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三國旗楊 >

第130部分

三國旗楊-第130部分

小说: 三國旗楊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晃剩辽僖不崤扇死此狄簧O衷诙罂峙乱丫蝗斫耍氐男拍懿荒芩偷蕉疾磺宄鼓苡惺裁窗旆ā6囟陨挂丫槐裁聪M募胰硕际俏薰嫉模幌胨钠拮优咏褚院笾荒茉诮谭荒诙裙6刂荒芷疵淖不髯诺孛妫凰克康南恃魈试谇嗍坛傻牡孛嫔希匙殴帝窒蜃潘闹芰魈首拧
    “罢了,罢了。”赵忠叹道:“圣旨咱家已经拿到了,上面有些什么,你也该清楚,斩草除根啊。今天就指给你一条明路,人死为大,陛下年幼,心肠软,看不得祸事。前些日子陛下的斗鸡被伤着,都心疼了好一阵子。看护的太监也不过是赏了几棍而已。哎,我明天会带圣旨来,董将军做好接旨的准备。”说着就站了起来,在小太监的搀扶下,缓缓的离开。
    赵忠上的马车,背靠在软垫之上,任由小太监把他的双腿放直,然后双手开始在他的身上缓缓的揉捏着。
    “老了,这才多长时间,就有些受不住了,还是你哥小崽子有眼色,知道替老祖宗捏捏腿。”
    “老祖宗,今年刚刚过了五十,还年轻着的,看老祖宗的样子,比三十还要年轻,老祖宗您是不是吃过那长生不老药,要不然怎么一点都不显老?”捏退的太监谄媚的笑道。
    “小兔崽子。”赵忠笑骂道:“长生不老药,哪里有的,武皇帝,用半个天下都没有换来,老祖宗可没有那么好的命。罢了,不说这些了。来你说说,宫内这些日子都有什么事。”
    那名小太监正要开口的时候,前面透过窗格,传来一个声音,“老祖宗,我们现在要不要离开。”
    赵忠不满的哼了一声,“等等,等一会里面没有消息我们再走。”
    这一被打断,小太监汇报的事情也就耽搁了下来,赵忠闭着眼睛靠在软垫上,默默的享受着小太监的伺候。
    “啊”尖锐的嘶喊声从骠骑将军府中传出,这声音就像是就要被宰杀的鸡鸭,被掐着脖子,发出的声音一般。似乎要把身体中的器官,都要喊出来一般。
    微闭的双眼猛地张开,一律精芒从赵忠的眼中发出。赵忠嘿嘿笑了两声,对着外面的小太监道:“走吧,事情都做好了。”
    “诺”马车辚辚的向着远处而去,很快就消失在了街道之上。
    骠骑将军府内,现在正陷入一片混乱之中,府外的士卒,也因为府内的变化,变得惊疑不定。直到骠骑将军府内的管家气喘吁吁的跑出来,对着守将哭喊道:“求求大人,快去请一个医师,我家老爷,我家老爷,自尽了。”
    守将的身体一顿,双眼猛地睁大。立即大喝道:“戒严,戒严,都他妈的给我戒严了。一个人都不许进出,有任何失误我要你们的脑袋。”随后揪住了一名士卒,喊道:“你小子跑什么跑,还不快去清医师,不,不,去皇宫找御医,你他妈的快去啊!”说着一脚揣了上去。
    守将顾不得看那名士卒如何,拔腿跑进骠骑将军府内。
    整个骠骑将军府,甚至是整个雒阳都因为这个消息陷入混乱之中。
第二百二十九章 董重身死2
    董重的死亡,在雒阳城内造成了不小的的波动,但这一切都是暗中发生的,明面上一切都是如旧,似乎本来就没有这个人一般。
    董承身死,又是在圣旨未到之前便已经身死,赵忠在此之前曾去过的事情,也陆陆续续的传出。之后的事情正如赵忠所料,刘辨在得知之后便不想在追究了,刘辨或许已经隐约感觉到了这里的杀机,但毕竟只是一个养在皇宫内的少年,没有从小磨砺过,许多事情也还不明白。在朝堂上和何进产生了争执,一时下不得台面。
    这时那许多的官员,突然转变了方向,纷纷为董氏求情。最后求情的官员甚至超过了半数,刘辨立时大喜,顺着这股风向,免去了董重家人的罪罚,赶出雒阳也就是了。何进当时便是一脸阴沉,却也未说什么,径直离开了皇宫。
    董重的死传入后宫之中,董太后先是大笑数声,而后便是仰天长泣,一直哭了一天一夜,知道晕倒过去,醒来之后,便大病一场,震天浑浑噩噩,不知所以。
    今次何进达成了自己的愿望,董氏已经不会对他们产生任何威胁,他们身上的大义也已经没有了任何用处。一个不知什么时候就要死去的老太婆,就算被人握到了手中,也产生不了什么作用。何进一直惧怕的就是董太后代表的大义的名分,无论怎么说她都是刘宏的母亲。若是有人和董氏结合,一起发力,在大义上并不比何皇后稍差,甚至要强上不知多少。大义也是要靠实力来支撑的。现在董重已死,虽然是自尽,不是被下诏而死,但叛乱的名声已经传出,对董氏名声的打击之重,不是其中之人,是不能想象的。也是老天帮忙,何进真的没想到这个消息传到那个老太婆耳朵中,居然会产生这样好的效果,她不省人事最好,以后也不用想着醒来。
    至于那些宦官,刘宏一死,他们就已经不再被何进放在眼中。何进在外掌握重兵,何氏在内为太后,高坐皇位上的更是他的侄儿。这些被阉了的太监,还有什么好忌惮的。到时内外俱发,圣旨一下,羽林军不敢说全部立即反正,但也有大半要听命行事。那些宦官在何进眼中不过是养在笼子中的鬣狗一般,想要弄死他们不过是一句话而已。
    真正让何进忌惮的还是士人,就只拿袁氏来说,袁氏四世三公没什么大不了的,但因中常侍袁赦之故,袁氏这两代权利巨增,门生故吏遍布天下,党羽满天下。天下间不知道有多少郡守刺史曾在袁氏求学,或在袁氏手下为官,仅仅这些聚集起来,就已经让何进忌惮。不要忘了这大汉可不是只有一个袁氏,弘农杨氏,西凉张家,安定皇甫,还有颍川荀氏……这一个个可未必就比袁氏差,无论怎么说他们都才是这天下的根基。他们想要为官,便入朝为官,朝廷若是混乱不堪,对其动了杀心,他们就退出朝廷,回到家中,读书,游戏人间,依然快活。却也不是何进想杀就杀的,皇命若是有利自然接之,若是百害而无一利,那就避之,反正朝廷也对之无可奈何。
    何进本就是地方大族,对这些事情要比皇室明白的多,郡守上任,第一件事不是到府衙耍威风,而是立即拜访郡中世家,拉关系。甚至一州刺史上任,也要先去拜访,可见士人势力的庞大。
    当然这些人并未完全凝成一股,各个世家之间也有矛盾,否则这天下早就变色,春秋怕就是大汉的未来。但这件事上,何进却是感觉到,背后有着几股力量在推动着,他们都在等,等他和张让他们分出胜负的那一瞬间。无论他们谁胜谁负,都会露出大片的空白,他们目的就是那些吧,无论被谁吞掉,都会实力大增。唯一得不到好处的就是何进他们。如果准备不周全,仓促间即便是抢下了一些地方,也和他们付出的一切不符。
    因为两者一旦交战,首先便是要无所不用其极大的毁坏对方的名声。等到两者分出胜负,两者的名声差不多已经都毁了。到时背后的那些人就有了攻击的方向,要知道就算是假的说的人多了,也就成真的,这和三人成虎尚且不同。三个人尚且有怀疑的地方,若是三百人,三千人,甚至上万人呢,那你根本就没有任何怀疑的余地。只是传言自然最好破解的到,只要人活着回来一切问题都没有了。但名声是什么,那个不是有形的东西。拿不出任何东西来证明它。尤其是当他传的有理有据,条理分明,其中又夹杂了三分真相时,那剩下的七分也是真的。
    到时这些东西拿出来,何进就算是有嘴都说不清楚。这还只是一个破绽之一,两者一旦开战,这种破绽就会越来越多,也就意味着有更多的东西被人利用攻击。何进实力稍有不济,或是稍有不慎,就会和董氏一样陷入万劫不复的地步。董氏就是被攻击的一个地方,逼死太后的罪名,在任何时候都是大到没有边的罪名。
    因此何进要做的就是增加自己的实力,让他的实力可以无视那些谣言,可以震慑那些宵小之辈,就算是有些想法,也要让他们没有那个胆量站出来,然后只要给他一段时间,就能够完全消化那得到的好处,还有理顺朝堂上的一切。到时他就不怕那些躲在阴暗处的小人,那些人也就只能一辈子都躲在黑暗之中了。
    何进是幸运的,幸运的他有一个好妹妹,他的妹妹又幸好生了一个皇子。何氏才能够从一个普通的地方豪族,变成天下数一数二的大门阀。何氏又是不幸的,何氏这个外戚做的有些先天不足。其他的国戚,哪个不是在皇帝死前就已经拥有了庞大的势力,可以用来操控朝堂。刘宏对何进非常警惕,若不是有着黄巾之乱的爆发,何进也不会那么快的倒了大将军的位置。但何进的一切都是被人硬生生的提起来的,却没有相对的根基也就是根基不稳。他的幕僚大多都是征辟的名士,真正投靠的却是一个都没有。
    还有那就是新帝继位时,那些有权有势的太监,基本上也都已经不在了,和国戚争夺权力的而不是没有,却也米有没有这里的诡异,麻烦。仅仅这两条已经是天大的麻烦,更不要说还有其他的事情。可以说何进是幸运的,又是不幸的。
第二百三十章 传召
    一匹匹快马从雒阳城飞奔而出,奔向四方。
    何苗回到自家府中,脸上的喜色犹自浮现。“先生,何进已经决定,要和张让他们决裂了,带着命令的骑兵已经出了雒阳。”然后又把将军府中的发生的一切,一点一滴的叙述出来。
    “派出了这么多的人?”成公英低声道。
    一直注意着成公英的何苗,还是听到了这句,道:“已经不算多了,大汉十三州,那个州牧没有得过何进的恩惠,有些根本就是何进送上去的。”
    成公英脸上露出一丝不屑的表情,道:“恩惠,恩惠这种东西,对他们会有用处。他们要是还有一些廉耻之心,又怎么会求上大将军,呵呵,不要告诉我,他们求上门的时候,是空手的,至少有一点我知道,买官的钱,大将军是不会自己拿出来的。”
    何苗沉默,事实上成公英说的对的。至少在某种程度上如此,何氏掌权之后,自然愿意帮助一些朋友,甚至只要他只是一个亭长,他们都愿意把他弄成一州州牧,但实际上因为某些原因,他们连一个真正的朋友都没有。更多是在一个个求上门来,用钱建立的一条条的利益线条。虽然不屑,但却又不得不被这一条条利益所捆绑。何氏毕竟不同于那些世家大族,赏赐手下要钱,何皇后在宫中拉拢张让他们也要钱,拉拢朝臣也要钱,显示仁义同样要钱,甚至平常的生活也要钱……开始的时候还好,靠着家中的底子还能够撑住,后来何进的官越来越大,花钱的地方也越来越多,最后不这么做,那天量的钱财又上哪里弄去。
    那些送钱来的人,何苗也不相信他们会是那种知恩图报的人,想明白了这些,何苗对何进送出的命令会得到什么答复,已经不再报什么希望。
    “大将军,应该是要借此机会,看看究竟有多少人是忠心为大将军的。然后等到最后胜利之后,大将军应该就要动手清理那些不听命令的人。只是这些事情现在就开始做,却是有些太自信了。”成公英嘴角的不屑划为一丝丝的无奈,那个自信在成公英心中真正的词语应该是愚蠢,无论何进最后是不是获胜,是不是他掌控朝政,现在就开始准备之后的清算,甚至把自己的意图表露出来,这种行为几乎是蠢到不能再蠢。无论何进的用意是不是以此为要挟,让那些州牧支持他,甚至派兵前来,这种事情在成公英眼中都是愚蠢之极。
    那些人也不是蠢货,何进已经表明了在之后会对他们进行清算,他们会怎么反应,支持何进?以这些世家几百年来一直都奉行明哲保身的存世之道。现在局面尚不明显,就想要让他们无条件的支持,实在是有些异想天开。而且现在何进也没有必胜的优势,反而是张让他们有着一些优势,首先他们掌权的时间比何进长,再有他们控制着皇宫,也就意味着他们控制着皇帝和太后。他们若是龟缩在皇宫内,何进就只有一个选择,攻打皇宫。除非何进疯了,否则所有人都不看好他。士人恨张让他们,恨的欲吃其肉,结果几十年来,却是什么也没有做到,不就是因为这些。
    形势如此,让那些官员,一心一意的投靠他,就有些欺人太甚的感觉。如此这般,他们心中充满怨愤,如何会甘心听从他的命令。仅仅是不听从已经算是最好的结果,他们畏惧事后的清理,说不定会因此投到对手的麾下,即便不会如此,他们也不会容得何进继续的存在。他们这些人一个或许没什么大的能耐,当几个,十个联合起来,任何人都不能忽视这股力量。何进太过冒失了。
    成公英想到的同时,何苗也已经理解了,脸上的神色一阵变幻。何苗绝不希望张让赢下去,亲兄弟又有什么解不开的仇怨?何进最后总不至于要置何苗于死地。张让他们却有不同,如果一定要在两者之间选择一个,何苗一定会选择何进。
    现在何苗和成公英的谋划也不过是在二者分出胜利的一瞬间,进行动作,在这个时候争取得到更多的权利,从而超过何进。这一系列都是要保证何氏的权利,却不是损己利人。
    “大将军,如果仅仅是选一亲密,忠心之人,让其入雒阳,则大事定矣。现在如果没有人应招还好,如果几支几十支军队入雒阳,谁知道其中倾向于谁,雒阳的局势将会趋于复杂。看不透了。”成公英脸色阴沉的说道。同时心中也清楚,局势不仅没有复杂,反而是更加的清楚了,士人求了多少年都没有弄到带兵入城的机会,现在何进给了他们,他们如何不紧紧把握。毕竟各地州牧,除了董卓,和几个宗室,都是士人,就算是几个宗室,在某种程度上也算是士人。他们进京之后会变成怎么样,已经可以预料了。为此成公英深深的忧虑着。
    “现在怎么办,要不要去提醒一下?”何苗低声道。
    “算了,在看看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