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明官商 >

第170部分

大明官商-第170部分

小说: 大明官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又有文武专精运筹帷幄,自然比现今体制好过许多。”
    王守仁吭哧了半天,终是憋不住,挤出一句话来:“不瞒贤弟,愚兄这几日仔细精研贤弟设立统帅部方略,觉着别个都是极为精密,只有一处隐患。”
    “哦。怎讲?”
    “就是……就是权柄操于天子一身。若是、若是……”
    人听着这没头没脑地话语。都摸不着头脑。面面相/然明了王守仁之意。大笑道:“伯安可是担忧。若是遇着昏君乱命无人能制?”
    王守仁看陈琛说得如此无所顾忌。不禁张大了嘴巴。看周边几人却是若无其事。方才将嘴合上。“不错。我正忧心如此。汉唐设相。本朝则有内阁。总归还可一争。如若是……”下头地话王守仁又不好启齿了。
    冯虞接过话来。“伯安兄。王振、刘瑾在位时。内阁可有掣肘之力?统帅部与内阁部院相比。至少在军国大事上更为专纯。体制凝练。宫宦插手也更不易些。至少。权阉要插手人事。也得由军官团候任中择人。不似兵部一般。随手就能拉个对兵事一无所知地奸佞过来。阁臣、本兵。总归是文官。谋虑武事。还是隔了一层。打仗。不同作八股。一旦错失。绝无涂抹挽回地机会。再则。用兵牵涉极多。天文、地理、组训、勤务、军需、甲杖。千头万绪。非经军旅历练。单在庙堂上指手画脚是不成地。故此。交与专精武职谋划。总是要靠谱些。还可做出甲乙丙丁等多案供中枢裁决。即便是天子乱命。也能错有错着。”
    说到这里。冯虞脑海中不禁冒出后世一个臭名昭著地名字:希特勒。若非德国拥有一个高度专业地统帅部。一个专精有素地军官团。一支忠勇善战地国防军。按着希特勒离谱地战略部署。德意志恐怕早就趴下了。
    王守仁琢磨了许久,点了点头,“确是颇有道理。”
    说话间,卫士们已点起篝火,将拾掇干净的野味串好,烧烤熏炙,热火朝天干了起来。早先跟随冯虞北上的亲军皆是南兵,对这些活计不太在行。这两年,冯虞亲兵卫队补入不少边兵出身的忠勇兵士,骁勇精悍不说,这塞外的烤食工夫再拿手不过。
    看着卫士们干得不亦乐乎,冯虞等人也不再议论军政大事,乐滋滋地看着兵士忙碌。范长安也稔熟此道,看着手痒,起身摆弄起烤架来了。随着焦香味窜起,众人腹中馋虫大动。撒上佐料,匀转烤叉,待到第一只黄羊烤得,众人早已是馋得难耐,纷纷取刀割肉,大嚼起来。
    冯虞挥手斩下一条羊腿,递给惠娘。“这塞外美食,江南是吃不到的。鞑子吃食,不讲究什么吃相。若是合口,你只管大口吃肉大口喝酒,没人笑话。”说着,又塞过一只水囊。“草原上的酸**,甚是可口,试试。”
    方才有亲卫往远处河中叉鱼回来,这会子也已做得。几张摊开的餐布上陆续摆满烤肉、烤鱼、炒米、烤山药、豆饼、马奶酒、奶茶,香气四溢。不管官职大小,众人围坐一团,大吃大嚼。酒酣耳热之际,一名来自延绥镇地弟兄兴之所至,扯起吼惯了秦腔的嗓子高唱:“狼烟起江山北望,龙起卷马长嘶剑气如霜……”
    歌声一起,上至冯虞下至一干卫士击掌和拍一道高唱起来。王守仁听得热血澎湃,低声问陈琛:“这是什么曲子,如此振奋?”
    “哦,这是国城所作《精忠报国》,现为我侍卫亲军军歌了。”
    “国城果然大才啊。管子相桓公伐戎狄,作上山歌与下山歌,乐其身者忘其形。后唐庄宗御制词曲,凡所斗战,人忘其死,斯也用军之一奇也。今日国城可谓异曲同工。”
    惠娘接道:“歌以咏志,便是如此吧。当初把玩音律,却不想竟有如此大用。
    梁红玉擂鼓战金山,看来也未必全是谬传了。”
    歌则兴愈浓,范长安长身而起,呼啦啦舞起刀来。战阵刀法大开大阖,范长安舞得是虎虎生风。一干卫士皆是热血儿郎,纷纷起身高唱壮歌各舞刀剑。
    军歌唱过一遍又一遍,那延绥汉子又开新词:“两狼山战胡儿天摇地动—拼性命和番奴对垒交锋——我杨家投宋主忠心耿耿——一个个为国家不避吉凶——”
    冯虞面颊泛红,佩剑而立,举目西望。“诸位,此处西向,是茫茫大漠,是苍苍草原,有毡帐如雨,有牛羊成群,还有我大明百年宿敌——鞑靼!我朝太祖,驱除鞑虏于一夕;我朝成祖,六涤北元于塞外。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待朝局抵定,新军练成,当朝开疆第一仗,只在朝夕!”(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m,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首发
    正文 第三百零六章 开天辟地头一遭
     更新时间:2009…11…24 23:56:30 本章字数:2579
    天雪地,本是窝冬之时,冯虞这些日子却是脚不沾:冒汗。口号好吆喝,事却是要实干来的。
    正月初一,新年伊始,万象更新。卯时不到,冯虞便掀被子起身,丫鬟伺候着换上全套朝仪,草草用些早点,急急上马,踏雪直奔皇城。今日的正旦早朝,就要上演一出好戏。
    奉天殿前此时已站下许多朝臣,更多文武正由四方聚拢。自午门进来这一路上,冯虞几乎一刻不停地与认识不认识的文武官员打着招呼。
    来到奉天殿前,冯虞老远便看见李东阳正被大群官员簇拥着谈笑风生。看见冯虞来到,众文武一边让开路来,一边齐齐躬身恭贺。如今冯虞虽未任极品,但这超品的国公爵位却是仅次于王爵,在群臣中身位凌顶了。
    冯虞笑容可掬,与众臣还礼之后,径直来到李东阳身前。“阁老,老去又逢新岁月,春来更有好花枝。晚辈敬贺正旦。”说着便抱拳浅躬。
    李东阳回了一礼,随即抚着冯虞肩头,笑道:“新春正旦,承你吉言了。愿得世如此,年年候物新。国家事,还得靠着你们青春少年哪。”
    “阁老谬奖了。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国事何曾不是如此。这些年来,阁老扶危定顷,功在社稷。这朝廷、天下,总是要靠阁老担当掌舵的。虞么,甘当马前卒。”
    杨廷和、梁储、杨一清等人这会子也都到了。众人互贺新年,来来往往,好不热闹。
    此时,钟鼓楼上报更声起,辰时到!一名中官正立奉天殿阶前,高声道:“吾皇升座——百官朝贺——”
    群臣鱼贯入殿,分班站定。此时,伴着鼓乐声声,正德面带些许疲态,入殿升座。
    这一天虽说是大喜日子。不过正德可是一点不轻松。按着惯常日程。正旦这一天。丑时一到。正德便要从寝宫出来。拜宫中供奉。寅时祭祖、祭灶。之后暂歇。卯时。正德往慈宁宫拜见太后行庆贺礼。之后用饭。辰时整。至奉天殿升座。受文武百官庆贺。这才是半程。之后正德将受后宫妃嫔、皇子、十四衙门首领太监行贺礼。之后还要到皇城内诸寺观上香礼拜。之后到太庙瞻拜先祖御容。正午时分大宴皇亲国戚。进膳之后。这套仪程才算完。
    且说正德落座后。文武百官由李东阳领着。三拜九叩。山呼万岁。恭贺新禧。按说此时正德令群臣平身后。说几句场面话。而后群臣献应制诗。这就算完了。
    百官拜贺之后。李东阳献诗《元日早朝》:“九门深掩禁城春。香雾笼街不动尘。玉帐寒更传虎卫。彤楼晓色听鸡人。帘前乐应红灯起。阶下班随彩仗陈。朝散东华看霁日。午烟晴市一时新。”此时。司礼监首领太监魏彬向前一步。正要传谕散朝。却见正德突然离座起身。摆了摆手。看这架势是要多说两句。魏彬知机。赶忙退后。
    正德清了清喉咙。朗声说道:“列位爱卿。一年来。诸卿家为我大明殚精竭虑。着实劳苦。今日普天同庆。本该是放诸位早些回府阖家好好聚一聚。不过。今日可不同往日正旦。朕却得多说几句。这些时日。首辅李东阳深谋远虑。不计毁誉。力推鼎新。月前。朕已昭告天下。自今日始。我大明开关通海。厚农资商。赋役摊丁入亩。这三大新政。切流弊。妥当可行。既然朝廷已议定着力推行。众卿当齐心协力。通达政令。一以贯之。至于千秋功过。自有后人评说。”
    文武百官纷纷躬身应和。
    正德与冯虞对了对眼。又道:“原本散朝后是无事了。诸位自可回府畅享天伦。不过。今日下午另有一桩大事。大明讲武堂、统帅部授印开署。为何非选在今日?所谓新年伊始。万象更新。我大明强兵步武。洗刷气象。正合今日始!申时诸卿齐至午门外共襄盛举。”
    这话一出,朝堂上众臣当即议论开了。自除夕朝廷各署封印,不复签押,至新春正三日开印。这四天里头是从不行公事的。正德大年初一要开署,这恐怕算是开天辟地头一遭了。
    看群臣喧哗,正德也不着恼,只瞥了冯虞一眼。冯虞当即会意,出班高声奏道:“恭喜皇上!贺喜皇上!”
    这一嗓子顿时将交头接耳的群臣压了下去。所有人都扭头看了过来。正德假模假式地问道:“嗯?国城,喜从何来呀?”
    “回皇上,昨日臣接着福建水师奏报,南洋公司已奉我大明正朔,年后便遣使入京,递表归顺!”
    南洋公司?什么东西?文武百官听得一头雾水。冯虞便将这来龙去脉说了一回。“原本昨日封印,臣只说年后开印升朝时再行奏报,今日既然皇上有心振作刷新,正好来个喜上加喜。”
    正德大喜,说道:“可见朝廷新政大得民心。新政初行,便得四野宾服,远人来归。好兆头啊!”
    众人听了心道:“这遗民归化固然是好事,可非要跟颁行新政扯上干系……什么跟什么嘛。”可没人敢这么明说。朝堂上顿时响起一阵“皇上圣明”的颂词来。
    申时将近,文武百官汇聚午门。这午门城墙两翼外伸,呈“凹”字形,沿袭唐大明宫含元殿、宋丹凤门形制。午门下为墩台,墙高四丈,正中开三门,两侧各有一座掖门,俗称“明三暗五”。墩台两侧设上下城台的马道。墩台上正中有门楼一座,重檐庑殿顶。墩台两翼各有廊13间,俗称“雁翅楼”。廊两端建有重檐攒尖顶的方亭。整个午门远观高低错落,左右呼应,形若朱雀展翅,故又有“五凤楼”之称。
    早晨散朝时此处还是空空荡荡,此时城上城下却是虎贲林立,兵戈耀眼。雁翅楼间广场上已搭起一座校阅台,台上树一面两长高金龙旗,周遭皇家仪仗环立。
    文东武西分列站班已毕,中官高呼,“圣驾到——”满朝文武赶忙跪倒接驾。只见午门中门大开,正德一身冯虞所贡华胄,骑一匹白马,在大汉将军与中官簇拥下缓缓而来。待与百官见礼之后,正德下马,在冯虞、李东阳等众阁臣及五军都督府左右都督陪伴下,登上校阅台。
    见众人各就其位,冯虞朝着正德躬身拱手,随后上前一步,挥动手中令旗。只听门楼上一声号炮响,齐整慑人地脚步声随即从端门外响起。
    (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www**,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首发
    正文 第三百零七章 天子门生
     更新时间:2009…11…27 0:16:36 本章字数:4417
    臣抬眼张望间,只见端门徐徐开放。不多时,两列军伍在端门中门前会合,随即顺御道鱼贯而入,向着午门方向齐头并进。群臣大哗。
    为何?按着周礼所订,禁宫前设五道宫门,合“九五之尊”中的“五”数。每道宫门中门间以御道相连,能开穿正门走御道的从来只有天子銮驾。而这端门,正是天子出入宫禁之所。天子出巡,端门中门开,端门门楼内钟声大作,宫外黄土垫道洒水净街,官民人等伏道相迎。天子回宫入端门时,端门鸣钟,午门击鼓,寓天子安归。可想而知,这端门是何等所在。今日端门正门竟为这两列军兵而开,按说是大逾礼制。
    阁臣刘忠见此情形,忍不住轻挪脚步凑到李东阳身边,低声道:“元辅,这是何意,岂非逾越?”
    李东阳淡淡一笑,轻声回道:“呵呵,开中门行御道,还有一干人不属逾制——天子门生!”
    所谓天子门生,即贡生会试上榜得入殿试,由天子亲试钦点放榜传胪的新科进士。殿试起自武氏周朝,但于有唐一代时断时续,不成体制,多数年头还是委宰相等重臣主考。如此,同科及第者互称同年,称主考官为座主、座师或恩门,自称门生。如此,则便利主考结党营私,培植势力。故而自宋代起,天子便亲自主持殿,钦点及第。新科进士遂成天子门生,感恩戴德的也只能是天子了。只是这殿试,素来只取文士,今日这上千武学学生也得以厕身其列,还一来一大拨,难怪朝臣惊诧了。
    只见队伍来到校阅台前,横列整队,随着排头值星官一声“立正——”口令,齐刷刷“啪”的一声脚跟相磕之声,偌大个军阵齐整肃立,鸦雀无声。文武百官此时看个分明,军伍共两千余人,分作左右两大列。校阅台左手的队列,除排头数十名将校外,皆是着尉级军官服却无军阶衔牌的徒手学兵。右列则是两千佩枪精壮官兵,号衔齐整,显然是个完整团级编制。
    此时,值星官出列,朝冯虞行个军礼,高声禀报:“讲武堂教官、学兵及教导团全员来到,静候军令。”
    冯虞回礼。“原地候命!”
    “是——”
    待值星官入列,冯虞转身向正德行军礼,“启奏陛下,我大明讲武堂全体教职,第一期全体一千名学兵及教导团将士全员抵达,恭请陛下训示。”
    正德回礼。命道:“头前引路。朕要检阅。”
    冯虞引正德下了校阅台。侍卫牵了御马过来。正德摆手。“朕步行阅军。”于是。冯虞伴着正德。在城楼上奏响地军乐声中由东向西步行检阅军阵。正德所到之处。保持军礼地学兵、将兵注目随行。目光无不尊崇炽烈。让正德心下大喜。这才是统御三军地滋味。频频与学兵们挥手致意。时不时还停下步伐。拍拍这个。瞧瞧那个。学兵们何曾想过能有机会面见天子。更不用说如此受阅了。一个个感激涕零。有地眼眶已不禁泛出泪花。
    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