面尚有碎石沙砾,可够他们受的了。
    随着谢安这句话出口,身后几名老家伙配合般的歪倒在地,边的内侍大呼小叫道:“周老大人体力不支昏倒了。”
    “陈老大人可能是中暑了。”
    “……”韩暮无语之极,这帮老东西教他无法可想,总不能任由他们跪着,这大热天的再过一炷香时间,这十几个老东西都要交待了。
    “都起来,我答应便是。”韩暮叹道。
    谢安等人大喜,忙叩头道:“皇圣明,请皇更衣銮驾。”
    两名内侍赶紧来帮韩暮脱下身的披风和盔甲,把龙袍穿在他身;韩暮只得伸胳膊抬腿任由他们摆布,心下叫苦不迭。
    谢安、王坦之、王献之、庾希等人在别人的搀扶下站起身来,双腿麻木打颤,却是站也站不稳了。
    韩暮幸灾乐祸的看着他们几个,心中想道自己即将被困樊笼之中,心情低落;忽然想到不能就这样失去自由,须得为自己争取点什么,脑子里一转,便有了主意,当下朝众人道:“诸位既然如此厚爱,韩暮也不便忤逆诸位的美意,但是韩暮生来是自由散漫之人,所以要我当大晋皇帝,须得答应我几个条件,若是能谈的拢便罢,谈不拢的话,我甩袖便走,你们便是跪在这里十年我也不会搭理,凭我的武技,恐怕还没人能挡得住我。”
    谢安知道,该来的总归要来,韩暮何许人也,若是这么容易便遂了大家的心愿,那也不是韩暮了,他早有和韩暮讨价还价的心里准备,当下微笑道:
    “请皇移驾宫中,咱们好好商议一番如何?”
    韩暮哼了一声,穿着龙袍,龙行虎步在众人的簇拥下了銮驾。
    “皇起驾喽……”内侍一声悠长的呼叫。
    所有人跪伏道旁,恭送韩暮的銮驾浩浩荡荡直奔宫城而去。
第三八八章 讨价还价
。    太极殿西凉阁,韩暮斜靠在宽大的锦榻之,身前的空地站着十几位老臣…
    “都坐,站着怪累的,跪半天了。”韩暮淡淡道。
    “谢皇赐坐!”众人齐声谢恩,内侍搬来座椅分列左右,众人侧身坐下。
    “茶!”韩暮道,忙活了一早又是哭又是闹得,他嘴巴都干了,想来这些老臣也好不到哪去。
    宫女们赶紧沏香茗送,韩暮端起嘬了一口,茶味淡雅芳香可口,顿时心情大畅。
    “诸位大人,现在我便和诸位好好交交心,谢大人、王坦之大人、王献之大人均知我甚深,想必也和诸位说了,我韩暮原本是淡泊名利之人,之所以入仕做官,甚至建立北府军,除了想为百姓做点事之外,自己也还有私心在作祟;不妨告诉大家,我是为了报仇才勉强自己进入官场之中,四年前桓温派人杀了我的父亲,后又袭击我吴兴韩府,家中数十口人悉数被害,若不能报此大仇,教我如何立于天地之间,所以我入仕的初始动机便是如此,这一点义父和岳父应该很清楚。”
    谢安和王献之拱手道:“臣等知道。”
    “到如今我母尚在会稽乡下避难,因其神智迷糊,身体孱弱,不堪舟车劳顿,我至今都没派人去接她来;我母慈爱,一生与人无争,然依旧被桓温害的如此,可见大奸临国不仅误国而且贻害平民百姓,可谓是祸国殃民。”
    “桓温既死,朝中奸党也已经涤荡清明,我的目的也已经达到,本应就此遁去,逍遥于江湖之中,那本是我无限向往的生活;然诸位硬是要将我推这刀山宰割,放在这火海里煎熬,教我如何甘心;所以我要和大家说清楚几件事,若是你们能答应,我便遂了你们的意;若是你们觉得过分,无法接受的话,咱们一拍两散,你们继续找人做皇帝,我则啸傲山林,做个江湖的散人,咱们井水不犯河水;诸位大人以为如何?”
    韩暮神情郑重,这关系到以后自己能否开开心心的当这个皇帝,若是有些东西部争取过来,那么处处受制于人,迟早会产生矛盾;政治的分歧不是小事,那可是千万人掉脑袋的事情。
    众臣静默无声,第一次碰到不愿当皇帝的主儿,要他当皇帝还推三阻四讨价还价,但是除了眼前这人,还有谁能坐这个位置呢?他虽说会啸傲山林,寄情山水,但是他手中可是握有十万雄兵啊,那是他一手建立的北府军,谁也没办法从他的手中夺走这只军队;只要北府军存在一天,谁当皇帝都当不了。
    “皇,您请说,只要不违人伦,不违天理,万事好商量。”谢安像只老狐狸一般准备好韩暮漫天开价,他就地还钱了。
    “好,那我便说了;这第一条便是,我将不改大晋国号,只称‘代皇帝’,我要天下人都知道,我韩暮不是篡位,只是代行皇权,这样我的心里好受一些。”
    谢安心道:不改国号关系不大,延续大晋反会带来更多支持,看来这小子其实心里有谱;至于代皇帝之说,那不过是韩暮自欺欺人,求得内心安宁罢了;其实在反对者的眼中此举完全是掩耳盗铃之举,这些也无关大雅,代不代的倒不是什么大事。
    当下众老臣嗡嗡商议了一会,一致同意了韩暮的条件。
    韩暮微笑道:“第二条便是体制问题,我若当皇帝定会对当前朝廷的体制做出变革,到时候还请各位多多支持,若是还是以前那样,我这个皇帝不当也罢。”
    谢安道:“敢问皇具体的变革事宜可否稍加透露,我等也好权衡一番。”
    韩暮道:“小的方面我就不说了,我只说大的方面,目前这三省六部制度便需改革,人员繁多,权利交叠,职责不明,互相推诿扯皮我见得太多;所以必须要动动手脚,使之权责分明,但是你们放心,诸位都是我大晋重臣,我会妥善安排诸位的位置,还要仰仗诸位和我共同努力,这样才能将大晋治理的井井有条。”
    老家伙们悚然心惊,这韩暮一台就要有大动作,也不知道是祸是福,当下犹豫不决,无人出声。
    王坦之知道,此举关系到在座各大士族的切身利益,不可胡乱答应,若是不能让在座诸位满意,今日恐怕真的是一拍两散之局,到时候士族和北府军对立,大晋恐难再有宁日,当先沉声问道:
    “皇可否透露少许想法,我等也还仔细琢磨一番,若真对大晋有利之事,喝了而不为呢?”
    韩暮心中冷笑,他把这些人的反应都看在眼里,若说对大晋有利,还不如说他们想看看自己的利益是否有重大损失,当下笑道:“说说也无妨,我拟废除三省制,建立内阁六部五寺两御史制。”
    “简单来说,内阁处理日常政务,各地奏折先经内阁审阅裁定批复意见,再报于皇帝过目,实在无法解决的重大问题可交予皇帝来处理,皇帝处理不了的就在早朝众议而决;内阁设立辅大臣一名,辅政大臣数名,监察使数名,辅为最高长官,辅政大臣和分管天下各州,要事共议而决,监察使乃皇帝派驻,不参与具体事务抉择,只监督内阁日常行为,诸位以为如何?”
    众人听得心旷神怡,内阁权利之大令人咂舌,居然有批阅奏折的权利,当然最后要报皇帝审议,而监察使一职则是为了防止内阁大臣私自扣押奏折,隐瞒不报等欺骗行为,是为皇耳目,这倒也算正常。
    “所谓六部,沿袭本朝六部制度,吏、户、礼、工、刑、兵六部各司原职,六部原则归内阁节制,但六部均有直奏皇之权,原吏部不再主管武官升迁,只能主管文职官员的升迁事宜;大理寺、太常寺、光禄寺、太仆寺和鸿胪寺五寺根据权责隶属六部管辖。”
    “天下各州沿袭旧制,但需做少许改动,州太守主管政务,另设各州领军将军一职,主管各州军事。军事权不归任何机构管辖,废除大司马之职,皇自领天下兵马大元帅之职,此举是杜绝桓温之类的拥兵自重危害社稷之举,有战之时,皇帝可拜将授印,战事结束,回京交印。”
    “皇身边设立侍从室,侍从室设立侍从郎数人,由皇亲自委任,协助皇处理政务。”
    “御史台设御史大夫数名,中丞、侍御史、监察使数名,进驻各机构对百官行为进行监督,皇言行不当,御史台有权联合内阁六部对皇帝进行弹劾,严重的将可以直接废黜。”
    韩暮一口气将政治制度的变革想法一一说出,众人到了此时方知,这位韩大将军其实早就对大晋的制度有了诸多的不满,若他做皇,恐怕这些都是势在必行了。
    众人仔细权衡一番,觉得对自家的利益侵犯不算很大,唯一欠缺的便是,他们从此失去了对皇的制约,韩暮所言之中没有一条有针对自己制约之语,可谓是大独裁者。
    韩暮察言观色,看众人面露难色,知道他们的心里打开了小九九,于是抛出一颗定心丸道:“诸位都是世族大家,毫无疑问,内阁大臣、六部长官将从你们中产生,诸位还可从家族中选派能者,我将给予合理安排。”
    谢安抬头看着韩暮那张年轻的脸,心中感叹不已,此人已经不能用精明来称呼他,年纪轻轻手段之高明,思虑之周详,魄力之大已经无人能出其右;虽然韩暮所提出的东西已经相当过分,甚至有些已经侵害到在场各位的利益,但是作为韩暮的义父,自己的侄女谢道韫也极有可能成为皇后的人选,自家子侄很有可能被安排进各个要害部门,此刻他必须坚定无疑的支持韩暮。
    “皇英明神武,老臣赞同皇所提的条件。”谢安打破沉默坚定的道。
    “老臣也赞同。”皇的岳父王献之自然不甘落后。
    “老臣赞同。”王坦之、庾希命都是韩暮救的,自然不会唱反调。
    其余各大士族见最大的四家都表态了,无可奈何,只能纷纷表示同意,但是那表情仿佛如同被强迫吃了一口狗屎一般。
    韩暮心中暗笑:这才是开始呢,你们这些人抱着自家的利益不放,大晋要想真正的强大,须得先削弱你们的力量,来日方长,咱们慢慢较量。
    “问皇还有其它的条件么?”庾希问道。
    “有,还有些小的变革、譬如土地、税收、劳役、兵制、科举等等方面,这些都是内政治理方面的事情,也无关大雅,此时说出来有些不合时宜,以后再慢慢和大家说罢,这些事也不是一蹴而就的,须得认真思量、好好研究才是。”韩暮轻描淡写的道。
    其实这些东西在韩暮心中都已成型,每件事都触动在座个大士族的利益,韩暮不想将他们彻底激怒,虽然对皇帝之位兴趣不大,但是既然到了这一步,半途而废不是韩暮的风格,而且有机会过过皇帝瘾,肯定不是坏事。
    下面的诸位此刻心中一片落寞,原以为韩暮只是个运气不错的带兵之将,若不是他手握十万雄兵,若不是他得到王谢,王献之的支持,他们根本就不会认为此人是雄才伟略之主,但是到了此时,他们感到一股无形的威压,他们终于觉得眼前此人可不是随便糊弄的主,此刻无心追问韩暮所说的那些改革,都有些走神了。
    “最后,我还有一点小小的请求,我不想被困在宫中,所以你们要给我自由,我随时会到处乱跑,希望诸位不要限制我的自由。”韩暮笑呵呵的道。
    下面众人已经快要暴走了,此人无耻之极,当个皇帝还约法数章,搞得跟多大委屈似的,很有人想大声怒喝道:“无知小儿,不愿意当皇帝就滚蛋。”
    但是这句话怎能说出口,一旦失言,当场被斥责事小,这小子绝对不是善茬,自己累积数代的根基和财富人脉将会被一扫而光;自己势力再大,大的过桓温么?
第三八九章 千里送娇。娘
。    大晋咸安二年八月二十八,在陈郡谢氏、琅琊王氏、太原王氏、庾氏、周氏、等众多晋朝贵族的一致拥戴之下登基为帝,国号延续为‘晋’,年号新元,自称代皇帝。
    谁能想到四年前还是吴兴街头一个小混混的韩家公子爷,四年后已然贵为万民之主;当真造化弄人,世事难料。
    已逝的韩庸被追谥为‘怀德皇帝’,被接进宫来的王夫人被赐‘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