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回到清末当悍匪 >

第142部分

回到清末当悍匪-第142部分

小说: 回到清末当悍匪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林会议才获得的资格。”
“看来这仗还真不能打。”德科有些无奈。
“问题就在这,我们现在必须依靠本土才能进行战争。真要与英国人对着干,除非我们在莫桑比克将整个工业系统全部建立起来,不过这不是一两年时间能够完成的。而且即便建立起来,恐怕胜算还是低得很。”
“确实,我们与英国人对阵,很不现实。”
德科和付汉新对视着,谁也没有太好的办法解决眼前的难题。
两天之后,两人再次聚首,不过这次东北总部已经知道了目前的情况,对策组已经发回了应对办法。德科和付汉新一看,相视一笑,总算有了解决的办法。
英国人的开罗开普敦南北贯通非洲计划,说起来真正的敌人并不是东北或者说是大商集团。他们在开普殖民地向北的主要对手,就是布尔人的德兰士瓦共和国,还有奥兰治自由邦。大商不过是占了其中两块矿区,没必要真把自己真的摆到英国人的对立面上。如今真正着急的不是大商,而是德兰士瓦。
王一给出的应对策略是两条:
现今阶段竭力扶持布尔人军队,提供大量先进装备,其中包括大商兵工厂出产的外贸型步枪,狙击步枪,马克沁水冷机枪,迫击炮,小中口径火炮等等。除此之外还派出指导团,为布尔人培养军官。同时向德兰士瓦共和国出售二手枪械生产线,火炮生产线,弹药生产线。至于生产线所需基础工业原料,则从莫桑比克向其出口。马普托与比勒陀利亚之间距离非常近,再加上二者之间的铁路正在快速建设中,一旦通行,货物运输将十分方便。相信这样一番措施实行下来,英国人会被弄得满头包。
可是即便如此,布尔人有了万全的准备,王一还是不相信他们能够抵抗住英国人的全力进攻。当然,能守住最好,东北还能跟着发点战争财。可一旦守不住,王一又给出了第二条对策。从目前已经被军事占领的斯威士兰出兵,强行占领普列米尔矿区,还有金田。即便与英国人形成军事对峙,也在所不惜,不过并不直接干预英国人与布尔人之间的战争。
对于东北的慷慨解囊,德兰士瓦的总统克鲁格非常高兴,目前布尔人形势严峻。布尔人没有其他的工业基础,整个个国家靠矿业维持生计,而他们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发展矿业的资金来源逐渐枯竭,只有求助于外国。丰富的资源吸引了大批投资者与技术人才。前来淘金的各国投资者中以英国最多,英国有大量资金的矿主很快成为寡头,若非有东北的存在,英国几乎垄断了德兰士瓦的全部矿业。而更要命的是英国人与布尔人的比例一度达到了六比四,英语成为矿业主要用语。
布尔人如今与东北保持如此亲近的关系,与英国人的强势经济入侵,有着非常直接的关系。而德兰士瓦现任总统克鲁格,从1883年开始上台,他对英国十分仇视,上任之初就开始实行限制英国的政策,对开普殖民地当局征收高额关税,严重排挤英国资本。




第一百八十七章 袁世凯的野望
德兰士瓦共和国的总统克鲁格最近很高兴,大商忽然加大了对共和国的援助力度,而更高兴的是,他们并没有要求太多的回报,甚至是自己主动要求送给他们一些新的领地,都被他们拒绝。虽然不知道其中的原因,不过只要能给国家带来好处,他倒是并不在意。大商在德瓦士兰能够平衡英国人过于强大的影响,能做到这点,对克鲁格来说,就足够了。
虽然大商的行为让英国人呢觉得像吃了苍蝇一般,不过眼下他们还没准备跟大商翻脸,至于其中原因……天塌了有高个顶着,有人比大商更遭英国人恨,那就是德国人。
柏林会议后,德国成了非洲殖民地大国,奉行世界政策,而提出的要求很简单,与英国平分阳光下的地盘。这无异于对世界第一强国的挑衅,两者同属欧洲,争霸的趋势日渐明显。在南部非洲,德国开始唆使德瓦士兰和奥兰治与英国人对抗,同时德国大量垄断资本开始进入这两个国家。
因为布尔人的祖先除了荷兰人之外,还有就是德国人,这让布尔人的两个国家对德国有着天然的亲近感。正因为如此,英国人对德国的忌惮已经远远超越占了普列米尔矿山和金田的东北。
虽然与大商谈判失败的塞西尔*罗德斯很想借着英国政府换届,加大对东北和大商的政策压力,但是如果在已经与德国人为敌的情况下,在把东北逼向德国人的怀抱。即便自诩老子天下第一,英国人也没疯到认为自己能在南非平推布尔人,德国人和东北三方联盟的程度。于是政策方面相对温和,在德瓦士兰介入没有德国深,同时与英国人保持良好交流关系的东北忽然间就成了英国人拉拢的对象。
当然,德国人也不傻,也与东北保持了良好的关系,尊重大商在德瓦士兰的普列米尔矿山和金田的全部权益。
现在的情形,东北倒成了香饽饽,不过王一的决定还是没有改变,在不过分刺激英国人的前提下,加大对布尔人国家的军事扶持力度。让英国人对布尔人下手的成本大大增加,让他们越发的顾忌,时间拖得越长,对东北的好处越多。
就在1886年,德科以商人的身份前往邻国津巴布韦,携带大量礼品和物质,作为敲门砖和冤大头,这让他迅速成为了恩德贝莱族王室的座上宾,其后他就替大商取得了津巴布韦的采矿权。同时莫桑比克的陈兴安派遣探险队,前往桑给巴尔,沿着莫桑比克海岸线北上开辟新的殖民地。
对于东北在非洲的进展,王一感觉很满意,而对德科和付汉新的工作也表示嘉许。至少目前看来,东北自治区采取的温和政策,在一众嗜血的列强中间显得十分另类,而也正因为有了这样的对比,非洲本地人,特别是黑人部族,对东北的统治并没有表现出太多的排斥。某些小部族甚至主动投靠,在东北的殖民地,黑人如果努力工作,不敢说富足,但至少能够保证体面的生活,吃穿住用都不是问题。而且没有那种让黑人十分厌恶的种族隔离区,这在非洲简直是难以想象的事情。
不过事情并不都有好的一面,民族*矛盾确实存在,有些地方还十分尖锐。东北人,黑人,白人,本身成长环境不同,生活习惯不同,宗教信仰不同,要是没有矛盾,估计没谁会相信。王一给莫桑比克的指示很简单,一切按法律规定来,针对个案个人,反对种族歧视。至于效果如何,还有待观察。
当然,东北殖民者们毕竟处于一个新的环境,一方面拿着胡萝卜,另一边也没放下屠刀。许多黑人部族其实与土匪无异,抢夺运输队,劫掠东北在莫桑比克新建立的城镇,杀人手段极度残忍。虽然那里是他们祖辈成长的土地,但是王一也绝不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许多部族比屠戮和驱逐。好在那时媒体还不发达,也没人报道,许多事情也就不了了之了。
虽然屠杀一个部族,对王一来说有些难以接受,但是在这个年代,他也实在不能要求太多。不然黑人没安抚下来,自己人先反了,在非洲可真就寸步难行了。
天津咸水沽南约10里的一处铁路站,袁世凯受命在此处督练新军。自从他在东北募捐惹出一段风波之后,本以为会受到清廷的斥责,结果他老哥都做好了丢官罢职的准备,结果清廷仿佛觉得此事没发生一般。等了几个月,上面一点信儿没有,袁大头总觉得这事不保险,脑袋顶上总像悬着一把随时回落下的宝剑,成天的吃不香,睡不安,有时还梦到东北保险队忽然冲到他面前,噼噼啪啪一顿乱枪,把他打成了蜂窝煤。或者跳了楼的恭亲王奕䜣扛着那被摔成了馅饼一样的脑袋,一身花花绿绿,血气冲天地要带他下地狱。袁世凯是成宿成宿的做噩梦,最后终于卧床不起。
他那位拜把子兄弟徐世昌闻讯后,立刻赶来探望,这下袁大头算是见到亲人了。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地把自己的全部担心讲了出来。思讨片刻后,徐世昌才宽慰道:“慰亭,你也不必如此。在愚兄看来,朝廷未必会对贤弟你不利。”
一听这话,原本卧床不起,如丧考妣的袁世凯似乎一瞬间恢复了精神,道:“此话当真。”
包票徐世昌自然不敢下,不过还是尽力安慰道:“如今东北自治区虽然名义上还是听从朝廷的管辖,但是自从他们自治之后,什么时候听从过朝廷的命令?”
袁世凯点点头,这是人尽皆知的事情。
“所以我们这次去东北募捐,恭亲王在背后借势挑拨满汉关系,说来跟我们本没什么关系。我们不过是筹款办新军,罪过都在恭亲王和日本人身上。”
“有理!”
“当然了,东北的事相当于是我们挑头,不过朝廷也未见得不是心中暗笑,在那看热闹。东北越乱,朝廷上下应该是越高兴才对!”徐世昌给袁世凯吃宽心丸,这时停了一下接着道:“我总觉得这事吧,从恭亲王跳楼自尽,就算到头了。朝廷应该不会再处理任何人。恭亲王这么一死,遗书一公布,也算是彻底挑起儒生与东北之间的对立情绪。不管这些儒生算不算清流,但是总归在民间有着巨大的影响力。朝廷即使畏惧东北,恐怕这时也很难在立场上有任何让步的举动。要是再处理了像慰亭贤弟这样的相关人员,在儒生们看来,这就是向东北自治区屈服,朝廷到时的压力将会非常大。弄不好,就是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所以现在看来,朝廷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时间一长,这篇翻过去,谁也不提,谁也不想,人们情绪一过,事情也就到头了。”
“这个……”袁世凯虽然觉得徐世昌的话很有道理,但是事关性命,他也放心不下来。
徐世昌这时看了看周围没有外人,忽然将声音放低,道:“慰亭,听为兄一句话。你现在与其这样担惊受怕,不如索性横下一条心,把兵练好,只要这新军一成……”徐世昌眼中寒光四射,道:“手中有了兵,有了枪,到时就是别人来求咱们!但凡要是朝廷敢动你,一不做,二不休,咱们大不了就投东北去,从天津到山海关这条线上,我看谁敢动咱们。”
这大逆不道的话,对于现在还十分年轻的袁世凯来说,当真被吓出了一身冷汗。
“大哥,你这是……”
徐世昌看着袁世凯,显得十分坦然,道:“贤弟怕了?”
造反这种事,但凡脑袋正常的,就没不怕。
“贤弟你放宽心,自从东北自治之后,有这心思的恐怕已经如过江之鲫,数不胜数了。不说远的,咱们北洋那位,心思最近也是活动的厉害!”
徐世昌现在就在北洋衙门当书案,里面的情形自然比袁世凯清楚得多。
“朝廷已经不是康乾时候的朝廷了,看着这两年有了几分起色,似乎是中兴之象!不过有识之士都看得出来,这是回光返照,苟延喘促罢了!朝廷已经病入膏肓,积重难返。二十年前,太平贼造反,那时朝廷还能出兵镇压,可现在对上东北,连一战的勇气都没有。愚兄在此劝你,该出手时,就出手!别瞻前顾后,犹豫不决。说难听点,咱们可不欠朝廷的。上面说办新军,可到现在为止,一个铜板都没发下来过。粮饷还不都是兄弟你去东北募捐的?”
听徐世昌的这番分析,袁世凯虽然还是有些忐忑不安,不过情绪总算好了许多。后来一想,索性伸头一死,缩头也是一死,自己也别想那么多了,拼了。
他在原10营近5000人的“定武军”基础上,又增募新兵2000多人,聘请了更多的德国教官,采取近代德国陆军制度,组建步、马、炮、工、辎等兵种,全部采用外国新式武器装备,并制定新的营规营制、饷章、操典。袁世凯在小站设立了“新建陆军督练处”。真的,假的,先不说,至少有那么点意思了。




第一百八十八章 耕地问题
东北自治区的存在让许多人有了别样的心思,徐世昌之所以让袁世凯拥兵自重,其实也是从李鸿章那里得来的灵感。徐世昌现在在北洋公职,平日里与李鸿章的大幕僚周馥也认识,虽然周馥没再他面前提过李鸿章的那点小心思,不过徐世昌不是一般人,不声不响地也看出了些许眉目。
有了徐世昌暗中透底,袁世凯心中也安稳了许多。不过与李鸿章相比,他现在跟臭虫差不多,连李鸿章都不敢明着做违反北京城皇宫里那名老女人意思的事情,他就更不敢了。不过野心的种子已然埋下,东北可以,天下人皆可以。
徐世昌因为还在北洋任职,所以在小站住了一阵之后,就离开了。只是在临走的时候,给他推荐了几个人。除了起用当年随李鸿章来北方驻防的淮军旧将外,又派天津武备学堂毕业的冯国璋、段祺瑞、王士珍等分任各处总办或统带;派曹锟、卢永祥、王占元、段芝贵、李纯等分任各营哨官;任秀深办理文案。而徐世昌自己也是向北洋提出申请,然后再回到袁世凯身边帮忙,在这边更让他有大展宏图的机会。
建军是个长期的过程,虽然袁世凯请了一帮德国教官,不过在朝鲜已经见识过东北保险队实力的他,对于目前的训练成果,十分的不满意。这让年纪轻轻的他有些心灰意冷,即便同等训练条件下,东北保险队仅仅是武器优势,就不是新军可以比拟的。况且双方军事训练水平差距明显,所以结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转眼到了十一月,天气日渐寒冷了起来,王一此时正在飞艇上,身旁陪着的林泰熙和韩秀晶。他们要去往北越,与已经离开东北本土正在从事慈善工作的沈雅芝会和。两人已经五个多月没见面了,王一为此没少抱怨。没想到这丫头工作认真起来,把他都给扔一边了。飞醋是少不了的,好在他还够理智,眼瞧着东北一天冷过一天,王一索性去南边度个假期,一并解了相思苦。如今刚从济州岛起飞,下一站的目标是冲绳飞航站。
真正离开东北本土,对王一来说,倒是回到这个年代的第一次。目前东北的政体已经步入正轨,政务已经也不用王一费心,真有事情杨秋兴找他也容易。虽然东北本土与东南亚五省还没通电话,不过发几封电报还是十分方便的,基本不会耽误什么。至于大商集团的事情,如果不急,他就亲自处理。如果着急,童千佳带着金允儿和姜佳仁留在了总部。千佳给王一当过秘书,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