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抗战之星际基地 >

第99部分

抗战之星际基地-第99部分

小说: 抗战之星际基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于钱向东和宋世达两人的话,吕龙报以淡淡一笑,他们所说的一切,正是当初吕龙和乌梅等人制定的方针政策,在别人眼里灾民是灾难,但是在吕龙和乌梅这些人眼里,这是上天送给她们的大礼,因为吕龙最缺的就是人,而他不断的扩张抢地盘,主要就是为了争夺人力资源,在他看来,这才是他目前阶段最需要的资源。
“我听唐颖说,张小姐和她一同在旧上海的中西女塾学习,还是同学加室友,你在我面前不必拘束,而且令尊又是当代教育家,对教育界的事情应该十分熟悉,我一直想前去拜访,可惜事情太多,没有机会,我想从你这里了解一下,张教授是如何看待上海的教育发展,以及东海大学的。”吕龙打量着眼前这个摩登女郎,以她的身材和脸蛋,远远不是后世那些所谓的当红明星所能比拟的,因为她身上的那种气质,让吕龙感觉到,绝对是经过长期熏陶和培养的,在如今的时代,也属于万里挑一的窈窕美女。
“劳烦先生对家父的挂念,说起来我父亲还要感谢你呢?”张文十分好奇的打量着眼前这个年轻人,从面相上看,此人的年纪好似二十多岁的小生,不仅英俊,而且浑身充斥着一股让人不敢逼视的威严气度,这就是自己好友唐颖的男朋友吗?
“哦,这是从何说起,我似乎还没有和张教授有过一面接触,难不成我的大名已经入得张教授之耳,那我也太出名了吧。”吕龙向众人笑了笑。
而其他人则干笑几声,说起来吕龙的名字还真没几个人知道,因为特殊的原因,一般知道吕龙存在的人,基本上都被黄义找上门,一个个传达严厉的封口令,而吕龙的一句笑言,却是向众人提了醒,因为最近似乎有人在疯狂的传言吕龙。




第一百五十一章  灾民(八)
别有用心的人,似乎一直想通过揭穿吕龙的身份,让世人认识到他才是上海的统治者,以此为手段,分化和离间兴华党,以及人们对兴华党的好印象。
不过那些人的手段实在是太过低下,上不得台面,被黄义的情报部门轻易的抓住了把柄,并很快的抓了一批人,通过审讯,从那些人的口供之中得知,似乎牵扯了许多兴华党的高官,因为他们的言失,被一些特务所利用。
而作为一个旁观者,或者说是突然闯进这个圈子,张文根本就没感觉到现场这些人心态的变化,只是感觉吕龙的一言一行,似乎都影响着四周的人,有一种让人敬畏的气势,不过在她看来,却又显得是如此自然,让她并没有太多的畏惧,反而有一种跃跃欲试表现的欲望。
于是她说道:“其实这个事情,还是因为先生聘请家父为东海大学的教授,让家父认识到了在中G还有如此大规模兴办大学的这样一个地方,别的不说,仅仅东海大学的教育制度,入学条例,教学设施,从这些方面就可以看出,创办东海大学的人们真正做到了不拘一格降人才,让我们感到佩服。”
“我们也是从民国至今的教育发展之中学习到的这些,窃以为,敢于承认一切优秀的精神遗产,不仅代表着“政治正确”,更代表着大胸襟与大气度,是成熟与自信的表现。当处的民国教育是一种很大的格局,既仰仗了典雅、古朴的民初之风和波澜壮阔的“五四”之风,又有赖于一大批民国学人的风度、气质、胸襟、学识和情趣,非靠一日之功、非毕一日之力可以抵达,让我们认识到当代教育任重而道远。”吕龙对张文的话并不居功,因为他并没有觉得在教育一事上有什么可以拿出来表功的,教育在他看来,乃是国家民族未来发展的根本,他现在所做的,只不过是在为中G未来打基础,至于功劳一说,也许等他看到中G精英知识分子大批为他所用的那一天,他才会在心中怡然自得吧。
而其他人闻言,则是内心感慨良多,自民国以来,近二十载,国家发展教育力度一向非常大,但是至今成果略现,这让当年为之怀抱热切希望的人,有些郁郁寡欢。
也许当年民国初建,许多人看到了中G崛起的希望,然而后来发生的事情,却让所有人措手不及,随着袁世凯的倒台,中央党并没有却得实质的国家权利,反而成就了袁世凯的下属们,而且他们被帝…国…主…义利用和支持,使得中G进入了军阀混战的时代。
国家四分五裂,政令不一,为了利益和地盘,甚至是被各自身后主子指使,内战不止,徒自消耗国家的力量,偌大的中G被打成了一堆废墟,可以说国民走进了民国时代,统治者们不仅没有使国家真正的发展壮大起来,反而在未来几十年来,极大的破坏了国家的建设,致使中G和西方国家的距离越拉越大。
而且战争对这个国家和民族的伤害,不仅仅表现在眼睛看得到的地方,许多人们看不到,或则有着非常大影响力的一面,在未来给中G带来的危害,需要几十倍的努力才能弥补,它就像是一条无形的枷锁,不知不觉之中已经中招。
相对于那些人的郁郁寡欢,吕龙却对民国的教育十分青睐,比如说教育理念和教材,他从中看到了许多后世也没有做到的举措,这一点儿既让他震惊,又让他失望。
震惊的是这些极为先进的理念,在他生活的时代大半个世纪之前已经出现,可见这个时期中G教育家和当权者的魄力和能力,绝对让人为之佩服的同时,发人深省。而失望的是,对国家具有如此深远影响力的教育制度,竟然没有坚持走下去,反而消失在半个世纪的历史之中,让人为之痛惜。
民国以来,中学教育方面具有代表性的人物是南开中学校长张伯苓。张伯苓是个教育救国的伟大实践者,他给南开制定了“允公允能,日新月异”的校训:“惟其允公,才能高瞻远瞩,正己求人。”张伯苓常说,学生“不单是要从书本上得到学问,并且还要有课外活动,从这里得来的知识学问,比书本上好得多”。在他的倡导下,南开中学的社团如雨后春笋般成立,为“教育立人”创造了载体,如敬业乐群会、美术研究会、摄影研究会、文学会、京剧社、新剧团、校风出版社、武术社等。值得一提的是南开的剧团尤其有名,因此有“话剧的摇篮”之美誉。曹禺、黄宗江等人都是从南开走上话剧道路的。
民国教科书的编纂有两个特点,一是它的民间性,民间在编纂教科书上有较大的自主权,只报教育部审核即可;二是它的编纂者都是具有现代思想的第一流的教育家,如胡适、舒新城、郭秉文、朱经农、黎锦晖、廖世承等,由他们来商定给小学生编课本,自然也就体现了民国教育的基本理念。
仅仅从以上两点,就可以对当今的中G教育有一个直观的认识,这也是吕龙为什么说十分钦佩这个时期的教育特色。
“先生的话,让我茅塞顿开,跟从父亲这么多年,作为一名教师,我能清晰的感受到上海正在经历一场蜕变,在这场蜕变之中,不是指某一部分群体,而是从上到下,无论是政府官员,还是底层的小市民,大家已经逐渐开始认识到教育的重要,这一点儿在其他城市,是不可想象的。”张文此刻没有了之前的约束和拘谨,从吕龙的话语之中,她感觉此人是一个胸中文采不俗之人,雄韬之风,让她特别的青睐与之交谈。
“哈哈,没想到张小姐来上海没几天,就有这样的认识,真是难能可贵,不过你看到的和感受到的这些,还只是一个开始,教育是长远的时期,非一朝一夕之力能尽全功,也许几代,甚至是十几代人的努力才能见到成果,坚持才是难能可贵。”吕龙惊讶张文敏锐的观察力,上海的确在经历一场蜕变,但是真正能认识到,并把握住其脉搏的人则很少,而他的话也表明了,他一定会坚持他自信心目中的教育发展,读史可以鉴真,即是真理,而吕龙如今,不仅仅是在阅读历史,而且身处历史大潮之中,亲身的体会,让他更清楚的认识到应该如何去做。
然而吕龙口中的努力,换做现实情况来说,却对上海市政府的财政造成了非常巨大的影响,尤其是各个部分的开销和花费,在面前上海发展的情况下,政府收入将在未来这段时间里保持不变,在这样的大前提下,一方面的支出增加,也就意味着其它部分支出的减少,这对很多人来说,绝对需要站出来据理力争的。
其中就数钱向东意见最大,因为他掌管着政府的一切开销,而发展教育,不管是在那个时代,都是非常烧钱的。
“根据我们的了解,灾民潮的人口数量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将会持续增加,甚至可能达到上海市人口的三倍之多,如此庞大的人口数量,其中适龄者上学的有很多,为此财政部门在不久之后会下拨专门的教育基金,用于建设大批的小学、初高中学校,而且必须出台强制措施,适龄者必须接受学校教育。至于大学,目前上海已经扩建了以兴华大学、东海大学和星龙大学为首的三座大学城,条件允许的话,一次性可面向社会招收三百多万大学生。”张静江有些兴奋的说着,他作为上海市副市长,教育就归他管辖,能出大成绩,无疑是每个当政者最乐于看到的,甚至是极力初成,今天教育部长胡鹏飞没有来,他代其说道。
一次性可面向社会招收三百多万大学生,这样一组数字,在当今中G,甚至是当今世界,是绝对不可想象的,但是在上海这个地方,这样的三座大学城正在建设,而且速度非常快,预计在未来半年内就可以投入使用。
而且张静江的话还未说完,不过被他当机截断了,那就是为了适应兴华军的建设,同时为了兴华军培养下层军官,成立了六所军事学院,分别是兴华陆军大学、星龙陆军大学,兴华海军大学、星龙海军大学,兴华空军大学、星龙空军大学。每所大学可一次性招收三十万学子,在不远的未来,他们将为兴华军撑起整个天空。
“一旦三座大学城里所有的大学向全中国招生,政府将会负责学生在校期间一切花销,基本上施行的是免费学习教育制度,但是同时需要注意的是,财政部门负责的开销将空前巨大,肯定会对如今高速发展的工业带来很大的影响,为此经过数次讨论,我们决定实行多样化的教育格局,也就是公立学校和私立学校并存,形成了一个参差多态而又富有弹性的差序格局。”钱向东淡淡的说道。
别看钱向东能轻易拿出三十亿美金给工业部门开建数量庞大的工厂,那是因为在每一个公司里,政府财政部门最少控股着百分之五十一以上,而且在未来一两年里,财政部门投资的这些工厂和公司,很快就会成为高效敛财机构,也就意味着钱向东将很快收回成本,甚至赚取几倍于投资的利润。
而教育不同,在钱向东看来,兴华党宣布制定的教育发展计划,仅仅大学就需要建设近百所,尤其是那个免费教育制度,为了鼓励上学,政府负责学生的所有开销,比如在校期间为学生提供免费吃住。这是毫无回报的投资,也就是说打开口袋不断的向外掏钱,而且还是一个无底洞,这就对钱财利润十分敏感的钱向东来说,无疑是一种煎熬。
然而吕龙却不管这些,在他看来先期的教育投资,还没有占到财政部总收入的三分之一,并不算什么,毕竟最大的军费开支,完全由吕龙旗下的星龙集团在支撑着,因此兴华党这方面,他们只需要应对内政的建设与发展,剩余三分之二的财政收入,绝对能够完全满足其一切开销。




第一百五十二章  新生(一)
正午的太阳,就像是挂在天上的火炉,烘烤着大地,奔腾的热浪犹如千军万马一般,横扫四方,让人快要窒息了。
然而和酷热的天气相比,难民营区里的热度,已经快把世界点燃了,一批批难民在欢天喜地之中,纷纷乘车、乘船离去,他们脸上洋溢的笑容,似乎他们已经摆脱了恶运,迎接希望的开始。
如今太仓市这里,的确是许多难民的希望,从一个星期前开始,当地政府官员告诉他们,上海的许多工厂和公司老板们准备在难民营区之中招收大批工人,这则消息就像是风一样,以极快的速度传遍到了所有人的耳朵里。
在众人盼星星盼月亮的时候,有关人员终于开始张贴大字报,上面罗列着招工的要求,以及待遇等等,一下子调动了所有人的积极性,让他们忘记了酷暑难熬的这个季节。
而最让人兴奋的则是,兴华军竟然同期招兵,而且名额不限,大家之所以如此兴奋,则是因为招兵上面写道:凡是欲加入兴华军者,需身体健康,发放高薪等等,其家人可落户上海,并由上海市政府提供住房,每月会给予妻儿父母一定的生活补贴。
在这大灾之年,乱战打了快半个世纪了,而当兵吃粮,几乎是每一个下定决心的人才会选择之路,毕竟好男不当兵已经盛传了几千年了,对中G人来说,早就植入灵魂,根深蒂固了。
可是兴华军宣布的口号和待遇,则让所有人眼前一亮,当兵吃粮不假,最主要的是,政府竟然统一安排妻儿父母的住处和生活,这就意味着每个加入兴华军的人,没有了后顾之忧,只要安心当兵,家中父母和妻儿就不会再挨饿,甚至还能成为上海人,儿女可以上学认字。
这样的好处,是个人都能看明白,可是大家却不敢相信,世界上真有这样的好事,确切说真有这样对待士兵的政府吗?
这是一个乱世,是一个战乱纷争不断的世界,打仗自然需要士兵,而招募士兵,对大多数地方政府和军阀来说,往往是威逼利诱,因为没人愿意去当兵,而兴华军给予的条件,超出了人们的想象,他们自然选择了谨慎。
然而事实总是胜于雄辩,当第一批尝试着看看,可是没想到的是,这些年轻力壮的小伙子们,一个个的被拉到隔离区,进了大门,先是一个个的点名,正当一个个心惊胆战的品尝着忐忑不安之际,他们一个个的先是给发了一套绿色的衣裤鞋袜,全是新的,这年头的灾民,谁还穿过什么新衣服,当时就有很多人打消了心中的顾虑。
然后排着队进入指定的洗澡区,脱光了衣服,光着身子,一个个走过去,身上却被洒满了不知道是什么的白色粉末,听说能够消毒,接着被勒令五分钟洗澡换衣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