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意大利不面 >

第18部分

意大利不面-第18部分

小说: 意大利不面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1月19日,以意大利第一装甲旅“公羊座”旅为先锋的北路意军五万人从维克罗出发。11月21日,重新占领阿克苏姆,古格萨部退往瓦凯尔,意军追之不及。这意味着意大利人切断了瓦凯尔与阿比西尼亚南部大后方之间道路。
1935年11月23日,意大利第一山地师第三山地团电告侵阿意军军总司令巴多格里奥将军:占领托戈贝里。这意味着意大利人切断了瓦凯尔与提格雷西部山区之间道路。
自此,意大利人完了对大阿哥沃森部的包围;在这个包围圈内有大阿哥沃森部十万余人和古格萨侯爵部五万余人。(因为17K不能上传地图;该态势图在:http://。sbanzu/topicdisplay。asp?TopicID=2692447&BoardID=63)
分割线
当意大利人包围大阿哥沃森以下十五万人的消息传到罗马,意大利人民沸腾了,近一月来因为阿克苏姆失守而淤积的郁闷一扫而空。全国各地的人民群众自发的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和火炬游行。
对于这样的局面,芒果同志一方面发去贺电,祝贺东非意军取得这一阶段性的胜利,另一方面,他告诫东非意军戒急戒躁,争取用手头已经把握住的胜利去创造更大的胜利。
同时,在伟大的领袖,无所不能的先知、意大利首相墨索里尼的强烈要求下,关于意大利步兵武器的换代计划终于拉开了序幕。与以往的武器换代计划不同,这次参加步兵武器研讨会的除了各工业巨头的代表和陆军部的高官外,墨索里尼还特意让一些侵阿战争中受伤,正在意大利本土治疗的老兵列席了会议。
“让武器的使用者参与武器的设计,让武器的设计者真正地为武器的使用者考虑。”墨索里尼在开幕辞上表明了他的用意。
在接下来的研讨会上,老兵们对意大利的步兵武器进行了毫无保留的批评:
           曼利夏…卡尔卡诺M1891步枪,射速太慢,就算是训练有素的士兵在训练场上也最多也只能达到15发/分的水平,战时由于紧张和其他干扰因素还有更低。该步枪所使用的6。5mm卡尔卡诺步枪弹。同时也用于M1914列维里水冷式重机枪和M1930布瑞达(Breda)轻机枪。该弹优点是口径小、后坐冲量小、射击精度高,缺点是远距离杀伤力不足。
    伯莱塔M1918式冲锋枪,世界上第二种出现的真正意义上的冲锋枪(个人认为意大利人B?A?列维里设计的发射9mm手枪弹的双管连发枪不算真正意义上的冲锋枪),只比德国人的伯格曼MP18晚了2个月。这样的老古董,早该扔进垃圾筒了。而且该枪使用的9MM格利森蒂手枪弹,威力小,制止力不足。意大利士兵现在需要低成本、高射速、4公斤左右,初速400米/秒的新冲锋枪
    M1914列维里水冷式重机枪,使用6。5mm卡尔卡诺步枪弹使得其威力不足,而且液冷的方式不利于在缺水地区的作战,而且重量偏大,不便于机动。士兵们需要的是远射程、大威力的气冷重机枪。
    M1930布瑞达轻机枪,对于这种轻机枪,老兵的形容完全可以用罄竹难书来说。该枪依靠一个油壶润滑;每次枪机运动时自动喷洒油脂润滑子弹。这个看似很天才的设计;到后来被证明是很傻很天真;在阿比西尼亚的沙尘中许多M1930由于润滑油吸附了灰尘;导致了枪机卡死或运动不畅。另外,侧面安装的20发弹夹,导致火力的连续性极差,简直就不能被称为机枪。最后;该枪的枪管可以快速更换;但是天才的意大利设计师将准星安装在枪管前端而不是枪身上,枪管在使用过程中十分容易磨损;导致了磨损的准星对射击准确度带来了灾难性的影响。
    Brixia 45mm迫击炮,一个设计复杂而射程有限的迫击炮。更可怕的是,该炮发射时必须要炮手坐在炮架的坐垫上,以稳定火炮。要知道这个小东西只有不到500米的射程。在枪林弹雨中,从最安全地卧倒姿势爬起来,坐到炮架上发射炮弹,这完全是一场对勇气的考验。     
    总之在老兵眼里,意大利的轻武器设计都应该送到利比亚去喂骆驼。
    当然,仁慈的意大利首相墨索里尼宽恕了他们,给了他们一个救赎自己的机会:意大利新一代的步兵武器设计工作开始紧张有序地展开了。同时,菲亚特、布雷达、安萨尔多这些意大利的工业巨头们为了这些回报不菲的订单也开始了和意大利陆军部的“老家伙们”的公关工作。


 
 第36节、计中计(上) '本章字数:2541 最新更新时间:2009…08…01 20:24:35。0'
 
  1935年11月26日;总计十五万的阿比西尼亚军人在托戈贝里…阿克苏姆…阿杜瓦这个三角形的包围里,已经呆了整整三天了,每天火辣辣的太阳炙烤着他们,恶狠狠地风沙拍打着他们。还有就是意大利人时不时打来的冷枪冷炮。所幸的是,意大利人没有在他们立足未稳之时,向他们发起进攻,使得他们得以喘息,三天时间里在禁卫军残部的指导下十五万土人修筑较为完善的野战工事。
当然,这三天时间里意大利人也不是在睡大觉,根据伟大领袖墨索里尼的指示精神,侵阿意军总参谋部更改了原定的作战计划。在这三天时间内,虽然没有发动大的攻势,但是依靠自身的炮兵优势,意大利的炮兵24小时不间断,无规律的炮击却着实是在不断地折磨着包围圈里的土人。而且,大量的意大利狙击手活跃在与土人对峙的一线阵地上,狙杀敢于在阵地上露头的阿比西尼亚军人。一个来自第136步兵师叫巴多罗麦德狙击手更是创造了三天时间内用29发子弹击毙16人的奇迹。而意大利第一装甲旅的一个驾驶“菲亚特3000”坦克的车组,在同样的时间内干掉了7个土人的机枪巢。
这两招虽然直接打死打伤的土人并不多,却给土人以极大的心理压力。土人的阵地上不仅夜间戒备森严,白天也是死寂无人。官兵们整日龟缩在地堡和掩蔽部中不敢露头。
而比意大利的冷枪冷炮更可怕的是每天他们要消耗掉150吨的食物,而这些食物显然是不可能在旱季的东非高原上就地筹措的。按照原来的计划大阿哥沃森的十几万人马是依靠在阿克苏姆的古格萨公爵输送给养,因为那里不仅有缴获的大批意大利物资,而且阿克苏姆本身就是该国北部的谷物和畜产品的集散地,比较容易就地筹措粮草。但是现在阿克苏姆的快速失守使得这一切都成为了泡影。
现在,大阿哥沃森部已经消耗了将近三分之二他们随身携带的给养。而古格萨公爵部情况要稍微好一点,因为在撤离阿克苏姆时,由于后卫部队的奋战,使得他们带走了大部分的给养。现在,他们还有一半的给养。
包围圈里的大阿哥沃森、陆军大臣穆卢吉塔和古格萨公爵一合计,认为意大利准备用饥饿战术削弱他们的实力,一旦时机成熟,就将发动大规模的攻势,所以他们必须抓紧时间突围。但是虽然大家都同意的突围,但是在突围的方向和突围的顺序上却发生了极大的分歧。
在大阿哥沃森和陆军大臣穆卢吉塔眼里,突围时应该让古格萨部作为前锋,自己作为后卫。于公,他们认为古格萨部在阿克苏姆一战缴获颇丰,装备精良,弹药充足,而其从阿克苏姆撤退时井然有序,编制未乱,保留了较强的战斗力,是前锋做好的选择;于私,他们希望让古格萨为他们杀出一条血路,自己可以坐享其成。这样做的好处是增加了古格萨部的伤亡,减少自己部队的伤亡,可以起到削弱古格萨的实力,打击他声望的作用。
当然,刚刚晋升为公爵的古格萨也是个老油条,不会看不出其中的奥秘。他向大阿哥指出,前锋的攻击可能杀意大利人一个措手不及,等意大利人反应过来,调集重兵封堵突破口时,可能前锋已经远去,而后卫被堵在了包围圈里。所以,他认为大阿哥乃万金之躯,不能犯险地,应该把危险的任务交给自己的部队去完成更好。
可惜,大阿哥和陆军大臣都没有采纳他的意见。而在突围方向上,双方也存在着巨大的分歧。古格萨自然选择通往提格雷西部山区老巢的托戈贝里。而陆军大臣穆卢吉塔以其专业的眼光指出,以阿军现在的实力,以“血岭”之战残酷的事实,要仰攻意大利人坚固防守的山地阵地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建议向地形平坦的阿克苏姆方向突围。他认为向那里突围可以获得更多来自阿比西尼亚大后方的策应。而且,一旦在阿克苏姆突围成功,还可以与二阿哥马康南在德赛的驻军汇合,依靠德赛之险继续阻挡意大利人的攻势。
但是军议的结果是谁也没能说服谁,双方的人马不欢而散。
又是一个夜晚的到来,意大利炮弹不知道又会光临谁的帐篷。在这样的晚上,在包围圈里的大部分阿比西尼亚人没有一点睡意,反而竖起耳朵聆听夜空中炮弹的声音,以便及时的躲避。当然,也有一些胆子大,不怕死的家伙,把自己的生命交给上帝去打理,安心地在帐篷里呼呼睡大觉。
夜深了,意大利炮兵明显也累了,炮击的力度也不如前半夜的时候那样凶狠了。这时古格萨的部队开始行动起来,他们悄悄地收拾装备,准备突围,方向是托戈贝里。
在古格萨部离开驻地不久以后,从西南面传来枪炮声,一颗颗照明弹飞上夜空将夜空变成白昼。照明弹下,古格萨部队正在向山地上的意大利部队发现猛攻。炮弹落在人群中将人体肢解后抛向空中。火光、硝烟、烟柱覆盖了那些英勇的土人部队。这是一场钢铁与血肉之间的较量。
当大阿哥听到古格萨独自率领部队向托戈贝里突围的消息,他马上命令自己的部队做好战斗准备,并派人去前方打探消息。如果古格萨攻击得手,他马上也率领部队跟进。
一分钟、二分钟、三分钟…5个小时过去了,天亮了。从西南面传来枪炮声传来的枪炮声也渐渐停息,甚至趋于平静。
“看来,他们的部队是打完了”同样在中军大帐等待消息的陆军大臣穆卢吉塔默默地叹了口气。
“古哥真是个铁血真汉子啊”大阿哥赞叹到
“纯爷们啊”穆卢吉塔回应道:“这样的人才是值得阿比西尼亚人人赞扬的大英雄。”
就在这两人为阿比西尼亚永远失去了他们的大英雄古格萨公爵而黯然神伤的时候。大帐前,一名探子跑来高喊着:“托戈贝里大捷,大英雄古格萨突围成功了。”
“什么?”大阿哥的眼睛刚才还闪烁的泪光一下子冒出了绿光:“你再说一遍,古格萨突围成功了?”
“是的,殿下,他们越过了托戈贝里,现在正在向西部的山区进军。
          “快,命令全军出发,目标托戈贝里”穆卢吉塔看到大阿哥吃惊不说话的样子,一边连忙下达命令。一边向大阿哥解释道:“现在时间就是一切。古格萨公爵说得对,前锋有可能杀意大利人一个措手不及,但是一旦意大利人反应过来,调集重兵封堵突破口时,后卫就有可能被堵在了包围圈里。殿下,我们快撤往托戈贝里。”
虽然,昨晚古格萨公爵动身后,大阿哥早就下达了准备行军的命令,可是没人把这命令当会事,现在真正要出发时,依然是人仰马翻,一片慌乱。
4个小时后,大阿哥的前锋部队已经可以看见地平线上跃出的山峰了。只要再加把油,进了山区,他们就安全了。
但是,命运在一刻抛弃了这群可怜的阿比西尼亚,就在那高高的山头上一面绿…白…红的旗帜在随风飘扬。古格萨公爵的乌鸦嘴不幸言中了,意大利人完成了对突破口的封堵。


              明天,休息一天。各位亲爱的读者周一再回 
 第37节、计中计(中) '本章字数:2467 最新更新时间:2009…08…03 08:41:49。0'
 
  阿比西尼亚帝国的中心亚的斯亚贝巴的“欢乐宫”;海尔。塞拉西皇帝已经是连续第四天召集帝国的贵族和大臣们集聚一堂,商讨战事了。
得益于塞拉西皇帝登基后这几年来花大力气搞现代化建设,在瑞典爱立信公司的交换机、电话和其它通讯器材的帮助下,大阿哥所部被围得消息在第一时间内传到了塞拉西皇帝手里。这下,可把这位旷世英主吓得不起。他那内存严重不足的大脑里,怎么也转不过这个弯:古格萨公爵的那些三流部落武装。都可以打得那些胆小鬼放弃重镇,丢盔弃甲的意大利人,怎么一下子变得这么强?十七万的部落武装和一万的精锐禁卫军就这样被人抄了后路,包围了。
从1935年11月23日,大阿哥的部队被围得消息传来,“欢乐宫”成为了“忧愁宫”,塞拉西皇帝一次次地召集重臣商议,一次次地被残酷的事实打击。上至塞拉西皇帝本人,下至外国顾问的翻译,所有参加军议的人都知道,放弃这十几万的部队,显然是不可能的。这些部队相当于阿比西尼亚全国总兵力的40%。失去了他们,单单依靠二阿哥马康南手头掌控的四万人马显然是守不住德赛的。而德赛的失守将意味着通向亚的斯亚贝巴的道路上无险可守。以最近意大利人表现出来的强悍战斗力,首都的二十万驻军也不一定能守住亚的斯亚贝巴这个阿比西尼亚帝国最后的堡垒。这样结果是谁都不愿意看到的。
可是,派出的援军可以完成这个艰巨的任务吗?大阿哥所部能坚守到援军到来的那一天吗?这些疑问又重重地压在每个人的心头。
“陛下啊,救,此去困难重重,前途未卜。不救,来日大兵压境,亡国在即。”大学士塔克尔高声疾呼:“两害取其轻,微臣愿带兵出征,救援大阿哥部。”
“陛下,现在,我们最近的部队在德赛,而且只有四万,怎么打破意大利人的包围,救出大阿哥的人马啊?”皇帝的表弟,伊姆鲁公爵说道。
“北线的意大利人一共包括12个意大利师和2个厄立特里亚师,现在两个最精锐的意大利山地师在托戈贝里,堵住了我们进入山区的道路,阿杜瓦至少有一个师,可能是二到三个师,堵住了我们进入厄立特里亚的道路,阿克苏姆的意大利部队,据古格萨报告至少是五个意大利师。那么算下来用于包围大阿哥和古格萨的兵力大概是九到十个师,也就是说在德赛到阿克苏姆之间阻挡我们援兵的部队最多不过是三个意大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