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汉帝国 >

第383部分

大汉帝国-第383部分

小说: 大汉帝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再启用赵过推广牛耕技术,使得汉朝的粮食产量大增。
    打仗打的就是钱粮,有了钱粮,汉武帝的底气就足了,命令卫青、霍去病统率汉军横渡绝域,直奔漠北。
    数十万汉军在卫霍的统率下,起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漠北决战”,横渡绝域,突然出现在漠北。
    这让以为绝域是天险,汉军不可能横渡的伊稚斜大为吃惊,仓促应战,才有卫青创造的“单于夜遁逃”,霍去病创造的“封狼居胥”的传奇故事。
    这一战,汉朝对匈奴进行了沉重一击,此战之后,匈奴越来越衰弱,再也没有恢复过来。
    最终导致匈奴分裂,一部投降了汉朝,被汉朝同化了。
    另一部,不甘心投降汉朝,坚持要与汉朝死战到底,一直为祸边境。
    到了东汉,窦宪北征,燕然勒功,这一部遭到沉重打击,不得不北迁到伏尔加河流域,在这里休养生息四个世纪。
    然后在“上帝之鞭”阿提拉的统率下,大举西进,横扫欧洲,建立起了一个让欧洲人谈之色变的匈奴大帝国。
    阿提拉灭了西罗马帝国,毁灭了罗马文明,让欧洲陷入一片黑暗之中,直到“文艺复兴”时期,欧洲才重新见到文明的曙光。
    说起来,欧洲中世纪的黑暗,幕后推手是中国,是著名的汉武大帝!汉武帝击破匈奴,对世界的影响是如此之大,可见这场战场的激烈程度。
    汉朝虽然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付出的代价也不小,“天下户口减半”。
    以致到了汉武帝晚年,不得不下“弃轮台诏》,休兵罢战,与民休息。
    汉朝之所以付出这么大的代价,就在于阿胡儿这个叛徒太熟悉汉朝的情形了。
    别的不说,光是漠北决战,汉军伤亡数十万。
    这一仗,汉军出动五十余万,回来的不到一半,可见伤亡有多大。
    回来的汉军,不是伤就是残废,汉朝因此而背上了沉重的包袱。
    接下来的战略追击阶段,因为匈奴地处大漠深处,汉军的困难更大,这是在这一时期汉军败多胜少的重要原因。
    当然,汉军败仗多的另一个原因,还在卫青和霍去病这两位天才统帅先后谢世。
    在战略追击阶段,汉军就是用巨大的代价,把匈奴给拖垮了的。
    要是换个人,如此高昂的代价,早就下令休兵罢战了,汉武帝却硬是顶着压力与匈奴对耗,把匈奴活活拖垮。
    历史重要,阿胡儿还没有来得及祸害汉朝,就给程不识活捉了,这是一个天大的胜利!汉朝不用再付出历史上那样高昂的代价了。
    “单于呢?单于在哪里?”程不识可不满足于仅仅活捉阿胡儿这个七号人物,他想活捉的是军臣单于。
    四下里一阵搜索,没有结果,程不识一拍马背,在匈奴丛中寻找起来。
    军臣单于是众矢之的,想活捉他的人太多了,不仅李广、程不识有此心,谁没有此心?卫青、公孙贺、公逊建、秦无悔、秦衣、丁隽他们哪一个不是在匈奴丛中四下里搜索?“单于在哪里?单于在哪里?”卫青骑在骏马上,四下里打量,对匈奴道:“说出单于下落,饶他不死!”军臣单于众叛亲离,匈奴倒是想说出他的下落,换得一命。
    可是,却不知道军臣单于在哪里,只有自怨没有多长个心眼,好好注意下军臣单于的下落。
    “咦!伊稚斜!”卫青寻找军臣单于未果,却是意外现了伊稚斜的下落。
    伊稚斜是左贤王,匈奴的储君,二号人物,抓住他,也是天大的喜事,卫青哪个错过这等良机,一拍马背,大吼道:“伊稚斜,哪里走?”卫青吼声如雷,正在逃命的伊稚斜听在耳里,犹如雷霆鸣响于耳际,震得脑袋嗡嗡直响。
    扭头一瞧,只见一个铁塔似的汉军将领正飞驰而来,一脸的兴奋,好象饿狼见到羊羔似的,要是给卫青抓住了,后果不言自明。
    伊稚斜虽是胆量奇大之人,也是吓得头皮炸,撒开两条腿,没命似的逃跑。
    “抓住伊稚斜,饶你们性命!”卫青一边追,一边打量,伊稚斜尽往人堆里钻,短时间内要抓住他,还真不容易,不得不yin*匈奴了。
    “左贤王,快,这里!”伊稚斜足智多谋,他是匈奴的左贤王,在匈奴心目中极有威信,虽是匈奴末日即将来临,匈奴仍是没有背叛他,纷纷为他让路。
    匈奴之所没有背叛伊稚斜,还在于匈奴对军臣单于失望透底,自然而然就把希望寄托在伊稚斜身上,对他的好感直线上升,要不掩护他都不行。
    伊稚斜原本以为匈奴会抓住他去邀功,没想到,就是在这样危难的时刻,匈奴不仅没有抓他,反而是掩护他,不由得激动不已,呜呜的哭了起来。
    有道是,国难见忠臣,匈奴在匈奴即将灭亡的时刻,仍是在保护他,伊稚斜哪能不激动。
    “抓住伊稚斜!要不然,你们都得死!”卫青不由得心头火起,厉喝起来。
    “左贤王,你快走!大匈奴就靠你了!”匈奴表现出了他们应有的勇气,并没有听从卫青的号令,反而昂起头,挺起胸,怒视着卫青。
    “谢谢你们!”伊稚斜眼里的泪水再度涌出来,跪在地上叩头道:“若我伊稚斜不死,一定要重光大匈奴!”在这一刻,他心中只有匈奴,只有重建匈奴的想法。
    “哼!”卫青火了,大吼道:“杀!杀光匈奴!”匈奴的举动激起了汉军的怒火,陌刀手端着明晃晃的陌刀在匈奴丛中横冲直闯,匈奴哪里是对手,成片成片的倒下。
    “杀光匈奴!”汉军兀自不解恨,杀声阵阵,吼得山响。
    伊稚斜还没逃出多远,就见匈奴象给夫收割的稻草,给汉军屠杀得干干净净。
    不由得心头一疼,念头不住转动,不由得停了下来。
    犹豫一阵后,伊稚斜看着卫青道:“卫将军,你不要杀他们,我愿降!”伊稚斜在最后一刻,表现得还象个英雄,这让匈奴倍加感动,齐声吼叫起来:“左贤王,你快走!不要管我们!我们死不足惜,大匈奴要紧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在最后的关头,总会涌现出一批不计生死的英雄,这就是民族的脊梁!匈奴虽然可恨,亦是不乏这种脊梁!“谢谢你们的好意!”伊稚斜感动无已,眼泪又涌出来了,却是以颤抖的声音哀嚎起来:“大匈奴都这样了,我就是逃出去,也无力回天,不能再振大匈奴了!还不如,换得你们的性命!卫将军,我愿降,你放过他们吧!”“哼!”卫青却是板着一张脸,冷哼一声道:“匈奴的生死由我,不由你!杀!”   
第七十八章 活捉单于
    匈奴的举动必须要得到惩处,此风绝不能长,这叫威服,卫青处置得宜。
    “杀光匈奴!”汉军得到命令,无不是大杀特杀起来。
    此时的匈奴,没有丝毫的还手之力,连逃跑都不可能,唯有直挺挺的站着,看着汉军的利刃把他们的身体劈开,感受着刀锋上传来的阵阵冰凉,是如此的令人害怕。
    汉军的屠杀异常凶猛,比起农夫收割稻草还要可怕,匈奴是成片片的倒下。
    望着象堆好的稻草给人推倒的匈奴尸体,伊稚斜一颗心怦怦直跳,若不是他,这些原本已经丧失了斗志,准备投降汉朝的匈奴是不会死的,这都是因为他的到来,给他们带来灾祸。
    在匈奴的最后关头,伊稚斜锐气丧尽,昔日杀伐决断的左贤王早已不复存在,倒象个优柔寡断的老太太,再也狠不起心肠,只觉汉军每一刀下去,不是劈在匈奴身上,是劈在他心坎上,不住的哆嗦。
    “卫将军,我求你了,你高抬贵手,饶了他们吧!要杀要剐,冲我来!冲我来吧!”伊稚斜最后的念头便是,用他之命来换匈奴的性命。
    “哼!”卫青一声冷哼,宛若雷霆炸响,震人耳膜,大声训斥起来:“伊稚斜,你也知道心痛?你也知道于心不忍?你们杀戮我百姓时,可曾想到有今日?你可曾听到他们的哀嚎?你可曾因为他们的乞求而心软?”当年匈奴强盛时,四处掳掠汉朝百姓,杀戮无数。
    匈奴对汉朝百姓的屠戮,极其惨烈,不知多少汉朝百姓死在匈奴的弯刀下。
    匈奴把屠杀汉人当作乐趣,往往把老弱妇孺驱赶到一起,放出烈犬追逐,然后骑着马,挥着弯刀,把汉朝百姓象猎物一样射杀,或是砍死。
    那时节,匈奴听着汉朝百姓的哀嚎,临死前的惨叫,格外享受,就是没有一点怜惜之心。
    伊稚斜给卫青一句话问得哑口无言,这是铁的事实,他纵然浑身是嘴,也是无从说起。
    “就匈奴是人,我大汉百姓就不是人?”卫青厉喝一声,宛若惊雷轰地,极具威势:“杀!凡是为伊稚斜说情的,杀!凡是掩护伊稚斜的,杀!凡是伊稚斜同情、怜惜的,杀!”卫青一个接一个杀字出口,一口气不知道说了多少个杀字。
    每一个杀字出口,伊稚斜听在耳里,仿佛千个万个炸雷在耳际轰鸣,震得脑中嗡嗡直响。
    汉军充分执行了卫青的命令,无情的屠杀着,匈奴死伤无数。
    伊稚斜看在眼里,惊在心头,一颗心仿佛给撕裂一般,疼痛不堪,不由自主的捂住胸口。
    紧抿着嘴唇,生怕一个失言,再给匈奴引来祸端。
    然而,他不说话,卫青却不放过他,只听卫青轻描淡写的道:“伊稚斜,你若是敢逃走,我就把匈奴杀光,一个不留!他们同情你,掩护你,我就杀到他们服气为止!你睁大眼睛瞧着,我杀服他们了,再来抓你!”卫青真是个魔鬼,这等折磨人的主意也想得出。
    这不能怨卫青,只能怨匈奴不把汉朝百姓当人,当猪狗一样屠宰,积累了这么多年的仇恨,焉能不让人气愤?如此一来,伊稚斜彻底无语了,他逃不能逃,留下来看着汉军屠杀匈奴,那是一种折磨。
    若是他狠狠心,不管匈奴,自行逃命的话,并非不可能。
    可是,他能往哪里逃呢?再说了,他逃走也没有意义了。
    与其如此,还不如让匈奴多活几个,这样,他心里好受些。
    汉军对匈奴的屠杀已经进行了多时,伊稚斜早就见得多了,可以说是已经麻木了,就是死再多的匈奴,伊稚斜也不会伤心。
    可是,这是匈奴的最后关头,匈奴所剩不多了,作为匈奴的左贤王,伊稚斜唯一的想法便是多让匈奴活些下来。
    卫青正是抓住他这一心灵,对他进行心理上的折磨。
    “你们,快说,你们服了!”伊稚斜忐忑不安,鼓起余勇,为匈奴出主意。
    “你教唆的,不算!杀!”卫青厉喝一声,打消了伊稚斜的想法。
    在汉军凶猛的屠杀下,伊稚斜于心不忍,不忍再看,痛苦的闭上了眼睛。
    “伊稚斜闭上眼睛了,杀!”卫青屠杀匈奴的籍口实在是太多了。
    “你是魔鬼!”伊稚斜无奈的睁开眼睛,指责起卫青。
    “我现在就是要当魔鬼,要让匈奴永远害怕的魔鬼!”卫青却是当仁不让,坦然接受伊稚斜的指责。
    在最后关头,绝不能给匈奴留下任何反抗的念头,哪怕是一点点,卫青这处置是对的。
    伊稚斜只有睁大眼睛,眼睁睁的看着汉军屠戮匈奴,他的心头在滴血,这是他这辈子最为痛苦的时刻。
    其痛苦程度,远远过了长城大败,龙城被围。
    在这灭亡的关头,若是匈奴能保全反抗的种子,匈奴仍有希望,或许会在将来的某个良机到来时重新举起匈奴的旗帜。
    这是匈奴眼下最应该采取的措置,也是匈奴最后的希望。
    卫青的目的达成,匈奴将永远臣服于汉朝,提起汉朝就会变色,哪敢反抗,也就是说,匈奴最后的希望也给断绝了。
    杀戮在伊稚斜的痛苦中进行着。
    匈奴终于扛不住了,跪在地上,伸长脖子,哀号起来:“我们愿降!我们愿降!我们以伟大的昆仑神起誓,永远忠于大汉!”个个虔诚无比,用力的叩头,额头撞在血水里,溅起一朵朵美丽的血花,壮观而凄美!匈奴终于服了,自此以后,他们不会再有任何侥幸心思了,再杀下去,没有意义了,卫青手一挥,汉军停止屠杀,在旁戒备。
    伊稚斜知道,匈奴完了,彻底的完了。
    被汉军围住,匈奴的覆灭只是时间问题,伊稚斜并不意外。
    让他痛苦不堪的是,匈奴连东山再起的机会都没有了,因为他们给卫青杀服了,不敢有异心,哪怕是一点点。
    伊稚斜双手掩面,本想抱头痛苦,却是欲哭无泪,唯有干嚎。
    其嚎声如夜枭般,凄厉刺耳,悲楚难言,具有感人肺腑的力量。
    若是在适才,他这般哭泣,匈奴一定会同情他,会掩护他,此时却是个个冷漠如石雕,一点情绪波动都没有了。
    卫青目光似剑,缓缓从匈奴身上扫过,匈奴畏惧的低下头颅,不敢与卫青的目光接触。
    匈奴服了!打从骨子眼里服了!卫青一拍马背,缓辔而行,来到伊稚斜面前,打量着哭得象给轮了一百回的妇人似的伊稚斜,裂嘴出一阵畅笑声:“伊稚斜,你哭吧!匈奴没希望了!”“匈奴没希望了”正是伊稚斜伤心欲绝,欲哭无泪的原委所在。
    打量着伊稚斜,卫青突然仰向天,大笑起来:“哈哈!”笑声舒畅之极,快慰难言。
    这一仗,不仅杀戮甚重,还在于威服了匈奴的心,这是千古基业!若是不能威服匈奴的心,那么,这一仗不论取得多大的胜利,也不过是一时之功罢了。
    唯有千古基业,才最是难得!伊稚斜这个左贤王,匈奴的二号人物,就在伤心失望之中落入了汉军手里,这是一个天大的胜利。
    “单于呢?单于呢?”卫青抓住伊稚斜后,兴奋不已,欢喜难言,一张嘴哪里合得拢,浓黑的眉毛根根向上翻,这可是天大的喜事,谁能不欢喜?可是,卫青并没有满足,搜寻起军臣单于了。
    只有抓住军臣单于,这场大战才能落幕,才叫完美。
    与此同时,汉军中欢呼声阵阵,喜悦之音不断,不断有匈奴大官落网。
    “右贤王被我活捉了!”公孙贺把死狗一样的右贤王扔在血水里,溅起一篷血花,挥着环刀,兴奋得跟在屋梁上打鸣的公鸡一般,脖子伸得老长,比得上长颈鹿了。
    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5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