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穿越未来电子书 > 甲午之华夏新史 >

第112部分

甲午之华夏新史-第112部分

小说: 甲午之华夏新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同时,为了弥补火力密度,老李还专门运过来意大利新生产的120MM迫击炮,在shè程和威力方面比原有的82MM迫击炮高的不是一点半点,而且在设计零件时也考虑到人力携带的需要,虽说重量很大,但是每个部件都不算重。这些武器被安置在比较靠后的发shè阵地或者榴弹炮打击的死角中。在后来的战斗中有非常好的表现。
    而作为清军最强打击力量的105MM榴弹炮则被集中使用。分成若干个炮群。负责对重点地区的火力支援和压制对方前出的远程火炮。
    从总体布置上来讲,平壤的整个防御体系强调的是有多层防线构成纵身,大量设置反斜面阵地,侧打、倒打阵地。大量布置雷区。组成了由轻机枪和迫击炮为主的火力网。同时多层防线的设置使得整个防御体系有足够的纵身,有效防止了一点被突破全线溃退的局面。同时为了保证后路的安全以及随时支援前线。聂士成还留下了一定数量的预备队。
    清rì双方在经过2个月准备后,都憋足了劲。准备围绕平壤展开决战。在那大战前的平静期中,即使在空气中都能闻到火药味。北洋陆军的官兵们一次次加固工事和检查武器。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血战。
    感谢书友txd123;巡航a;冰月星空的月票打赏平壤大战即将展开,大家支持一下吧侧位的收藏已经快6900了,第一章订阅居然还不到600,还是在强推期……!实在让人有些受伤啊。!。

第二百一十章 大战拉开帷幕
    从1895年2月中旬开始,元山集团在大量炮兵的支持下稳指导书稳打,一步步的向平壤方向逼近。作为攻责矛头的第一师团3个旅团呈品字形压了过来,虽说聂士成部曾经打算利用骑兵的机动优势对rì军越来越长的补给线进行sāo扰,但是在rì军滴水不漏的防守面前,少量的骑兵根本无法对〖rì〗本的后勤造成致命影响,而只能迟滞对方的进攻。
    所以在经过慎重思考后,聂士成决定将部队全部收缩到平壤,保证平壤城和南面的安全,保证仁川清军的联系。
    而在仁川的清军也开始逐次掩护撤退。毕竟从仁川到平壤的距离过大,为了缩小两大集团的距离,仁川的部队将逐渐撤到开城一线重新布置,不过好在rì军南线的野津道贯集团因为连番血战和补给问题,也无法趁势掩杀。只得清军退一步,rì军进一步。
    这种局面在战后曾经被各界讨论过多次,不少人认为如果当时rì军可以大胆利用群山湾补给或者将补给资源均等分配的话,rì军南线部队很有可能重创清军,并到达平壤城南线完成对清军的合围。而不至于像历史上那样,元山集团虽拥有大量重炮但是困于坚城之下。
    而南线部队则因为补给问题而无法快速推进。
    如同历史上一下,平壤大战的序幕依然在大同江东岸的船桥里阵地开始。1895年2月23rì。rì军第一师团第一旅团在旅团长乃木希典的指挥下。对船桥里阵地展开了攻击而清军防守部队则是马玉昆指挥的新军和旧军共3000余人。
    为了加强防御力量,聂士成专门把台湾新军的1个营配属给马玉、
    昆。而此时台湾新军的营长杨天明则整躲在营指挥部中等待着炮击的结束。
    经过多次大战后,rì军对前出侦察和炮火准备格外看重,打的也相对谨慎了不少。在经过2天的侦查后,在23rì清晨,伴随着大炮的轰鸣声,平壤战役正式开始。
    “小〖rì〗本打的真够准的。”趴在第二道防线后的杨天明不时查看外面的情况。第一道防线中有些隐藏的不太好的地保和掩体被强大的炮火所摧毁,一发发炮弹犹如重锤一般不断敲击着地面。被炸飞的木料石块混杂着泥土像下雨一般落下。炮火准备了15分钟后,3个rì军大队分3路向阵地扑来。
    “弟兄们跟我来该看咱们的了。,…新军的的下级军官们带着部下通过交通壕向阵地〖运〗动。而留在第一道防线支持点的机枪组则把该在机枪上的帆布扔掉,然后上好子弹,随时等待shè击命令。而迫击炮队和砰砰炮队则不断根据先前测算的标定点开始调整火炮。以便随时阻隔后方的敌军增援和可能出现的臼炮以及前置的山炮。
    在火炮压制结束后,1500多名rì军从前进阵地的战壕中跃出,鬼叫这冲向清军防线。双方的距离在不断拉近,500米,400米,300米。当rì军冲击到250米时。伴随着一发信号弹升上天空。清军阵地上的机枪和步枪shè出的子弹交织成一道密集的火网。如果雨点般的子弹从rì军的正面和侧面扫shè过来。瞬间将rì军冲锋的阵型打乱。
    一道道火蛇将冲击部队切成一个个小块,面对突如其来的打击rì军经过短暂的茫然后,在低级军官的指挥下纷纷卧倒拿起手中的步枪和对方对shè。
    步枪对机枪,而且机枪还是在掩体中,这种情况不用想就知道结果。但是就在清军为自己能轻易压制住对方攻击而暗自庆幸的时候。
    眼尖的杨天明则看到了那些从硝烟中逐渐显出身影的威胁。
    “开炮”随着炮长的命令。在炮火的掩护下将57MM过山炮和75MM山炮推到阵地前沿的rì军炮兵终于开始发威了。近距离直shè,这个jīng度自然很高,第一炮弹就将一个正喷shè着弹雨的机枪掩体打飞了。鲜血机枪零件和碎木被炸上了天。随着一轮齐shè过后,战场上那张原本十分细密的火网出现了漏洞。
    不过好在,无论是克虏伯行营炮还是曰过山炮都不像后来出现的M
    1897式75MM炮那样的速shè炮,火炮需要归位,重新瞄准,而且为了方便移动,rì军来不及将炮车轮子埋进土里来抵消后坐力。所以在第一轮设计后,火力会不可避免的出现停顿。而这时候却害苦了那些刚刚爬起来准备冲锋的rì军士兵。
    看着刚才还犹如怪龙般喷吐着毒火的机枪被火炮打掉了几个后,rì军在低级军官的指挥下重新开始冲锋,不过他们忘了。即使重机枪损失了几tǐng但是在可以随时移动的轻机枪和高shè速的步枪以及手雷和掷弹筒组成的防线依然不是简单的猪突可以突破的!
    伴随着。。掷弹筒发shè的尖叫一发发榴弹从空中划过一个弧线落到了正在冲锋的rì军中。锻压成型的弹体在炸药的作用下碎裂成一个个高速弹片收割者rì军的生命。而那些从打击下活过来的轻机枪也纷纷打出一午个点shè,将冲过来的rì军逐个扫倒。
    随后在打掉一个弹鼓后,转移阵地。虽然火力相对于开始有些稀疏,但是榴弹的弯曲弹道和轻机枪的平shè组成的立体打击火网却更加致命!
    “在我前面不到5米远的一个军曹脖子突然一歪,然后就喷出一道鲜血。估计是被榴弹的弹片打中了动脉。这种用一个钢管子就可以发shè的榴弹是我们的恶梦,它可以在任何时候从任何你想不到的角度打过来一发榴弹。你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被夺取生命。”一个参战的rì军在rì记中这样写道。
    随后rì军重新趴下寻找掩体对shè后面的炮兵再一次开火,但是很明显,这次攻击效果不大,剩下的掩体要么是不容易命中的暗堡。
    要么就是很难被击毁的水泥工事。
    而轻机枪小组也在随时转移阵地。所以第二bō炮击效果有限。
    不过这还不是最糟糕的已经开过火的rì军炮兵并没有立即转移阵地。
    (没有马匹,单纯靠人力想快速转移75MM级别的火炮也确实很费劲。)
    而在第二次开火后清军后方的120MM重迫击炮和一些布置位置比较靠前的82MM迫击炮已经牢牢锁定了rì军的炮兵。随后阵地后面的一个120迫击炮阵地的4门120MM迫击炮和2门前置的82MM迫击炮对着rì军炮兵阵地来一次火力急袭!
    在2分钟时间里,120MM炮每门每分钟平均shè出3发炮弹,而82MM炮平均每分钟打出8发炮弹,几十发发大大小小的炮弹在空中划出一道优美的弧线后准确的落到了rì军前出炮兵阵地上。
    将前出的4门75MM山炮和2门57MM过山炮连同炮手和弹药设备一起送下了地狱。
    在此起彼伏的爆炸声中。rì军的前置炮兵全军覆没,同时也宣告了乃木希典的第一次进攻彻底失败。为了减少不必要的伤亡,乃木希典尽撤回了第一旅团的那三个已经被打的残缺不缺的三个大队。在不到半个小时的进攻中,rì军战斗减员三分之一,整整损失了一个大队的兵力。
    随后在一整天的战斗中,rì军重新组织了数次进攻,乃木希典尝试了多重办法,把加特林机关炮前置,提供直shè火力。正面牵制,侧面主攻。甚至是命令部队挖掘壕沟将出发阵地尽量向前推进。但是无论哪种方法,在面对有这成型堑壕系统。以及坚同支援点的防御体系面前都碰到头破血流。
    即使侧面攻击时暂时拥有兵力和火力优势,但是清军可以顺着战壕即使增援。而只有步枪的rì军步兵火力和远有机枪近有盒子炮的清军步兵火力根本就不成正比。而炮兵又没有绝对优势,即使开始的火炮直shè可以摧毁对方部分单位。但是随后而来的报复火力依然可以将rì军炮兵压制住。
    直到后来,rì军决定使用大量的37MM轻炮用于对付那些灵活的轻机枪小组。而低重量,方便转移和隐蔽的轻炮确实对清军的防线构成了一定的压力,往往这些火炮打了几发炮弹后就迅速转移。清军迫击炮想报复都不一定来得及。
    “如果没有绝对火力优势,堑壕体系加上机枪和迫击炮对于步兵的杀伤是极其惊人的,大量的成建制的冲锋对方的堑壕工事无异于送死,即使可以打开一个突破口,对方依然可以顺着交通壕到达突破口。
    并且成功封堵。”乃木希典在rì记中写下了这样的总结。
    而与此同时他的对手,台湾新军的杨天明营长则从攻击角度对攻破堑壕体系进行了设想:“想攻破对方的堑壕体系,第一是短时间内的高强度火力急袭,必须可以将对方的防御工事中的大部分在短时间内摧毁。第二是持续的火力压制,防止对方从别的战区增援攻击点。
    将你要攻击的阵地从对方的防御体系中分离出来。第三是速度,
    如果等对方反应过来,那么一切都晚了。快速占领突破口随后巩固是很重要。第四就是足够的自动武器的轻炮迫击炮。在战壕外,你要用便携的火炮对付工事,而在战壕里面你要对付蜂拥而至的敌军。”感谢书友打你的脸、轻风别夜、啊969062天不落、N12345以及liang的打赏。平壤攻防战已经拉开序幕,请求大家火力支援~!。

第二百一十一章 牡丹台炮战
    事后乃木希典曾经抱怨说没有得到师团重炮和大本营直属重炮厂的支援以至于第一旅团在付出了巨大代价后依然无法突破清军阵地。那么实际情况呢也确实是这样,山地元治也确实没有因此处分乃木希典。
    但是rì军的重炮部队绝对没有闲着,山地元治将重炮部队放到了牡丹台高地的争夺战中。
    牡丹鼻高地是平壤城北的最高点。谁能占领它就能将火炮放置在山上,然后居高临下攻击平壤及其周边地区。所以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所以双方都将最强的部队布置在了牡丹台高地的战场上。
    聂士成投入了曾经参加过成欢之战和月峰山血战的北洋新旧军主力。并且让左宝贵的奉军作为预备队随时准备支援。在火力支援方面。则集中了一半以上的105MM重炮和大量的120MM迫击炮进行分层次火力压制。并且将一部分75MM野炮,57MM野炮拉到山上从上到下直shèrì军。除此之外,还将一些37MM机关炮安置在加固掩体中,以便在机枪火力不够的情况下能力挽狂澜。
    而rì军也集中了手头的jīng锐部队,rì军第一华团师团长山地元治中将亲自指挥第一师团第二旅团和第三旅团的一个联队,在炮兵联队和大本营直属重炮厂的支援下对牡丹台展开轮番攻击。
    并在开战前,趁着晚上在出发阵地修建了大量的掩体和炮位。尽可能的将出发阵地前推和加固。大量的75MM野炮和180MM重型臼炮(可能是这个口径资料不是很准)冒着清军火力的打击,在后方107MM加农炮和120MM加农炮的掩护下,被rì军炮兵推进了掩体。可以说,山地元治不惜血本,将最好的装备和兵员投入到了牡丹台战场中。
    就在乃木希典向船桥里阵地发起进攻后不久。在牡丹台战场上,准备已久的rì军重炮集团终于lù出了令人胆寒的獠牙!“炮击,大家小
    心。”正在指挥部掩体里向外张望的邵宇突然看见一个个光点划破了还有些黑暗的天幕。距离阵地8公里处的rì军炮兵阵地上,一个个橘红sè的火球喷薄而出。一发发重炮炮弹如同流星一般划过天际落到了牡丹台清军阵地上。
    虽然早已经有准备,但是突如其来的炮击还是让牡丹台阵地上的清军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混乱。而清军基层官兵的素质和心理情况在面对炮击方面体现的淋漓尽致。参加过月峰山血战的老兵在经过短暂的惊慌后迅速平静下来,他们握紧手中的武器,用布条塞住耳朵后,安静的坐在弹药箱或者其它什么东西上。
    静静的等待着炮击的结束,还有的甚至忙里偷闲的拿出烟杆来抽两口。虽然炮弹爆炸的震动不时把一些土块或者其它什么东西震掉。但那些老兵们也就是拍拍身上的尘土,然后继续安静的等待。
    而那些刚从国内赶来的新兵们则远没有那么淡定,他们蜷缩着身体,抱着脑袋在震dàng中战栗着。胆量大一些的大声呼喊着连他们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的话语。来战胜心中的恐惧。释放着压力。
    而胆子小的,则死死的抓住某件东西后者缩在战壕的某个角鼻里哭泣着。
    有些士兵实在是无法忍受着重炮所带来的压力丢掉武器嚎叫着想跑出战壕。幸运的让旁边的老兵或者叫军官死死拽住。不幸运的往往刚跑出战壕就丧命于纷飞的弹片或者气压之中。
    “从第一发炮弹落下到整个炮击结束,〖rì〗本人足足进行了40分钟的火力准备。虽然我军已经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