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莫斯科三次公开审判 >

第7部分

莫斯科三次公开审判-第7部分

小说: 莫斯科三次公开审判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咴С只蛲楣九滴卜虻墓邸〉恪H纭 ·卢金,20 年代他曾担任过列宁格勒省团委新闻处主任。再如K ·叶 梅利亚诺夫,他 16岁就参加了布尔什维克党,积极参加了二月和十月革命。 他曾经协助他的父亲 11 ·叶梅利亚诺夫将列宁掩护在拉兹里夫湖畔,为革命 立下了不朽的功勋。列宁在 1921年3 月3 日致埃·马 ·斯克良斯基的信中说:  “我本人了解康德拉季·叶梅利亚诺夫和叶梅利亚诺夫全家(是‘老近卫军’ 里优秀的彼得堡工人布尔什维克)                        ”③K ·叶梅利亚诺夫曾因具有季诺维 也夫反对派观点被开除出党,这次又被内务部归人萨法罗夫、扎卢茨基集团。 他的弟弟A ·叶梅利亚诺夫则因系亲属而被捕。      很显然,以上两类人被划入 “萨法罗夫、扎卢茨基集团”内是因为政治 上打击季诺维也夫和加米涅夫的需要。他们参加或同情过季诺维也夫反对 派,表露过对斯大林的不满。博戈莫利内 1g27年调到土库曼工作后,曾向土 库曼第三次党代表大会写了一一封信,指责斯大林和布哈林分裂苏联党和国 际共运。斯大林死后,博戈莫利内向最高苏维埃递交了一份申诉书,清楚他 说明了他被捕的原因。申诉书中说,任何人,任何时候,甚至都没有打算向 他说明:他为什么被捕并被关了 6个年头。当时,无法向他提出起诉,因为 他任何时候也没有违犯过苏维埃的法律,没有犯过任何反对苏维埃政权的罪 过。他说,把他划人阴谋集团和给予不应有的惩罚的唯一原因只能是,1926 —1927年党的十四大和十五大之间,他曾经附和当时的党内反对派,但那是 思想认识的错误,而且他已经彻底改正了。B ·卢金在党的十四大期间,曾在 党的组织的会议上表述过自己的观点,他认为反对派关于党的政策的基本问 题的观点是正确的,他不愿意否定这个观点。      如果逮捕前两类人是因为他们政治上参加或支持过反对派,那么逮捕反 对派成员的亲属就完全是为了搜罗反对派的罪证了。这是萨法罗夫、扎卢茨 基集团的第三类人。根据内务部特别会议的决定,季诺维也夫的前妻、女革 命家C ·拉维奇于1934年 12月 22H 被捕。她早年参加革命,直接接受过列 宁的指示和交待的任务,多次当选为党代表大会的代表。十三大上被选为俄 共 (布)中央监委委员。可是,这位忠诚的布尔什维克女革命家在苏联监狱 中呆的时间比在沙俄监狱中呆的时间还要长。她说,她被开除出党和被捕的 原因是 “直到最后的时日她一直与季诺维也夫保持着联系\1935 年:月 22  日,她给列宁的夫人克鲁普斯卡恤写了一封信,信中说:“亲爱的娜杰日达·康 斯但丁诺夫娜,请您原谅我这封信给您造成的不快。我无论如何也不能打消 一个想法,即我要向您说:我是一个忠诚于党和工人阶级的正直的共产党员, 您一直是了解我的。至于我的错误,我早已诚恳地改正了。请您相信,即使 在遥远的流放地,我也将尽力服务于党和工人阶级。”③第三类被捕的案犯 
… Page 31…

是一些根本与反对派不沾边的人,他们仅仅因为是被捕者的亲属和熟人而被 捕。对他们的迫害和镇压是要寻找季诺维也夫反对派的罪证,并造成反对派 罪恶活动具有广泛社会性的假象。最典型的例子是凶手尼古拉耶夫的亲属和 熟人的被捕。尼古拉耶夫的妹妹 E ·罗加乔娃被判处5 年监禁后曾 3 次给中 央监委写信进行申诉。其中一封信中说,她有两个孩子,没有任何亲人的资 助。她没有参加过任何反对派。她作为一个工人老老实实地干活,后被提拔 起来做工会和经济工作。她说,她完全是因为兄弟犯下的罪而遭难的。但是, 她的命运早已预先决定了。按照列宁格勒州内务局主管生杀大权的 “三人小 组”的决定,她后来于 1938年2 月14 日被枪决了。尼古拉耶夫的亲属和熟 人中被株连的还有:他的表兄弟厂 ·瓦西里耶夫,他的邻居电影放映员。1 ·戈 尔巴乔夫,他的弟妹 A ·尼古拉那娃一马克西莫娃,他的妹妹潘秋欣夫妇, 他的母亲M ·尼古拉那娃,文盲,电车厂清洁工。      因为实际上并不存在 “萨法罗夫、扎卢茨基集团”,案件是出于政治需 要制造的,案犯是出于政治需要收罗的,因此所谓 “萨法罗夫、扎卢茨基集 团”完全是人为的,是一个假案。正像苏联最高检察院1957年对此案提出的 异议书说的那样, “在这一侦讯案件中,任何证明这些人参与杀害基洛夫并 作为逮捕他们的根据的材料都不存在。案件的材料表明,指控 是人为的,对 这些人的判决是没有根据的。”。就是在当时,无论是办案人员,还是被告, 都知道这是一个假案,受蒙蔽的是不知内情的社会舆论和容易轻信的群众。 被告A ·哈里托诺夫1956年 5 月 29 日向苏联总检察长提出了要求平反的申 诉书,这个申诉书中披露的情况道破了该案及其它类似案件的性质。哈里托 诺大的申诉书说,他于 1934 年 12 月20 日被捕。他的罪名是,1929 年看到 了托洛茨基反对派成员拉科夫斯基的一封信,这封信是由老工人斯科夫转交 给他的。实际上,他是在党的十四大期间读到这封信的。但是,侦查员因要 证明反对派以后的阴谋活动,坚持他看信的时间是 1929年。他在极度愤激的 状态下在这个假材料上签了字。他在申诉书中披露了当时侦查员私下对他说 的话: “审讯记录材料这是事情的外表,而事情的实质在于:杀害基洛夫事 件所激怒的全列宁格勒的无产阶级,都要求把所有直接或间接与反对派有关 系的人全部流放,尽管他们没有参与谋杀事件,  他们反正要受到惩罚,最 轻的也是流放。”’乡这一席话完全暴露了案件的虚假性。而群众的所谓情 绪完全是被上面有意蒙蔽引导的结果。      案件的性质和办案的目的决定了办案的手段和办案的结果。“萨法罗夫、 扎卢茨基集团”一案办案的手段是主观的,粗暴的,而办案所得出的结论是 空洞的和虚假的。      办案人员非常注意和花了许多工夫的工作是给每一个案犯建立档案、卷 宗,不论是不是真正有罪,先从形式上把他们打入另册。卷宗的主要内容是: 搜查记录,实行强制措施的决定,起诉意见,审问记录。卷宗没有也不可能 有什么实际的罪证,尤其是作为判决根据的物证。但内务部要通过 “罪犯” 卷宗本身的存在,至少说明侦查和判刑是有根据的,是 “事出有因”。      因为缺乏犯罪的物证,要证明这些所谓案犯有罪,就只有依靠本人的口 供,而要取得口供,就只好依靠非法的手段。内务部门在预审中,对案犯普 遍使用了欺骗、诱供、体罚等手段。      尽管侦查机关使用了各种手段,但只有少数人承认自己有罪。而且承认 的罪行与谋杀基洛夫元关。在 77 名所谓案犯中,30 人在审问时承认,捕前 
… Page 32…

有反对派的活动,进行了 “反对党的思想意识的活动”,供出了一些他们与 之有联系的人。比如,在 12月14 日的审讯中,B ·维诺格拉多夫供认说,列 宁格勒一直存在并且现在仍存在着一个反革命集团,该集团的人是前托洛茨 基一季诺维也夫集团的成员                   他们这个反革命组织的成员,通过会面和交 谈,不断地增强对党的领导尤其对斯大林同志的仇恨。他们谈论最多的是斯 大林对前反对派分子的严厉惩罚,斯大林取消了党内民主,用行政的独家统 治代替了党内民主,把老布尔什维克干部排挤出党的领导。他们曾恶毒地议 论说,由于斯大林的罪过,加米涅夫和季诺维也夫被排挤出党的领导,他们 二人是列宁最亲密的学生。      这种所谓罪行根本与谋杀基洛夫元关,而且即使有过这样的情况,也是 一般的牢骚和不满言论,构不成犯罪,更构不成有组织的集团犯罪。说到底, 他们的罪行还是因为他们曾是反对派成员。这就等于说:他们是原反对派成 员,有过反对派言论和行动,组成了反革命集团。而为什么说他们是反革命 集团呢,因为他们曾是反对派成员,有过反对派言论和行动。在哲学上这叫 做同义反复,根本不说明任何问题,而且,即使被告所供认的 “反党”性质 的议论确实存在,这样的议论也是发生在偶然的家庭聚会和生活聚会上,属 于非组织性的和非政治性的活动,尽管被告被迫给这种议论加上吓人的定性 的词语 “反党”、“反革命”。Q ·法捷耶夫在1934年 12月19 日审问时供 认说,他们的反革命组织的实际··凄 1 回活动就是:他们会面和聚会有过 反革命的议论,批评过党的政策,提到过现在的党领导推行的是对国家极其 危险的政策。      即使这种被冠之以 “反党”和“反革命”性质的言论,也并不是多数被 告予以承认的。25 个被告只承认在党的十五大以前参加过季诺维也大反对 派,后来则没有进行过任何派别的活动,他们与别的反对派成员的接触只是 个人的一般关系。有21 名被告则声明从来没有参加过任何反对派和任何反革 合组织,也不知道这种组织的存在,绝大多数被定为反革命集团成员的人, 相互之间并不认识。个别的人虽与尼古拉耶夫相识,但只承认是偶然相讽。 从被告的大量交待中根本看不出被告之间有什么组织上的联系。扎卢茨基在 供词中一次也没有提到萨法罗夫。而萨法罗夫在受审及后来流放期间做了不 少假交待,也只是推论说扎卢茨基与巴卡耶夫有关系,因为他们是连襟。      或许是因为对反革命集团成员侦讯的时间太短,内务部的侦查员们来不 及将他们加工成所需要的人,从他们口中敲诈出他们所需要的材料。不管怎 么说,在预审基础上向每个被告提出公诉决定并让被告签字时,有 57 人根本 不承认自己有罪。比如,M ·纳德尔在公诉决定上写道:“根本没有过,现在 也没有,将来也不会有什么材料。我绝对 ”‘谬他的话没有写完,也没有签 字。很显然,是内务部门不让他写下去。对被告起诉的罪行是根本不存在的 参加 “反革命的季诺维也夫组织”罪,或者是根本构不成罪行的与凶手尼古 拉耶夫或其他被告的关系,没有举出任何具体的罪行。作为物证的只有一些 前反对派成员被开除出党的材料,还有在某个被告家里搜出的6本托洛茨基 1920—1921 年写的小册子。有 35 名被告被宣布结束侦讯的时间是在内务部 特别会议作出判决以后。      综上所述, “萨法罗夫、扎卢茨基集团”案完全是一个假案。这样的假 案在法制国家内,是要当庭宣布被告元罪释放,继而追究制造案件的人的法 律责任的,但是,在社会主义法制受到肆意践踏的当时的苏联,这样做是根 
… Page 33…

本违反制造案件者的政治意图的。因此,尽管上述案件是虚假的和人为的, 尽管办案的人没有搞出点像样的名堂来,甚至无法把案件搬上审判台,也要 使它成为事实,成为历史事实。为此,苏联当局采取了只有在封建专制国家 内才有的元视法律的直接镇压的手段。1935年 1 月 16 日,内务部特别会议 审议了萨法罗夫和扎卢茨基集团案。参加人有:内务人民委员雅哥达,第一 副人民委员阿格拉诺夫、副人民委员Γ”·普罗科菲耶夫和叮·别利斯基、 苏联最高检察院检察长,”·阿库洛夫和责任书记员 N ·布拉诺夫。会议决 定n ·巴克(被告按俄文字母顺序排列一~编者注)等38 人在集中营监禁5 年,7人监禁4 年。25 人流放5 年,4 人流放4 年,流放2 年者:人,即萨 法罗夫。后来,大多数被告被枪决或死于服刑地。萨法罗夫 1942年6 月被枪 决,扎卢茨基 1g37年:月被枪决。季诺维也夫的前妻 1954年被释放。L ·叶 梅利亚诺夫 1937年 12月被处决。      尽管对 “科托雷诺夫、尼古拉耶夫集团”和“萨法罗夫、扎卢茨基集团” 的审讯没有达到其主要目的,即取得足够的证据,把季诺维也夫、加米涅夫 等反对派的领导人与谋杀基洛夫的事件联系起来,但这两案的审讯起到了掀 起恐怖气氛的效果,井取得了一些必要的口供。这样的口供虽然还不足以把 季诺维也夫和加米涅夫送上断头台,但却是一年多以后举行的第一次莫斯科 公开审判的重要根据。 
… Page 34…

                             4。 “莫斯科中心”案      与上述两案处于侦讯的同时,季诺维也夫、加米涅夫、叶甫多基莫夫、 已卡耶夫等原反对派领导人和成员,也受到了秘密审讯。内务人民委员部秉 承上司的意旨,力图将他们打成 “列宁格勒中心”等所谓谋杀基洛夫的阴谋 集团的领导人。1935年:月前半月,所谓以季诺维也夫和加米涅夫为首的“莫 斯科中心”案炮D@43@制出来。=月 15 日,此中心被作为“列宁格勒中心” 等阴谋集团的领导机构,交付法庭审判。       “莫斯科中心”的被告共19人,季诺维也夫、加米涅夫、叶甫多基莫夫、 巴卡耶夫是这个中心的领导人。前面我们已经介绍了季诺维也夫和加米涅 夫。      格里戈里·叶列梅那维奇,叶甫多基莫夫,1903年人党。国内战争时期 担任工农红军第 7集团军政治部主任,后任彼得格勒工会委员会主席、列宁 格勒省党委书记。1925—1927年,任联共 (布)中央委员会书记、中央委员 会组织局委员。1927 年 11 月因反对派活动被开除出中央委员会,后在十五 大上被开除出党。1928年6 月恢复党籍。1934年 12月8 日被捕前担任食品 工业人民委员部乳品总局局长。      伊万·彼得罗维奇·巴卡耶夫,1906年人党。十月革命后在彼得格勒做 党的工作。1925—1927年任党中央监察委员会委员。1927年被开除出中央监 察委员会。十五大上被开除出党。1928年6 月,在他按党的十五大决议的要 求递交了承认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