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明狼骑 >

第103部分

大明狼骑-第103部分

小说: 大明狼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悖论!你再敢胡言,本将一刀砍了你!。。。滚出去!”
“将军。。。”
李大山一凛,发起怒来的施大勇可不是他敢抗衡的,当年为土匪时,他便被施大勇打怕了,招安以后,虽说也常有匪性流露,但对施大勇,却是发自骨子里的害怕。这会见对方寒气毕目,不禁脖子一缩,不敢顶撞,讪讪的出了大帐。
众将随后也出了帐,帐中只王承恩和施大勇面面相对。
“不知施将军有何要问咱家?”王承恩的语气很是平淡,脸上也没有任何波动之色,似是并没有将施大勇部下的大逆之语放在心上。
王承恩没有怪罪,施大勇却是心有不安,小心翼翼的请罪道:“王公公,那人是个浑人,先前曾为土匪,后才招入末将麾下,身上匪性难除,才有此狂妄行径。不过此人对朝廷却是忠心的,追随末将以来,与建奴大小数战,每战必当先,实是难得忠勇。许是闻了圣旨,一时不岔,这才失语,还请公公千万不要放在心中!”
王承恩微微一笑,和声道:“施将军莫要担心,咱家不是那种多舌之人。什么是忠,什么是奸,什么是有心之言,什么是无心之过,咱家还是分辩得出的。”
听了这话,施大勇这才稍稍放心,观王承恩脸色,不似作伪,想道此人品性,不禁相信他并非在骗自己。
“此处并无外人,施将军若是有什么要问的,便请问吧。咱家此来,一来除了宣旨,二来也是为了替将军解惑的。”
王承恩打开天窗说话,他此来的目的只有一个,便是要让这个在锦州立下大功的施大勇心甘情愿的领军去平孔有德,心中绝无对朝廷,对天子的一丁点不满。
王承恩开口了,施大勇也没什么好藏着腋着的,便斗胆直问:“敢问公公,皇上为何要末将往山东平乱?难道除了末将这点人马,朝廷再也调不出一支兵马来了吗?”
王承恩笑道:“孔贼所部乃东江辽兵,而将军亦是辽镇之兵,朝中有人提议以辽兵治辽兵,故皇上再三思量,这才要将军所部前往山东平乱。”
“皇命有遣,末将绝不敢违令。只不过末将此来京师是为献捷,所部兵马并不多,恐难以平乱。”
施大勇有些想不通,难道崇祯不知道自己此来只有七百人,凭着这七百人去平山东之乱,岂不是太儿戏了点。说句不好听的,崇祯此举跟借刀杀人有何区别?
他施部再善战,也胜不过蚁多咬死象,他施大勇再能耐,也不可能仅凭这七百人就能横扫同为辽镇出身的孔有德部!
听施大勇语气有些激愤,王承恩怕他多想,忙道:“这一点,将军莫要担心。皇上另拨了一千京营将士供将军指挥,另外,将军此去也不是孤军作战,乃是拨归山东巡抚朱大典治下,另有鲁军和浙军配合作战,加上登莱本地兵马,已在山东的京营,朝廷总共为剿孔贼调拨了四万大军。所以,将军只需听从朱巡抚指挥即可,无须担心孤军作战。所谓兵不在多,贵在精,方才咱家也看了,将军所部皆是精锐之士,以此虎狼之师,荡平孔贼怕也不在话下。”
听了王承恩所说,施大勇这才松了口气,原来不是要自己孤军平乱,如此,还好一些。但眉头一皱,提出一个迫在眉睫的难题。
“公公,末将是辽镇兵马,此来只是献捷,并未携带粮草,若匆忙调往山东平乱,这粮饷末将根本无法解决,请问公公,朝廷可有安排?”
王承恩哈哈一笑,道:“将军此去乃归山东巡抚指挥,一应粮饷自然有山东方面负责,将军只需开拨前去,沿途自然有州府提供所需粮草。”
“如此甚好。”
心中的顾虑都被王承恩一一化解,但施大勇却仍是好像无劲般,淡淡的不是滋味。见他这样,王承恩心知肚明,开口缓缓道:“施将军是不是在想,为何我锦州兵马献捷至京,却不见朝廷有何仪式封赏吧?”
王承恩这话问得让施大勇有些不好意思,但也不否认。面具下的他是否羞愧脸红,王承恩也不知,但可以肯定的是,王承恩是断然不愿再见到施大勇那张残缺狰狞的脸的。
王承恩叹口气,道:“唉,实不是圣上不愿为将士们举行献俘仪式,更不是舍不得封赏,实是山东军情紧急,登州已被孔贼所围,若再不派强军南下解围,只怕登州不保。故而圣上才不得已要将军即日南下,不然,只怕山东百姓要受贼兵所害了。其实圣上在做这个决定时,也是左右为难,然权衡轻重,也只能暂时委屈将军了。”
闻言,施大勇有些惊讶:“怎么,那孔贼兵马很强,山东本地兵马剿不了他?”他不知道孔有德是什么人,只是觉得这个名字有点耳熟,但却怎么也想不起这人到底是谁,又是什么来头。但能够让鲁兵、浙兵、京营三家无可奈何,想来这孔有德所部也是精锐了。方才王承恩说孔部乃辽镇东江旧部,却不知指的是辽镇的哪路兵马,与祖大寿又有何关系。
王承恩苦笑一声,道:“若是山东能应付得来,圣上又何苦寒了有功将士之心,一道圣旨调将军即日南下平乱呢?”
施大勇听后,没有说话,暗自盘算自己南下平孔的胜率有多大。既然选择忠于崇祯,他便没有其他的想法,崇祯要他如何,他便如何,此才乃忠臣本份。只是还需好生和部下们解释,不然,只怕众将对天子心有怨言。
施大勇问了这么多与南下平乱有关的事,自然是愿意南下平乱的,否则,根本不会问这些。这种态度让王承恩很是满意,暗道皇爷未免多虑了,施大勇这人,暴虐是暴虐了些,但对大明,对皇爷,却是真正的忠心。换做其他军将,只怕不是跟朝廷提要求,就是诉苦不愿调拨,如施大勇这般不加思索便奉旨的,实是不多。
“将军放心,待将军剿灭孔贼得胜归来,圣上必然会赏赐三军。到那时,新功旧功一并赏下,定叫将士们满意。”
王承恩打了包票,更像是给施大勇吃个定心丸,叫他知道自己的功劳朝廷没有忘记,天子更没有忘记,只要他再立新功,天子一定会重赏于他。
话说到这份上,施大勇也没有什么好说的,对于封赏什么,他本就看得很淡,他只愿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保护大明,保护大明的子民,保护大明的天子,其他的,对于他这个穿越者而言,并不那么重要。
冲着王承恩微欠上身,抱拳施礼,言辞恳切道:“请公公回禀圣上,臣施大勇即日便南下平乱,请圣上放心,但有臣在,便绝无孔贼立足之地!”






第一百九十七章 吃皇粮便当为天子战
王承恩又将孔有德作乱前后于大勇略说了一番,尔后又交待几句,稍后便由大勇陪着出了帐,唤来轿夫,由锦衣卫护着回了城。
送走王承恩,大勇即令郭义召来诸将,告诉他们,明日便要拨营南下平乱。
圣旨已经接下,诸将知此事已没有选择,只能听令,但却都心有怨言,对南下平乱并不积极,你看我,我看你,谁也不吭声。
只曹变蛟磨拳擦掌,很是兴奋,为能又有仗打感到雀跃,但看到同僚们似乎并不想南下作战,不由感到茫然,不知所措的望着施大勇。
帐中,最是能打者是他,可年纪最小者也是他。论资历,小曹还不能与帐中诸位平齐;但论战功,小曹当之无愧居首。但小曹自幼便得家叔文诏教诲,性格谦和,因此,与诸将相处都自居晚辈,不敢持家世战功压人,故与诸将相处甚是融洽。所以见诸将面色消沉,不禁受了影响,不似刚才那般积极。
。。。。。。。。
此趟南下作战,缺马少兵,且刚历锦州大战便千里迢迢献捷京师,还没来得及喘口气,就要再次南下,锦州上下,可谓是师劳兵疲。
在此情况下匆匆南下,人生地不熟,锦州军能有多大作为,不止众将心中存疑,便是施大勇也有一个大大的问号。
可是圣命难违,他既决定做大明的忠臣,便要为大明披肝沥胆,天子要他做什么,他便做什么。用后世话说,不管前方有什么凶险困难,他都要硬着头皮上,便是没有困难,创造困难也要上!
忠心到这份上,有时施大勇都觉得自己有些不可思议;这哪里还是一个来自二十一世纪的穿越者,分明就是一个爱煞大明的痴心汉,不然,何以解释自己的所做所为。
好吧,别人思想先进,要打造一个属于穿越者的新时代,我这人天生落后,前世便不为世俗所容,今世,就做一做这封建时代的卫道士吧。
抱着为天子流血流汗,直至杀身成仁的施大勇,自然不会因为部下们的消极而改变主意。但是,南下作战不单单是他一个人的事,更是七百部下的事。所以他必须统一上下思想,前途凶险未知,本就难有作为,若是军心再不统一,那南下还干什么?
要是勉强南下,到了进退不得的地步,总不能如那孔有德一般,索性也扯起反旗吧?
。。。。。。。。。。
示意众将坐下后,施大勇对他们道:“本将知你们心中所想,也知我军此刻南下,困难重重,但本将为什么还要接下圣旨答应南下平乱呢?”说到这里,询问的目光看向诸将,希望诸将能够解答。
然而诸将却是保持沉默,并无人答话。
见无人接自己的话,施大勇暗自摇了摇头,索性点了蒋万里的名,问他道:“我问你,咱们吃的是什么粮,拿的是什么饷?”
被施大勇点名,蒋万里有些尴尬,但还是老实说道:“回将军话,我等吃的是皇粮,拿的是皇饷。”
“这便是了。”
施大勇直身而起,走到众将当中,扬声说道:“咱们乃是天子之兵!天子以皇粮供养咱们,咱们便需以赤诚之心对天子,否则何以对得起天子!
尔今国家有难,蒙天子恩诏,试问我等又岂能置国家不顾,置天子不顾!所谓养兵千日,用在一时,我问你们,当此之时,你们难道就能眼睁睁的看着贼兵荼毒地方,残害我大明子民,损我国家根基吗!真这样做了,你们对得起你们所食的皇粮吗!”
蒋万里听后,咽了咽嘴巴,想说什么,但却是说不出来,脸上明显有几分惭愧之色。
施大勇目光又扫向他人,被他扫到的将领均是低下头来,不敢正视,看得出,这番话对他们的触动颇大。
众人中,李大山却是大喇喇的坐在那,并不畏惧施大勇的目光,想来,他对得不到朝廷封赏,却要南下去平什么孔贼,心下是极度不满的,并不曾因为施大勇的怒斥而稍有收敛。
李大山的样子,施大勇看在眼里,对他这样,既是恼怒,又是喜欢。
恼的是,自己的部下对自己的命令并不认可;喜的又是这李大山本性坦直,虽带了匪气,却也是真男儿。带兵之人,如何又不能喜欢这种真男儿。
嘴角一撇,忽然冲李大山瞪了一眼,喝道:“你朝本将看什么看?”
“末将不看将军,又看谁?”李大山好不奇怪,这一帐的人都在听你说话,我不看你,难道还看旁人不成?
施大勇暗笑一声,往前走了一步,在离李大山不足两尺的距离站住,缓缓说道:“若本将没有记错,你李大山当日在大凌河城外说过,老子不是土匪,老子是官军,老子拿的是皇粮,报的是皇恩,只要老子没死,老子就得替朝廷打完这仗!是不是!”
这话问得李大山一愣,怔了十几秒,方用力点了点头,中气十足道:“是,将军,大山当日确是说过这话!”
施大勇紧跟着就追了一句:“那如今,你难道就成了土匪,就不是朝廷的兵了吗!”
闻言,李大山急道:“回将军,大山自投将军麾下之日起,便不是匪,而是兵!”
“既是兵,为何不愿替朝廷卖命!”施大勇冷冷一笑,“照我看,怕是你骨子里还是匪,从不曾将自己当做大明的兵吧!”
“将军这是什么话,若大山不自视官兵,何以又随将军与建奴拼死血战,不畏自家生死呢!”李大山激愤不已,施大勇的话也太气人了。
施大勇哼了一声,讥道:“好,若你真自视为官兵,那本将问你,为何你愿随我与鞑子血战,却不愿随本将去平内贼呢!难道这内贼还要比东虏更难打吗!”
好汉怕激,李大山豁的站起,嚷道:“怕个鸟!大山连建奴都不怕,岂会怕什么孔贼!将军放心好了,大山既是官军,吃皇上的,拿皇上的,自然便当替皇上卖命!南下平贼,大山别无二话!”
“那你们呢?”施大勇侧身看向余人。
众将均是起身,拱手道:“末将等愿随将军南下,为皇上,为大明而战!”


 。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