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一遇风云便化龙 >

第15部分

一遇风云便化龙-第15部分

小说: 一遇风云便化龙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正文  三国时期的人口论证
更新时间:2010…05…22 09:57:12 本章字数:312

    三国时期的人口论证    州县编户767。2万    世家豪族1534。4万    屯户849万    兵户357。7万    吏户98。5万    少数民族191。8万    共计3798。6万东汉人口最高峰时超过6000万,到三国鼎立时期也才过了100年,怎么也不可能掉到800万的,东周打了几百年还是保持了2000万的人口。三国时期的战争规模和频率远不如战国时期。东汉人口制度是只计算轴线平民人口,军队及家属,施加豪族,官吏及家属,屯田户都是不计算在其内的。这也是为什么关于罗贯中小说的人口在在800完之间徘徊的原因,三国志里记载的很清楚,蜀国投降后人口90余万,官吏4万,军队9万?都是和人口分开了的。    这个数据是来自董咏原主编的“中国全史”——人口史之三国。



    正文  环首刀
更新时间:2010…05…27 20:05:26 本章字数:944

    环首刀    西汉是铁的时代,蓬勃兴起的炼钢业将汉军队铸成为那个时代罕见的钢铁雄师。钢铁提供了兵器更为坚韧的骨骼,催生出长达1米的环首刀。在尚无马鞍和马蹬的骑兵眼中,那粗犷有余细致不足的直窄刀身蕴含了前所未见的凌厉杀气,厚实的刀背将轻易承受住猛烈挥砍的应力,使他们化身为扑袭的猎鹰。    环首刀彻底取代长剑是在东汉末年,在那之后它将作为一个经典和传奇横跨过300年时光直达隋唐。不过值得一提的是,短刀在东晋就出现了分裂,导致两种刀式的并行发展,一种是直窄样式,另一种是近代常见的宽体样式。但古人对事物的革新总是异常谨慎,就如同他们腰里别着剑鞘千余年,才在波斯双环的影响下,用绳将刀剑挂在腰际,宽体刀还要再承受几百年的寂寞。    对环首刀的改进就是增加护手,并取消了刀柄端的圆环,这个转变自魏晋始至唐成熟,但这已经使环首刀再无法称为环首了。    三国士兵的近战护身兵器沿袭两汉,每人配发一把「环首刀」,由于在刀柄尾端有一圆环而得名。环首刀全长大约从70到110cm不等,刀身笔直,单面开锋,刀背厚实,适合用来砍劈。    在交错厮杀的战场上,「环首刀」这种专门用于砍劈的单刃厚背的短兵器具有构造上的优势。它不像双刃长剑一样容易折断,可以单手持握,使用技巧也较快熟练。环首刀一般都插在木制刀鞘中,配在士兵身体左侧。    1974年7月,在山东临沂苍山地区出土一把东汉的环首刀,刀身上还刻有隶书铭文十八字:「永初六年(112年)五月丙午造卅湅大刀吉羊宜子孙」。「卅湅」就是三十炼,也就是这把刀曾经使用「百炼钢」技术将钢材折迭锻打达三十次之多,而在这把刀的刃部还发现经过「淬火」。「淬火」是将刀刃加热到某一高温,再用水、油或空气使其急速冷却,并让工件表面硬化。    三国时代,各国军队都大量生产环首刀,并使用两汉以来如炒钢、百炼钢、淬火等钢铁生产技术。《太平御览蒲元传》中提到,三国时的诸葛亮曾命「蒲元」这个人造刀,蒲元在斜谷开工,为了造出好刀,还特地指定要使用蜀江江水来为刀刃淬火,所造的三千口刀非常精良,被称为「神刀」。南朝梁陶弘景在《刀剑录》中描述,孙权在黄武五年(226年)造剑十口、刀万口,从这可看出,剑在这时已成为玩赏用兵器,而刀则为士卒实战的兵器,所以一造就是以万来计算。



    正文  刘备暗藏刀斧手,白帝城托孤惊险一幕(转载)
更新时间:2010…06…05 22:44:21 本章字数:2809

    刘备暗藏刀斧手,白帝城托孤惊险一幕(转载)    标签:读者报强势推出文化真相杂谈分类:历史秘闻        《诸葛亮传》说:“章武三年春,先主于永安病笃,召亮于成都,属以后事,谓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先主又为诏敕后主曰:‘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临终时,呼鲁王与语:‘吾亡之后,汝兄弟父事丞相,令卿与丞相共事而已。’”        后人对刘备托孤事件的认识就是以这两段记载为基础的。它为读者营造出了君臣鱼水情深的景象,锻造了一段难得的佳话。刘备将军政大权和儿子都托付给了诸葛亮,而诸葛亮也立下了鞠躬尽瘁的誓言。然而,这样的描写太过简略了。详细的历史是怎么样的呢?当年还有没有其他人在场呢?以在场者的不同视角出发,这又是怎么样的一个重大事件呢?        条分缕析遇到的第一个大问题是:刘备为什么选择了诸葛亮作为政治委托人?        刘备政治生涯的前半期颠沛流离,没有固定的据点。难得的是有一群忠实的人才始终聚集在他的周围。这群人包括关羽、张飞、简雍、糜竺、糜芳、赵云等人。他们来自北方各地,组成了蜀汉政权的原从派系。但是这一派系人数有限,掌握的军队和政权也非常有限。到章武三年,赵云是原从派系中硕果仅存的“大佬”,他率领的江州军也是原从派系掌握的主力军队。        刘备得到新野,不仅获得了发展的据点,也获得了与荆州世族增进关系的据点。荆州大世族势力有蒯家、蔡家、庞家、黄家、马家、习家等。刘备最终取得了多数本地地主的支持,庞德公、庞统、马良、马谡、黄忠、伊籍、诸葛亮、张南、冯习等人都投入了刘备阵营。这些人人多势众,组成了作为蜀汉政权支柱的荆州派系。荆州派系支持刘备进取四川,在关羽失荆州后则支持刘备攻吴。四川的多数世族在刘备执政后,也都转而支持蜀汉政权。法正、张松、孟达、黄权、刘巴、李严、吴懿等人组成了四川派系。        刘备托孤之时,首先必须取得控制军队和政权多数的荆州派系的支持。诸葛亮是荆州派系的核心人物之一,满足了这个最重要的要求。诸葛亮的叔父诸葛玄是刘表的旧友;沔南名士黄承彦是自己岳父;原在荆州主掌行政的蒯家是诸葛大姐的婆家,掌握军权的蔡瑁是自己的妻舅;庞家是诸葛二姐的婆家。通过这些直接关系的转折,诸葛亮又和马家、习家等牵连上了关系。诸葛亮绝不是什么“躬耕南阳的布衣”,而是荆州派系关系网中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棋子”。        另外,诸葛亮是战后人才凋敝的蜀汉政权中声望、资历的最高者。刘备东征之前,庞统、法正、关羽、张飞、黄忠就已经先后亡故。东征失败,张南、冯习战死,马良遇害,黄权被迫投降魏国。同时,声望和资历甚高的司徒许靖、尚书令刘巴,以及骠骑将军凉州牧马超和刘备的妻舅、安汉将军糜竺相继去世。蜀国已经没有人可以在资历和名望上与时任丞相的诸葛亮相匹敌了。所以刘备面临的不是挑选谁为“辅命大臣”的问题,而是如何让这个人尽心辅助幼儿、延续政权的问题。正史的说法是刘备以情动人,他一方面告诫儿子对诸葛亮要“以父事之”,要像对父亲一样尊重诸葛亮,听从诸葛亮;另一方面,他又当众大大夸了诸葛亮一番(顺便贬低了老对手曹操的儿子一番),推心置腹地说如果刘禅可以辅佐,你就辅佐他。如果刘禅实在不成器,你就取而代之吧。“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诸葛亮感激涕零,更加忠心事主。        刘备和诸葛亮两人的行为举止虽然如此,但其中大有可琢磨之处。        第一,刘备在大庭广众之中这样评价诸葛亮,都要以皇位相赠了,作为丞相前来听取遗嘱的诸葛亮来说,除了固辞相让外,难道还有第二种选择吗?如果诸葛亮当众说,那我就看情况办吧,能辅则辅,不能辅就夺位,诸葛亮还如何获得“辅命大臣”的地位,甚至如何在今后的朝廷立足?刘备很可能早就“在帐中伏下刀斧手二百,只等举杯为号,一拥而上,乱刃分尸”。在这风动兵起的深夜,诸葛亮立即表演了一场涕泪横流的戏,“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如果刘备和诸葛亮两人真是鱼水情深,推心置腹,刘备就完全没有必要再当众与诸葛亮推来让去。        第二,刘备料定诸葛亮的回答只能是惟一的,借诸葛亮的嘴约束他今后的执政行为。诸葛亮“鞠躬尽瘁”的誓言是当众发的,耳闻者数以百计。如果诸葛亮日后心怀篡逆或试图篡逆,立即就失去了道德优势。中国传统文人都重名声,尤以东汉为最。        不管刘备是真心还是假意,白帝托孤都是以退为进的成功战略。日后的政治发展都证明刘备对刘禅的判断,对未来的把握是正确的。刘备“诚心诚意,举国相托”;而诸葛亮“忠心为国,鞠躬尽瘁”,树立了千古明君忠臣的典范。承诺毕竟是苍白无力的。刘备临终前还设计了复杂的权力结构,对诸葛亮进行实质限制。这就是将身后的权力三分给了三个派系。    刘备召见诸葛亮的同时也召见了尚书令李严,在任命诸葛亮为“辅命大臣”的同时也让李严“同为顾命”。        在蜀汉政权中,李严历任裨将军、犍为太守、兴业将军、辅汉将军。在地方官任上,李严表现出了出色能力,屡次以少数兵力平定大规模的叛乱;又凿通天社山,修筑沿江大道,大兴土木,短短两年就将郡城整修一新,“吏民悦之”,“观楼壮丽,为一州胜宇”;是历任犍为太守中成绩最好的一位。        李严的政绩和官职都与诸葛亮不相上下。刘备最终还是选择了诸葛亮为头号辅命大臣,同时让李严“同为辅命大臣”,“中都护、统内外军事”,留镇永安。这样的权力结构正好让诸葛亮和李严互相制衡,防范的对象是照行丞相事的诸葛亮。在短短的一年多内,刘备多次笼络提拔李严,并籍由其政治地位的上升以及原有的基础,为诸葛亮树立了一个强大的对立面。刘备选择李严与诸葛亮保持制衡,也因为李严本身与诸葛亮是同乡,在荆州和四川两大派系中都有关系。这就为双方的利益协调与合作奠定了基础,以免刘备死后蜀汉政权内讧激烈,难以控制。        最后要出场的是原从派系的代表——赵云。刘备的事业是因他们而起的,临终前也召见了他们。原从派系是反对刘备的伐吴决策的,因此没有参与东征。赵云率领本部兵马驻扎在江州,聚拢着原从派系的最后血脉。战败后,蜀汉政权还全赖这支生力军在川东稳住阵脚。“先主失利於秭归,云进兵至永安,吴军已退。”各方都非常清楚,随着征伐无常、后继乏人,原从派系的衰落是难以避免的。作为三派中最弱的一派,原从派系非常适合扮演“关键少数”的角色。赵云的威望和控制的军队就是这一角色最好的砝码。尽管之后赵云依然低调,从来没有利用这一法宝,但他及其派系始终是隐藏在花丛后的大炮。        至此,一代枭雄刘备画上了生命句号!刘禅时代正式开始。(摘自《帝王身世之谜》)



    正文  暂告病假
更新时间:2010…06…17 09:38:45 本章字数:92

    暂告病假,本人因阑尾炎犯了,于2010年6月18日动手术切除阑尾,需要有一段时的恢复期,暂且停更一段时间,特此公告,万望各位书友见谅海涵,他日必将10倍爆发回报!    特此病假人:王小不



    正文  断更说明
更新时间:2010…08…01 15:48:09 本章字数:85

    最近本人因工作更换,上班时间杂乱,小说编写时间会大量减少,本小说可能出现断更,还请书友们见谅,一旦工作时间稳定,便可保证更新,对大家造成不便,还请见谅,实在不好意思!



    正文  汉朝盔甲资料
更新时间:2010…08…04 12:17:30 本章字数:993

    汉朝盔甲资料    第一类:大型甲片。长方形,类似中国的书简。所以这种甲片又称“甲札”。又可以分为大小两型。大型以二十家子中出土的T401Ⅱ:6为代表。其高23.4厘米,宽4.4厘米。小型为二十家子常见的甲片,一般高11厘米,宽3.4厘米。长安武库中的甲片大体上也是这一类型,但宽度为2厘米。    第二类:中型甲片,基本上呈圆角长方形,也可以分为两型。一型,长方形,四角抹圆。长安武库出土的中型甲片属于这一类型。高5厘米,宽2-3厘米。刘胜墓和汝阴侯墓出土铁甲片大部分也属于这一类型。二型,长方形,下缘平直。上缘两角抹圆呈弧线状,两侧边至下部时微向内收,使两下角呈稍大于90度的钝角。这种甲片的外貌类似于舌头。二十家子铁铠肩部和垂缘所用甲片属于这一类。高4.6-5厘米,宽2.7-3.4厘米,重10克。洛阳西郊3023号墓、居延、崇安汉城出土甲片也属于此型。    第三类,小型甲片。也可以分为两型。一型,近似第二类二型,但是两侧边内收更为显著,如二十家子标本T703③:97、T34②:1等。高2.8厘米、宽2厘米。与之配合的也有一种近似长方形的甲片,大小类似。满城刘胜墓甲身甲片、长安武库的小甲片,也属于此型。二型,甲片较一型修长,近似柳叶状,如洛阳西郊3023号墓所出甲片大多数属于这一型。高2.5厘米,宽1厘米。    大体上就是这些。此外就是因特殊部位(如编领部)的需要而制成的甲片。所有的甲片边缘都有若干为了编缀而钻出的孔。    甲片通常是用麻绳编缀的。也有用皮绦的。拿二十家子铁铠来说,所用麻绳有三种,一种是细麻绳,大量使用;一种是搓得较精细的三股麻绳,用在编缀甲片的活动部位,以坚实耐磨;一种是没有加工搓拧过的麻皮,单股或合股使用,数量少且不用于重要部位。出土标本多为麻绳编缀。编缀的方法,大致是先横编后纵联,横编时从中心一片向左、右编缀,纵联时怎由上向下,所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