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仙侠武侠电子书 > 大帝修仙 >

第85部分

大帝修仙-第85部分

小说: 大帝修仙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刚刚动静是如此之大,尤其是那林易硬接秃发能那一击的爆破声,自是早已惊醒了那王府中的护卫。这些护卫只是普通凡人,大晋的子民,他们只是忠于职守,这些人虽然是对林易不敬,但是林易也并不会为难他们。幸好这司马干也算是视抬举,不然若是争斗起来,这拳脚可不长眼睛,这些王府守卫是难免会有死伤!

    “你是?”这司马干从那媚术中醒转开来,是终于看清了眼前这人长相,只是为何觉得是如此面熟。

    “皇叔太祖,你看这是什么?”林易拿出随身携带的那块玉佩道。这玉佩是司马遹出生之时,司马炎喜得皇孙,正是他所赐的宗祖玉佩,上面是刻着司马遹的姓名和出生时辰。

    “平原王参见太子殿下!老身真是有眼不识泰山啊!”平原王眼见这玉佩,终于想起了这林易是何人,连忙行礼道。他虽是贵为长辈,但是这林易这太子身份却是高于他,这行礼却是天经地义。

    林易连忙扶起平原王道:“皇叔太祖快快请起!”

    “老身自从中了这鲜卑妖人的邪术后,是一心向道,不问朝廷之事,虽然是足不出户,但是也早闻太子殿下是不幸早毙,而此时能再见殿下,真是我大晋之幸,天下之幸啊!”平原王又是老泪纵横道。

    林易并不想对这平原王隐瞒什么,况且是以这平原王在司马氏皇族内的地位,他现在正是要借助他的名声。于是他就把近一年来失踪发生的事情大概都告诉了这平原王,当然其中那些惊风骇俗,常人难以想象的事情自然是隐去不说。

    “想不到,殿下竟也是修道中人!”司马干兴奋道。时光迅速倒转,他好像回到了孩童时期,在他父亲司马懿的努力下,他从今有幸曾在那传说中的修真门派里短暂修习过,最终是由于自己资质太低,多年来修为不见增长,最终是回到了现实中,但是他多多少少对这些修真者有大概的了解。此时他见林易的所作所为,已经是猜是猜出了这结果。

    林易只所以能轻易信任这司马干,就是因为他发现这司马干的与众不同之处,显然是年轻时候曾被高人施法以洗毛伐髓,只是这天生根骨欠佳,再加上由于尘世间荣华富贵的迷恋,后天修为停滞不前,因此这才至今都徘徊在这炼己筑基入门的阶段,连这小成都没有达到。不过即使如此,这人也算是勉强踏入这修真一途,这人根骨资质自是远甚于常人。

    “不错,正是……”林易于是侃侃而道。真正想不到这司马氏皇族之中,还有这修真者的存在,于是把他这一年多时间是如何机缘巧合步入这修真之道告诉,却也没有隐瞒什么,只是他只是冒牌货,真正的司马遹已经被夺舍而死这太过惊世骇俗的事情,他自然不会如何相告。

    “这真都是老身的罪过啊!”司马干听到那李图曾经图谋不轨的事情后,激动地道。原来这司马懿当年留下他这个后手,就是因为对那些修真者的不放心,只是想不到他后来被那妖女媚术所迷惑,自是失去了守护大晋皇族的责任。

    “不过,殿下也因为此事却是因祸得福,真是祖宗保佑,天不亡我大晋!殿下果真是天子化身,有大气运之人!既然殿下也是同道中人!先父留给老身的秘密终于不用带入土了!”司马干又接着道。

 第一百三十七章 水镜庄

    隐藏了数十年的秘密本以为要带进棺材,此时终于找到了托付之人,这司马干自是十分兴奋,滔滔不绝,林易能做的就是做个认真的倾听者,半个多时辰后,他终于了解到了这其中的一段故事。

    他从那鲜卑男女的谈话之中,早已了解到这是司马故里的风水是那水镜先生司马微所布置,只是想不到这司马微却是和他一样,也是这修道中人。

    水镜先生姓名司马微,虽然同是司马姓,但和司马懿并不是同族之人,这司马微并不是司马卬之后。

    司马徽,字德操,号水镜先生,颍川阳翟(今河南禹州)人,以有知人之明著称于世,是中国东汉末年著名隐士,也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术士。

    汉灵帝末年,群雄割据,有经邦济世之才的司马徽不愿施展才能为时所用,他缄默固守,甘愿陷居阳翟故里,躬耕度日。名士庞德公送号“水镜先生”。由于他从来不说别人的短处,别人跟他说话,不管好事坏事,通通说好。所以后人又称他为“好好先生”。其才华始终未得施展,一生湮没不彰。徽平时从不讨论别人,如有人向他求问,他也不品评高下,总是说好、好、好。因此这司马微表面上看就是凡事都说好,不讲原则,只求遁世的人。

    当时,徽与襄阳名士庞德公相友善,德公的侄子庞统,字士元,少年纯朴诚恳,无人知道他是奇才,唯德公甚为器重。庞统年十八岁时,以德公之名前往颍川拜见徽,二人交往,十分投机。最后,徽盛赞:“你真是个有才德的人,应当称作“江南第一名士”。这之后庞统的声名大显于世。由此可见。徽确有知人之明。

    刘备访问他,问天下大事,他在推荐诸葛亮、庞统时却态度坚决,语气十分肯定。他说:“儒生俗士,岂识时务?识时务者在乎俊杰。此间自卧龙、凤雏。”刘备问是谁?他说:“诸葛孔明、庞士元”。 于是司马徽向刘备推荐诸葛亮、庞统两人,说:“卧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

    刘备想请司马徽出山相助,司马徽自称是山野闲人,不堪世用。谢绝邀请,后司马徽推荐徐庶去找刘备,刘备知徐庶乃一奇才,认其为军师,后又经徐庶推荐,刘备方知卧龙诸葛,于是才引出了“三顾茅庐”的千古佳话。

    这些都是正史所载,妇孺皆知的事情。隐藏在其背后的故事却是如此让人感到惊讶。原来这水镜先生司马微和司马懿虽是出了五湖,但却是同宗同族之人。是叔侄关系。

    司马懿的郡望温县和司马微的郡望颍川不过相隔百里之地,这温县司马氏和颍川司马氏是同宗同祖,皆是殷王司马卬之后。当年司马懿祖父司马隽东汉末年,曾任职颍川太守。这颍川就是这司马微的家乡,他们这其中的关系就是此时认了祖归了宗。

    不过这司马微是早已未卜先知,料到这不久后天下将大乱,而这温县司马氏是河内大族。而他也将处于各方势力的夹缝中生存,为了不惹下不必要的麻烦,因此自是没有公开这其中的关系。

    原来是如此如的缘故。难怪是这司马微是如此尽心尽力暗中帮助这司马懿。这司马微是三国第一隐士高人,诸葛亮、庞统、徐庶皆为其高徒。

    但是这一切只是这表面现象,这水镜庄真正的存在原来竟是这一处修真门派,这水镜先生司马微修为更是早已到了腾云驾雾,飞沙走石的境界。

    水镜庄的旧址位于今天湖北省南漳县的玉溪山麓。传闻其水镜庄,专门培养天下奇人异士。每位成员皆被视为当代最杰出的军师,因此各方诸侯无不想方设法招揽,以求为己效力,但他们多半仅依自身的意愿、信念和理想行事,不受任何形式的威胁利诱。这民间传说果然不假,绝不是空穴来风。

    水镜庄又称白马洞。在南漳县城南门外1公里。背倚玉溪山,层峦叠翠,下临彝水,泉流淙淙。山腰峭壁处有一天然石室,刀削石壁之间有一岩洞相传一白马常出入洞内,上古叫“白马洞”。东汉末年,名士司马徽为避北方战乱而南迁于此,雅号“水镜先生”;“水镜庄”由是得名。

    公元206年,刘备襄阳遇难,马跃檀溪来到水镜庄,在水镜庄与司马徽相遇,司马徽向他推荐“伏龙凤雏,二人得一,可安天下”,由此便引出了“三顾茅庐”、“隆中对”等故事,三国鼎立,更使司马徽名昭一声。

    水镜先生的究竟是如何来临?据说,司马微的好友庞德公,也是当时著名隐士,在鹿门山举行酒会,诸友或歌或咏,很是热闹。司马徽论古谈今,言谈洒脱超凡,令满座寂然,敬意盈胸。庞德公举杯上前,说:“先生数典如流水,水清似镜,真乃水镜先生矣。”此后,“水镜”之名便名扬中原,隐居之地白马洞也被称为“水镜庄”了。

    从山下到洞口高约数十米,青石板铺就的石阶直达环山城墙。此洞深有约30米,高约8米,宽约8米,相传有白马常出入于此洞中,故名白马洞,也叫圣马洞。洞内风雨不至,冬暖夏凉。洞中有石桌、石凳、石床,可以读书,可以抚琴,可以酣眠,古意甚浓。洞口阔内狭,形状像是个大喇叭。当年,水镜先生常在洞内抚琴,悠悠琴声借着岩壁的回声,传响于山林水壑之间,很有几分情趣。

    遥想当年,清风瘦骨的司马徽束古装、佩长剑在此抚琴弈棋,吟诗作画,临风把酒,好一派自在洒脱的隐士风采。这悠悠雅意,不知影响了多少中国文人。甚至在中国入仕者内心深处,何尝不深藏着一幅这样的山林生活图!

    水镜庄内,多是亭阁式建筑,飞檐凌空,气宇轩昂,金窗修户,朱梁画栋。司马徽、庞德公和学生诸葛亮、徐庶、庞统等人风采飘逸,常在此弈棋、弹琴。院内风格古雅素朴,青砖黛瓦,映着绿树红花,显得极有画意。院内绿树掩映,花香鸟语,典雅幽静。

    相传水镜先生就是在这水镜庄内与刘备剪烛夜话的。当年一个是挥手论势的水镜先生、一个是手按剑柄洗耳恭听的刘皇叔;一个是林泉高士,一个是落难英雄;一个是诚心荐言,一个是虚心聆教。若不是有这番长谈,刘备怎能得卧龙、凤雏之助,怎么能摆脱困境、迅速崛起?

    当年司马干曾在此生活学习一段时间,自是对这水镜庄的情形是一目了然,记忆犹新。但是当司马干当年入水镜庄学艺之时,诸葛亮、庞统等师兄是早已经是早已下山。

    按照这司马干所叙述这般,林易是早已探出这水镜庄可不仅仅是世外桃源般,只怕就是那传说中的洞天福地。只是这样的小灵天之地,常人自然是可遇而不可求,自从这司马干由于天资不佳,学艺不精,离开这水镜庄后,这水镜庄就好像从这世间消失一样。

    后来他曾又多次深入南漳,按照记忆中的路线去寻找这水镜庄。只是可惜早已是物是人非,山还是一样的山,水还是一样的水,那处白马洞却是杳无踪迹,只剩下到处怪石嶙峋。因此这司马干更加相信这司马微就是那传说中的仙人,而那水镜庄就是这传说中的仙人洞府,自然是可遇而不可求。

    不过也就是因为此事,司马干就开始耽于世事,一心梦想出尘,四处求仙问道,淮南安刘安成为了他的目标,只可惜后来却不应被这鲜卑妖人钻了空子。

 第一百三十八章 和氏璧和传国玉玺

    “天下名山大川无数,而这玉溪山却并没有多少特别之处,可为什么这水镜庄偏偏就安在这南漳县玉溪山之中?”司马干突然对林易问道。

    林易自然是十分不解,也跟着疑惑道,“难道这其中还有什么必然的联系?水镜先生选择这玉溪山是刻意而为之!”

    司马干捋了捋胡须道:“不错!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这玉溪山虽是高不过百丈,深可清澈见底,这其中却是有着十分不凡之处。

    水镜庄脚下是一道清溪,水声潺潺,更是给这水镜庄平添了几许清幽和仙气。据说,玉溪山也因此而得名。溪上有一便桥,人行其上,大有凌波微步的感觉,恍如腾云驾雾。沿着庄后的蜿蜒小径,直达玉溪山主峰。

    据说这玉溪山是楚文化发祥地——荆山山脉的一支;南延70多公里,与玉印岩——当年楚人卞和的得玉之处遥遥相望。站在山巅,纵目望去,水镜湖碧水长天,浑然一色,绿雾山影,宛如仙界。近处的南漳城人车如织;田园风光一览无余,山下蛮河如银带绵延,令人心旷神怡,尘念皆无。”

    “和氏璧?难道是此山之中也是盛产神玉?”林易惊问道。

    “关于这和氏璧的故事,这天下是早已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世人大多记住其中惊心动魄的故事,却大多忘了这卞和究竟是从何处而得的这块珍宝!”司马干道。

    关于这和氏璧的故事这其中自然是有很长的一段故事。说是在春秋时期,楚国有一个叫卞和的琢玉能手,在荆山(今湖北省襄阳市保康县内)里得到一块璞玉。卞和捧着璞玉去见楚厉王,厉王命玉工查看,玉工说这只不过是一块石头。厉王大怒,以欺君之罪砍下卞和的左脚。厉王死,武王即位,卞和再次捧着璞玉去见武王,武王又命玉工查看,玉工仍然说只是一块石头。卞和因此又失去了右脚。武王死,文王即位,卞和抱着璞玉在楚山下痛哭了三天三夜,眼泪流干了,接着流出来的是血。文王得知后派人询问为何,卞和说:我并不是哭我被砍去了双脚,而是哭宝玉被当成了石头,忠贞之人被当成了欺君之徒,无罪而受刑辱。于是,文王命人剖开这块璞玉。见真是稀世之玉。命名为和氏璧。

    和氏璧面世后。成为楚国的国宝,从不轻易尔人。从楚文王到楚宣王的大约四百年间,世接代传,和氏璧一直是归存楚国王室。后来。楚国向赵国求婚,使和氏璧到了赵国。也有一说是楚威王时,因嘉奖相国昭和灭越败魏有功,赏赐予他。后昭和于赤山举宴会饮,应众宾客所求而拿出传观共赏。此时恰好此山下深潭有鱼儿戏水,众人趋之争睹。那承想宴尽人散,和氏璧竟然不翼而飞!当时尚未发迹的张仪正屈附于昭和门下,众疑其无行,必盗相国之璧。于是“共执张仪。掠笞数百”。但终查无实据,只好作罢。究竟是否冤案一桩不得而知,反正和氏璧了无踪影,不知去向。数十年后,赵国宦官缪贤偶以五百金购得和氏璧。赵王闻之,于是占为己有,从此璧落赵国。

    究竟这和氏璧是如何从楚国落入道赵国之中,这史书虽然是没有明确记载,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找和氏璧最终是归了赵惠文王之手。后来这这件事情让秦昭王知道了,他就派使者对赵王说;自己愿意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