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重生军嫂的恣意人生 >

第16部分

重生军嫂的恣意人生-第16部分

小说: 重生军嫂的恣意人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村里的干部和乡亲得到消息后欢天喜地地赶了过来。人多力量大,很快就将鱼捞了个干净。

    湖里的鱼以草鱼为主,也有一些鲫鱼、鲤鱼、鲇鱼什么的,粗略估计约近万斤。

    村民们喜不自胜,比过年还高兴。

    在苏东明的建议下这些鱼最后是按人头分的,人人有份,不仅吃奶的娃娃有,年迈的老人有,队里的知青也有。

    小石村近八百居民每人分了十二斤鱼,剩下那些,干部们做主全部送到苏月家。苏月一看,好嘛,自家至少得了四五百斤。

    这么多鱼,又肥美,苏月与三奶奶商量了一下,决定多做一些鱼面、鱼糕和鱼丸子。

    做这些要将鱼肉剁成鱼糜样,是个大工程,所以几个人迅速的投入了战斗。三奶奶虽然年龄大,力气稍有不足,却是个手脚利落的,没过多久,他们家就香气扑鼻了。

    “妹妹,你这个饵料真是太好用了。”苏远方尝着美味的鱼糕心里快活的很。

    苏远方的声音很小,说话之前还特意到门外看了看,但还是遭到了所有长辈的白眼。

    苏青山低喝:“远方你小点声。”

    苏东明也一失以往的淡定:“远方,这个千万不要告诉别人。”

    最凄厉的是三奶奶的声音:“你要是管不住你的嘴,看我饶的了你?”

    倒是当事人苏月笑眯眯的一点不生气。

    本来觉得有些委屈的苏远方一下就被她的笑容治愈了。

    不过也不敢乱说话了。

    苏月见他老实了,这才慢悠悠的说道:“这饵料需要一种非常罕见的配料,所以哥你真的不能到处宣扬,不过我还有一些存货,你以后想吃鱼了,我们就去捕几条。”

    “行,就这么说定了。”苏远方赶紧答应,正要再次进厨房拿鱼糕吃,苏东明叫住了他:“趁饭没熟给你二爷爷和长生家送点鱼过去吧。”

    “长生家我去,二爷爷家我看就算了吧,反正他家也分了鱼。”

    “我也不待见他们,只是怕真有雪灾,你还是送一点过去,就说是你自己的意思。”

    苏东明说的郑重,苏远方只好妥协:“好吧,看在小军的份上,我去。”

    听苏远方提起小军,苏月这才想起苏梅家有一个性格憨厚的弟弟。只是这个老实孩子存在感不强,前世与她没有交集,她几乎都要将他忘了。

    说起来,他也算是一个难得的好孩子,有那样的爷爷奶奶、爹妈和姐姐都没有长歪,真心不容易。

    想到这一点,本来只准备送二十多斤活鱼给苏梅家的苏月最后塞给苏远方一大块鱼糕,小声嘱咐他:“悄悄给小军啊,没碰着人就给我带回来。”

    众人:“……”

    苏月这是有多不待见小军家其他人啊?

    不过,那几人的确都不是东西。

    苏远方回来的很快,并且说苏月交代的任务完成的很圆满。

    给姜大婶家的那份,除了二十多斤鱼,苏月将鱼糕、鱼面和鱼丸子每样都捎上了一点。苏远方这次回来的迟缓一点,不过却是带了回礼过来:十个鸡蛋。

    弄得大家又唏嘘了好半天。

    果然人和人是不同的。

    苏青禾一家果然是不知半点情义。

    好在没谁希望他感恩,只是做自己愿意做的事罢了。

    吃过晚饭,苏东明看着大盆大盆的新鲜腌鱼,决定第二天去镇上送些鱼给朋友。

    苏月本来想去,想到明天是陈金生送物资来小石村的日子,只好作罢。

第三十四章 义诊

    吃过晚餐,送走三奶奶和苏远方,苏月收拾了一下,拿着温着的鱼糕和鱼丸,迫不及待地进了空间。

    今天一直没机会进空间,小白狐该饿坏了吧?

    这种情况难以避免,自己该帮小白狐准备些干粮才好。

    不然会饿跑的吧?

    苏月一进来,小白狐便嗖地一下奔了过来,眼巴巴地看着苏月手中的食盘,乖巧又可怜。

    苏月也不逗它,直接将食盘放在它吃东西用的干净木板上。

    今天太过疲劳,苏月不打算松土种菜,她割了些青草,给蔬菜浇了一遍水就出去睡觉了。

    这一晚她睡得很不好,整夜幻梦缤纷。醒来时虽然不记得梦里的景象,可心里莫名其妙不踏实,总觉得好像会发生什么不好的事情。

    她回忆了一下前世,想不起这两天有什么特别不好的事,但还是无法安心。重生后很多事情改变了,她不能完全参照前世的记忆。

    她心绪不宁地起床,想去劝阻父亲让他今天暂时不要出门,可是起床后才发现,苏东明早就走了,说是有乡亲相约。

    知道有人给父亲作伴,苏月安心了点。她亲自接来三奶奶和苏远方,几个人一边做饭一边商量着在雪灾到来之前做点豆腐、干粮和点心。

    苏月预备做点心主要是为了小白狐,她要给它储备一些备用的食物。因为过几天三奶奶搬来家里后,她进空间的机会更少,不能及时给小白狐送饭。

    这个不能靠意念取放东西的空间可真不方便,不过再不方便她也要将三奶奶接过来。

    三奶奶家没有火炕,雪灾中该有多受罪?

    小石村人盘火炕这件事,是从苏东明退伍回来做屋开始的。这是他在外面当兵学来的手艺。因为苏青山有严重的老寒腿,所以他借鉴北方家居的样子起了烟道盘了炕。

    自从有了火炕,苏青山的老寒腿好了不少。见识了火炕好处的小石村人从那时候开始,只要是做新屋,都会接苏东明过去帮忙盘炕。

    但那些屋子之前便已经做好的人家,只能望洋兴叹了。

    说起来这是石头房子的唯一不利之处,地面和墙壁都被石头垒死了,不好重新施工做烟道。

    好在这里冬天冷的时间不多,祖祖辈辈没有火炕,用火盆也能挺过冬天。

    只是,今年两个多月的雨雪天气,想想就让人全身发寒。

    这要是有个火炕该多好呢,山上有的是柴禾,这里的人不怕废柴禾。

    传说中的雪灾让大家对火炕和苏东明又爱又恨不是苏东明,大家也不会想到要盘火炕。知道又怎么样?旧屋盘炕难度太大,比起新屋还麻烦。

    有火炕的人家怎么不让人羡慕嫉妒恨?

    三奶奶和苏远方的小屋也是没有火炕的,这正是前世苏东明下雪后让他们搬来同住的原因之一。但前世受人挑拨对三奶奶非常不喜的苏月断然拒绝了这个提议,理由是:村里有火炕的也没几家呀?苏梅家也没有,不如都接来?

    而今知道三奶奶是真心对自己好之后,苏月这次已下定决心:一定要将三奶奶接来。

    原以为陈金生得下午才能到,没想到他上午就来了。

    他首先去了小石村的村支部,不过却派了自己的孙女陈小清过来给苏月带话、送东西。

    陈金生是打着义诊的旗号来的。

    他风风火火地来到村支部,找到村里的干部,一边安排同来的医生拉开摊子,一边自我介绍:“我们是市政府派到各个生产大队做巡回义诊的医生,我是队长陈金生,这是我们的介绍信。”

    “义诊?这是好事啊。太感谢政府感谢诸位了,不过我们对这些没有经验,还请陈医生指导一下,看我们该怎么做。”

    唐中旺办事能力还是不错的,进退有度、热情周到。

    陈金生也不客气:“你们村住房很集中,我们在这里设一个点算了。现在你让人通知村民们过来看诊,告诉他们除了诊疗免费,还会赠送三天的药。”

    “好,好,我这就去办。”

    “对了,我们还带来了一些善心人士捐献给你们村民的一些物质,你让人将你们村子里基本情况给我介绍一下,然后让村民过来领东西。”

    陈金生本可以当甩手掌柜,将那些物质直接交给唐中旺分派,可不知怎的,他对这个唐队长没有什么好感,于是将分派物质的工作也包揽了,反正他可以说这是捐赠人要求的。

    小石村的村民原本对义诊之事没多感冒,相反还有点恐惧之心:这真查出点病来也没钱治啊?还不如什么也不知道,糊里糊涂地过。

    不过当听说这次义诊不但赠送三天的药材还有好心人赠送的物质可领,乡亲们立刻欢天喜地、成群结队地往村支部赶过去。

    甚至有人想:自从山神显灵预警雪灾他们小石村人就好像开始走运了,老天这是要惩罚他们还是奖赏他们呢?

    真是搞不懂。

    陈金生来之前已经对小石村做过细致的了解,除了苏月告诉的那些,他还专门找朋友看过小石村在政府机构的档案。

    现在向唐忠旺询问小石村的情况不过是走个过场。

    当然,他还是认真地比对了一下,尽量避免出纰漏。

    陈小清看上去不过十五六岁,眼睛大大,俏丽活泼,她和苏月因为一开始便拥有了秘密的原因,很快就熟的像兔子一样了。

    所谓的秘密是指她给苏月送来了一些“不能见人”的东西。

    是苏月那份清单上的小东西:两副银针、若干红纸和一大包种子。

    这些东西是苏月是要暂时瞒着家人的,所以,陈小清被拉进苏月的卧房,在那里悄悄将东西交给她。

    得到东西的苏月十分欢喜,招待陈小清吃了一些三奶奶给的美味零食,便与这个活泼乖巧的漂亮女孩一起去了村支部。

    三奶奶与苏青山早被一帮老头老太太约去了村支部,苏月去的时候,他们正在一起兴高采烈的排队。

    重生后苏月经常给他们探脉,知道他们身体都不错,也不担心他们,牵着陈小清的衣袖径直去找陈金生。

    陈金生见到苏月非常高兴,不过他没有和苏月说多余的话,看样子是准备忙完之后再去找苏月说事。

    陈金生这次带来了三个医疗精英,他们都有着非常丰富的诊疗经验,行医抓药都很老练。

    而且他们说是只送三天的药,实际上小病都送了足够痊愈的药。

第三十五章 明与暗

    也会碰到一些疑难杂症。

    钱大叔的病就难住了他们。

    见陈金生和他手下的医生给钱大叔探脉之后眉头紧皱,苏月连忙让陈小清给陈金生送过去了一张她早已准备好的哮喘药方。

    苏月的哮喘方子让陈金生眼睛一亮,他深深地看了苏月一眼,却没有过来,而是继续给村民们治病。

    三奶奶和爷爷诊治过后,苏月和他们领了物质就与陈金生及陈小清告辞了。

    陈金生今天给村民们带来的“捐赠物质”丰厚得让人有些难以置信:除了避寒的衣物和药材,平均每人竟然有二十斤精粮和三十斤粗粮。

    但的确是真的。

    难怪医疗队有这么多马车。

    苏月知道,陈金生等一下会上自己家。

    陈小清刚才可是说了,毛线和帐篷都在马车上,帐篷用毛线掩饰着,她待会收东西的时候机灵点就行。

    陈金生忙完来到苏月家时已是午后三点多,苏东明已经从镇上回来了。见父亲没事苏月松了一口气,安心招待陈金生。

    陈金生果然老辣,他上门来给的理由是:还要购买野山药。

    野山药倒有,想到苏月上次几斤山药卖了十元钱,苏青山和苏东明也不好说什么,十分客气的迎着陈金生坐下,却说山药的事苏月做主就行。

    苏月借坡下驴,俏生生地开了口:“可以的,不过您能不能换我些布票?我想买点毛线。”

    “毛线?你想买毛线啊,正好我车上有一些,原是帮人顺带的,可惜没碰着人,不如先换给你?”

    “真的?那真是太好了。”

    交易成功,一直站在旁边笑吟吟看戏的陈小清立刻机灵地帮苏月拖了一大袋毛线进北屋,一边拖一边调皮地对苏月做鬼脸。

    因为陈金生这些毛线太多,临走之时,苏东明加赠了他二十多斤鱼,苏月则塞了一大包鱼糕、鱼丸给陈小清。

    陈金生和陈小清也不推辞,全盘收下便颇有些留恋的走了。

    吃过晚饭,苏月拉着大家一起缠毛线球。

    对于苏月竟然会织毛衣这件事,大家意外是意外,但想到她是在镇上读过高中的人,也就释然了。

    苏月当晚就给爷爷和三奶奶各织了一顶老人帽,三奶奶是深蓝色滑雪帽式样的,爷爷则是一顶褐色的“狗钻洞”。

    两位老人爱不释手地拿着帽子,眉开眼笑,让苏远方好一阵眼热。不过当苏月表明她会连夜将苏东明和他那顶织出来时又过意不去,连忙嘱咐苏月:“妹妹,我那顶迟点没关系,不急这一天两天。反正你织出来我也舍不得戴。”

    苏月立刻被他逗笑了:“舍不得戴那还织什么?既然这样就不用帮你织了,本来我还准备过给大家每人织两顶换着戴的。”

    “我……我是说上镇上才带你织的帽子,平时就带我那顶旧雷锋帽。”

    “你呀,哥,真不好说你什么。毛线帽埋在雷锋帽里戴着非常暖和,你明天试过就知道了。再说我们家毛线也多,多织一顶两顶根本不是事,明白吗?”苏月几乎要翻白眼了。

    三奶奶在一旁看得好笑,故意帮苏月逗自己孙子:“随他,随他,月儿,他不戴最好,你帮我们多织一些。对了,早点帮我把另外一顶织出来啊,我要这种枣红色的。”

    苏月会意地一笑:“好的。奶奶和我想一块去了,我也打算给您用枣红色的再织一顶,不过样子会有点不同,这上面会做个帽沿。”

    “那肯定好看。”

    “那当然,也不看是谁织的。还有,围巾的话也给您先织个枣红色的好不好?”

    “好,月儿拿主意,反正你给什么我要什么。”

    苏远方:“……”

    苏远方知道自己又错了。

    虽然大家千叮万嘱让苏月早点休息,苏月还是连夜将父亲和堂兄的“狗钻洞”连夜给织了出来。说是连夜,其实也不算,等她织好,不过晚上九点多钟,见爷爷和爸爸房里还有说话声,她敲门将帽子送了进去,顺便替两个小娃娃把了脉,确定他们都在健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