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甲申天变 >

第238部分

甲申天变-第238部分

小说: 甲申天变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秘之事,也不想骗她,最多是含糊其辞的回避而已。
    林千金是什么样的玲珑心思,这样的事情还能瞒得过她了?从鲁识字的话里话外就察觉出了其中的蹊跷,一再的追问之下于知道了事情的全貌。
    什么力挽狂澜的忠诚伯,什么再造大明的淮西李大帅,原来是如此这般的既厚且黑,刚刚过上几天好日子的林千金立刻就恼了脸面:“忠诚伯?李大帅?算是怎么个玩意儿?这么脏的事情也做的出来!对得起你么?不行,我得找他去……”
    林千金这么一说可把鲁识字吓坏了:“我视你为至亲至近之人,才对你说了这些个事情,你……你怎么能去找大帅?”
    事情发展到如今,勇士成了汉奸,佳人成了无盐虽然也是因为鲁识字的根源,要说不是李四在其中推波助澜,二人怎么回到今天的这步田地?
    在林千金看来李四图谋的再大,可他们夫妇二人也没有半点关系,就是天下姓了李,也由他去吧。可这里头的事情实是伤害到了鲁识字,也间接的伤害到了她自己。如今明白了事情的真相,心里还能好受了?
    “当初……此事也是发自我的本心,怨不得大帅。大帅要做的也是为了赴死军的弟兄,也是为了天底下的汉人,我也没有后悔过。再者说来我能有今日,也是有大帅的恩德……”鲁识字声音小了一点儿:“还有就是你这样的女子,怎么……怎么……”
    对于李四识字从来也没有什么二心,可真不敢让妻子去找大帅讨什么公道。事情到了今天的这个地步未尝就不是什么好事了。
    林千金这种心思玲珑之人,还能不明白鲁识字的意思,呵呵一笑说道:“我知道你想说什么,你是不是要说我斗不过你们的大帅?是不是要说他李四要想弄死我就好比捏死一只蚂蚁?”
    鲁识字无语,先是点头,再是摇头。
    林千金也不问鲁识字的真实想法,更或许是早就知道了丈夫的想法,微笑着说道:“到现在你的叉子还在身边,就说明你还是赴死军的人。李四要是想灭了这里,说句话就能办到。也是到了现在,我才明白这其中的很多事情,呵呵,老实说,你我能有今日,也算是圆满了。按理说也应该感谢他忠诚伯的,可该争的还是要争一争,反正我也不是和他斗,咱们也斗不过。我也知道这个天下的大势,他李四就是睁着眼睛说瞎话,天下也不会怀。我只是想要你的大帅帮帮我们而已,没有别的意思。”
    “算了,能有今日,我也很是满足,大帅对我的提拔和器重我心里清楚的很,”鲁识字永远也忘不了在归德的那一刻,大帅对他说的那句话:“有大帅的这句话,我就是死去,也值了。”
    林千金也很好奇:“当时李四到底对你说了什么?值得你如此牺牲?又是如此的死心塌地?”
    鲁识字脸色顿时沉重,以前的一桩桩一幕幕在眼前闪现在脑海翻腾,脸上的神色也是不住变换,最后却是满面微笑:“以后你会知道的,现在就不要问了。”
    林千金最是清楚什么应该问什么不应该问,既然以后就能知道,也没有必要现在强求:“不说就不说吧,想来是什么惊天动地的豪言壮语……”
    “不是!”
    一句话就能让鲁识字这样的人物甘愿如此,以林千金的智慧是想象不出的,想象不出李四到底对鲁识字说了什么。
    她也不想过多的知道这些,只是心里有点儿不甘而已。
    鲁识字从万人敬仰堕落成现在的样子,断送了大好前程不算还算了一条腿。林千金的美好姻缘也几乎破灭,亲手毁掉了花月容颜,才有了今天的美满。
    怎么想也是有点儿不甘心的。
    “行,我全听你的,这事情现在就不提了。等咱们有了孩子,可说什么不能让孩子在这里受苦,到时候就找李四补偿一下……”
    鲁识字闻言,立刻就欢喜起来,扳住林千金的肩头,满是期待的问道:“真的么?你说的是真的?咱们真的有孩子了?”
    林千金脸上的羞涩也仅仅停留了片刻,旋即大大方方的说道:“应该是有了吧,我估计是有了,到底做不做的准还要下个月才知道哩。”
    鲁识字已经欢天喜地的雀跃而起,搂住妻子就亲了一个肥的:“我也有孩子了,哈哈,我有孩子了……”(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m,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正文 第206章 闹学
     更新时间:2009…12…9 19:28:34 本章字数:10653
    在冬季到来的时候,赴死军很罕见的停止了咄咄逼人的进攻姿态,各个营头都开始休整和补充。如此一来,弥漫在北方的硝烟就淡了许多。
    虽然人们根本就不大关心蒙古草原上的厮杀,可这种混战并没有人们的冷淡而消弭半分,反而打的愈发热闹了,
    喀尔喀本就不是什么强盛的部落,并没有多大的实力,在赴死军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不能成为作战主力的时候,喀尔喀及其联和起来的几个小部落就显得有点儿力不从心了。
    好在还能通过“某种”手段从赴死军那边取得一点支援,对于早已经元气大伤的科尔沁,虽然一时僵持,也不至于露出被动的样子。尤其是奈曼部的蒙古人忽然举起了察哈尔林丹汗的旗号,参与到了抗清的队列之中,局面立刻就是一新。
    奈曼部当年可是和皇太极一起对付过林丹大汗的,于今看到了形势的变化,忽然就反手倒戈,确实让人想不到。要说再树蒙古汗王的旗号,怎么也轮不到奈曼部。可草原上最基本的规则就是弱肉强食,只要能够在实力上占优,至于打着谁的旗号并没有谁真的会计较这些个东西。
    真正有意思的是察哈尔蒙古各部,这些人虽然脑袋上扣着察哈尔的帽子,其实早就不是当初抗清最为激烈的林丹汗部曲,甚至和当年的林丹汗也没有多大的关系,反而是和满清关系更为密切一些,并且一直都是为满清效力的。在奈曼部“举义”之后,也“义无反顾”的树起抗清的大旗……
    在很多人的心目中,赴死若是大举北伐,第一个要扫平的就是察哈尔各部。或许也真是因为如此,察哈尔各部才毅然决然的走上抗清道路。这些人本就是松散的小部落联合,甚至还夹杂着一些满洲兵丁,却扛着反清的大旗大声吆喝。更有意思的是这些小部落的脸皮之厚,超乎任何人的想象正的战斗还没有开始,就伸手向李四这边要支援了。
    既然大家是抗清的“同道”了,支援肯定是要有的,最起码也要意思一下。对于这种看风使舵的小鱼小虾,也不可能真的派遣什么大军或者给出什么强有力的支援,所谓的支援更多的是一种象征意义,譬如派遣作战指导人员,或者是给一些教导力量,更多的不是如何提高战斗力,而是协同双方而已。
    看着是红火热闹实际上并没有什正的大战,无论是打还是投靠,更多的是在站队伍。现在的满洲势力能不能存活都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再和他们捆绑在一起,就是在跳火坑,这个时候再不表明态度,可就真的要追悔莫及了。
    面折腾地真是热闹整个中原却开始热火朝天地民生恢复。包括北直隶在内。很多地方都在修建基础设施。明年地夏季。一定可以恢复到战前地水平。当然战前地水平也低地可怜。可只要民生能够稳定下来。更奢侈一点地话。若是能够自给自足了。也算是了不起地成就。
    人们愈发地开始认识了打仗地好处。只要不打到自己地头上|面打地愈热闹。对自己是愈有好处。
    吴三桂打四川。和这边本就风马牛不相及地事情。却让以前很多不值钱地东西变得金贵了。旁地不说。就说普普通通地皮子。谁家没有几张?可战争一起。吴三桂要打张献忠献忠要联合湖北。湖北早他娘打烂了。自己都顾不下自己来。还不得找河南这边地物资?就是那种没有硝过地生猪皮。都有人下到乡下来收购。价钱也划算地很。至于其他地战备物资格都飙到了天上去。
    这还是算是不值一提地小打小闹。那些个有能力有本钱地家伙都敢带着族人走出去。不管是把东西卖给吴三桂还是卖给湖北地闯军各部个不是赚地满坑满谷?
    至于北边蒙古人之间互相干仗。更让北方地人们笑地合不拢嘴儿。买回来地奴隶就不必说时都能卖个好价钱。至于粮食马料盐茶这些走口外地传统货物。都不愁销路。尤其是草原上盛产地皮革毛货。稍微加工一下还卖给蒙古人。这里头地利润不仅丰厚而且稳定。
    一直到了浙江地商帮把火炮卖给蒙古人地时候。大伙儿才意识到战争地真正意义——说白了。还是为了钱。
    在崇祯年间,就有人把生铁这些禁物输出给敌人,更为夸张的是直接卖火炮给敌人。这种生儿子没有屁眼儿的缺德事情,就是有人去做,当时骂声滔天,朝廷里还闹闹哄哄的要严查此类事件呢,可最后也就不了了之。鞑子就用着有大明标记的火炮打明军,不得不说是一个笑话儿。
    如今这种事情再一次重演了,天知道那些重武器是怎么运过去的,可事实就是事实,蒙古的交战双方都有了大明的火炮。
    想钱都想疯了,火炮是能随便卖的?出了这种事情,人们真不知道该骂谁去。
    赴死军这边也喊的很大声,言辞极厉的要朝廷彻查此事。
    无论是朝廷还是赴死军,都明白这事情是浙江福建那边的首尾,谁也管不了,都是雷声大雨点小的喊几声也就算了,不可能从根子上禁止。
    这种事情,历朝历代都不稀罕,经历了最初的喧嚣吵闹之后,也就渐渐平息。
    尤其是在那些从北边回来的人们都发了财,财帛从来就是最动人心的东西,看着白花花的银子眼珠子都是通红的,谁还有心思理会旁的东西,都一门心思的想着怎么发财呢。
    草原上的战争,怎么看都象是为了这些人在打……
    一直到遥远的北方下了第一场雪,战争双方才不得不暂时休战,各自后退。
    北方算是宁静下来了,江南则到了最热闹的时候。
    自古以来,南都就是文风鼎盛的粉墨之地,名家才子辈出,鸿儒大学如江中之鲫,一代又一代风骚人物在文坛上闪耀。
    尤其是现如今这世道,外边的李四不怎么重视读书人死军几乎包揽了所有上进的门路。本属于这些个圣人门徒的官位都被赴死军中的那些武把持的干干净净。自儒家封圣以来,文人就比武人要高一个档次,千百年来都是士大夫和皇家共治天下,至于那些武人兵将,鹰犬而已。
    尤其是在大明朝的中后期,武人的地位简直和一条狗也差不多,六品的文官就敢指着四品大将的鼻子骂娘,武将还得陪笑脸儿,可见文人之地位。
    也只有在这江南文风鼎盛之地,才有文人的活路。十年寒窗为的是个什么?知晓微言大义?哄鬼去吧不就是为了奔个好前程?还不就是为了谋取个一
    的?
    可也就是在这江南,还是在天子首善之地,文人们最后的一丝希望也没有了。那些个老派的学官们把持着中枢朝政,就连下边是各部各司都是他们的走狗,那些真正胸有锦绣腹有经纬的斑斑大才反而被排挤出了朝堂。
    如今圣天子在位,本是要有几分中兴气象的,可都被这些倚老卖老的学官们给弄的乌烟瘴气。
    要是光有这些事情下的读书人也就忍了。可好不容易开一回秋+》,一正两副三名主考都是那些老家伙指定。
    这事情大伙儿早就听到了风声:开科举也只不过是个幌子而已,其实谁也别想考中。金榜上的人名早就内定好了,都是那些学官的走狗。
    真正的社稷栋不可能进入仕途,这是在断读书人的将来呐。
    这种事情也就是风传而,谁也拿不出什么实实在在的证据。可据说传出这话的人是朝中某位正直之士,实在看不惯这些老学官为了一己之私利就如此的祸国殃民,也不忍这些寒门学子上进无路,这才说了出来。
    这些读书子们于这种可靠舞弊之事,从来就是最敏感的,不为别的,就是因为触动了他们自身的利益。可这种事情历朝历代都没有断过,要是放在以前,大家也只有干瞪眼傻着急,最多是骂几声也就算了。可是现在不同下的读书人多数已经组织起来,大家都成了东社的成员,只要天下的读书人团结起来,就能把朝廷里的歪风邪气给驱散了,还朝廷一个朗朗乾坤……
    “为把持朝政为一己之欲混不顾天下万千学子之前途!十年寒窗昼夜苦读,竟成无用之身……痛心疾首……”钱谦益一边儿说着痛心疾首一边大作痛心疾首的样子:“今我等众志成城非是为了自身的前途命运,乃要为天下的读书人讨还一个公道回来……”
    着说着谦益自己也有了热血沸腾的感觉,估摸着下边的这些读书人应该更加热血沸腾了吧。
    “圣人文章乃治国平天之要今朝中如此烂,我等寝食难安昼夜不宁,当奋不顾身一扫阴云……”钱谦益和几个领袖人物都是在大声呼喊:“若使得大闲遗于乡野,为国家之痛,然科举之重为人所操纵,我等岂可坐视束手?”
    吴生来自芜湖,已经五十多了,读了一辈子的书,每次科考都要前来,每次都是名落孙山之外,眼看着到了黄土埋脖子的岁数,还是白丁之身。再要是考不上,连墓碑上都没有个光彩的称谓了。
    真如吴生这般读一辈子的书,确实是不容易,年少的时候还有父母养着,家里就是再苦再穷,也不敢耽误了他的学业,都指望着能够有朝一日金榜题名白鱼化龙呢。可知道父母都逝去,也没有中举,确实让吴生无奈和遗憾。
    一次又一次的考试,就连皇帝都换了好几茬,功名还是遥不可及。以前是父母养着,后来是老婆养着,现在是儿女们养着,这一辈子什么事情都没有做过,都是在读圣人的文章了。结果落了个肩不能担手不能提,成了真真正正的废物。
    五十多岁的人了,再做什么也来不及了,只有在儿女们无奈的眼光中硬着头皮继续读书,还期望着能够高中金榜呢。
    到了这个年纪,就算是考中了也没有时间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