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三國旗楊 >

第82部分

三國旗楊-第82部分

小说: 三國旗楊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边章看着韩遂的脸,似乎想从韩遂的脸上看出什么,良久之后叹道:“希望如此。”
    叹息声从营帐之内飘出,一直飘到正在行进的叛军大军之上。
第一百二十六章 淡水
    当边章和韩遂在感慨手中没有精锐步兵的时候,杨奇同样在和陈元商议此事。杨奇在并州时很是羡慕城外那些耀武扬威的鲜卑骑兵,因为只有有着战马,杨奇才能够追上他们,才能够用刀把他们一个个的砍去头颅。
    但当杨奇来到西凉,然后来到司隶之后,杨奇才明白步卒的重要,尤其是精锐步卒对中原这些城池林立的地方的重要性。精锐的步卒只要有着充足的粮草,在加上城池那完善的防护措施,就能够面对两倍,三倍,甚至十倍,乃至数十倍的敌人的围攻。当攻城的时候,这些有着充足经验的步卒精锐,一个或许不算什么,但是一千个,三千个,却比的上五倍之多的新兵甚至更多的农夫。
    杨奇看着正在缓慢前进的队伍,和队伍之中正不停的指挥着军队前进,不停的发布着命令的刘艮。对陈元道:“刘艮现在在军队致之中,看样子很高兴的。”
    “恩,下面的那些人对于相比我来说,也更喜欢刘艮,那些将领现在对刘艮已经是言听计从了。刘艮对那些士卒确实有着不同寻常的亲和力。”
    “刘艮的这种优点,之前在并州的时候也没有发现,看来刘二也是成长了不少。胜之,我想在这件事之后向大人进言,训练一支精锐步卒。你看如何?”
    “大人,是想让刘艮去训练这支步卒。”
    “恩,在并州的时候还不觉得,但是来到这里之后,才是重新明白了一些步卒的含义。如果现在手中能够有着万宇的精锐步卒,根本不用现在这样冒险和北宫伯玉的决战。就拿今次我等要做之事,其实只要有着一万精锐步卒,攻城的器械都不需要,只有着几十架的木梯,一天之内下淡水营寨都不成问题。”
    “只要先以盾牌手护卫者弓箭手接近营墙,然后弓箭手射击,开始压制营寨之内的弓箭。然后刀盾手上前,扫荡周围的拒马,鹿角,填平壕沟,然后木梯架上营墙,士卒顶着弓箭攻上营墙,只要在营墙之上占据一点,之后的事情就简单了许多。”
    杨奇自顾自的说着,一旁的陈元早就苦笑了起来,杨奇所说的那些看似简单,但其中的艰难,和对士卒心理的要求,十人之中不知有没有一人能够做到。
    仅仅一个有条不紊的清理营寨的四周,就不是那么简单,即便是被汉军的弓箭手所压制,但数千人的营寨,又岂是一个几千人的弓箭手就能够完全压制的。要在箭雨之中稳住心神,平静的清扫面前的障碍,这种在箭雨之中保持平静的心理,就不是任何一个能够做到。就算是现在杨奇手下的士卒,这些经历过不少战斗的老卒,也未必能够做得到。因此在没有攻城之时,杨奇即便是偶尔亲自出手,亲兵一般也都是不动,因为他们还有着另外的任务,那就是督战,虽然未必面目狰狞的对着那些士卒,但他们只要就那里沉默的站在那里,那些士卒心中就会有着不少的顾忌,那些临阵退宿之事,也就基本上是不会发生。但对他们说那些平静基本是已经无缘了,每个人都是在惯性之下做着一切,然后急忙的向前冲去,冲入城墙之上,说不定还能保得住一条性命。
    “大人,虽然组建步卒,我很是赞同。但向董大人建议,我却不是很赞同。”
    “胜之,你说。”杨奇被陈元一说,微微有些不舒服,但陈元既然说了,定然是有他的看法,杨奇明白很多事情上他并不如陈元,因此对陈元的看法很是看重。
    “大人,步卒本来就是军队的重要部分,之前在并州之时,因为战马不足,大人还注意训练步卒,我军中那些并州老卒,其中大部分都是步卒出身。不过后来到了凉州,却因为凉州战马众多,地势也是较为平坦,相比于并州那群山不断,更适合骑兵作战。因此才又重新训练,最后都为骑兵。”
    “当然当时大人之决定并不是什么错误之事,而且在当时看来也很是正常,当时牛辅牛都尉手下有着数万精良步卒,我们那几千人多也不多,少也不少,也没有什么影响。不过现在因为牛都尉,要留在陇西,步卒也都随之留于陇西之地,这才显得偶们步卒不足。不过这只是对我军来说,却不是对整体来说。若大人把意思告之董大人,董大人想来也只是会加强对步卒的重视而已,却也不会重立一军,不值得。”
    杨奇端坐于马上,脸上露出沉思的神色,杨奇对步卒也不过是一时的感触而已,也没有经过深思,现在经由陈元一说,杨奇才是发现事情并没有杨奇想的那样容易。
    让刘艮训练步卒,本意是为了刘艮好,但刘艮究竟愿不愿意,这一点现在杨奇也没有把握,杨奇这个想法,现在也还没有和刘艮透露过,刘艮也未必愿意,刘艮在并州时的心愿就是有朝一日统领一支骑兵,现在让他放弃这些,恐怕他不会很是情愿。
    想到这些杨奇微微有些苦笑,抬手对陈元说道:“算了,这件事先这样算了,想不要提了。等这里事情了解之后再说。”
    “诺。”陈元就此退下。
    翌日清晨,淡水河水千年如一日的向前奔腾,奔腾的河水拍打在两岸,在激起一片片的水花。隆隆的河水的掩盖之下,一支军队静静的出现在淡水北岸,血红的“汉”字大旗,飘荡在淡水北岸。
    杨奇看着不断奔腾流逝的淡水,心中也是暗暗的松了一口气,终于是平安的到达了淡水,一路之上,杨奇一直是防备着叛军的进攻,尤其是汉军还要在夜间行军,更是让杨奇担忧。夜间的汉军实在是最脆弱的时候,即便是杨奇洒出了再多的斥候,但伸手不见五指之下,就算是一支大军在自己身侧走过都未必能够发现,斥候失手,让叛军来到近前也不是没有可能的事情。一夜之间杨奇一直是担忧无比,幸好杨奇在出发之前还带了几百辆的大车,其中除了粮食之外,还有就是安营扎寨之物,杨奇他们攻打淡水营寨时间虽短,不过是几日功夫而已。但士卒也不能露宿野外,扎营之物自然是必不可少,而且因为时间紧迫,也没有时间到地方之后再行砍伐树木,营建营寨。因此许多扎营的必需之物,都是在这大车之上。车上甚至还有着不少的木柱,用来搭建营墙,防御叛军的进攻。
    “这里距离淡水营寨还有多远?”杨奇虽然多次查看叛军营建的淡水营寨,但却不代表杨奇就对着周围的地形熟悉无比,杨奇毕竟没有过目不忘的本事,而且为了避免叛军偷袭,杨奇他们并非是从大路之上而过,而是穿山过河而来,不知道现在所在也是正常,能够认出眼前的大河是淡水河,已经是杨奇方向感非常了。
    “大人,我们现在距离淡水营寨已经不远了,我们现在应是在叛军以北十里之外。大人接下来,我们如何去做。”陈元低头问道。
    “已经这么近了,胜之你说,我们现在到了,叛军是知道还是不知道。”
    “叛军现在定然已经知道,我们南下的消息不过是刚刚传开,即便守将是个蠢材,也该知道现在应该紧闭营门,多派侦骑。能够被派到这个位置上,想来也不会是一个愚蠢之人。而且我们在到来之前的那个丘陵之上,有骑兵的影子,可能就是叛军的侦骑,派人查看时已经不再了,想来是去通知叛军了。现在叛军应该已经收到消息了。”
    “已经知道了啊,我们作为老朋友,到来之后不去打个招呼,怎么也是说不过去。李傕,郭汜,带着人跟我一起去和他们打个招呼去。”杨奇招手向着四周喊去,被杨奇喊道名字的将领都是轰然应诺。
    七千骑兵脱离汉军大队,向着南方呼啸而下,马蹄声和隆隆的流水声交相辉映。
第一百二十七章 失陷经过
    马萧萧,甲兵青晃,河水隆隆。七千骑兵,踏着白亮的河水,激起一片“哗哗”的响声。水花在清晨火红的阳光照耀之下,闪耀着金红色的光芒,鲜红如血。
    马蹄踢踏声中,七千骑士向着南方飞驰而去。踏过一条条的河流,杨奇他们终于是来到叛军的营寨之前。七千骑在营寨之前缓缓的展开,以一个半弧形隐隐的包围着营寨的一侧。
    淡水营寨四周营门紧闭,营墙之上密密麻麻的站立着无数的叛军士卒,隐约的可以看到营墙之外,有着无数的闪亮的光点。
    杨奇打量着淡水营寨,脸上露出凝重的神色,叛军在这桌营寨之上也是投入了不少的心思。叛军所建之营寨,营墙高约两丈,完全是比照其他的大型军营所建。周围共挖了不下于五条壕沟,每条壕沟深约一步半,宽约三步,而且壕沟虽然不能挖成内款外窄,但还是尽量的挖了直角。士卒掉入其中,基本上就很难再从中爬上来。而且五条壕沟之间的通道相互错开,形成了一个“w”形,也就在一点程度上减弱了叛军突袭淡水营寨的可能。在加上壕沟之间每个一段时间都会有着一些鹿角和拒马,虽然不能说是固若金汤,但杨奇心中已经明白,要想攻下淡水营寨,不付出一些代价基本是不可能的。
    叛军把这营寨营造的如此这般,看来也是所图非小。现在的淡水营寨和之前汉军所有时变化很大,但唯有一点不变,那就是无论是当时的叛军还是今日的汉军若想要攻下淡水营寨,都要付出不小的代价。
    叛军之前能够攻下淡水并非是汉军士卒不精锐,也不是汉军对淡水的营造不用心,而是以为汉军将领的大意,当时包括董卓和张温在内的所有人都认为淡水应该没有任何问题的。因为董卓的军营和美阳距此都不是很远,董卓的军营远一些,但是骑兵轻骑也就是半天的时间,美阳距离淡水更加的相近,骑兵一个时辰而已。
    按众人的想法,来犯的敌军即便淡水挡不住,但撑个几个时辰还是没有任何的问题,到时候至少美阳的援兵也就到了,那还有什么可担心的。本来事实也就是如此,但最后也就是众人的这种放心产生的大意,才使得淡水和川口丢失。
    不过谁也没有想到叛军为了这两个据点,居然花费了这么大的力气。当时叛军二十万人全军出动,在加上那些民夫,浩浩荡荡的几乎是把汉军完全包围了起来。当时董卓和张温等几乎都是认为叛军是想要和汉军进行决战。当时张温又因为是新到不久,还不能说是完全熟悉了汉军,因此当时定下的策略就是死守。叛军二十几万人,分别进攻三个地方,在加上还有后面留守军营和押送粮草的军队,分开之后的叛军人数也是不多。而且汉军那些在运送粮草的部队,也是迅速的回到各自军队之中。一时间汉军总人数增加到十八万人,而且还不算那些被留在军营之中的民夫。
    因为一些原因当时汉军并没有出城和叛军决战,否则现在胜负已分,也就不用董卓等现在为了这个淡水营寨而奔波。但当时几十万汉军龟缩不出,人数几乎是相当的叛军也确实是拿汉军没有办法。在进攻了两天之后叛军也就随之撤退了。
    叛军撤出之后,汉军才是发现了叛军的真正意图,因为那时淡水和川口已失。谁能想到叛军居然有着如此大的手笔,二十万大军出动居然只是佯攻,目的竟然只是两个小小的营寨而已。
    叛军在以大军漫向汉军之时,同时组织了数万的民夫和大军进攻两处。两处虽然设计巧妙,但终究不过是一座不大的营寨而已。而且守军人数在一次次的调拨之下越来越少,最后更是只剩下两三千人而已,面对数万叛军的进攻,也只能是束手无策而已。
    当叛军进攻之时,营寨之内的汉军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叛军快速的把那一道道的壕沟填平,一点点的移开那些鹿角、拒马等障碍物。不过是一个时辰而已,那些防御就已经在大地上消失不见,只留下一块块平整的土地。
    当时面对这种情况,这两处的守军也都想着各处派去信使,但要在数万叛军的包围之下,还要穿过两军的交战之地,把求援的信件交到汉军手中,其中的困难就不用多说。而且当时面对叛军大军的进攻,虽然各处将领都认为是无事,但又有那一人胆敢懈怠,都是弹思竭虑的要尽快的击退叛军。
    美阳还好一些,有着美阳城墙的护卫,还有周围的连环营,只需要躲入城墙之内,数万大军都对此无可奈何。当时董卓却是不可学张温的样子,因为手下士卒不同而已,张温手下爱的士卒多是雒阳北军,和冀州士卒,因此可以长久防守,因为他们性格可以做到。
    但董卓却又不同,董卓手下多是西凉人士还有羌兵,西凉民风彪悍,士卒悍不畏死。尚未加入军队之前,一言不和都有可能挥拳相向。更何况是在军队之中杀人无数,更是不知道增加了多少戾气。让他们龟缩营中士气立即就是大泄,而且叛军之中同样多是西凉人,对西凉人的脾性更是了解的清清楚楚,营墙之外骂声震天,军营之内的这些火爆脾气,又如何能够受的住。而且久收必失,这些营寨虽然坚固,但毕竟不如城墙,因此在下面的将领请战之后,也就顺势答应了。
    求援到达的时候,正是叛军和汉军列阵交战的时候,董卓又怎么会在意这些,而且即便当时董卓愿意派出援兵,那些援兵也根本派不出去。周围有着叛军的数万大军,派出的人数多了根本就不可能出的去,少了又不济事。最后也就只能是不了了之。
    不过当时美阳城中为什么没有派出援兵,却是让杨奇百思不得其解。董卓是因为要出营迎敌,所以不能派出援军还情有可原的话,那当时张温在想什么,就不得而知了。但杨奇知道当时张温受到的压力最小,据杨奇所知,张温整个过程之中都是死守不出,而且三军之中又以张温手下人数最多,不仅是之前他所带来的北军和冀州兵的人数,而且在叛军进攻之时,押送粮草的部队,也大多都是进入了美阳城中。因此城中仅仅是汉军士卒就有着八万人,要想派出一军,不过是轻易之事。当时美阳为什么不派兵前去,也就不是杨奇能够揣度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