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游戏竞技电子书 > 梦还楚留香 >

第60部分

梦还楚留香-第60部分

小说: 梦还楚留香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搞封禅,不信仙术灵丹。所谓“封禅”,即古代帝王祭夭地的典礼。在泰山上筑土为坛祭天,报天之功,称封;在泰山下梁父山辟场祭地,报地之功,曰禅。历代封建王朝都把封禅作为国家大典。以示夭下太平,并藉以歌颂帝王的功业。举行这种大典,要花费很大的财力、物力、人力。永乐十四年 (1416年),礼部尚书吕震上书奏请举行封禅大典,明成祖断然拒绝。对此,他举出两条理由,一条是;“今天下虽无事,四方多水旱疾疫,安敢自谓太平?” 一条是:“且《六经》无封禅之文,事不师古,甚无谓也。”(《明史?成祖本纪》)因此他不搞长途跋涉,劳民伤财的封禅活动。相传古时封泰山,禅梁父者七十二家。司马迁的《史记?封禅书》中也说:“自古受命帝王,易尝不封禅?”而明成祖则制止这种活动,在当时的历史背下,不能不说是一件大胆的改革。当然,他不是不祭天地,只是缩小范围,在京师附近祭一祭,即“祀夭地于南郊”而已。他不信什么仙术灵丹,而且深恶痛绝。据《明史》记载,永乐十五年(1417 年),有浙江某道士向他进奉金丹,说是服此丹可以长生不老。明成祖大怒说,这是妖人,叫进丹人自已把金丹吞下去,并“毁其方书”。这两件事,比起秦始皇、汉武帝之大搞劳民伤财的封禅活动以及迷信方士,求仙丹以延寿的荒唐行径来,明成祖的头脑开明得多。


        重视文化典籍。明成祖对文献的征编工作极为童视,对保存古文化典籍,颇有贡献。永乐元年(1403年),他刚即位不久,就命翰林学士解绪等人纂修《永乐大典》,经过六年时间的努力,完成了这部巨大的百。。;书。该书辑入古今各类图书七八千种,包括经、史、子、集、天文、地志、阴阳、医药、僧道、艺术等方面,约3亿7千多万字,为世界上最早的大百科全书。比十八世纪中叶出版的《大英百科全书》和《法国百科全书》要早300多年。


        放眼世界,大开中外交通。永乐三年(1405年),明成祖派遣宦官郑和为正使,王景和为副使,率水手、官兵27800余人,乘“宝船”62艘,远航西洋。他们从苏州刘家港(今江苏太仓东浏河镇)出发,到占城(今越南南部)、马来西亚的马六甲、印度尼西亚的爪哇、苏门答腊及锡兰(今斯里南卡)等地,经印度西岸折回返国。以后又于1407年至1433年的20多年间,先后7次出海远航,经过30多个国家,最远曾达非洲东岸、红海和伊斯兰教圣地麦加。当时他们乘的船,最大的长44丈4尺,宽18丈,可容100。人。这些航行比西方哥伦布、伽马等的航行早半个世纪以上,而且船队规模与船只之大,都超过他们几倍。郑和每到一处,都以瓷器、丝绸、铜铁器和金银等物,换取当地特产,与亚非各国加强联系,随行人员马欣著((流涯胜览》、费信著《星搓胜览》、巩珍著《西洋番国志》,记述航行中的见闻,都很有价值。


        明成祖的这一举措,促进了中国与亚非各国在经济、文化上的大交流,对中国的文明向外传播和中国人了解西洋情况,都产生积极的影响。这比两汉时期朝廷先后派遣张赛、班超出使西域,开通“丝绸之路”的壮举,更胜一筹。


        由于明成祖采取了一系列开明有力的措施,加上他善晓军事,除解除了藩王的兵权,巩固中央政权外,又屡次亲征漠北,杭击外来的侵略,打击蒙古贵族势力,大获胜利。曾设置奴儿干都司,管辖今黑龙江、乌苏里江、松花江流域和库页岛等地,使当时的中国颇称JJI盛。他在位期间,“威德遐被,四方宾服,受朝命入贡者殆三十国,幅员之广,远迈汉、唐两个朝代。”(文献取自《明史?成祖本纪》)

 
   学而远行之明代传说(三十三) '本章字数:3020 最新更新时间:2010…08…23 10:00:00。0'
 
 当然,明成祖不是完人,也有不足之处。《明史》对他的最后评论是:“成功骏烈,卓乎盛矣。然而革除之际,倒行逆施,惭德亦易可掩哉。”但从主流看,明成祖不失为历代君主中较有作为的皇帝之一。 

 明英宗朱祁镇(1427年-1464年),是明朝的第六位皇帝,明宣宗长子。先后用过正统(1436年-1449年)、天顺(1457年-1464年)两个年号。死后谥睿皇帝。

 

      明英宗是明宣宗长子,生母为孙贵妃(后立为皇后),《明史?后妃传》说其母为身份不详的宫人,为孙贵妃所养。生后四月即立为皇太子。


      宣德十年(1435年)正月,宣宗崩,时年9岁的朱祁镇即位,是为英宗,改次年为正统元年。英宗在位初期由太皇太后张氏辅政,内阁由三杨(杨士奇、杨荣、杨溥)主持,仁宣之治得以延续。正统七年(1442年),张太后卒,三杨以年老淡出政坛,宦官王振开始专权,其党羽遍天下,百官为之侧目。正统十四年(1449年),瓦剌蒙古大举南侵,王振劝英宗以五十万大军亲征,沿途铺张。返师途中,八月十五行至土木堡被瓦剌太师也先所败,明军“死者数十万”(《明史?英宗本纪》),英宗被俘,王振被乱军所杀,史称土木堡之变。随后,也先挟持英宗南下进攻北京,皇太后孙氏命英宗之弟?王朱祁钰监国,不久?王即帝位,是为明景帝,改次年为景泰元年,尊英宗为太上皇。

 明英宗出生四个月被立为太子,母以子贵,孙贵妃也因此得以正位后宫,胡皇后被迫让位。由于宣宗皇帝一手导演了废后的闹剧,因此在他的一生英明中点上了一个很大的污点。


      这样一个宫女的孩子,宣德十年(1435)正月即位,时年九岁,年号正统(1436…1449),改次年为正统元年。开始了他传奇的一生。随着仁宣朝重臣“三杨”的相继去世与引退,加之后宫宦官势力的急剧上升,正统朝的政治日趋腐败,著名的大太监王振就是正统朝宦官专政的代表人物,英宗对他言听计从,他也依仗皇帝的威严排除异己,树立朋党。


      当时的元朝在漠北的势力已经一分为二,瓦剌与鞑靼,两个部落互相征伐,到了英宗朝,瓦剌强大了起来,并不断骚扰明朝的北边,瓦剌部当时的实权掌握在也先的手里,他经常派人以向朝廷进贡为名,骗取赏赐,因为当时明英宗对进贡国家的使者,无论贡品如何,总要有非常丰厚的赏赐,而且是按人头派发。也先也是看中了这一点,派出的使臣不断增加,最后竟加到3000多人。

王振对此忍无可忍,下令减少赏赐,也先以此为借口对明发动战争。英宗年少气盛,想御驾亲征,王振也想耀武扬威,名留青史,极力撺掇朱祁镇亲征,但是由于当时明庭的主力都在外地作战,一时难以调回,因此朝中大臣都劝阻英宗不要亲征,但最后还是没有改变英宗的态度,于是从京师附近临时拼凑了50万军队,在明英宗的统一领导下浩浩荡荡开始亲征。

 由于连天大雨,加之粮饷接济不上,军队的士气非常低下。行到大同附近,看见被也先杀的尸横遍野明军尸体,英宗和王振都动摇了,于是决定撤军。但是王振的老家在蔚州,离大同非常近,于是他决定大军绕道蔚州撤退。王振的提议立即遭到群臣们的反对,认为这样会耽误撤退的时机,但是王振哪里听得进去,加上英宗也希望给王振衣锦还乡的机会,于是大军开始朝蔚州方向移动。

 

      这时王振又心血来潮,怕大军经过会踩坏家乡的庄稼,自己就会背上骂名,建议按原路撤军,就这样宝贵的时间被耽误了。当大军行到怀来附近时,辎重还没有赶到,于是王振下令原地驻扎等待。


      在怀来城外的土木堡,明军被也先大军赶超并包围。也先切断了明军的水源,明军被困死地。也先假意议和,趁明军不备,发动总攻。明朝50万军队遭到全军覆没,英宗被俘,王振被明将樊忠杀死,英国公张辅、兵部尚书邝野等大臣战死。这就是著名的土木之变。英宗也开始了他一年的北狩生活。


      英宗被俘后,也先觉得非常难办,是杀是留无法决定,好在也先的弟弟伯颜帖木儿认为英宗奇货可居,劝也先留下英宗,他的提议得到了也先的认同,英宗也得以保全了性命。英宗被俘的最初一段时间,也先总是带着英宗到处招摇撞骗,但都遭到了明朝边将的回绝,不久之后的九月六日,孙皇后与朝廷重臣立?王朱祁钰为帝,年号景泰,是为明代宗。这样明廷上下都安定了下来,同时明代宗也明发诏谕,不许私自与也先联系。


      这样,也先想靠明英宗大捞一把的计划失败了,于是气急败坏的也先率领瓦剌军队进攻京师,明朝方面早已做好了准备,北京军民在兵部尚书于谦的领导下击退北元军队。


      也先与朱祁钰讲和并称“迎使朝来,大架西去”,可是当时代宗已经坐稳地位,不想派人迎回英宗,但是在众大臣的不断建议下,只得派遣使者先去探听情报,第二次派往瓦剌的使者名叫杨善,他变卖家产买了许多奇珍异宝,并靠着他的巧舌如簧,硬是在没有圣旨的情况下迎回了英宗,英宗皇帝终于结束了他一年的北狩,回到了北京。


      英宗回到京师,代宗尊他为太上皇,但英宗并没有受到应有的礼遇,短暂的仪式之后英宗被软禁在南内,开始了他7年的软禁生活。即便如此,代宗还是不放心,他将南宫的大门上锁并灌铅,加派锦衣卫看守,食物由一个小洞递入,就是这点食物有时还被克扣,英宗原配钱皇后不得不自己做一些女红,派人带出去变卖了以补家用。代宗为了避免有人与英宗联系,还派人将南宫的树木全部伐光。英宗就在惊恐与饥饿中度过了7年的软禁生活。


      1457年,代宗得了重病,但是储嗣的问题还没有确定下来,众大臣决定在第二天上朝时进谏,请求皇帝早建储君。谁知就在这天夜里爆发了一场政变,原来五清侯石亨,徐有贞,宦官曹吉祥等人密谋帮助英宗复辟,希望成功后能够飞黄腾达。


      事有凑巧,当时北边传来了瓦剌骚扰边境的战报,于是石亨借机以保护京城安全为名调兵进城,这时忽然天上乌云密布,伸手不见五指,众人以为遭到天谴,都非常害怕,徐有贞站出来劝大家不要退缩,众人继续前进,并很顺利地进入了皇城,直奔南宫,石亨派人撞开了宫门,并请英宗登辇,这时乌云突然散尽,月明星稀,众人的士气空前高涨,簇拥着英宗直奔大内。 守门的军卒本想阻拦,这时英宗站了出来,表明了自己的身份,守门的兵卒傻了眼,众人兵不血刃进入了皇宫,朝皇帝举行朝会的奉先殿而来,并将英宗扶上了宝座,史称“南宫复辟”。这时已是天色微亮,众朝臣已经等在午门外准备朝见,听到钟鼓齐鸣,众人按序走入奉献殿,可眼前的一切使他们目瞪口呆,宝座上的皇帝已经不是景泰皇帝了,而是8年前的正统皇帝,正在众人犹豫之际,徐有贞站出来大喊“上皇复辟了”,众朝臣见此,只好跪倒山呼万岁,英宗就这样又重新取得了皇位。当时代宗正在后宫梳洗,听到这个消息后险些瘫倒在地,心知一切都已经完了。

英宗复辟后,改元天顺,代宗在一个月后病死,终年三十岁,以亲王礼葬在了北京西山。在石亨和曹吉祥的极力劝说下,英宗以“谋逆罪”杀害了北京保卫战的总指挥于谦,是英宗继土木堡之变后的人生又一大污点。


      但是天顺朝的政治比起正统朝来,要清明得多。英宗任用了李贤、王翱等贤臣,先后平定了石、曹之乱,社会还是向前发展的,明英宗曾对首辅李贤说过他每天的起居情况:“吾早晨拜天、拜祖毕,视朝。既罢,进膳后阅奏章。易决者,即批出,有可议,送先生处参决。”英宗也应算是一代仁君,他释放了从永乐帝就开始被囚禁的“建庶人”(建文帝的幼子朱文圭,靖难后被幽禁宫中逾五十年),恢复宣德朝胡皇后的称号,下旨停止帝王死后嫔妃的殉葬,他的这些举措被史学界称为“盛德事可法后世者矣”。


      1464年,英宗病逝,两次共在位24年,享年38岁,葬于裕陵。有子9人,女8人。庙号英宗,谥号法天立道仁明诚敬昭文宪武至德广孝睿皇帝。
 
   学而远行之明代传说(三十四) '本章字数:3042 最新更新时间:2010…08…24 10:00:00。0'
 
 太子朱见深继承皇位,英宗就这样走完了他复杂的人生道路。

 



      英宗回到北京,代宗尊他为太上皇,但英宗并没有受到应有的礼遇,短暂的仪式之后英宗被软禁在南内,开始了他7年的软禁生活。即便如此,景泰帝还是不放心,他将南宫的大门上锁并灌铅,加派锦衣卫看守,食物由一个小洞递入,就是这点食物有时还被克扣,英宗原配钱皇后不得不自己做一些女红,派人带出去变卖了以补家用。景泰帝为了避免有人与英宗联系,还派人将南宫的树木全部伐光。英宗就在惊恐与饥饿中度过了7年的软禁生活。

 英宗复辟后,即以谋逆罪将兵部尚书于谦、大学士王文等人下狱,初尚言“于谦实有功”而不忍杀之,因徐有贞力主“不杀于谦,今日之事无名”,遂于五日后斩于谦、范广于西市。天下冤之,后英宗亦悔(《明史?于谦传》)。

 

      天顺朝,英宗勤于理政,并任用李贤、彭时等贤臣,先后惩治石亨、徐有贞、曹吉祥等小人,政治尚算清明。又不顾左右反对,释放建庶人(建文帝幼子朱文圭,靖难后被幽禁宫中逾五十年,已猪狗不识),并提供饮食住行;听钱皇后之言恢复前朝胡皇后的位号;遗诏罢明代自太祖以来的宫妃殉葬制度,《稗事汇编》记载:“用人殉葬,吾不忍也。此事宜自我止,后世勿复为。”《明史》誉“罢宫妃殉葬,则盛德之事可法后世者矣。”'1',王世贞在《奔州山人别集》中称:“此诚千古帝王之盛节。”。

 

      天顺八年(1464年)正月崩,时年38岁。葬入明十三陵中的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