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明望族 >

第126部分

大明望族-第126部分

小说: 大明望族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沈瑾闻言;沉默了半响道:“若说四书;儿子只觉得吃透了……可考场上变幻莫测;具体结果能如何;儿子也不晓得……”

    沈举人也是打乡试过来的;哪里不晓得其中竞争之激烈。尤其是在江南;向来文风鼎盛;读书的人多;举业更加艰难。

    “情分都是处出来了;瑞哥如今还小;你们兄弟之前相处的rì子又不多。等你rì后到了京中;你们兄弟也要好好相处。”说罢;沈举人便又闭上眼睛。

    要是沈瑾十年、八年进不了京;他说不得就要另想法子。

    沈瑾心中纠结;想要问一句为何同意将沈瑞出继;不过话到了嘴边就又咽下。

    沈瑞不出继;留在家里;能给四房带来什么好处?或许在长辈眼中;沈瑞出继;使得四房借此搭上宗族中最显赫的二房;是幸运之事。

    难道除了他;就没有人想起孙氏?

    孙氏嫁进四房小三十年;做了那么多年的“贤妇”;如今连亲生儿子的祭祀都享不了……

    沈瑾错了;张老安人此刻眉头皱成一团;正在心里念叨孙氏。

    二房大老爷、大太太怎么会挑沈瑞?他们不可能不知晓孙家底细;那就是自己猜错了孙家的来历

    张老安人只觉得头皮发麻;对于远在京城的嫡孙真心实意地惦记起来。她自己是娘家嫡长女;嫁入沈家四房为嫡妻;自是更重视嫡出子孙。

    之前不过是对孙家有误解;以为沈瑞是祸根;才心中生厌;亲近不起来;如今既晓得这其中或有误会;张老安人心中不无悔意。

    听说沈举人父子回来;张老安人就立时打发人去请了沈举人。

    沈举人酒后见了风;只觉得头疼。

    张老安人却是一见面;就劈头盖脸地问道:“二房二老爷可提了入嗣之事?珏哥还罢;他是宗房嫡幼子;出继也就出继;瑞哥却是不同;他是四房正嫡;焉能过继旁人?那样一来;四房不是断了嫡系香火?”

    沈举人见老太太连一碗醒酒汤都不预备;上来就唠叨个不停;很是不耐烦;揉着太阳穴道:“娘的心思怎么一会儿一变?年前瑞哥没进京时;娘不是还盼着瑞哥去二房做嗣子?前些rì子您也还念叨过;今rì‘心想事成;;怎么又变了心思?”

    张老安人被噎的无语;好一会儿方板着脸道:“你先前不是还怕旁人戳脊梁骨;如今这是又愿意了?”

    沈举人点头道:“这是旁人都盼不来的好事;作甚不愿意?四房就这点家底;贺五娘明rì就要进门;以后开枝散叶;瑞哥能不同兄弟们分家产;还能得了二房家产;这是好事”

    张老安人皱眉道:“真是有了后娘就有后爹;就为了后妻还没影的孩子就出继发妻之子;你还真是好狠的心肠;难道就半点不念骨肉之情?”

    沈举人被说的恼怒;没好气地道:“我不念骨肉之情?我有甚对不住瑞哥的地方?老安人倒是好意思说我;当年将瑞哥安排在偏僻院子;不许人给瑞哥吃饭的是哪个?老安人现下想做慈祖母;是不是太晚了些?”

    张老安人气得浑身直发抖;瞪着沈举人道:“你这是在怪我?到底是谁宠妾灭妻;坏了家中规矩?如今连郑氏都不稀罕你;宁愿大归也不愿继续在沈家;这才叫竹篮打水一场空呢”

    要说沈举人这一年最恨之事;就是郑氏的离开。

    原本仰他鼻息的妾室;竟然大喇喇地破门而出;这就什么事?

    虽说并没有人当众就此事嘲笑沈举人;可沈举人一想到郑氏风韵犹存;就觉得自己头顶要变sè。

    郑氏连沈瑾这亲生骨肉都不顾念;一心要离开沈家;难道就是为了回娘家去看弟妹、侄子们的脸sè?说不定自有旁的谋算。

    沈举人心中有屎;看旁人就也像屎;连带着对沈瑾都带了猜忌。

    “还不是老安人教出的好孙子撺掇郑氏离开;归根结底不过是埋怨我没有扶正郑氏……孽种就是孽种;yù壑难填;嫡庶尊卑岂是能乱的……”沈举人冷哼道。

    不待他说完;张老安人已经喝道:“快闭了嘴真是黄汤灌多了;你倒是什么都往外说……传到瑾哥耳朵里;这父子之情还要不要?”

    沈举人嗤笑道:“老安人说的这话;我却是不懂;我是他老子;怎就骂不得他?难道就因他是少年廪生;前程锦绣;我这当老子还得巴着他不成?他要是真正的嫡长子;我也就不说什么;不过是小妇庶出;我还活得好好的;轮不到他来支撑门户”

    张老安人见沈举人满口酒气;越说越歪;不由摇头叹气。

    门外;沈瑾捧着一碗醒酒汤;面如表情地转身离去……

    京城;沈宅;三房。

    三老爷拿着一张房宅图纸;笑吟吟地在三太太跟前摊开。

    三太太俯身望过去;就见这纸簇新;这上面绘的房宅;与先前三老爷拿回来的相似;又有几处不同;上面将宅子、月亮门、影壁之类的都画了小小的浓缩图

    “这是老爷绘的新图纸?”三太太问道。

    三老爷笑着摇头道:“不是我绘的;是宝哥绘的……东宅前面几进院子都开始动工;只有后花园这里;我本去请示大嫂;大嫂说家中正忙;顾不上这个;让咱们商量着弄就是……”

    三太太闻言;道:“可是吏部有消息了?”

    今年虽是“京察”之年;可实际上京官的各种考评政绩;都是年年记载的;只需对着册子核查一遍。

    升调的官员;与罢黜的官员;并不是都等到“京察”完了一起任免。

    从二月里开始;京官这里;随着“京察”的开始;就已经有升有降。

    大老爷不管是从资历;还是从政绩;都到了年限;今年该升一升。不过前提是得有人腾出缺来;否则京里没缺;说不得就要外放。

    大老爷已过知天命之年;二房众人自是不愿意他外放地方。

    再说;地方上文官最高品级只是从二品;礼部尚书与左右都御史却是正二品。

    三老爷道:“今天大嫂提了一句;刑部前些rì子好像查出些不妥当处;掌印尚书与两个侍郎好像都要有不是。”

    三太太即便是内眷;可嫁入二房多年;也晓得些官场上的事。

    像刑部这样;在“京察”的年份主官被一窝端并不是稀罕事。

    除了国之重器的吏部与户部;其他吏、兵、刑、工四个衙门;每逢“京察”之年;主官落马;早有先例。要是他们不挪窝;后边的人怎么动?

    前面一个动了;后边就能跟上一串;从上到下就关系着不少人的前程。

    至于吏部尚书与户部尚书的位置;自然也有人惦记;后边的四个尚书;要是不想被搞下来;也只能咬牙奔着前面使劲。

    只是通常情况下;吏部尚书与户部尚书这两个要职多由阁臣兼任;一般人也撼动不了。

    三太太松了一口气;道:“有了消息就好;只是刑部离家里太远些;以后大哥去衙门要绕半个京城了……”

    刑部衙门并不像其他部那样在正阳门内;而是在同大理寺、都察院在西城。

    六部官员中;即便品级相同;可在朝会上也分了先后。例如大老爷这个户部左侍郎;在六部十二个侍郎中;排位仅在吏部两个侍郎后。

    大老爷要是真的入主刑部;在六部尚书中排第五;仅比工部尚书靠前。不过正三品升正二品;是官场上一个大坎;只要能升上去;即便在正二品上致仕;也能惠及家族子孙了……

    九如居里;书房。

    沈珏看着沈瑞;跃跃yù试模样。

    沈瑞白了他一眼道::“除非你答应带帽子出门;再将脸遮严实了;否则央求我也没用。”

    沈珏苦着脸道:“我又不是大姑娘;带帷帽出门;叫人看了笑话死”

    他面上结痂;正月底就落了;底下是一块块浅粉sè印。

    徐氏请了太医;又寻来宫里流出来的养颜方子;弄出珍珠膏来;每rì使人盯着沈珏用;为他去疤痕。

    又因天气渐暖;rì头越来越毒;徐氏又发话不许沈珏出门。

    如此一个半月保养;沈珏脸上的疤痕淡了不少;可他也憋的不行。

    沈瑞道:“被人笑几次;也比被人笑话一辈子强就是伯娘不拦你;你敢胡来?真要落下疤;可不是闹着玩的。”

    沈珏拿起一柄手镜;皱眉照了照道:“这不都好的差不多……”

    沈瑞道:“还有一个法子;那就是你不用再继续拾掇这张脸;任由这些印子留着;以后出门见人时;记得涂粉就是了……”

    沈珏闻言一愣;随即反应过来;哭笑不得道:“真是的;涂粉都想出来明rì还是带我一起出去;我带帷帽就是……”

    三老爷这里;每旬给他们放一rì假;明rì就是旬假之rì。

    徐氏将带沈瑞去城外寺院礼佛;这是对外的说辞。实际上;徐氏明rì要带沈瑞去孙太爷墓地。

    孙太爷生祭;就在这几rì……

第一百八十六章 双喜临门(五)

    因要外出;次rì一早;沈瑞早早起了。

    等过了早饭;沈珏过来;两人就去了正院。

    大老爷已经去了衙门;徐氏穿戴好;吩咐完家中管事娘子;就携沈瑞、沈珏兄弟两个出来。

    不想;还没到二门;就见三太太的贴身婢子青荷面sè焦急地地追过来:“大太太……”

    徐氏见状;心下不由一沉;忙道:“怎么了?可是三老爷有甚不舒坦?”

    青荷忙摇头道:“不是我们老爷;是我们太太昏厥过去;我们老爷也急的不行……”

    徐氏闻言;哪里敢耽搁;忙吩咐跟着的周妈妈道:“快去前院传话;立时去请大夫过来。”说罢;便急匆匆地往三房赶。

    沈瑞、沈珏闻言;亦是惊诧不已;随着徐氏前往三房。

    昨rì中午三太太还露过面;怎么一下子就昏厥了?

    三房上房;已是乱成一团。

    三太太脸sè苍白;双眼紧闭;躺在炕上;三老爷坐在炕边;拉着三太太的手;看着生死不知的妻子;脸sè比三太太好不到哪里去。

    看到徐氏进来;三老爷立时像多了主心骨;站起身来;露出几分手足无措道:“大嫂……”

    徐氏顾不得去看三太太;只三老爷的模样;就已经让她心惊胆颤。

    三老爷脸sè没有半分血sè;嘴唇亦发青;身子不自觉地瑟瑟发抖;瞧着那样子随时要倒下。

    徐氏立时沉下脸;呵道:“都三十多岁的人遇事就慌里慌张;一会儿弟妹没事;你再折腾个好歹来还是孩子么?恁不知轻重?”

    三老爷长长地吐出一口气;却是依旧不能镇定下来。

    徐氏担心;忙对沈瑞、沈珏道:“快扶你们三叔坐下”

    沈瑞、沈珏闻言上前;扶了三老爷;让他在炕边坐了。

    徐氏这才去看三太太;见她脸sè虽白些;却没有三老爷这么骇人;即便是昏厥中神态看着也平和;并无痛苦之sè;看着就像是睡着了似的。

    三太太穿着家常衣服;头发也拾掇得利利索索;再看旁边炕桌上碗碟还没撤下去;这是在吃饭时昏厥的?

    “三弟先将心放下;我已经打发人去接大夫;你倒是与我说说;弟妹好好的怎就突然昏厥了?”徐氏稳了稳心神;问道。

    三老爷这会儿情况比方才稍好些;摇头道:“我也不晓得;方才还好好的;只用完早饭;她起身的时候;就一下子昏厥下去。幸好有青荷在旁扶住;要不就且不说病情如何;身上也得摔伤了。”

    徐氏闻言;不由心忧:“总不会莫名其妙就不好;先前肯定有征兆;三弟仔细想想;弟妹先前可是有不舒坦的地方?”

    三老爷仔细想了想;道:“没听她说什么不舒坦;只是这些rì子chūn困的厉害;晚上早早歇了不说;白rì里午睡的功夫也比往常要长。”

    徐氏拧着眉头想了想;还是猜不到缘故;又叫青荷上前;问道:“除了嗜睡;你们太太近rì可还有其他不妥当处?”

    青荷看了三老爷一眼;犹豫着说道:“我们太太这些rì子胃口还不太好;吃饭时候并不曾少用;不过过后胃里就不舒坦;昨rì上午还吐了一回……”

    三老爷闻言大急:“昨rì就不好了?”

    嗜睡;胃口不好;还吐了?

    徐氏听着有些不对头;即便她没有生儿育女;可对于女子妊娠症状也晓得些;当年也亲见过二太太怀孕的辛苦。

    她不知自己该惊还是该喜;隐隐地生出几分期盼。

    三老爷见徐氏只沉思;并不说话;急道:“大嫂;这可怎好?她这是怕我担心;才瞒了这些rì子

    徐氏道:“不要瞎寻思自己吓唬自己个儿;一切等大夫来了再说”

    沈家常请的大夫;就在本坊;说话的功夫;周妈妈已经引了大夫进来。

    那大夫给三太太诊了脉;摸了摸胡子;点了点头。

    三老爷忙问道:“大夫;内子到底如何了?”

    这大夫拱拱手道:“恭喜三老爷;三太太脉象似滚珠;呈滑脉之相;这是有妊了……”

    三老爷一时还没反应出来;徐氏已经开口道:“多久了?”

    那大夫的道:“脉象初显;应是一个半月到两月之间……三太太年岁不轻;又是初次有妊;身子受不住;方昏厥过去;并无大碍。不过接下来怕是要好生静养旬月;好生调理调理;等满三个月坐稳胎就不怕了……”

    三老爷只觉得如在梦中;似乎眼前都变得不真切起来;嘴巴里响于;身子也发软;想要说话却是张不开嘴。

    沈瑞听闻三太太是喜不是病;不由自主松了一口气;不过随即就见三老爷身子摇摇摆摆。

    “三叔”沈瑞大惊;忙上前扶住。

    沈瑞即便比沈珏个子高些;到底只有十三岁;三老爷压了过来;沈瑞只有硬撑着着。幸而沈珏与其他人都反应过来;上前搭把手;才算将已经人事不知的三老爷扶到炕上。

    大夫就在跟前;立时给三老爷看了;道:“三老爷只是受惊……”

    三老爷有心疾;喜怒惊惧都怕;不过惊到底比喜怒平稳些。加上他昏的快;情形反而没有太糟。

    徐氏听着大夫的话;提着的心终于放回到肚子里;只剩下莫名酸楚。

    三太太有妊;明明是喜事;三老爷却只有惊的;看来也是意外之至。他与三太太成亲十余载;夫妻向来恩爱;三太太却一直没有动静。

    老天爷开眼;这回还真是喜从天降

    徐氏想到这里;就望向沈瑞、沈珏;见两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