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穿越未来电子书 > 甲午之华夏新史 >

第29部分

甲午之华夏新史-第29部分

小说: 甲午之华夏新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徐杰极其认真的说道。
    “徐,你真的确定这场战争将在4年后爆发吗?现在各大船厂还没有做找准备,4年内完成从铺设龙骨到战舰舾装完成,这个是很有挑战性的。”茱莉亚皱了皱眉头说道。
    “这个我不管,只有在获得保证的前提下,我才会去订购新型的X级战舰,造不好的船和没有是一个概念。”徐杰十分清楚,即使在1889年意大利在已经为西班牙,阿根廷建造过该型战舰的基础上,为自己建造加里波第型战舰从铺设龙骨到战舰服役,也用了4年的时间,更何况,现在建造的是比加里波第更大更强的X级战舰。
    “你想要一个保证?”茱莉亚眉头一挑问道。
    “没错,一个在4年的时间内完成战舰建造的保证。”徐杰毫不松口。
    “如果你能筹集到足够的资金,我想再布林先生的干预下,4年完工还是可以实现的。”沉思良久,茱莉亚咬了咬牙说道。
    “那我就静候佳音了。”徐杰笑着说。虽然还是怀疑茱莉亚是否有足够的能量去整合意大利的工业资源和意大利海军的实力,但是没有多少选择的他只能相信她可以完成这一切。

第五十九章 战舰挖潜计划
    天津水师学堂,徐杰住所。经过近2周的初步接触,徐杰对自己的学生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作为当时清国内接受的最近代化教育而培养出的人才。徐杰对他们的素质还是比较满意的。虽然因为时代所限,这些学生身上或多或少的都有一些保守和缺陷,但是徐杰还是对他们抱有很高的期望。而这些作为中国最近代化的知识分子,对这位外国归来的专家也是充满了尊敬,以徐杰对技术和历史知识的积累。在整个天津水师学堂中也算是最优秀的了。再加上徐杰平易近人。所以学生们在课下也愿意与这位初来乍到的教习交往。这不,徐杰到任后的第一个月休息日,张云一行4人便来造访。而他们来讨论的问题,自然是北洋水师和潜在敌人之间的话题。
    “老师,今日拜读您的《日本海军综述》后受益颇多,照此下去,不过数年我北洋将不敌倭人舰队。而如今之计,出了添购新舰外,我北洋能否在已有战舰上加以改进以提高战力?”众人落座后,张云首先说道。
    “说说看。”徐杰鼓励道。
    “老师您请看,我北洋济远,致远,靖远3舰其实已经具备了新式快速穹甲巡洋舰的底子,快速,强调侧弦火力,并且可以安装速射炮。(历史上致远的设计中是计划在侧弦每边安放2座耳台以放置火炮的,奈何经费不够,所以只能在左右各放置一门6寸炮)以致远为例,该舰完全可以在侧弦加装6门6寸火炮,或者将侧弦全部换成4。7寸阿姆斯特朗型速射炮,再配合首尾的3门8。2英寸的火炮,这侧弦火力是相当的可观啊。
    “而我北洋三艘装甲巡洋舰,经远,来远则也可以进行类似的改造。在侧弦一共布置6座耳台放置6英寸速射炮。而龙威因为吨位过小,所以可以考虑在侧弦每边额外加装一门速射炮。这样一来,我北洋6大远在通过添置火炮和换装速射炮后炮力比原先提高不止1倍。一名叫叶明的闽籍学员接着说道。
    “哪作为我北洋战力之核心的定镇二舰有何改进计划?”徐杰对学生们的意见并不作出评价,仅仅是倾听。
    “这定镇两舰是我北洋之根本。改进难度是最大的。因为建造时间过早,定镇2舰都是标准的船首对敌思想的产物,4门威力巨大的12寸主炮是其主要攻击力,如果参考其它6艘主力舰的侧弦对敌思想,那无论如何都要损失2门主炮的火力。所以贸然使用侧弦对敌思想,有些得不偿失。”一个叫李玄的瘦高个官学生小声说道。
    “各位的想法很好,虽说还有一些不健全的地方。但是大概思路还是正确的。”现在我先问各位几个问题。”徐杰看了看4人说道。
    “第一,致远舰能否容纳下侧弦一共多达6门的6寸快炮?”徐杰问道。徐杰清楚的记得,致远的母型,智利海军的埃斯美拉达号防护巡洋舰(后来日本购买后改名为和泉号)是2900吨的标准排水量,舰长82米。其主火力是首尾各1门10寸舰炮。侧弦一共是6门6寸炮,动力系统和致远差不多。但是装甲防护远不如致远,甲倾斜面是1英寸而水平面是0。5英寸。而致远的穹甲倾斜面是4寸。也就是说和致远相比,和泉号将装甲防护的重量尽可能的留给了武器。就在这种情况下,和泉的吨位也达到了2900吨,超过致远600吨。虽然肯定有因为建造较早而造成吨位利用率不高的原因,但是从两者对比来看,致远如果想保持其它性能基本不变(例如航速,稳性)而在侧弦每边装备3门6寸快炮还是相当困难的。
    “第二,北洋3艘装甲巡洋舰如果要也装备如此多的速射火炮的话,能不能装下是一个问题,装下以后,战舰的稳性和航速所造成的影响该如何平衡?徐杰继续问道。战舰的性能不仅仅是直面上的数据叠加。战舰的稳性以及一些看似不重要的数据都直接影响这战舰的战力。例如英国为智利建造的敏捷级2级战列舰(后来智利没要,英国自己要了),在1万2不到的吨位上,英国人为它安装了4门10寸炮,14门7。5寸炮,主装甲带为7寸哈维装甲,航速高达19节,如果仅从数据上看,这是一艘相当优秀的战舰。但对于一个海军行家来说,这条战舰就的战力根本无法发挥到纸面性能。首先,因为这条战舰安装了太多的武器,所以,为了维持战舰的稳性,火炮的炮位位置过低,在战舰高速航行或者海况稍微差一些的情况下,火炮很有可能会因为炮口进水而无法使用。(德国2战时的沙恩霍斯特号战列舰就存在这个问题,因为超重,所以火炮有时因为进水而无法使用。当然这个和高海况有一定关系)其次,看似很美的7寸装甲带其实并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因为它的装甲带高度严重不足,7寸的主装高度只有8英尺(也有记载是7英尺,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主装保护范围严重不足,甚至有可能在高海况情况下使整个主装都进入水中。(英国1战时的343火炮的战列舰和战巡也存在这个问题,主装高度过低,而使整个防御形同虚设。北洋的3条所谓的装甲巡洋舰更是这样。经远的主装高度貌似才5英尺。根本起不到什么作用。
    看了看沉默的学生们,徐杰缓和了一下语气说道:“战争不是儿戏,需要经过周密的计算和设计。根本不是拍脑袋就可以决定的事情。即使因为水平所限而无法得出精准的数据,那么也需要做好横向比较。和同型战舰,或者同时期的战舰进行比较后才能下结论。”
    “老师,既然单独增加武备无法获得理想的效果,那我们为何不把战舰从动力,武备和防护都进行改进?”一直没有说话的直隶籍学生盛怀轩问道。
    “这里面设计以下几个问题。第一,面多加水,水多加面的问题。你要提高火力和防护,为了保持速度,肯定要增加动力,而增加动力肯定会增加重量。而增加重量后为了保持速度还要增加动力,这样就陷入了一个死循环。第二,成本问题。如果一条战舰将设备和舱室结构重新搞一遍的话,其成本往往不低于新造一条战舰。但战斗力还不如新造的战舰,这就失去了改进的意义。”徐杰细心解释道。历史上的例子有很多,例如意大利人改进的加福尔号,别看意大利人又是给火炮扩镗,又是增加动力,但是其战力还是不如法国人新造的斯特拉斯堡级战列巡洋舰。日本的金刚也是这样。改了改去还是不如斯特拉斯堡,而长门在改进过程中增加了上万吨的重量,但还是不如欧洲新造3剑客(三剑客是谁?黎赛留,委内托和俾斯麦啊)
    “哪老师您的意见如何?这定镇如果要改进,老师将如何计划?”盛怀轩恭敬的问道。
    “这定镇却是如各位所言,其船首对敌的设计理念使得这两条战舰根本无法像其它6条战舰那样直接加炮就可以改进成侧弦交战的战舰。”徐杰脸微微一红说道。对于北洋这两个宝贝疙瘩徐杰也没什么好办法。根据历史记载,曾经在战前,北洋计划为定镇每条装6门120MM速射炮。但是因为银两问题而作罢,也就是说,定镇从吨位上来讲,装备6门速射炮是毫无问题的。但是呢加装完火炮后,这战舰还是要船首对敌,为何?12寸主炮可不能无视啊。况且,其强大的战力在黄海大海战中也得以充分证明。如果想继续增加船首火力的话,也几乎不可能,正面的4门12寸炮和1门150MM克虏伯火炮已经把正面的空间占满了,基本上加不上去了。所以,徐杰对定镇的改进思路是,适当加强侧弦火力,更换和翻新动力系统为主。
    “首先,我们完全可以将定镇上原先用于放置鱼雷艇的空间利用起来,将舱室重新设计,在船中轴方向安置1座单联6寸炮和1座双联6寸炮,当然了,船首尾的150克虏伯炮也需要更换成速射炮。这火力方面就够了。其次,返修战舰的锅炉和管道。这定镇服役已有5年,如果再过5年的话,这动力系统老化现象必将十分明显,为了不至于因为速度过低而拖累整个舰队,这动力系统的返修将是一项相当重要的工作。”徐杰说道。“另外,除了添置4。7寸和6寸速射炮以外,我们还可以见缝插针的安置3磅炮,或者6磅炮。甚至9磅炮。倭人的战舰以穹甲巡洋舰居多,防护并不好,用小口径速射炮扫射甲板对日方军舰的打击也是十分巨大的。”最后徐杰补充道。
    (在这里,作者也不是很懂,有不少是比较各型战舰数据后得出的结论,可能有各种问题,大家多多包涵啊)

第六十章 翁师傅的对策
    “这合肥老贼,难道要把我大清最后一两银子搜刮干净后才肯罢休吗?”一个面色白净的书生模样的年轻人气愤的说道。本来白白净净的脸庞也因为愤怒而变的涨红。
    “话不能这样说。不过这次李中堂又要买那意大利船。这个国家我听都没听说过,能造出什么样的好船?要是买英吉利或者德意志的船还算说得过去,再不济买法国人的也算可以。非要买一个意大利国的战舰,造价还颇贵,据说一条战舰的首付就是50万两白银,可当真是一个无底洞啊。”一个老者平静的说道。
    “老师,您是帝师,又掌管户部,不能任由这李合肥胡来啊。”年轻人急声说道。
    “廷式啊,我虽为帝师,但是这户部拨款可不是我说了算,要看军机处孙中堂,更要看太后的意思。我现在也就是拖一下。如若这李合肥一而再再而三的上折子,而我不办款,这贻误海事的责任我可担不起啊。”翁同龢无奈的摇了摇头说道。
    “听说,这回意大利人新派遣了一个驻华武官?”愣了半响,文廷式小声问道。
    “是这样,不日将到总理外国事务衙门交换国书。”翁同龢十分纳闷,不知道自己这位爱徒怎么想到这里了。
    “这合肥老贼花费如此多的银子来购买一条4500吨级的战舰,基本上是当年购买致远价格的2倍。”文廷式小声说道。
    “你是说这里面有相当大的一笔钱会进入李合肥的腰包?”翁同龢眉头一挑。言语中也有一些兴奋。
    “如若,皇上亲自接见这新到的意大利武官,然后在问出这个价格其实没有那么高,这李合肥就是欺君之罪。”说道这里,文廷式眼中冒出一道寒光。
    “皇上亲自接见一个外国驻华武官,有些小题大做吧?”翁同龢心里明显一动,但是脸上依然是古井无波。
    “这一国武官自然不值得圣上亲自接见,但是如果和西洋其它国家的武官一起召见,然后喝喝茶什么的。这理由就充分多了。”文廷式字斟句酌的说道。“而且这总理各国事务的一直都是总理衙门,以至于洋人眼里只有总理衙门而没有当今圣上。”看着沉默不语的翁同龢,文廷式又加了一把火。
    “好谋略,如果在座的西洋各国公使能从意大利人那里看出现端倪,然后再禀报圣上,这李合肥的欺君之罪就算坐实了!!”翁同龢毕竟是官场上的老油条。他知道,自己与洋务和兵船上什么多不懂。所以,要找漏洞只能靠别人。想那西洋各国矛盾重重。能有一个机会当众羞辱一下别国。怕是那些蛮夷们会争先恐后吧?翁师傅一厢情愿的说道。这位志大才疏的翁师傅根本不知道西洋各国除了斗争还有合作,更不知道这个意大利除了和奥匈帝国关系不好外,和其它各国关系还算不错。而更加悲催的是,翁师傅不知道他所要面对的是谁,第谷,维托里奥和徐杰一起培养出来的学生,别说一个翁师傅,即使是刘步蟾等在英国接受过系统海军教育的人,在见识和知识量方面无法和第谷相比,至于说到船舶设计,那更是不能比。所以老翁同志从这个计划一开始就错了,而且错的相当离谱。
    “你这几天也辛苦一下,多看点洋人的书和我北洋水师舰船的资料。到时候让那些洋人和诸位大臣看看,我翁同龢的弟子不光精通文墨,洋务也是很在行的。”翁同龢笑着说道。
    “弟子领命。”文廷式行了个大礼然后转身离开。而翁同龢则也收拾了一下就睡下了,毕竟要为明天的倒李大计养足精神。
    第二天,当翁师傅觐见的时候,居然发现醇王也在。这位李鸿章的朋友,海军衙门的执掌者的存在,让老翁很是不爽,自己想要算计李鸿章,光绪帝看不出来,但是醇王还是保不准能瞧出一些端倪的。要是这位亲王直接给否了,哪老翁策划半天的计划可就当真是竹篮打水一场空了。不过老翁毕竟是老翁,眼睛一转,计上心来。你不是总理海军衙门吗?那我就从海军方面入手。让你说不出话来。
    “醇王也在?据说最近来了一个叫意大利国的新任武官,不知道是不是有这回事?”礼毕之后,老翁向醇王拱拱手说道。
    “是新到任的驻华武官,叫什么第谷。和前来我北洋商讨购舰适宜的商人们一同来到。”醇王不知道老翁怎么想的。只能照实回答。
    “和意大利商人一起来洽谈海军事务?这么说来,这位新任武官还是一个精通海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