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穿越未来电子书 > 甲午之华夏新史 >

第318部分

甲午之华夏新史-第318部分

小说: 甲午之华夏新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些德国人肩负着特殊的使命,那就是尽量考察这个新生的国家是否有资格作为德意志帝国的盟友,是否值得德意志帝国与其互通有无。他们将以各种名义从工业、农业和政权组织形式、军力等方面来进行系统的评估,以便为远在柏林的决策者们提供各种信息。
    而对于这批德国人的到来,华夏情报部门知道的一清二楚,毕竟现在的华夏可不是后世的中国,与世界交流的程度还很低,来华的除了各国的外交人员和技术人员外,还没有人把现在的华夏当做旅游目的地国,所以一点的人员流动,都会引起华夏情报部门的注意,尤其是那些本身还有军方背景的德国人。
    而对于这些人,徐杰对他们的目的已经多少有些了解,一方面是因为德国在最近的一段时间内对华关系急剧升温,不仅仅共享了德国总参谋部的兵棋推演,并且和华夏海军一起研发远距离炮战战法。更是在经济和科技出口方面大开方便之门,其范围之广前所未有,这一切都可以看做德国在寻找新的盟友。而另一方面则是德国大使曾经在私下场合提到过如果可以,在适当的时间内,希望进行一次两国高层的会谈。而这些人无疑就是打前站的。
    对于现在的华夏共和国来说,从技术和军事领域让德国人感兴趣的并不多。基础工业和重要项目不少都是德国人帮忙建设到,即使有一部分英国或者意大利的项目,但是德国人对华夏目前的工业能力和水平还是有很深的了解。技术水平不是很强,但是数量很多,这完全得益于庞大的民间资本的介入,虽说产出和消耗比很低,但是在一定时间内,这种粗放的生产确实可以让国家实力大增。
    真正让德国人感兴趣的是,华夏共和国的专业化分工和产业链的衔接。各个工业区根据地区情况的不同被分配从事专门的工业生产,而且整个工业区内配属有充足的辅助工厂,一个完整的产业链被尽可能的集中在一个较小的范围内。减少了运输成本和各种费用。这种紧密的,有政府指导的功能性产业区让技术水平不高的华夏保持了较高的产出。
    而在微观领域,俄国工业工程师则惊异于全新的流水线式生产,华西的工厂将一个复杂的机械制造过程。拆解成几百甚至上千的非常容易完成的工作。工人们只要能在最短时间内完成某个安装动作那么就可以胜任。俗话说熟能生巧,这个道理德国人也明白,而这样的结果就是即使没有受过教育的人在一些工厂中也可以工作,而且保密性出奇的。
    而另一个引人关注的地方则是大量冲压件的使用。在华夏的一家兵工厂中,德国工程师拿起一个个机枪零件仔细端详,上面根本没有金属切削机床工作的后留下的痕迹,巨大部分零件甚至就是一个个被冲击机加工的铁皮,而一些铁片和管子组装到一起后。就是一把冲锋枪或者是机枪,这在追求精密的德国人眼中是绝对无法容忍的。但是随后,当他们看到在新式生产方式下的物资消耗和工时消耗后,都一个个理智的闭上了嘴巴,成本下降25%,而对金属的需求下降了一半,虽然不甚精致,但是效率实在太高了!
    对于流水线和冲压加工,徐杰之所以让德国人看到,其中根本原因就是这种管理原则是藏不住的,用不了多久美国人就会采用流水线管理,而冲压加工更是无法保密,有经验的人拿起一个零件,端详几分钟就可以知道其中的加工方式,人家回去一试验就可以得出结论。与其这样,倒不如让德国人看个大概,反正流水线生产最核心的是管理和分工,这可是要经过长时间研究才能得到最佳结果,至于冲压部件吗?德国人最晚一战之中就会用上,只不过徐杰让这个时间提前了点,毕竟华夏还要靠德国削弱英法俄呢!
    而对社会现状进行分析后德国人发现,在全国范围内,一种极其高涨的民族主义情绪正在蔓延,这完全得益于腐朽的清王朝被推翻后,人民得到了极大的解放,各种桎梏在一夜之间消失,并且庞大的建设给予了每个想要工作的人一个机会,在欧洲各国经常出现的生产过剩等问题,在华夏根本不存在,因为华夏现在离一个真正强大的国家还十分遥远!巨大的内需可以让他的经济保证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高速增长。而在政府的强制作用下,工厂主的利益被限制在一定的范围中,社会财富的转移支付被尽可能的向普通人民转移,使得更多的人可以享受到经济增长带来的好处,防止了社会动荡,增加了发展后劲!
    在教育和文化方面,华夏共和国还是十分开明的,在旧有的桎梏消失后,各种文化和思潮层出不穷,这完全可以看做一个被压抑已久的国家的情感释放。新的华夏政府十分重视教育的发展,在政府各项支出中,除了军队建设和各种工程支出外,教育经费排名第三,而且不少工程也是教育工程,如果将其算进的话,教育经费的比例将达到9%左右!这个比例在时刻准备打仗,并且需要在短时间内快速发展工业的华夏来说已经有些不可思议了。
    除了政府投资以外,华夏政府还鼓励民间兴办教育,而这些民间院校主要以各种技校为主,培养专业技艺,在经过相对较短的时间培训后就可以到工厂工作,这一方面补充了专业技术工人的不足,另一方面对提高人口素质也有极大的帮助。而在文化方面,现在的华夏就是一个大熔炉,各个阶层都试图在这千年未有的大变局中寻找自己的位置,而且因为有大量华人华侨归国,所以文化更加多元。而华夏政府的态度就是只要不危机社会政策运作,只要有利于国家发展,就不做过多干涉,当然,必要的导向性作用还是要有的。
    而对于华夏政府的组织形式,德国人并没有了解的太多,不过从各方面德国人能感觉到,华夏政府处于一种多方势力的平衡中,按说华夏建国前最强大的力量应该算北洋体系,但是这个体系本身就是由数支力量构成的,李鸿章执掌的直隶体系,还以刘铭传负责的闽浙台,还有像北洋水师和北洋新军这些在甲午战争中崛起的军方力量,虽然杂乱,但是在徐杰领导下,再有共同目标的情况下,各方之间很少扯皮。
    而且在长达十年的时间中,各派都或多或少的发生了变化,老旧的人都走了,而新上来的少壮派或许背景不一样,但是在发展国家,振兴民族的问题上都是一致的,而这就构成了华夏政府的信念基础!而在这个国家中一种昂扬向上的精神随处可见。
    而对于华夏军队,德国人则抱有十二分的信心,这不仅仅是因为这支远东的军队装备了不亚于欧洲陆军强国的武器,也不是因为战胜了日本和俄国的光辉事迹,对于德国来说,前者不过是一支军队的物质基础,虽然必不可少,但是也只是决定因素之一。德国陆军法国陆军装备其实相差不大,但是战斗力却差出不少。而至于后者,日本陆军很强吗?德国人不这样认为,至于俄国陆军吗。在逐渐认清了俄国陆军的本质后,德国人发现,曾经的欧洲压路机已经垂垂老矣,俄国人落后的军事组织形式和孱弱的工业已经不足以支持俄国陆军继续更新换代,虽然表面上俄国人依然有令人生畏的军队规模,但是考虑到远东的具体情况,过于遥远的距离和众多的敌人让俄国人在远东根本没有胜算。
    华夏军队真正让德国人感到敬佩的是一种对军事变革的敏锐性!当然,这一切都源于现任华夏共和国总理徐杰,这种近乎神迹的敏锐性早在1889年开始就显现出来了,当世界各国都在大量装备各种穹甲巡洋舰的时候,徐杰已经开始着手建造装甲巡洋舰,北洋海军甚至直接跳过这个历史阶段,直接从轻型装甲巡洋舰入手,发展自己的海军,当甲午战争爆发后,吨位上拥有优势的日本穹甲巡洋舰编队被区区3艘轻型装甲巡洋舰压制,而在三艘重型装巡到位后,更是以一场决战的形式,干净利落的消灭了对手主力,一句奠定胜局。
    而随后,无论是但丁级战列舰还是现在的无畏舰,无一不引领世界海军的潮流。尤其是无畏型战列舰和快速战舰的出现,更是让旧船在一夜之间过时,华夏共和国捷足先登,取得先机,而德国也没有把太多的金钱浪费在旧有战舰上。
    至于陆军方面,华夏陆军则是大胆装备了以机枪为代表的自动武器和迫击炮为主的曲射支援火力,这种搭配在重炮稀缺的情况下极大的增加了战斗力,而新式的突击队编制更是大大降低了突破对方防线时的伤亡,而现在提出了全新的机械化作战理论后,德国陆军也不得不承认,这是快速打败俄国人的最佳方法,同时也是以最低代价坚守防线的办法,阵地被突破并不可怕,只要能尽快封堵缺口即可。所以总体而言,德意志帝国对于华夏军事力量还是很看重的,也许规模还不算大,但是其发展方向是正确的,而且效率极高!
    感谢书友招考、知秋一枼1117的月票支持。

第五百七十六章 高峰会议
    当德国高层确定了华夏可以作为一个强有力的盟友后,亨利亲王的行程便被确定,1902年8月。一支庞大的德国代表访问奥匈帝国和土耳其,并且随后,亨利亲王和一众高层参加了中东铁路的开工仪式。再然后,一众德国代表就逐渐从世人们的视野中消失,而在半个月后,亨利亲王一行秘密抵达了华夏共和国首都北京,开始了华夏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两国合作谈判,从谈判开始,华夏的德国在长达25年的时间里成为了不是盟友的盟友。
    双方都是明白人,在这样的国际形势下,双方走到了一起,可以说是形势所迫,也可以说是利益驱使。但即使这样,两国也必须为自己的利益斤斤计较。而开始的时候德国人的要价也过于高了一些。
    “德意志帝国可以为华夏共和国提供足够多的资金和技术支持,但是作为回报,我们希望,德意志商人能在贵国获得国民待遇。而在关税等方面,我们希望获得更大的优惠。而双方在军事领域的合作不应该仅仅局限于武器的买卖和相关技术交流,我们希望两国关系可以更深一步,比如说,我们可以将双方的关系提升到德奥的程度。”亨利亲王说道。
    “我们十分感谢贵国对我国发展的支持,不过我有几个问题需要请教一下。”徐杰平淡的说道:“英法两国是盟国,难道双方的商人在对方的国内都能享有国民待遇吗?难道双方的金融市场都向对方打开吗?难道两国之间就不存在关税壁垒了吗?我们之间的合作应该是平等合作,而不是一方为主导的。这就好比分一个蛋糕。既然拿刀的人有权分蛋糕,那么另一个人需要先去挑选蛋糕才是合理的做法。”
    “我想徐总理应该明白,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而在现在这种情况下,贵国曾经最大的资金和技术来源已经得不到保证,英法两国的接近必将意味着英俄两国的最终妥协,而现在贵国有什么?论工业规模还不如俄国,而且还借贷了大量资金用于备战,这一切都将极大的限制贵国今后的发展,资金、技术、设备还有技术人员。贵国都缺乏。难道阁下还有别的选择不成?”亨利亲王略带不满的说道。在他眼里,华夏已经走投无路了,在这种情况下。只能也必须接受德意志帝国提出的要求!就像当年德国打败法国后,法国所作的选择一样!
    “午餐是需要付费的,这个道理我自然明白,但是有一点。我们需要的是午餐。而不是其中加的其它东西,华夏共和国现在确实艰难一些,但是在俄国人放弃远东之前,英国人的援助也不过是减少一些而已,英国人想要让俄国双头鹰转向欧洲,就必须先让斩断俄国人伸向远东的利爪,也许我们会赢的困难一些,但是结果是一定的。”徐杰笑着说道。
    “倒是。贵国的情况很不好啊,俄国双头鹰转向欧洲后。它下一个捕食的目标会是谁?我想除了贵国或者贵国的盟友以外,已经没有任何国家能引起双头鹰的胃口了吧。而贵国在西线要面对英法联军,在东线要面对俄国人。”徐杰继续说道。
    “我们也有盟友,意大利王国和奥匈帝国是德意志帝国的忠实盟友,德意志帝国陆军自信在西线保证守势的同时可以和奥匈帝队击败俄国,这一点就不用徐总理担忧了,而意大利海军和奥匈帝国海军则可以形成对法国海军的优势,没有了地中海的制海权,英国人在印度、东南亚以及澳大利亚的资源运往欧洲的成本就会大增。而在工业方面,我们和英法俄三国相比,并不占劣势。”亨利亲王得意的说道。
    “贵国太小看海上优势了。我发迹于海军,所以,在这个方面我认为我最有发言权,舍尔将军,不知道你是否认同我的说法。”徐杰看了一下舍尔笑着说道。而此时的舍尔也没有做出什么反对的表现,毕竟对方无论是战绩还是战略都比自己强大的太多。
    “即使远东和大洋洲的物资必须绕过整个非洲又如何?迟早都是可以运过去的,就算贵国或者土耳其在印度洋驻扎一支舰队又如何?土耳其有维修和保持舰队持续作战的能力吗?就算贵国和盟友打下苏伊士运河后,难道英法的战争资源就彻底断绝了吗?绝对不可能!大英帝国依然可以从美国人那里获得急需的资源,只要航路得以保证,那么英国可以从美国获得源源不断的支持,要知道,现在美国的产能可是高于德国的。”徐杰严肃的说道。
    “那么现在,贵国就面临一个两难的问题,打不败英国大舰队,就不可能对英国造成致命打击,大洋舰队无法对英国海上运输线形成封锁,那么美国人或者其它国家的船舶就可以为英国和法国运过来源源不断的物资补给,而这个时候,贵国敢去攻击美国的商船吗?难道贵国愿意凭白为自己增加一个新的敌人?”
    “反观德国,空有强大的生产能力,却没有足够的原材料和劳动力,甚至连粮食在战时都无法保证,粮食安全是一个帝国的基础,虽然农业的产出率很低,虽然一样的资金在别的地方会比农业赚取更多的利润,但是再多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