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明官商 >

第120部分

大明官商-第120部分

小说: 大明官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正文 第二百二十七章 军歌嘹亮
     更新时间:2009…6…18 18:23:05 本章字数:3635
    一个时辰巡营完毕,冯虞领着一干将校来到校场,此时兵士们正围着篝火歌舞嬉闹。看见统帅巡营回来,上万官兵一齐起身敬礼。这可不单是例行公事,看着弟兄们一双双炽热的眼神,冯虞心中也生出几分感动。说来除夕巡营也算不得什么大事,却尽收三军之心。谁说这些骄兵悍将难对付,只要将他们当人来看,稍加恩义,这些直性汉子便以性命相托了。
    冯虞冲着周遭一拱手,“弟兄们,今日是除夕夜,咱们卫国从军,远离了家乡父老,却收获了这军中袍泽手足情。平日里咱们弟兄相称,什么叫弟兄?就是沙场上可以将后背托付给他,危急时甘心以命换命,走不动路时有人替你挑行李扛刀枪。我冯虞不是什么万马军中取贼酋首级的上将军,也没有张良孔明能掐会算的本事,只有一颗待将士如兄弟的赤诚之心。说起来,这是我冯虞头一回在营中过年,今晚咱们没大没小,尽欢而散!”
    冯虞随意挑了个人堆坐下。校场上每堆篝火周围大约围坐上百人。今晚每位官兵特准饮酒半斤。接着酒劲,各堆将士或歌或舞,好不热闹。冯虞凑进来这一堆将士来自延绥镇榆林堡。此时正有一名小校,自告奋勇起身吼起了一段秦腔:“金沙滩直杀得山摇地动…………拼性命和番奴对垒交锋…………我杨家投宋主忠心耿耿…………一个个为国家不僻吉凶………………东挡西杀;南征北战;两军阵前;万马军中;不惜命!是忠臣丧疆场死亦有荣…………”
    一片叫好声中,又一名哨官一跃而起。抱拳道:“各位弟兄,今日赵某也献个丑,来一段《驻马听》。水涌山迭。年少周郎何处也?不觉的灰飞烟灭,可怜黄盖转伤嗟。破曹地樯橹一时绝,鏖兵的江水犹然热,好教我情惨切!这也不是江水,二十年流不尽的英雄血!”
    唱完这段。那哨官扭头便鼓噪道:“弟兄们,今日难得与都护大人同坐,咱们且请都护大人也来上一段,如何?”
    众军士趁着酒劲高呼:“都护大人来一个…………都护大人来一个…………”周边几堆人听见动静,也跟着欢叫起来,很快,全场轰动,数万官兵一起高喊。冯虞没想到还有这么一出,先是一愣,想想不好拂了众人之意。便起身走到帅台之上。“三军弟兄,我冯虞这破嗓子本不是唱曲地料。不过今日官兵同乐,我也就豁出去了。”
    说着冯虞左右看看,觉着少了点什么。“来人,抬面大鼓上来。”话音未落,便有数名将校乐呵呵一跃而起。七手八脚抬了面催阵大鼓到台上。冯虞接过鼓槌,甩去披风,分腿在鼓前站定。此时,全场屏息凝神。
    “咚、咚、咚咚咚咚……”一阵催阵鼓点急响之后。冯虞和着鼓点开唱:
    “傲气面对万重浪
    热血像那红日光
    胆似铁打
    骨如金刚
    胸襟百千丈
    眼光万里长
    我发奋图强
    做好汉
    做个好汉子
    每天要自强
    热血男儿汉
    比太阳更光
    让海天为我聚能量
    去开天辟地为我理想去闯
    看碧波高壮
    又看碧空广阔豪气扬
    我是男儿当自强
    昂步挺胸大家做栋梁
    做好汉
    用我百点热
    耀出千分光
    做个好汉子
    热血热肠热
    比太阳更光”
    一曲罢了,全场将士纷纷跃起叫好。==  首发    ==这年头不论军歌戏曲,多是文人习作,能唱出这等雄浑霸气的少之又少。这首歌词作稍显粗陋,却是尽显阳刚,最能入军士之耳了。台下不少军士喊道:“都护大人,再来一段!都护大人,再来一段!”
    冯虞也是唱得兴起。高声喝道:“将士们。弟兄们!这些年,咱们为国从军。风刀霜剑,舍生忘死,为的何来?”
    台下猛听得这一问,都是一楞,接着便有人七嘴八舌回道,“当兵吃粮”,“建功立业”,“咱们军户不当兵不成”……说什么的都有。
    冯虞笑道:“好。今日本都护就说说为什么来当这大头兵。”
    鼓声又响,只听冯虞歌声顿起:
    “咱当兵的人有啥不一样
    只因为咱们都穿着朴实地戎装
    咱当兵的人有啥不一样
    自从离开了家乡就难见到爹娘
    说不一样其实也一样
    都是大好的年华都是热血儿郎
    说不一样其实也一样
    一样的足迹留给山高水长
    咱当兵的人就是不一样
    头枕着边关的明月身披着风霜
    咱当兵的人就是不一样
    为了国家的安宁咱们紧握手中枪
    说不一样其实也一样
    都在渴望辉煌都在赢得荣光
    说不一样其实也一样
    一样的风采在大明的战旗上飞扬
    咱当兵地人有啥不一样
    只因为咱们都穿着朴实的戎装
    咱当兵的人就是不一样
    为了国家的安宁咱们紧握手中枪
    咱当兵的人就是这个样!”
    这首歌唱到半截,许多官兵就一边流着泪一边打拍子。一曲终了,掌声雷动,经久不息。冯虞也是心绪难平,冲着全军将士一拱手,便要下台。哪知佐近的官兵一下子涌了过来,堵住台阶,不让冯虞走了。
    “都护大人,再给咱们来一首吧。你这歌好听,唱得咱们心里畅快。”一名军士一边抹泪一边说道。
    “是啊。都护大人,再来一首吧!”
    冯虞看着身前这些将士一张张涨得通红地脸,鼻子不禁有些泛酸。
    有明一代,军人地位空前低落。文官领军、宦官监军,兵士们平日吃饭靠自己屯田,收成大半为上官侵吞,有上顿没下顿,农闲时还要受达官显贵奴役做苦工。许多地方卫所逃亡过半,许多留下的也是衣不蔽体。边军待遇虽说稍好些,可是军法酷烈,加上许多世袭官将不通戎机,常常驱兵枉死。好不容易得了战功,又常为官将侵吞。一句话,犹比黄连苦啊!
    方才这首歌,唱的是当兵苦,又赞三军将士为国之栋梁,如何能令三军不感奋泣下。
    冯虞半晌方才点头道,“那就再来一曲,之后本都护这肚里头可就是空空如也,再逼也唱不出新调来了。”
    说着,冯虞又一次回到台上,聆听全场欢声雷动。待到众人安静下来,冯虞说道:“吃粮当兵,殒身殉国是常事,这一首,是唱给那些先去的弟兄地。”
    说罢,鼓声又响。
    “狼烟起江山北望
    龙起卷马长嘶剑气如霜
    心似黄河水茫茫
    二十年纵横间谁能相抗
    恨欲狂长刀所向
    多少手足忠魂埋骨它乡
    何惜百死报家国
    忍叹惜更无语血泪满眶
    马蹄南去人北望
    人北望草青黄尘飞扬
    我愿守土复开疆
    堂堂中国要让四方来贺………
    这首歌,是冯虞前生最爱之一。此时身处军中,唱来又多了一分别样豪情。一曲唱罢,冯虞心中豪情难抑,重头又唱起来第二遍。数万将士跟着一边打着节拍一边轻声哼唱。如此,冯虞连唱三遭方才停歇,整个校场静寂无声。冯虞将鼓槌一抛,冲着弟兄们一抱拳。“所谓歌以咏志,我冯虞旁的本事没有,日后与我侍卫亲军的弟兄们不离不弃,同生共死。”
    三军将士,纷纷起立,眼眶中含着泪一遍又一遍振臂高呼:“不离不弃!同生共死!”“不离不弃!同生共死!”“不离不弃!同生共死!”
    声震九霄。
    年夜饭虽没吃着,三首歌尽收三军之心,这笔买卖怎么算也划得来。闹腾到半夜冯虞方才回帐,此时肚子已饿得咕咕叫了。伙房下了碗面条,又炒了两个小菜,冯虞胃口大开,面条嘬得“嘘溜”直响。
    从初一到初五,军中训练量减半,冯虞便四处转悠,与将士们打成一片,日子过得倒也悠哉。直到初五下午,陈琛气喘吁吁找到冯虞,“大人,回中军帐吧。有事禀告。”
    正文 第二百二十八章 该来的总要来的
     更新时间:2009…6…18 18:23:05 本章字数:2751
    “怎么,有什么大事?”一进帐,冯虞劈头就问。一般若无大事,陈琛不至如此沉不住气。
    “两个消息。一个,朝廷要派监军过来?”
    “是宦官么?”
    “不错。想必是刘瑾的主意。”
    冯虞一皱眉,“哪边来的消息?派何人过来,有准信么?”
    “万邦园的消息。不过想来朝廷一开假便会明发上谕。至于人选,据传是朱秀。此人是刘瑾心腹,原是辽东镇守太监。此人在任上擅开官店,独霸马市,大发其财。时辽东巡抚马中锡勘明其罪予以劾免,刘瑾大怒,第二年矫旨调马中锡往南京工部任职,马中锡再次离职回乡。刘瑾为置其死地,谎奏其侵盗边储,将马中锡抓捕进京下狱,并用囚车押赴辽东巡游羞辱。当地军民目睹忠良遭陷,激愤之下哗变。马中锡为顾全大局,对军民晓之以理,变乱方得平息。刘谨闻讯再不敢治马中锡死罪,只是褫其官职,令其归家思过。这朱秀两三年来缩在宫中不敢造次,不想此番却给刘瑾放出来咬人了。”
    “马中锡?可是那哭衙救父的马中锡?”对马中锡这个名字,冯虞还是颇有些印象的,千古名篇《中山狼传》似乎便是此人大作。
    “正是。马中锡字天禄,号东田,祖籍大都。先世为避战乱徙于故城县。永乐年马中锡年少时。其父马伟为唐王府长史,因直谏连同家属被藩王入狱。马中锡不畏权势,只身到巡按衙门哭诉。御史为其勇烈所感,出面向藩王求情,终使马伟开释。马中锡一时间名动天下。”
    “此人现在哪里?”
    “赋闲在乡。”
    “嘿嘿,”冯虞一阵坏笑,“若是请此人出山参赞军务,好好恶心那朱秀一番,你看如何?”
    陈琛听了也觉好笑,“这不是哪壶不开提哪壶吗。行。我去试试。请得来请不来却在两可之间。此外,若是真请了他来,这不是明摆着与刘瑾对着干么?”
    “不对着干,刘瑾还不是要下绊子。就算请不来,我另有法子对付这朱秀。到时候再说罢。还有什么消息。”
    “皇上主意已定,三月春暖时便来豹房常住了。想来不日便要移交防务。”
    “这个只是早晚地事,我已有腹案。倒是工坊那边准备得如何?皇上迁来之前,新军服必须得全部做得。第一批火器也得到位。”
    “军服没问题。工部那边已发样开工了。火器么,火铳、手榴弹问题也不大。只是火炮,只怕没那么快。现下军中那些一窝蜂、三眼铳能否先用着。聊胜于无吧。”
    “也好。若无事,我先到军中巡视一番。今日年后开训,放心不下。”
    陈琛看冯虞要走,赶忙身手拦住。“大人留步,还有个事没交待呢。”
    “嗯,什么事?”
    “年前你让我买了一堆《三国》,今日好容易吭哧吭哧扛回来,到底做何用途,大人你总得交待一下吧。”
    冯虞一听,才想起来。还真有这么个事。“书在哪里?可是同一版本?”
    全文字版小说阅读,更新,更快,尽在⑴бk文学网,电脑站:ωωω.ㄧ~⑹k.cn手机站:wàp.ㄧ⑥k.cn支持文学,支持①⑥k!“那还有错,全在大人内帐里堆着呢。”两人移步入了内帐。冯虞一看,果然,桌脚上搁了一大摞呢。冯虞随手拿起两本往桌上一放。说道:“思献,年底收到杨家、自明等人书信,其中多涉机密话语。当时我就想着,这些信件若是为政敌匪类截获,贻害无穷。日后来往信函,若是涉及紧要之事,需得有个妥帖之法。”
    陈琛低头看了看桌上这两本书,若有所思。“大人可是已有了主意?”
    冯虞点头。“不错!”
    陈琛想了一会儿。猛然一拍脑袋,“大人果然是机智过人。这样的主意都想得出来。”
    冯虞笑道:“怎么,猜着了?说说看。”
    陈琛举起那两本书,“方才我一直琢磨,大人为什么千叮咛万嘱咐非要同一版的。突然间,我灵光乍现。不同地人手中拿的是同一本书,必然有所参照。大人可是要将密信上的每个字拆解为某页某行第几个字。如何,这封信上全是数目字,外人根本不明其意。有这书的却是一查就明白了。即便给人猜着如此编号,若是不知道咱们用哪本书为参照,依然无法破译。”
    “正是。这《三国演义》,坊间哪个不爱看的,即便是行军打仗,带一本在身边再是寻常不过。顶多咱们多带一两个《大诰》、《孙子兵法》什么的,掩人耳目。此外,咱们还可用我家常用的印度古数来计数,现下能识的可是少之又少。如此,任是大罗金仙也要干瞪眼了。哈哈哈冯虞又补充了两句。
    陈琛也觉得此计甚妙,两人当即试了一回,果然是管用。陈琛当即告辞,着人将一大堆书抗走,立即回头布置此事。至于冯虞,自往校场方向去了。
    过了两日,果然一拨宦官捧着圣旨监军来了。冯虞冷眼打量此人,长相还算是仪表堂堂,就是眼神不那么地道。跪拜接旨之后,众人进帐叙话。按着规矩,监军是居中落座,冯虞还只能陪坐一旁。那朱秀也不客气,一屁股往居中大椅上一坐,厉声问道:“冯大人,皇上对咱们侍卫亲军可是寄予厚望,这两个月,军中操练得如何啦?”
    冯虞却也不恼,“很好。”
    朱秀一听就火了,“很好是如何好?监军问话,须得据实奏来。”
    冯虞笑道:“这句话是皇上金口玉言,皇上说很好,咱们便须跟着说好。至于好在何处,皇上不说,我怎敢添油加醋。”
    朱秀给噎了一句,梗着脖子半天才冒出一句,“取军中账簿来与咱家审看。”
    冯虞淡淡一笑,“来人,取账簿来。”待亲兵走后,冯虞笑道:“朱公公,朝廷派下监军,我是求之不得。现下正有几桩事务要请教。”
    朱秀看冯虞拿他当回事,来劲了。“朝廷令咱家监军,自当鞠躬尽瘁。冯大人你有事只管道来。”
    “皇上再有一个多月便要移驾豹房。换句话说,之前我军便要交接豹房防务,警跸随扈之责非同小可。公公既来监军,想是万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