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逐鼎 >

第779部分

逐鼎-第779部分

小说: 逐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国是我们的大敌,本王也一直很关注赵国的情况,对于赵国军政诸事,也多有了解。赵军的兵力比我们的多,很多时候,赵王都没有亲至前线,甚至其能将军队开在数千里之外。但是,为何赵军就没有出现这种情况?”司徒彻忽然转而提到了赵军,让下面的文武诸臣不由为之一阵,皆错愕不已。
司徒彻没有理会这些人,接着说道:“本王发现,赵国军队征召新兵、训练新兵,编入战兵,每一道过程,都有不同体系的人负责。也就是说,各部军队的主将,根本就不会在军阵形成派系。当然,单单如此还不行,时间久了,各种派系自然就会出现,自然就会有人利用手中的权利,安插自己的亲信。”
“但是,在赵军之中,主帅每数年轮调一次,军中各部营、哨,每数年也轮调一次。如此一来,这各部主帅就无法在军阵安插自己的人手,当然,最重要的是,他们就不会利用军队来为自己谋私利。军中非是地方文官,其关乎国家命脉,自然是不能有任何的疏忽之处。”
“除了这些,就是军中的饷银、赏赐、也同样就不同的人负责。而军中的功绩记录、审查,军法的督察、实施,皆是有专门的人员负责,让军中每一个将士,都能得到最公平的待遇。此外,军中中低层官员和上面的将领一样,每隔数年,都需要如都城述职,进而学习,综合功绩,以作提升标准。”
“这样公平、公正且有利于国家的方式,诸位臣工认为我们值不值得去学习?我们蜀军和赵军士卒一样,都是一个鼻子两只眼,缘何我们不敌赵军?在汉中南部,发生在我们蜀军身上的情况,为何从未在赵军身上发生过?你们说,这样有利于我们蜀军的治军方式,值不值得我们去学习?”司徒彻淡声询问道。
司徒彻的话,顿时让大殿之内文武诸臣为之一震,此刻无论是文臣还是武将,他们顿时就明白了,先前大王暴怒的原因,目的就在这里。什么埋怨封严章在军中的影响、威望等诸事,这根本就是在为此事做铺垫。




第896章 蜀军改制

蜀王借着汉中大战失败,接着汉中境内蜀军的不遵军令,开始对蜀军的军队体系开始表示不满,并直言赵军军队制度的好处,并反问麾下臣子,蜀军学习以雄兵霸天下的赵国的优良军队制度是否可行。
司徒彻的话,顿时让大殿之内文武诸臣为之一震,此刻无论是文臣还是武将,他们顿时就明白了,先前大王暴怒的原因,目的就在这里。什么埋怨封严章在军中的影响、威望等诸事,这根本就是在为此事做铺垫。
文官还好,但是大殿之内的各个武将,顿时心中就一跳。他们身为蜀军将军,哪一个没有没有亲信,哪一个没有利用手中权力为自己谋私利?再加上蜀军辖地大族豪强盛行,这些领军将军,哪一个不是将家族子弟带入自己所处的地位之下,作为自己的亲信来用?当然,这些家族也罢,这些领军将军也罢,他们是无法动摇司徒彻的统治的。但是,他们确实影响这蜀军的发展,影响这蜀军军队的强弱。
不过,这一切都是站在国家的角度,站在君主,也就是蜀王司徒彻的角度来思考。对于这些领军将军而言,要是按照赵国军队的制度来,他们手中的权利起码要减去大半。没错,是大半,除了领军作战,负责战场指挥之外,其他的诸如下发军饷、考绩功劳、抚恤、军官升迁等各项有实际利益的权力,则尽皆被蜀王剥夺。当然,剥夺的也不过是他们想去做不该做之事的权力。如果站在一个正直的将军身份来说,这样并没有影响他的正真权力。
大王这哪里是在计较汉中战败之事,哪里是在埋怨封严章带来的祸患,这分明就是要对蜀军军队下手。但是,他们能反驳吗?汉中战败,就出了一个很好的例子在眼前。
“怎么?你们还有其他意见?”见没有人回答,司徒彻眼角浮现一抹冷光,旋即接着冷声说道,“还是说,你们也有封严章一样的想法,想要将你们麾下的军队变成私军?”
司徒彻此话一出,大殿之内的众多武将顿时脸色发白,尤其是那些手中有兵权,且权力极大的几个将军,更是额头直冒冷汗,深怕一不小心被大王以这个名义给他们给处理了。他们身后虽然有大族支持,但是,想要与国君做对,那自然是不成的。再说了,他们虽然手中有权,但是,军队也绝对不会遵从他们的意思与大王敌对。
“李明瞻,你是负责军中诸事的,你的意思呢?本王所言,是否有理?”司徒彻笑着询问蜀王府的行军司马李明瞻。
李明瞻早已经知道司徒彻想要做什么,他也是参与与司徒彻合谋此事的负责人,自然不会有什么为难之处。当即沉声道:“回禀大王,臣一万,大王所言甚是。赵国强大,天下皆看在眼中。赵军之强,天下无能出其右者,这是天下人人皆知的事情。赵军的制度,对于所有诸侯来说,都是值得吸取的,因为,这种制度,对国家,对军队来说,都是极有好处的。”
顿了顿,李明瞻接着说道:“当然,对于领军将军来说,也是很有好处的。最起码,能让他们专心与领军作战,而不是将心思投到其他方面去了,最后祸害国家,祸害家族与自己。是以,臣以为大王所言,我蜀军当立刻改制实施。”
“很好!说得好!”司徒彻抚掌赞叹道。旋即司徒彻又将目光看向了蜀国兵部郎中姜睿诚身上,姜睿诚不仅仅是蜀国的兵部郎中,还是姜氏一族的主事人。
“姜爱卿,你的看法呢?本王见你似乎有话要说,但讲无妨!”
听闻司徒彻如此说,姜睿诚脸色一紧,心中对司徒彻更加畏惧起来。姜睿诚很清楚,自己哪里是有什么话要说。先前姜破云在汉中大败的事情他都没敢轻易开口,像此等事关诸多利益的事情,他哪里会主动说话。但是,司徒彻偏偏将他拉出来,而他姜睿诚却不敢反对,也没有反对的理由。因为此事与汉中战败有关,要是他姜睿诚赞同蜀王意思,那么,汉中战败的责任自然就是汉中蜀军的责任,是因为蜀国的军制不好。
要是他姜睿诚反对了此事,那么他也就是在说明,汉中战败,不是因为汉中蜀军不遵军令,不是因为这蜀军制度不对,而是他姜破云的能力有问题。那么,这汉中战败的责任,那自然就是姜破云的。而姜破云能力不行,却能成为镇北将军,他这个兵部郎中有难以摆脱的罪责,是不是因为姜破云是你姜氏一族的族人,所以你姜睿诚就利用手中的权力,将姜破云推上了镇北将军的位置?
结果却导致大战失利,他姜睿诚这个兵部郎中也难逃罪责。姜睿诚很清楚,蜀王今日所做的一切,都早已经有所安排。虽然姜睿诚和许大人都明白,姜破云担任镇北将军,去汉中接替封严章的职务,不是他姜睿诚出力,而是蜀王直接任命。但是,又有谁胆敢将此责任推到大王身上?所以,只要有人将此事提出,那自然自然就是他姜睿诚的。甚至是,连带着就让姜氏一族被扫出蜀国朝堂。要是那样,他姜氏一族也就没有在成都府继续生存的能力了。他相信,要是让蜀王讨厌,只怕落井下石的人不在少数。
而姜睿诚很清楚,司徒彻此刻在大殿只能如此说,那自然是早有所安排。看看这前前后后的经过,要是没有安排,他姜睿诚如何也是不会相信的。所以,在官员之中,定然有知晓蜀王此举的人。要是他不同意,下一刻,就会被人揭发私用权力,识人不明以致使大军惨败,丢失汉中之地。
“怎么?姜爱卿还有什么顾忌不成?只管开口,本王会替你坐镇。”见姜睿诚有些发怔,司徒彻再次开口道。
姜睿诚明白,大王是在向自己表示,如果他同意,那则一切还好,大王依旧站在他姜睿诚的身后。要是不同意,那也就说明,他姜睿诚和姜氏一族与蜀国没有关系了。
“回禀大王,臣进过深思,也认为我蜀军可以效仿赵军制度,对军中情况做一改革,以避免封严章和汉中战败的事情再次出现。赵军强大,我蜀军想要战胜对方,不出奇招,只怕并不容易。是以,臣以为,大王之意可行。”
听的姜睿诚如此说,司徒彻轻笑道:“姜爱卿果然通与兵事,看来,兵部诸事,以后有姜爱卿在,当无忧虑。”
听着大王的赞赏,姜睿频心中暗叹不已。自己先前的这般一开口,自此就已经彻底得罪了所有的武将,尤其是实权武将和他们所在的家族。即便是有大王看重,但是,也不能让他有丝毫兴奋之色。他不是李明瞻,不仅是李氏大族出身,还是司徒彻的亲信,也是蜀国权力核心人员。他是兵部郎中,其上有侍郎,有尚书。即便现在蜀国内各部尚书都空缺者,但是,这并不是意味着这个位置不存在。这些个等级,始终都是存在的。他想坐镇兵部,还要上升两大级才行。但其中却要收到其他大族的敌对,他人的阻碍。
当然,姜睿诚此刻如何想,自然不是司徒彻需要考虑的。在询问玩姜睿诚之后,其有转向其他几个文官,而且,还是自己提前安排过的,没有大族牵扯的。片刻之后,大殿之内,诸多文官,基本上大都同意或者被动赞同司徒彻的意思。即便是有数人不赞同,但也没有敢直接反对,而是以自己文官,不熟军务为理由,建议司徒彻询问武将。
这些官员之所以敢反对司徒彻的提议,不是他们在蜀国之中职位高,权力大,而是因为他们是大族推出来提反对意见的,也想让更多的官员反对。
不过,司徒彻根本没有理会这些人,而且,也没有给这些人机会。在第三个官员如此说之后,司徒彻当即就暴怒道:“不熟悉军务?现如今天下大乱,国之重事,无出军务。你们不熟悉军务也就罢了,难道连眼睛也没长?看不出我军和赵军之间的差距?没看到赵国强大的原因?难道你们从来就没有在乎过和关注过我蜀国的大体情况?”
不等这名官员辩解,司徒彻就冷声喝道:“如此无能无才之人,本王要知何用?我蜀国朝堂要之何用?”当即就下令,剥夺一切职务,永不叙永。当然,之前的两人,也一并收到牵连,其中,不乏有吏部高官。
司徒彻此举,顿时让大殿之内还有其他想法和心思的官员不敢再有任何反对之处,司徒彻接下来的询问,几乎所有的文官都表示支持。不支持?前面那几个官员就是例子,剥夺全部职务,永不叙永的惩罚可不是那么好承受的。
“林爱卿,你认为呢?”末了,司徒彻直接询问其想来不爱理会的林世文身上。
林世文笑道:“大王所言,对于我蜀军来说,是莫大的好事。此事若成,我蜀军将浴火重生,才有能力与赵军对抗。大王此举,蜀军幸甚,当为之!如果雍王在世,也会大加赞赏大王此举。”
林世文如此说,顿时在大殿之内,引起不小的轰动。林世文虽然不讨司徒彻所喜,但是,其在蜀国内的影响,丝毫不亚于司徒彻。要知道,林世文是昔日雍王麾下三大重臣,在雍军体系之中,有着莫大的影响。虽然司徒彻现在已经将雍军体系变成了蜀军体系,但是,蜀军依旧是从雍军改变而来,其中的根基,依旧是昔日的雍军。
司徒彻自然明白林世文开口带来的意义,他也知道,自己此举,林世文定然不会拒绝。否则,他也不会询问林世文。不过,林世文直接开口赞同,还大家赞赏,确实让司徒彻感到满意。说实话,这也是林世文第一次这么爽快的赞赏他。也因为如此,让司徒彻对林世文的感觉顿时好上许多。
嗯……这以林世文的影响,要是此次改制开始,除了他之外,还真没有比他更适合作为主持此事的人了。
“左将军高欣,你以为呢?”司徒彻终于还是将话题引到武将身上,而且,还是实权的诸位将军身上,让他们表示他们对此次行动的看法和支持。
左将军高欣不由一阵苦笑,要说他没有利用手中的权力为自己谋私利,那自然是不可能的。要说他不明白此举对蜀军的影响,那也是不可能的。虽然他对于此举,有些不乐意,但是,此刻,他有选择的余地吗?
“臣也赞同大王之意,此举……此举大利我蜀军!”左将军高欣,成为第一个赞同此举的实权将军。当然,这也是他唯一能做出的选择。要是不赞同,那想要把蜀军变为私军,心有不轨之意的罪责,可就要降临到他头上了。要知道,这个罪责,可是死罪,与文官不赞同不同。绝对不会是简简单单免除所有官职就能解决的,那是要掉脑袋的。
随后,右将军张桐,前将军徐子真以及后将军韩乐等诸多实权将军,一个接一个的被司徒彻点名询问,让他们做出选择。这一刻,他们哪里还有其他的选择,不得不出言,赞同司徒彻所言,改变蜀军军制的意思。
“哈哈……很好!看来,诸位臣工都是心系我蜀国的肱骨之臣,很好啊,本王很欣喜!正如左丞所言,此举大利我蜀军,诸位臣工都赞同此事,那就将此事作为我蜀国首要大事来进行。这事不是说说就行的,要立刻实施。”司徒彻笑着说道。
“林爱卿,此事关乎蜀军未来,很是重要,非一般人能负责。在我蜀军,除了你之外,没有人比你更合适负责此事。随后本王会安排人手配合与你,全权负责此事,不知道林爱卿能否承担此任?”司徒彻看着林世文询问道。
林世文一怔,随即沉声道:“臣,定不负大王重托!”
“很好,军制改制,其他的暂且不急。但各部军中的军法官、后勤官员、功绩记录考核、抚恤等关乎各部军队诸事,从今日起,全部有你直接安排,各部直属本王管辖,各部军官、将军,都不得干涉,从今日其,也不得干涉此等事情。”司徒彻当场就将一部分原本属于各部将军的权利,收回到其自己手中,就是兵部,也无权干涉。
随后,司徒彻又将征召新卒,训练新卒的权利,交给兵部,有兵部统一负责,与各部将军再无直接关系,而军官将校任免,则也有兵部和有林世文负责,新成立的枢密阁双方协商处置,报备司徒彻,有司徒彻给出批示。
原本是蜀军在汉中战兵之事,结果,却成为司徒彻整顿军队,收复领军将军职权的引子,司徒彻这一手,让蜀国中枢官员和武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