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明官商 >

第118部分

大明官商-第118部分

小说: 大明官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午饭后,冯虞又请来赵承庆,商议应对年前正德阅军之事。没说几句,只见帐外有人说话:“卫求见。”紧接着,只见一名年轻士子走进大帐。冯虞细看此人,一身月白色的丝面棉袍,面向斯文,眼神里略略有些惶惑。“不知两位大人唤我过来有何吩咐?”
    冯虞笑道:“也没什么大事,只想与你叙谈一番。坐下说话吧。”
    待卫坐定,冯虞拿起一叠纸张,“这《武备策》可是你的大作?”
    卫一愣神,随即答道:“不敢当,确是拙作,可是有不妥之处?”
    “那倒不是,只是觉着此文颇有些见地。文中说,用兵贵精不贵多。欲得精兵,不单要选贤任能,练而后战,足饷足食,还需工其器,有所恃方能御侮。”
    “是。”
    “文中又说,本朝之得天下也,多藉火器。故而现下应着力研发火器,操练精熟。又说施用火器须重五因。”
    “是。五因,即因时、因地、因敌、因器、因战。所谓因时,即统兵官需善察天时。依风向、晴雨之机,定行止战守,以求火器之极大功效。所谓因地,即统兵官需善用地利,居高临下,抢占上风。所谓因敌,即统兵官需因敌情不同而善择火器。如守时,则用火器分层拦射,攻时则应集火攻敌之瑕隙,破一点则乱全局。所谓因器,即统兵官需精心调配各式火器,如火铳轻便擅攻,火炮利于远击擅守。所谓因战,即统兵官需擅用各式火器,战时火器与白刃并用,轻重火器调度有序……”卫说到这话题顿时来了精神,侃侃而谈。
    冯虞听着频频点头,待卫停歇下来方才问道:“这些个,你从何处习来?”
    正文 第二百二十三章 动员
     更新时间:2009…6…18 18:23:04 本章字数:2383
    听冯虞突然问起这个,卫淡淡一笑:“学生并无神通,自然无法凭空悟得这些。学生先祖自正统朝以来,世代掌兵,曾统军平民变,破辽东蛮夷。历次战中,每每以火器慑敌胆催敌锋而制胜。学生虽孱弱,自幼也长在军中,耍不动刀枪,却好把玩铳炮。看得多便想得多,平素又好乱翻些兵书,渐渐便有此心得。”
    冯虞点头道:“这便说得通了。你这般见地,本朝许多战将亦是远远不及的。不过,恕我直言,还是书生意气了些,也未脱往古兵学之窠臼。不过,一介书生从未经历战阵统领兵马,能有此议已是殊为不易了。”
    听了冯虞这番褒多贬少的评价,倒是出乎卫的意料。“大人,往日学生与家父论兵时曾说,火器之犀利远胜白刃百倍,日后必然大用。或许便有一日,我大明官兵作战将全用火器也未可知。家父则说,火器犀利,却是受限极多,之能算是奇兵。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正为基,奇为变。要练强兵,根本还是弓刀石马步箭,阵而后战。否则有奇无正,吃过一两回亏,便无所谓奇了。”
    冯虞听罢大笑,“火器是兵器,白刃亦是兵器,所谓正奇,火器用得多了,白刃便是奇了。如今军中以白刃为重,操火器者不过十一之数,归根结底,无非是火器施放繁琐,受天时所制,威力不足,又不够精准。若是这些个一一克服,只怕是各军皆要抢着来用了。方才我说你所持之论未脱往古兵学之窠臼,全因你所说火器用法,全脱胎于历代火计施用之法,对火器之根本尚未勘透。”
    “请大人赐教。”卫这回是诚心求教了。
    “火器与白刃之大不同。要害便在及远、施放。与弓弩有些相似,却又犀利许多。因此,其用法首重集火攒射,纵然不如弓弩之精准,杀伤力却要大上百十倍。但其施放完毕后总需装填、瞄准,故不如刀枪一般可不停砍杀,故而用火器,最怕敌军欺近肉搏。那么。火器当如何扬长避短?唯有阵型。既要使火器施放绵绵不绝,使敌无力乘隙迫近,又要调度得力进退有序,以免遭敌迂回绕袭。此外,兵马编制也得调整,你那五因中的因战说的便是这等道理。呵呵,这回你是来着了。不瞒你说,本都护正有心自年后起在军中大量配装火器。你若有兴趣,不妨置身其中,必定大有收获。”
    卫听了大喜,险险冒出一句“英雄所见略同”来。后来想想,这话似有与上官比肩之意,话到嘴边。总算是硬硬憋住。“多谢大人成全。”
    冯虞一摆手,“我是看你文中多有智芒,起了爱才之心。这样,明日起你便在我身边,咱们时时切磋,你也可多看些听些,或有些心得。”
    “多谢大人了。更新最快wap。1~6~k。cn”卫老老实实地给冯虞深施一礼。
    日落时分,冯虞与今日一干衙内共进晚餐。将今日与赵承庆议定的安排一说。众人再无骄狂之气,也想早些个融入军伍。自然皆无疑义,这事就算是这么定下来了。第二天一早,一拨人全都换了冯虞亲兵号服随队严训。几个士子倒也不用顶盔贯甲,不过每天清晨时,也要起来跟着冯有理慢跑、打拳、骑马、射箭。冯虞说了,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驭,五曰六书,六曰九数。射驭的本事即便是读书人也不得荒疏,何况两军交战,遇着什么事都有可能,即便打不过,至少也得能跑得赢吧。
    这是白天,每到晚饭后,这一拨人与上百名冯虞觉着是可造之材的将佐便一并来到中军大帐,听冯虞讲授新军制、新战法,点评热兵器时代经典战例,以及指挥、参谋、后勤、工程、政工作业规程。冯虞前生虽不曾受过正统军事教育,不过平素对这些颇有兴趣,多多少少是知道一些的。虽然只能算是半瓶子醋,不过对付现下这些人已是绰绰有余了,又是轻车熟路,自然不用太费心思。
    如今,侍卫亲军可说是局面初成,不过,眼下还有件大事有待定夺,就是年前正德校阅一事。既然是校阅,自然不同前两回,做贼一般偷偷摸上门来,必定是大批文武跟随。换句话说,豹房侍卫亲军这回要公开亮相了。可如今这拨人马只是初步捏合,相互之间人头还没认熟呢。
    冯虞召来赵承庆、陈琛等人,钻在帐里密议了一整天,方才拿出定案。第二天一早,冯虞头一回正儿八经升帐议事,全军哨官以上将佐全数到齐。冯虞入营之后头一回不着甲胄,一身蟒袍升坐帅案。点名应卯之后,冯虞说道:“诸位,这些天来日夜操演,辛苦了。今日召集诸位过来,有大事要讲。想来大家已然知晓,皇上……”说着,冯虞冲京城方向一抱拳,全帐将佐也站得更直了。
    “皇上对我侍卫亲军极为关注,两次亲身来营视察,年前还要亲来校阅。如今满朝皆视我军为皇上亲卫,咱们断不能给皇上丢了脸面。今日本都护召诸位过来,便是要布置此中事项。”一听有露脸地机会,众人自然是欢欣鼓舞,一个个挺直了腰板,凝神细听。“第一件事,明建制。按着军职分划,今日起各部分授番号,由低至高分为伍、什、排、连、营、团、旅、师,团以上统编番号,以下则逐级独立编号。如第三师第九旅第二十七团第二营第一连第一排第一什第一伍。团以上授军旗关防。定等级方能明号令,这是第一条。可有不明白地?”
    看众将纹丝不动,没有说话的意思。冯虞便自顾自往下讲:“再有,待会子全军齐集校场,看都护亲军操演阵列、行进,明日起全军每日除正常操练之外,专花两个时辰操演队形。我那些亲军就是教头,分散到各什各排,全军就跟着他们走操。此时到年底已时日无多,诸位务必全力以赴。哪一队出了纰漏,不用本都护打发,自行走人罢。”
    众人一齐叉手,轰然应声领命。冯虞又补了一句:“回去晓谕全军,明日起顿顿加餐,全给我打起精神来!”
    毕竟是当初大练兵时精心打熬过的,冯虞亲军操演起来果然是地动山摇声势煊赫。虽说有阵子没正儿八经走操了。可是百人的方阵一举一动还是那么整齐划一。这一手果然将全军上下震住了。冯虞还嫌火不够旺,又加了一句:“此次校阅,哪个连拔得头筹,本都护特授连旗一面,加倍发饷!”
    正文 第二百二十四章 何等威风
     更新时间:2009…6…18 18:23:05 本章字数:2663
    腊月廿八,正德果然领着一大帮子人浩浩荡荡上门来了,天子卤簿摆出五里多地,车驾次第,羽仪护导。冯虞领了三军将佐早早在辕门外候着,待天子仪驾出现在眼帘时,众人一齐跪倒接驾。待得全副仪仗行过之后,天子銮驾在冯虞身前落定,正德一身戎装华胄直奔过来,一把将冯虞拉起,笑呵呵地说道:“朕又来了,今日可有什么好看的?”
    冯虞躬身回道:“三军将士已在校场外恭候陛下校阅。”
    “好。”正德拉着冯虞迈步便要入营。这时刘瑾从后头探个脑袋过来,“皇上,何不乘銮驾入营?”
    正德连连摇头:“刘瑾,军中的规矩你不懂。西汉时匈奴犯境,周亚夫守细柳营,文帝亲往犒赏三军。哪知却给拦在营外。随扈前往交涉,门军却道,将军有令,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后来果真是直到周亚夫下了军令,方才打开寨门迎接。门军又说,将军曰:军中不得驰驱。到了帐前,周亚夫一身戎装,只行拱手礼,道是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文帝听了,非常感动,欠身扶着车前的横木向将士们行军礼。文帝慨叹,此真将军矣。匈奴退兵后,文帝即升周亚夫为中尉,警跸京师。文帝弥留之际,又嘱太子,日后此人可堪大任。果然,之后平七国之乱正是此人。所谓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今日,朕当效文帝故事,也以军令军法为尊。”
    正德都是这个态度,身后文武哪个敢造次,一个个老老实实跟在后头步行入营。冯虞赶忙让人牵来些马匹,“皇上,军中无故不得纵马,却也未说不得骑乘。”
    正德是见着有马骑就来劲,自然不再推辞。翻身上马与冯虞并辔前行。同来的文武也纷纷上马,心道还是这冯虞晓事,真要一路走进去,虽累不死却也大失威仪。至于那些不会骑马的,只好让兵丁硬拽上马去牵行了。
    到了校场帅台上,只见偌大的场地中空无一人,四下里却竖满门旗。每隔几步便有兵丁守卫,倒是盔明甲亮杀气腾腾。正德回头问:“冯爱卿,今日还有玄机不成?”
    冯虞点头道:“陛下请看。”
    说着,冯虞上前一步,将手中令旗一摆,帅台左右三十六面大鼓立时爆响。一干文武吓吓了一跳,胆小的当场色变。听着这战鼓声,正德却一下子热血上涌。来劲了。
    随着这隆隆战鼓声,一队兵丁扛了五十只草人靶,密集摆放在帅台对面约三百步远的地方。这些兵丁刚刚退走,只见校场正东门旗一分,上百铁骑飞马奔出,从距离草人百步之处飞驰而过。马上将士弯弓搭箭,瞅着那些草人便射。百只草人转眼便已奔过。就是这眨眼工夫,这百名骑军已齐射过三轮。再看那些草人,已是如刺猬一般。
    此时赵承庆在旁高声说道:“往古雄兵好用强弓开满即射。我朝则喜用软弓长箭,即所谓力胜其弓、必先待满、莫思弓软、服当自远,凡造弓视人力强弱为轻重。上力仅挽一百二十斤。不过,骑军对战,驱驰间难以细细瞄准。故而我豹房侍卫亲军骑军仍尚强弓攒射,求远求快。”听了这番话,文武群臣有的频频点头,有的不以为然,大多却是懵懵懂懂不知所
    这一队骑兵方退,又一队骑兵衔尾而来。这一队人马却是个个手擎斩马刀。排作一队,直奔草人而去。到了近前。战马飞掠而过,将士纷纷探身手起刀落,一只只草人的头颅便依次被劈落在尘土之中。
    正德看得高兴,当即拍掌叫好。皇上领头,一干文武自然要紧跟,顿时一片欢呼夸赞声起。这当儿,赵承庆又对众人说道:“远则驰射,近则劈刺,方才这百余官兵原本皆是九边精骑,马上功夫决不弱于塞外胡骑。”
    这话倒是没人再嗤之以鼻,即便是眼力再差的也看得明白,虽说方才不过是一个探身斜劈,内地卫所兵还真没几个能做得像样地,说得过些,且不说刀法精准,就那一探身,不从马上掉下来就不错。
    接下来的表演更花哨。紧接着又是一队骑军飞出,这队人马与方才不同,个个手无寸铁。台上众人正在诧异,只见这十余骑进了校场便绕场飞驰起来,一边却整齐划一地做起了各种特技动作,什么马上倒立、蹬里藏身,最后竟如鹞子一般依凭马背上下翻飞。直看得台上君臣齐声喝彩。正德高声夸赞:“我大明健儿如此骁锐!塞外那些个鞑子号称什么弓马纯熟,朕看也未必便能胜过。”
    听正德如此夸赞,冯虞自然高兴。此时却听背后刘瑾低声咕噜了一句:“也不过是杂耍功夫,真要上阵,不还得是列队厮杀么。”
    冯虞转头笑道:“公公所言极是。鞑子弓马是不错,可在太祖成祖朝,若是摆开堂堂之阵,便断非我军对手,差的就是这阵法严谨调度有方。故而成军以来,我侍卫亲军苦练队列,便是要临阵不乱进退有度。下头便是了。”
    说着,冯虞又一摆令旗,台下的大鼓由方才密集的催阵鼓一下便节奏明晰起来。随着号角声起,四下里门旗齐开,一个个刀裁一般严整的百人军阵赫然入目。
    此时,伴着阵阵鼓点,军乐声大起。踏着这鼓点的节拍,第一个方阵向着帅台迈步走来。帅台上当即发出一片惊叹之声。原来这队人马走得是如此齐整,上百人挥手地高度、迈出的步幅竟是毫无二致。往日看过校阅兵马的大臣为数不少,如此严整森然的队伍却是从未得见。此时,后头各军阵次第启动,竟是一般的整齐划一。划一的森森杀气,划一的脚步铿锵,化作无形的威压,令台上众人心头凛然。
    此时,第一方阵已行至台前。众人定睛细看,这百人地戎服与其他明军大为不同。灰绿的服色、铁黑的甲胄、面目用炭粉抹得乌黑,身背背囊,手托从未见过的细长火铳,头上还插着一柄柄雪亮的三棱刺刀。一个个杀气腾腾目光凛凛,竟让人不敢对视。
    猛然间,只听排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