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三國旗楊 >

第128部分

三國旗楊-第128部分

小说: 三國旗楊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翁笫瞧渲兄匾囊蛩兀踔聊芄痪龆ㄊ虑榈某砂堋W莨矍凹赋馄菽芄凰忱莆粘⒄ǎ笤谄渲蟹⒒恿宋蘅杀饶獾淖饔谩R舱怯凶盘蟮拇嬖冢湃猛馄菰诨实勰暧资彼忱迫ǎ怪屏耸咳说挠呗酃セ鳎实勰暧滋罄碚崾翘炀匾宓氖拢退闶鞘咳艘裁挥惺裁垂セ鞯摹
    现在何太后失权,要做的就是让何太后掌权。在成公英离开后,何苗已经进攻前去找何太后和张让他们商议,由不得何太后不动心。何进那里,何太后动心后自然会传召何进进宫商议。何进是个聪明人,还是一个重感情的聪明人,自己的亲妹妹求上门来,又有着莫大的好处,何进绝对经受不起这个诱惑。
第二百二十四章 朝堂斗
    翌日清晨,早朝之时,无数的大臣鱼贯走入朱雀门中。众位大臣在宫门之前,解剑去履,进入大殿之中。行礼端坐两侧,文武分立一侧。两侧的人数相当,武将一方气势惊人,似乎要压倒一切,摧毁一切。文士一侧,众人皆是沉默,无声之中散发着温和儒雅的气息,不停大的侵蚀着武人的气势。正是春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皇帝和董太后先后进入大殿之中,十七岁的皇帝刘辨,在赵忠的搀扶下坐到“龙椅”上。董太后径直坐到刘辨身后,脸上一脸的寒霜。
    董太后看着刘辨,不由的想起他的母亲,脸色更加的阴沉,似乎能够刮下一层霜。董太后不喜欢刘辨,不是因为刘辨对他不尊重之类的,相反刘辨经常去给他请安,还会去讨好她。也不是因为刘协就是董太后养大的,所以董太后就认为皇位是刘协的,最后却是刘辨当上皇帝,抢走了刘协的东西。相反董太后认为刘辨当皇帝是对的,这么多年幼儿稚子皇帝的结果,任何人都清楚。刘辨是长子,今年已经十七再有三年就成人了,而且刘辨很聪慧。刘辨更适合当皇帝。
    真正的原因还是因为权力,董太后的年龄已经大了,作为一个老人,一个老妇人,她对权力并不恋栈。但并不是说它能够容忍这个权力落入一个妇人手中,尤其是这个妇人年轻,有亲人,而且心狠手辣。董太后这就像是一个普通的妇人一般,自己儿子的东西给孙子她没有任何意见。但给他的媳妇,一个漂亮有心机,家中还颇有势力的媳妇。老人却不愿意。说起来老人也是在为大汉的皇室着想,她只是想要刘家的东西一直都是刘家的。
    作为媳妇,她如果拿到了这些东西,最后还会是刘家的吗?她的媳妇还会不会在找个男人,这对一个命不长久的老人来说太过遥远不可知了。虽然有天下人看着,但秦朝嫪毐的事情就真的不会发生?日后这天下难道不会不再姓刘,而是姓何?现在的董太后就如武帝时的窦太后,都要替刘家守着这份家业,以当年窦太后的权势,如果她想要,这天下说不定就姓窦了,但她没有,终究还是向着刘家。
    昨天晚上,何皇后突然来到董太后的宫中,说朝堂上的事自有皇帝和大臣做主,她们身为女人,就不要参与其中,希望董太后能够从此不再插手朝堂上的事情,安安分分的待在宫内。何太后当时是以商量和规劝的语气说出这一切的,当时董太后的脸色就变了,何太后无论怎么说都只是一个小辈,用一种规劝甚至略带命令的话和董太后说,本就让人生厌,而且何太后话中的威胁,任谁都听得出来。董太后有着良好的教养,就算如此也是用着莫大的力气,才把心中怒火压下,把何太后送出宫去。
    董太后看着下面坐着的何进,脸上的表情冷若冰霜,昨天何太后说的那些话,固然有着一些道理,妇人不应该干政,这些事情他懂,如果刘辨的皇后日后想要干涉政务,她一定会阻止。但现在,她若是不管着这一切,这天下最后是姓刘,还是姓何。如果不是为了这些,她何必要拉下脸面,坐在这里,吕后的名声很好吗?当然这其中也少不了权利的争斗,对于董太后来说,她和何皇后的关系并不好,如果不趁着这个机会抓住权利,让何氏掌握了权力,董太后确信对她不会有什么好结果。
    一件件的事情在朝堂上被商议下来,一切都是那么的平静,一切都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
    刘辨见众人都不子开口,就说到:“今天就到这里,都散了吧。”说着就要在站起来。站在他身侧的赵忠,却不动声色的按住了他的肩膀,刘辨被按着坐了下去。刘辨愕然,抬头看着赵忠,就听到一个极小的声音传到他的耳中:“别乱动,好好看着。”正是赵忠的声音,刘辨转头看着下面,扫视着殿中的众人。
    刚刚台上的动作,下面的人可是看得一清二楚,尤其是皇帝已经站了起来,却被赵忠按了下去。一些人一脸的激动,就要冲出去,立即被身旁的人拉住。一时间大殿的气氛说不出的诡异。
    “咳。”何进慢悠悠的站起,走到中间,道:“臣有事,昔者有吕后当政,毒害大臣,今民间有言朝堂之上雌鸡鸣晨,此事关系国家社稷,望皇上明察。”
    何进刚刚说完,呼啦啦的站起大片的人,对着皇帝道:“请皇上明察。”
    一些刚刚激动不已的人愣愣的看着面前的这一幕。能够在朝堂之上立足的人,没有一个人是傻子,转眼间就明白了现在的形势。何进这是要逼董太后退位啊。众人沉默了,朝堂之上便是武人,也几乎没有什么纯粹的武人,多还是士族出身。对于董太后临政,他们还是有看法的,以前不过是认为有着这个需要,又不是何太后,也能够制约何进。现在何进和赵总他们要联手对付董太后,这些没有参与进去的人,也就当起了看客,冷眼旁观。
    董太后脸色苍白的看着何进和下面黑压压一片跪倒的人群,右手颤抖的指着何进,“好,好,好,何遂高,你想要对付老婆子,然后夺了刘家的江山不成。”
    何进平静道:“太后言重了,何某身为大汉大将军,自然要为大汉尽忠,进更无谋逆之思想,一切还请太后自重。”
    董承这个时候从一侧跳出来,道:“当今皇上年幼,由太后临朝,也是迫不得已,一旦皇上亲政,一切都将归于皇上,太后身为先皇母后,由太后临朝,乃是正理,又有何不可。”
    董承刚刚说完,下面就有人发出叹息的声音。
    何进平静的看着董后,见其脸色已经平静,嘴角露出一丝冷笑。他的事情已经做完了,剩下的自由手下人去做。
    “当今何太后,乃是皇上生母,便是要由太后临朝,也是何太后,却不知董太后在此有何目的。难不成想要效仿窦太后一般。”
    “你,你,……”董太后还没有说出话来,就又有人说道:“何太后为皇上生母,自由资格坐于朝堂之上,太后虽贵为先帝之母,却也未有刺资格,恭请何太后上朝。”
第二百二十五章 董氏离场
    何太后莲步轻摇的走入大殿之中,身上的随着何太后的移动,相互撞击着,轻轻的发出清脆的响声,悦耳至极。
    这悦耳的声音在董太后眼中犹如世上最刺耳的响声,高贵的神色变得狰狞无比。虽然那一现的狰狞很快就消失在众人眼中,但还是被很多人捕捉到那一瞬间的狰狞。下面许多对董太后报以同情,打算再观望一段时间的士人,第一时间打消了念头,最后决定两不相帮。如果说之前董太后还有着两分的胜算,现在连一分都没有了,
    董太后虽然是灵帝生母,灵帝在继位时,窦太后仍在,完全没有董太后说话的空间。等到灵帝开始掌握朝政,董太后也没有任何机会来掌控朝政,因此虽贵为太后,董氏在朝堂之上并没有强有力的臂助。多是一些不得志的官员。面对何氏以何进为首,何苗辅之,还有着何进府衙内的大批士人,朝堂上归附何进的大批官员,本就是处于绝对下风。现在为了把董氏赶出朝堂,何进和张让联手,更是把董氏的生存空间压缩的仅剩一丝的余地。
    何太后径直来到刘辨的一侧,刘辨见到母亲到来,赶忙从地上爬起。董太后眼睁睁的看着刘辨行礼后把何太后引入座位之中。董太后即便不满也不敢在所有大臣的面前表现出来,她实在无话可说,何氏作为刘辨的母亲,何氏来到朝堂之上,刘辨就要如此行事,礼仪如此,任何人都挑不出毛病来。董氏的呼吸一时间沉重了起来。
    “恭迎太后。”悠长的声音不绝于耳,良久之后,恭贺的声音才从大殿之上安静的消逝。
    “请董太后回宫。”不和谐的声音在大殿之上突然响起。大殿内的所有人的目光犹如一道道的利剑射向发出声音的地方。何进一脸平静的跪在那里,似乎刚刚那会在朝堂上引起轩然大波的话,并不是从他的口中发出的一般。
    “恭请太后回宫!”海啸一般的声音从大殿之上发出,一波一波的向着高台上的董太后而去。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其中,最后便是一些本来没有那个意思的人,也要表明态度。
    大势去矣,这山崩地裂一般的声势,便是汉灵帝在世也不得不避其锋芒,更不要说没有什么势力和经验的董太后。刘辨脸色苍白的看着下面的一切,两只手死死拽住何太后的衣袖,身体不由自主的向着何太后倾去,似乎是想要躲到何太后的怀中。
    何太后看着座位上的刘辨,心中不由叹道:“辨儿啊,辨儿,就算是害怕,你也不该表现出来,这可是在朝堂之上啊。”何太后嘴唇轻咬,脸上含霜,为她的风采更添几分威严。一些偷偷观察上面三人的人,见到何太后的样子,只觉得世上再无如此美丽的景象,呆呆愣愣的跪在那里。偶有旁人拉扯才回过神来,身上不免燥热无比。
    这只是其中的一些小插曲而已,外面众人的表现如何猛烈无比,也免不了心中的千思百转,思虑万千。
    大势已成,现在朝堂之上没有任何能够阻挡何氏想做的事情。或者说是没有人想要阻拦。两名士卒从殿外走进,上的高台,就那样一左一右的站在董太后的两侧,两名太监也疾步走到董太后的背后。赵忠弯身在董太后耳旁不停的低语,然后就见董太后脸上的表情一瞬间凝固,脸色变得苍白无比,头上的白发似乎也越发的灰白,好似一瞬间苍老的十年似地。
    董太后脸色灰白的从座位上站起,毫不理会下面的众人还有左右的皇帝太后,在士卒的“保护”下,径直走出了大殿。
    董太后的下场并不意外,没有相应的实力,左右又有何氏虎视眈眈,张让等人不停逼迫。种种情况无不显示,没有实力保障的董太后的结果都不会好。许多人暗中对此多有猜想和预料,但真的发生,还是觉得有种兔死狐悲的感觉。也让一些人彻底决定是该让何进兑现诺言的时候了。以前仅仅只是外戚,或是宦官当政,就已经让朝堂之上黑暗混乱无比,现在若是让这两者一直如此合作下去,岂还有其他人的生存之道,莫不成要永远看他们的脸色行事?
    一些人已经暗下决心,日后要调拨何氏与宦官之间的关系,要让他们斗个你死我活,好从中扭转朝堂混乱的局面,重新回到那清明的状态。日后的局势如何,就在这混乱的朝堂上就决定了下来。
    朝堂上的事情在之前就已经处理完了,何进选在刘辨宣布退朝的时候才暴起发难,未必就没有抱着不扰乱整个大汉朝廷的正常运转。若是一开始就发难,这一天什么也不用做了,就再那里讨论今天发生的事情好了。现在虽然免不了一些人胡思乱想,下面的惊异不定。但大事件在朝会上已经定下了基调,损失也被降到了最少。
    因事情已经在之前处理完,董太后离开之后,经受了惊吓的刘辨,便急忙的宣布退朝,抱着何太后走回后宫去了。
    何进从大殿之中走出,一路上恭贺之声不绝,意气风发下的何进不免多说了几句,最后邀请朝堂上所有人前去何进府上欣赏歌舞。相对于何进的意气风发,一人就显得孤单了许多。那就是何苗,这次事何苗出力巨大,整个事件都是何苗奔走联系起来的,但到了最后他什么都没有得到,他的妹妹从董太后那里夺回了权力,在刘辨未能亲政以前,整个大汉都处于她的掌控之中。世上最有权势的女人,没有之一。
    何进现在只是赢得了声望,朝堂上硬生生的逼得董太后回宫,对名声虽有些受损,但却显示了他的实力,无形之中把何进的声望拔高了一大截。而且表面上何进在这件事上出力最多,又因此损失了不少名声。何太后自然对这个亲哥哥感激无比,何太后绝不会让她兄长吃亏,之后定会进行弥补,无非就是权力的增加,来笼络和讨好兄长。
    而何苗,最开始的发起人,最后却完全被被边缘化,朝堂上只能够在下面不停的随着何进高呼,看样子什么都没有失去,但什么也没有得到,何太后可不会认为这些都是何进的安排,说不定还会认为这是何苗自己躲了起来。何太后既然夺得了位置,就要做出一些事来封住天下人的悠悠之口,因此首先就要做得赏罚分明,何苗几乎看不到什么功劳,之后就算是想要提拔,也要考虑一下名声,何苗最大的可能依然是他的车骑将军。最后只有何苗什么都没有得到,何苗不甘心啊!
第二百二十六章 决裂
    自从大殿之上,董氏被驱回后宫,何氏掌权。这大将军府前的人流,就未曾停歇过。有的是那名士大儒,武士游侠。每天都是络绎不绝。何进也是来者不拒,大开方便之门,大有昔者孟尝君门客三千的气势。
    远处的何苗看着大将军府门庭若市,脸上浮现出不甘的神色,右手的马鞭,狠狠的抽打在墙壁之上。似乎要把这一段时间的不甘和愤怒都发泄出来,抽打的墙上泥土纷飞,泥块迸溅。
    何苗转身离开大将军府,心中本来的还有的一些疑惑,也就此抛弃。已经决定要按照成公英安排的行事,一定要把何进踩在脚下,来证明他才是最强的人。他不甘心一直被何进踩在肩上,凭什么他就能够在众人面前,指点江山,享受那万人敬仰的辉煌。而他就只能是枯坐在他的将军府中,看着人流车水马龙从门前而过,却无一人停下。同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