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穿越之民国明珠 >

第240部分

穿越之民国明珠-第240部分

小说: 穿越之民国明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这样的慌乱时刻,寻求庇护,趋吉避凶是所有人的共同选择,过了小半天的时间,又有几批自认为和高校长有交情的人,找到明湖春要求避难。

    高校长也不拒绝:

    “你们真要来住,先去和明湖春的店家缴费登记吧,毕竟家有家法,店有店规。我也只是房客。”

    在这样的危机关头,大部分人是愿意遵守店规的,除去明湖春,得到战乱消息的人,还有很大一部分选择了前往教堂、学校、十字会慈善医院避难。

    他们的理由很简单,这些都是慈善的,有后台的机构。日本兵打过来,总是要有几分忌讳,不敢在这些地方实施暴行的吧!

    当然这种想法,是建立在一种假设之上,假设日本兵是有道德底线的。在历史上已经发生过的千百场战乱里,有一半的军队会放过平民,惩罚奸恶,维持秩序,甚至优待战俘。他们宣传自己是仁义之师,是为了百姓而战的,为他们日后的统治树立口碑。

    逃避到集体场合里的民众,默默的祈祷日本兵会是这样的军队。

    还有很大的一部分人决定逃离沈阳,他们携带老幼,肩扛手提,套马拉车,装载了家当,逃亡去乡下或者是别的城镇。

    老百姓都是潮水一般的往着城外逃亡。东北保安军却潮水一般的撤回沈阳来。东北王原本下达过一条命令,尽量避免冲突。他真是不太想跟日本人打的。

    他手下的士兵也很好的执行了这条命令,被日本人攻陷的北大营一个团,一个人员伤亡也没有,统统撤退了出来。

    ……

    即墨伦珊在此鞠躬感谢萌萌哒的小天使“gz136222”赠送的月票!

    鞠躬感谢萌萌哒的小天使“偷香小女贼”赠送的月票!

    鞠躬感谢萌萌哒的小天使“liwubaobao”赠送的月票!

    鞠躬感谢萌萌哒的小天使“昵称已用”赠送的评价票!评价票!评价票!(未完待续。)

516战争的阴云之下(三)

    日军挑衅,攻占东北保安军大营的消息传播的极快,只过了半天的功夫,战乱的阴云就已经笼罩了沈阳的上空。

    民以食为天,大部分市民百姓的第一反应,就是检查自己家里的存粮,然后挥舞着粮袋冲上街去,找粮店买粮。

    在发达的工业城镇里,市民家里基本上是不留存粮的,新鲜的米面保存的稍微不得当就会变的污霉,满大街都是粮店,随时可以买到新鲜的。

    此时,街道店铺的经营者也已经得到消息,大部分也都放下了门板关门,粮店是关不住的,干脆临时聘请了大量的伙计维持秩序。

    在距离明湖春不远处的一条街道,粮店门口的队伍排的很长,长到街角处转了一个弯儿又排回来,然后又转一个弯排回去,整个队伍就像一个十分紧凑的“w”形状。

    粮店门口一阵的囔囔,前面的人头太多,后面的部分即使是踮起脚尖也看不清楚,只好依次的互相传话出来。

    “苞米现在是没有粉了,只有大颗粒儿的。”

    “这可怎么办,苞米不打粉可没办法吃。”

    “你可以买别的粉啊,面粉。”

    “那怎么行,面粉要贵了一倍,现在打仗了,正该节约的时候。”

    “不要紧的,还有高粱粉,价钱和苞米一样,就算是不磨粉,也能蒸干饭吃。”

    队伍稍稍安静了些,粮店的伙计手脚利落,快速的打发着顾客,可是四面八方的不断有人加入进来,门前排队的人数一直不见减少。

    过了一会儿,前面又是一阵囔囔,后面的立刻踮着脚打听:

    “又怎么了?又怎么了?”

    “高粱也涨价了,一块钱二十五斤!”

    “天呀,他们怎么不去抢?这简直和白米一样的价钱了。”

    “当然和白米不一样,白米已经是一块钱十五斤了。”

    “这可真是米珠薪桂一样了!”

    说这句话的是个有学问的长衫先生。大约是比一般人富裕,但是又没有达到可以使唤听差和仆从出来买粮的地步。

    “知足吧,这可是打仗,以前在山东河南,草根子都挖没了的日子还有那!”

    这次说话的是个面色沧桑的老人,经历过曾经的饥荒苦难,面对忽如其来的灾害,就能多一份宽大豁亮。

    “在关外这里享了几年的福,越来越娇贵了。”

    这次说话的是最市井的小民,排队已经排的心慌气短,焦躁不安了。

    队伍后面的抱怨之声还没有终止,前面又传来更激烈的吵闹声。原来是那有远见的粮店老板数了排队人的数量,又盘算了店铺里的库存,觉得粮食是不够的。

    就跟掌柜商量说:

    “历朝历代,要遇见灾祸,粮食总是要涨价的,咱们也不是那黑心的奸商,平常的买卖总是亏空,如今这样的机会,总要稍微赚几个钱。今天便宜的价格也卖掉一半了,要涨价只怕他们会闹起来事端来,不如今天先关门,让他们明天早些过来,正好可以改牌子价格。”

    掌柜的抹汗说:

    “大老板,这会子要停下来,这些伙计恐怕是顶不住,不如咱们就缓和些来,限定每个五斤,卖够一百人就关门,这样也算有个缓冲。”

    老板觉得有道理,马上吩咐了伙计,找来几张白纸,改成了条子发先去,就按现在的队伍,每人都发了,再来新人就恕不接待了。

    拿到条子的客人,每人也要限购杂粮五斤。买精白米或者是大黄豆的也限定十斤。

    这已经是非常缓和的做法了,可却依旧引起了人群的愤怒,这个时代小家小口的少,普通的一家子祖孙几代子孙满堂,怎么也要十个往上了数,五斤做稀粥也只够三两天吃的。

    有那性格彪悍爱惹事的客人就开始推搡起伙计来,后边一群人也因为涉及到自己的利益,所以纷纷起哄。

    暴躁客人和伙计推搡了几次,冲突进一步升级,也不知道是谁喊了一句:

    “要打仗了,还不知道能不能活命那,还不给咱们吃顿饱饭呀,抢了他的。”

    于是后面不明情况的群众都跟着推搡拥挤起来,场面也已经开始失控。幸好穿着军装扛着大枪的保安军配合巡捕巡逻。重点照顾的就是粮店。

    看见这样的情势,迈起打着白布绑腿儿的腿儿,明晃晃的快步跑过来,立刻吹响勺子,又朝天放枪,吓唬了几个胆大的群众,暂时维护了粮店门口的秩序。这样的处理按说是很果断的。

    可是战乱时刻,每个人都好像绷紧了一根极细的弦儿。周边已经关起门来瑟瑟发抖的群众,立刻一阵更多的慌乱。有藏进床底下的,有藏进水缸里的。

    明湖春酒店正好离得那家粮店不远,也听见了很响的枪声。名流士绅们已经安顿下来,正围着高校长继续推理沟通。

    听见外面枪响,十个里倒是有五个小腿儿打颤的,这样惊慌之下也是坐不住,有的走去窗边眺望,有的干脆就在房间里烦躁走动。

    唯有高校长还算镇定,继续刚才的话题:

    “如今事情已经调查明白,是因为争夺一条堕龙,柳条湖的村民和清皇族的管事起了冲突,死了几个人,日本兵是为了给清皇族撑腰的。”

    傍边的士绅有些气急:

    “这话怎么说的?撑腰就找村民,他们怎么敢去攻打北大营去?”

    “这个就叫做远见之名,未雨绸缪了,大约是计算到北大营的官兵是会替村民撑腰的。所以先下手为强。”

    高校长摇头:

    “先不要说这个,那条巨龙,难道你们都没有兴趣吗?听说距离这里也不算远,二十里地而已,高某计划前往观看一番,这辈子能有幸遇见真龙,死而无憾啊!”

    众人惊恐万分,纷纷劝阻。高校长站起来,做出一点出发的样子来。旋即又被人拉住,只好坐下来,继续谈天说地。

    普通人都是觉得老实呆在家里安全。有一个群体是完全不同的,他们是可以冒着生死的危险工作的,这个人群就是报社电台记者群体,就算是战火燃起的最前沿他们也敢冲过去,是当之无愧的卫冕之王。

    ……

    下章明天再看吧(未完待续。)

517战争的阴云之下(四)

    (本章修改中,有个小天使在留言里说,她看书从来都是看一章断一章的,修改的地方从来没有更新过。真叫人惊掉下巴又万分感动,在断章的情况下还辣么爱我。不管怎么说,在这里还是要重复一下看到更新的办法,首先一定要选择阳光明媚的白天,要选择正版的起点女生网,然后那。电脑用户可以直接刷新看。手机用户有两个办法,第一就是先把本书从书架上删除,再重新搜索穿越之民国明珠添加,就可以看到最新章节了,不需要重新订阅。第二个办法就是直接翻到标题目录页,长按章节标题,会显示重新下载,重新下载一次就可以了。以上所有办法,都不需要再额外支付购买。飞吻一万次,给我绝对的真爱。)

    即墨伦珊在此鞠躬感谢萌萌哒的小天使“淡淡的喜”赠送的月票!

    鞠躬感谢萌萌哒的小天使“海贼王鸣人”赠送的月票!

    故都的秋

    郁达夫

    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我的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来的理由,也不过想饱尝一尝这“秋”,这故都的秋味。

    江南,秋当然也是有的;但草木雕得慢,空气来得润,天的颜色显得淡,并且又时常多雨而少风;一个人夹在苏州上海杭州,或厦门香港广州的市民中间,浑浑沌沌地过去,只能感到一点点清凉,秋的味,秋的色,秋的意境与姿态,总看不饱,尝不透,赏玩不到十足。秋并不是名花,也并不是美酒,那一种半开,半醉的状态,在领略秋的过程上,是不合适的。

    不逢北国之秋,已将近十余年了。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总要想起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

    在北平即使不出门去罢,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象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够感觉到十分的秋意。

    说到了牵牛花,我以为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色最下。最好,还要在牵牛花底,教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使作陪衬。

    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象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

    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古人所说的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的遥想,大约也就在这些深沈的地方。

    秋蝉的衰弱的残声,更是北国的特产;因为北平处处全长着树,屋子又低,所以无论在什么地方,都听得见它们的啼唱。在南方是非要上郊外或山上去才听得到的。

    这秋蝉的嘶叫,在北平可和蟋蟀耗子一样,简直象是家家户户都养在家里的家虫。

    还有秋雨哩,北方的秋雨,也似乎比南方的下得奇,下得有味,下得更象样。

    在灰沈沈的天底下,忽而来一阵凉风,便息列索落地下起雨来了。

    一层雨过,云渐渐地卷向了西去,天又青了,太阳又露出脸来了;著着很厚的青布单衣或夹袄曲都市闲人,咬着烟管,在雨后的斜桥影里,上桥头树底下去一立,遇见熟人,便会用了缓慢悠闲的声调,微叹着互答着的说:

    “唉,天可真凉了─—”(这了字念得很高,拖得很长。)

    “可不是么?一层秋雨一层凉了!”

    北方人念阵字,总老象是层字,平平仄仄起来,这念错的歧韵,倒来得正好。

    北方的果树,到秋来,也是一种奇景。第一是枣子树;屋角,墙头,茅房边上,灶房门口,它都会一株株地长大起来。

    象橄榄又象鸽蛋似的这枣子颗儿,在小椭圆形的细叶中间,显出淡绿微黄的颜色的时候,正是秋的全盛时期;等枣树叶落,枣子红完,西北风就要起来了,北方便是尘沙灰土的世界,只有这枣子、柿子、葡萄,成熟到**分的七八月之交,是北国的清秋的佳日,是一年之中最好也没有的goldendays。

    有些批评家说,中国的文人学士,尤其是诗人,都带着很浓厚的颓废色彩,所以中国的诗文里,颂赞秋的文字特别的多。

    但外国的诗人,又何尝不然?我虽则外国诗文念得不多,也不想开出账来,做一篇秋的诗歌散文钞,但你若去一翻英德法意等诗人的集子,或各国的诗文的an…thology来,总能够看到许多关于秋的歌颂与悲啼。各著名的大诗人的长篇田园诗或四季诗里,也总以关于秋的部分。写得最出色而最有味。足见有感觉的动物,有情趣的人类,对于秋,总是一样的能特别引起深沈,幽远,严厉,萧索的感触来的。

    不单是诗人,就是被关闭在牢狱里的囚犯,到了秋天,我想也一定会感到一种不能自己的深情;秋之于人,何尝有国别,更何尝有人种阶级的区别呢?

    不过在中国,文字里有一个“秋士”的成语,读本里又有着很普遍的欧阳子的《秋声》与苏东坡的《赤壁赋》等,就觉得中国的文人,与秋的关系特别深了。可是这秋的深味,尤其是中国的秋的深味,非要在北方,才感受得到底。

    南国之秋,当然也是有它的特异的地方的,比如廿四桥的明月,钱塘江的秋潮,普陀山的凉雾,荔枝湾的残荷等等,可是(未完待续。)

518战争的阴云之下(五)

    山东先生通告国内以及国际,谴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