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明望族 >

第12部分

大明望族-第12部分

小说: 大明望族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这番变故,不仅使得孙氏与张老安人失了婆媳情分,也伤了孙氏与沈源夫妻情分。

    孙氏心思,更是都放在打理四房与自己嫁妆产业上,四房rì子蒸蒸rì上,婆媳之间却视同陌路,夫妻之间亦没了往rì恩爱。

    孙氏名声既好,又有宗房撑腰,张老安人再看不惯,也只能忍了。等到张老安人从家庙回来,并不与孙氏再争斗,而是以孙氏“无子”为名,大张旗鼓地纳了良妾郑氏。等到郑氏生了沈瑾,老安人亲自抱过去养育。

    孙氏虽打理四房家务,可更像是大管家。其他几个,倒像是一家四口,两处井水不犯河水。直到沈瑞落地,张老安人当rì就抱了孙子过去,像是有了依仗,气势才开始嚣张起来。

    此时,孙父已经病故,宗房老安人也故去,即便族长太爷扔在,也不好处处插手四房家务。

    孙氏在儿子刚被抱走时伤心,过后却没有其他反应反击,曾说过:“瑞哥儿得祖母疼爱也好,我不盼着他出人头地,只愿他做个富贵闲人,平安自在。”

    不知是不是移情,孙氏既被张老安人拦着,轻易见不到亲生儿子的面,待庶子比照先前倒是更亲近几分。沈瑾启蒙,是孙氏使人请的萌师。族学中先生差次不齐,又是孙氏托了知府太太,延请知名老儒。

    孙氏虽没有将沈瑾记在名下,可待庶子却是无亲生子无差。就连郑家小舅中举后,孙氏也曾帮扶过。否则一个寒门出身的同进士,选官哪里会那么顺当。这也是张老安人抬举郑氏多年,四房依旧平平稳稳,没有闹出什么乱子的缘故。

    等到孙氏半年前卧床,婆媳之间的平静被打破。

    孙氏似无心再好强,由着老安人将张家人安插进四房与她陪嫁产业上。原本孙氏用惯的掌柜、二掌柜,相继被张家人给排挤出来。等到孙氏故去,孙氏的陪嫁、陪房更是一个不见,也不知是老安人打发出去,还是如老安人所说,是孙氏放出去的。

    *

    花厅里,沈瑞并没有着急回灵堂。灵堂上跪坐数rì,虽掌握到一些窍门,加上绑着郭氏给缝制的护膝,并没有伤到膝盖,可跪坐久了,小腿肚子却酥酥麻麻,大腿根也有些浮肿。

    趁着现下四下无人,沈瑞便将小腿放在椅子上,俯身揉了揉。

    有个状元族兄在,想要请教学问可不是“近水楼台先得月”,况且沈瑞说的“三百千”都背不全,说的是真不假。真的部分是,真背不全,因为本主的记忆本就零散模糊,而他自己被曾外祖父用儒学启蒙的时间太过久远,三千百这些萌书都忘得差不多。

    可对于科举来说,沈瑞却无半点畏惧。四书五经也好,八股文也罢,对五百年后的绝大多数来说都比较陌生,可这些人中并不包括沈瑞。

    八股文章,不过是制式文。对于旁人或许会陌生,对于沈瑞还真不算什么问题。他研究生选的正好是中国古代文学,研究方向是明清及近代文学。外加上打小耳濡目染,对于四书五经,八股文章,科举取仕,他还真是不憷。

    如今沈瑞所想的,依旧是孙氏捐嫁妆之事。

    沈理既开始调查四房家事,这件事应该也瞒不住多久。只是沈瑞身为孙氏亲子,等到事情揭开,又如何立足?

    对于那些织厂铺面之类的,沈瑞虽没有贪念,可对于孙氏如此行事,也只觉得牙疼,毕竟处境越来越尴尬是他。外人提及此事,不会说孙氏心善无私,多半会说他是个败家苗子,亲娘都没没敢指望他守业才如此。

    瞧着张老安人行事,孙氏捐嫁妆之事像是露了首尾,沈瑞真是恨不得早rì出殡,借着守孝之名躲出去,剩下的纷争就不干他这个“孩子”的事。如今只盼着张老安人晚些发难,他这“孝子”的形象再深刻些,到时候事情出来多少显得无辜些。

    想到这里,沈瑞不免叹气。多好的出身,书香门第,家资富足,嫡子身份,本主怎么就走到这一步。旁人口中的孙氏良善,而不是无能,怎么会让儿子落到这个境地。别说沈全怀疑他是不是抱养的,就是他自己也有些拿不准。正想着,就听有人道:“二弟可是腿酸?”

    沈瑾来了。

    沈瑞起身,淡淡道:“大哥。”

    他并没有像本主那样待沈瑾任xìng无礼,可也没有亲近的意思。谁晓得沈瑾对沈瑞了解多少,多说多错。

    沈瑾伸出手来,手心里是半个巴掌大的瓷瓶:“这是消肿药油,等晚上让冬喜姐姐给你揉揉。”

    冬喜是郭氏侍婢,这几rì留在四房这边服侍沈瑞。

    他脸上是真心关切,沈瑞想到孙氏事发后祖孙不成祖孙、父子也说不定不成父子,总不能与四房所有人为敌,神sè就软了下来,带了几分感激道:“谢谢大哥。”

    沈瑾神sè越发舒缓,道:“若是累了,就不要强撑着,每rì抽空歇一歇,并不碍了孝道……”

第十八章 前尘影事(三)

    这少年敦和亲切模样,颇有长兄之风,实看不出本主所认为的“藏jiān”。沈瑞上辈子生活在大家族,见惯了亲戚之间的倾轧纷争,自然瞧出这少年所言并非做伪,便老实地点了点头。

    一时之间,兄弟两个很有兄友弟恭的模样。

    不只沈瑞察觉出沈瑾的善意,沈瑾也感觉到沈瑞的乖顺,心中感概万千。他只有这一个手足兄弟,心里哪有不亲近的,可沈瑞之前态度过于恶劣,从没有好脸sè;他看在嫡母面上,又不好计较,兄弟才视同陌路。

    如今祖母不慈,父亲没担当,姨娘背了恶名。沈瑾初还怨愤,几rì下来,也有些看开。子不言父过,不过长辈们如何,只要他无愧无心就好。兄弟之间如今能有这样的缓和,他分外欣慰,不免生出几分冲动,道:“二弟的院子还没收拾出来,客房又不宽敞,要不就挪到我院子里去,正好与大哥一起读书。”

    沈瑞闻言,却是愣住。

    这是怎么话说,一个中了“小三元”的廪生,一个三百千没背熟蒙童,一起读什么书?

    沈瑾见他没有拒绝,越发觉得这个主意好,口气越发软乎:“二弟,读书并不枯燥,等学进去了,里面有意思的很。族学里的先生教的急,你落的功课又多,总是有不会的地方,才会越来越厌烦书本。沈家书香望族,要是不读书,外人会笑话的。珏哥儿不是最爱与二弟争风么,二弟难道想差了珏哥儿去……”

    若说沈瑾方才赠药之举是七分关切,这劝学之说就是十分好心。

    沈氏一族,最是注重嫡庶,可为何无人轻慢沈瑾,无非沈瑾是个读书种子,前程可期;沈瑞劣名远扬,长成也不过一纨绔儿。沈瑞即便一时在族人面前露脸,得了怜惜,可要是依旧如本主过去似的不学无术,最终还是泯灭众人。只有埋首苦读、金榜题名,才能真正在家族、在这世道上立住脚。

    沈瑾但凡有私心,想到己身,也不会如此不避嫌疑地想要带了弟弟读书。毕竟在族人眼中,沈瑞之前遭罪,是郑氏“行事疏忽”之过。连带着他这个郑氏亲子,头上都落了是非。他若是避嫌疑,就当离沈瑞远些。

    沈瑾既不愿家中再生波澜,也是真心想要对弟弟友爱,才有了这样提议。

    沈瑞能感觉到他的殷切与认真,可这同自己的计划并不相符,只能拒了这份好意,为防节外生枝,不好提及自己想要离家之事,便轻声道:“谢大哥好意,等娘出殡后再说。”

    沈瑾的这份善意,他愿意接受,可不是眼下,也不是这个方式。否则“兄友弟恭”一出来,四房上下“其乐融融”,族人谁还肯为他出头。

    沈瑾看了沈瑞两眼,晓得他对读书本不热络,可听到珏哥儿的名字都没有烦躁,心下有些不解。他方才提及的“珏哥儿”,是宗房大老爷的幼子,与沈瑞同庚。

    若说沈瑞与沈瑾兄弟之间视如陌路,那同珏哥儿简直跟天敌一般。两人一个宗房幼孙,一个四房嫡子,都是骄纵的xìng子,见了面谁也不让谁半分,打小时候凑到一起,没有不打在一起的,等到长大些,彼此都没有半分好脸。

    本主最厌的人,既不是自家“二娘”,也不是庶兄,而是这个珏哥儿。

    沈瑞脑子里正想着与“珏哥儿”那个小胖子的恩怨,一时有些愣神。

    等回过神来,见沈瑾狐疑地盯着自己,哪里看不出他想什么,他摩挲着药油瓶子,道:“大哥,我已经长大了。”

    弟弟不再任xìng张扬,沈瑾欣慰也有,心酸也有,可也知道时过境迁,到底不同。这个家里,真心疼爱沈瑞的,怕是自有自己这个兄长。他便不勉强,只柔声道:“若是你不爱与大哥挤在一个院,就让管家将我隔壁的院子收拾出来。二弟如今九岁,也当迁到外院。”

    沈瑞道:“如今里外都忙着娘亲大事,还是等事了再说。”

    沈瑾想着弟弟若是正式搬到外院,不仅仅是收拾屋子家具,身边还要选人,正经需要好好张罗,如今匆忙之下,怕有什么不周全,便点头道:“那就听二弟的,等料理完母亲大事后再说。”

    沈瑾心里还是有些欢喜,因为对于兄弟两个以后院子相邻之事,弟弟并没有拒绝。

    兄弟两个回到灵堂后,此地立时换了气氛。

    沈瑾周身少了几分yīn郁,越发坦荡,觉得自己之前真是迂了,不该因庶出身份多思,对嫡出的弟弟不冷不热。嫡母待自己,慈爱有加,尽到教养之责,自己只有感激的。而这个弟弟,即便与自己不同母,也是同父的亲手足,自己又是长兄,理当多些担待。

    沈瑞想的是,自己受身份所限,总不能与四房断绝关系。那样在外人看来,自己就过于冷情。沈瑾虽有些小聪明,却没有坏心。瞧着沈举人的行事,自己离开家后,与之想要“父慈子孝”怕是难了,还不如与沈瑾“兄友弟恭”,落在旁人眼中是美德,张老安人再出言诋毁也有个反证。

    沈全在家里,代母亲送完沈理,便回到沈举人家,看兄弟两个“温情脉脉”的模样,使劲揉了揉眼。

    他偷听了沈瑞与沈理的话后,心存不平,本想着是不是当疏远沈瑾。沈瑾固然受过孙氏教养,可“升米恩,斗米仇”,名分与家产在前,谁晓得郑氏母子会不会生了私心。

    没想到他不过回家半个时辰,这原本关系疏离的兄弟两个之间立时近了几分,沈瑾脸上多了热乎气,沈瑞也不在装哑巴,开始开口说话。

    这倒是将沈全弄得迷糊了。

    *

    内院,老安人房里。

    大家七嘴八舌,争得乱糟糟的,张老安人直觉得脑门子生疼,脸上的笑模样也挂不住。她瞥了九房老安人与汤二娘子一样,眼中多了几分鄙视。

    难道她是糊涂老婆子不成?一个一个的,都想要在四房头上拔毛。

    孙氏福薄,没出嫁女,也没有出嫁侄女,难道还要硬拉来一个给她作脸?什么阿物,死了死了也搅合得人不安生。

    张老安人心中咒骂几句,想着一直没有露面的族长太爷,到底心里有些不踏实。这些年,那个老不死可没少给孙氏撑腰。要是那老家伙铁了心要护着沈瑞,闹一出清点孙氏嫁妆之类,难道孙氏那些产业就便宜了沈瑞不成?

    出嫁女,即便无权分嫁妆,得一份细软也说得过去。张老安人只觉得心里有了主意,摸着额头,做出几分疲态,吩咐人上汤送客。

    等待客人都走了,张老安人揉着太阳穴对侍立在旁的郝妈妈道:“燕娘可是有些rì子没来了。”

    郝妈妈端了甜茶上前,道:“可不是,表姑nǎinǎi就‘接三’时露面,‘头七’与今儿都没来。”

    张老安人接了茶,吃了一口道:“瞧瞧今儿这些破落户,面皮儿都不要。就算家里要找侄女、侄女婿给孙氏做脸,还有燕娘哩,也轮不到那外三道的占这个便宜。”

    郝妈妈听了,不由呆住。就算她是奴仆见识短浅,也晓得这亲戚不是这样轮的。今儿上门的几位姑nǎinǎi,即便与四房服亲再远,也是沈家正经地姑nǎinǎi,管孙氏叫一声“婶娘”。老安人提及的“燕娘”,却是张家人,嫁给陈家为妇,同沈家可不相干。是侄女的辈分,可却多了一个“表”字。族亲与表亲,这分量可是不同。

    不过老安人一向心偏,恨不得将家业都分娘家一半,郝妈妈自然将腹诽咽下,奉承道:“可不是这个话。不管是惠娘子,还是平娘子,都曾受过娘子大恩。说句实在话,若是没有娘子帮衬,指不定这两个还在家里做老闺女哩。若老奴说,娘子当年手中也太散漫了些,帮了这个帮这个,哪里落下好来,可不是养了两个白眼狼。如今打着‘报恩’的名头,肚子里还不是算计着娘子留着的私房细软。也就是老安人,换做旁人,指不定就被她们给糊弄过去。”

    张老安人闻言,虽有几分得意,可想着孙氏嫁到沈家二十多年散出去数不清的银子,心里又疼的直抽抽:“都是那败家婆娘,装的好门面,如今人人都当四房是软柿子,恨不得过来滚一圈沾了一身银元宝去。老身倒要看看,谁能从四房割了肉去。”

    郝妈妈堆笑道:“有老安人坐镇,府里rì子只有越过越好的,断不会便宜了那些破落户。”

    张老安人如今大权在握,面上很是自得,不过想到娘家人,不免疑惑:“不只燕娘,老舅爷与几个侄子也有些rì子不登门。莫非外头有什么难听的话攀扯到张家头上?”说到这里,又带了几分恼:“都是那黑了心肝的混账东西,真是随了他娘,做出一出大戏,闹得家里丢了颜面,成心要坏四房名声,让你们老爷不自在了这些rì子。”

    郝妈妈虽也不喜沈瑞,可想着近些rì子,府里上上下下不见的养娘婢子,不免兔死狐悲,生出几分小心,对于小主人之事还真是不敢再说话。如今事情都闹到状元老爷跟前,就算状元老爷并非真心顾念孙氏恩情,只为了在面子,也会给沈瑞撑腰做主。真到了计较起来的时候,岂是一个“下人怠慢”就能揭过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