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穿越未来电子书 > 甲午之华夏新史 >

第364部分

甲午之华夏新史-第364部分

小说: 甲午之华夏新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mm38l长管加农炮的攻击!至于装备着速射炮的小坦克,好吧,57mm炮近距离都可以打穿!
    聂士成的忧虑绝对不是空穴来风。其实在历史上,直到1936年发生西班牙内战的时候。坦克在面对由战防炮的阵地时依然是出于绝对劣势,曾经一门得过产的37mm反坦克炮隐藏在一座教堂废墟之后一天内打掉了12辆苏联援助的各种坦克。即使到了苏德战争期间,没有足够炮兵和航空兵支援的装甲部队面对装备了大量反坦克炮的防线依然十分吃紧。当然了这些防线里面可能还会有像88mm高射炮这样的大杀器来客串!
    “情况虽然比较严峻。但是我们依然要从整体上来分析我们所面对的情况,足够的加农炮配上有纵身的阵地和地雷阵,后面再加上一些远程火炮,嗯这是一个很好的陷阱,谁进去谁完蛋,但是战术上的优势并不能解决战略上的问题,比如说。俄国人一共才有多少75mm加农炮?能够配输给一线部队用于反装甲作战的75炮能有多少?作为进攻方,我们可以集中数倍于防御方的火力来对对手进行压制,而且必要的时候我们还可以绕开这些孤零零的要塞。”彭毅倒是很乐观。毕竟这样的防御阵地虽然强大。但是构筑所需要的物资和时间也是相当长的,俄国人因为国力和物资的问题,并不能保证没一处阵地都坚若磐石!
    “从战役层面来看,对于防御坚固的永久性要塞并不适合用装甲部队强攻。我们需要的是寻找对方的薄弱点。然后战术和速度来迅速突破这些脆弱点。然后装甲部队继续前进完成迂回和包抄,而后面的步兵则负责扩大突破口承担实际上的占领任务,至于那些要塞,我们完全可以围而不打。不做过多的纠缠。我们将力量集中在一处,以数倍的优势敲开对方一个点,然后在对方还没来得及调整部署和重整之前对敌发动连续不断的突击。装甲矛头的强大不仅仅体现在攻防上,在机动性方面也有无与伦比的优势。”马玉昆说道。
    “另外,我们需要强化机动炮兵的战斗力。炮兵的作用并不仅仅是开战前实施压制那样简单的。随着堑壕体系的发展,能够在第一波炮击下生存下来的可能性越来越大。所以炮兵必须可以和进攻部队协调,在战斗中不断为进攻部队提供火力掩护。因为车辆的限制,我们的机动榴弹炮最大不过105mm短管火炮。射程是够了,但是威力恐怕还不行。120mm迫击炮估计也悬,总装备部不是刚刚调过来一批150mm线膛迫击炮吗?如果可以,我希望可以把他们编入装甲部队,随时为前进部队提供火力支援。能抗住150mm线膛迫击炮的掩体怕是不多吧。”彭毅试探性的问了问。
    “战斗室里可能装不下那么重的火炮,不过如果改成拖车的话应该可以,前面的车上装有弹药和装填设备,后面是炮车,打的时候虽然需要慢一些,但是勉强可以跟上部队行进。”蔡锷从技术角度分析了一下将后装线膛迫击炮机械化的可能性。
    “那就这么定了,反正150mm线膛迫击炮打的远,即使位置靠后一些关系也不大。精度问题虽然无法和榴弹炮相比,但是总比迫击炮强多了,就这样定了,回头我们写个调令你就去准备一下吧。”聂士成也表示了赞同。
    “我们的攻击队形是不是也需要调整一下了?以坦克为首突击炮在后组成的楔型攻击阵型并不适合当前的情况。原本如果对方缺乏反装甲武器,主要以步兵为主的话,坦克上的37炮对付步兵比后面的75mm短管火炮更好。但是如果对方配属大量反坦克炮的话,坦克防御过低,在前面容易被毁,后面的突击炮因为视野问题,本身就小的火炮调整角度更加没法发挥作用。所以我认为将突击炮放在前面,后面安排坦克会不会更好?75mm短管炮可以第一时间解决绝大部分问题。”彭毅边说边在纸上画着。
    “另外楔形阵型换成倒v型阵如何?两翼先接敌,这样的话,对方如果实中央而空两翼的话可以为我们提供包抄的机会。中间的车辆比较靠后,即使对方有预设的反坦克阵地,因为距离的原因,对中央主力的杀伤力也会下降。同时我们还需要加强通讯,部分指挥车宁可不要火炮,也需要弄一部电台。光靠信号旗实在是不怎么靠谱。”彭毅接着说道。
    “后勤也需要加强,我们的工兵部队和抢修部队恐怕也要扩大规模了,俄国人已经知道用雷场来阻碍我们的进攻,可能还会有壕沟或者其它什么玩意,坦克的损失率会比价高。当然这些损失可能是暂时的受损,如果能经过一番抢修就继续投入战斗的话我想我们的战力保持会上一个新的台阶。”蔡锷说道。
    “步兵,在装甲部队突破后,整个阵地还需要步兵来战略和扩大战果。这要求步兵的跟进速度必须跟上装甲部队,但是我们的车辆有限不可能携带足够数量的步兵,如果让骑兵跟随的话,先不说我们能否有足够的骑兵,单纯供给骑兵的粮草就是个大问题,一匹马吃的能顶10个人,我们不是游牧骑兵,对后勤的压力太大了。”马玉昆提出了另外一个关键问题。
    “步兵数量多但是速度慢跟不上,骑兵能跟上但是数量不够,这个真是一个大问题啊。”聂士成说道。“对了,上一次有人建议搞一个自行车部队,各位感觉怎么样?那些人还捣鼓了一下,弄了一个重载的自行车,负重120公斤以上,采用了充气轮胎,在建议公路上也可以行进,带上自身的装备和补给后,每小时行进15公里左右,这速度已经很不错了。”
    “我想起来了,后来有些人还搞了一个三轮车专门拉货的,他们甚至把82mm迫击炮也拆了然后扔到车上。一辆车除了带一门82mm迫击炮外还能带上半个基数的弹药。这样的话短时间内,这支自行车部队的机动性和火力就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保证,反正他们的任务也是占领和掩护装甲部队,缺乏重武器的话,有装甲部队提供直接的火力支持。问题也不大。至于车辆问题,完全可以通过在民间征集和拿工厂存货来解决你们看如何。”蔡锷眼睛一亮说道。
    自行车部队这个还真有,当年的瑞士就有一支靠自行车为主要机动手段的山地部队。而在2战时期,数千日本自行车骑兵更是成为了日军进攻东南亚的急先锋,因为不用选择道路,速度也挺快,更重要的是不依赖燃油,只要有饭团自行车部队就可以上路,所以这种机动性在特殊情况下那是相当强的。作为穿越者的徐杰没有理由不搞出这种科技含量极低但是效果奇好的东东。尤其是在机动性明显不足的20世纪初。而这支部队开始还没有能入各位将军的法眼,而现在这支奇特的“快速”部队终于引起了彭毅等人的关注。
    “最后一个问题,俄国人也有一些装甲车辆,为了对付这些装甲车,我们是不是把一部分37mm坦克炮替换成47mm长管炮会更好一些?37mm炮的炮弹只有1磅重,而47mm炮则有3磅。37炮的威力略显不足,47炮或者德国的50炮可能会更好一些。另外在开战前我们也已经预先制造了一些,将其混编一下的话任务弹性会更好。”彭毅说道。
    就这样,在充分研究了追猎者部队的经验和教训后,华夏陆军的高级将领重新制定了机械化作战的原则和战术。而经过充实和锤炼的机械化作战体系自然比原先的更要成熟和高效,现在剩下的事情就是集中精力做好攻击前的最后的准备,用俄国人的防线来检验华夏陆军的机械化兵锋是否真的锋利和致命!
    感谢书友共和国之泪的月票和推荐票。以及书友flay007的月票支持。

第六百四十八章 盟友就是用来坑的
    战争从来没有界限,当一个地方爆发战争的时候,他的影响会扩散的其它地方,尤其是大国之间的厮杀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回改变世界的格局!正当华夏共和国和俄国人在辽阔寒冷的西伯利亚原野上厮杀,在烈日炎炎的东南亚大海上玩命的时候,在遥远的欧洲,一股股暗流正在涌动。对于这场战场,本来欧洲各国都是喜闻乐见的,作为俄国的敌人,德意志帝国和奥匈帝国巴不得俄国人败得惨点,法国人和英国人也希望俄国人能认清形势,不要以为自己挂了一个北极熊的名字就可以肆意妄为!没有英法提供的英镑和法郎,饿了肚子的北极熊和一只病猫没什么两样。当然如果还是一只打了败仗的病猫的话那就更容易摆布了。
    但是随着战幕的拉开,华夏共和国和俄国人在陆地上和大海上已经进行了第一回合的交手。在海上,埃森率领的集中了法国、美国和俄国最高工业成就的海军舰队在爪哇海海战中被击败,扔掉两艘装甲巡洋舰后退回了爪哇岛养伤。华夏海军强大的战斗力让欧洲的同行们不由的侧目。而在逆境中的战斗意志更是赢得了欧洲人的敬佩和畏惧。随后英法两国还专门推演了一遍,如果下一场战斗结果还和这次一样的话,马卡诺夫率领的俄荷联合舰队就没有什么可以跳腾的了,主力舰方面俄国人本身就不占优,如果装巡再死多了那这场战争就没啥悬念了!而这绝对不是英法想看到的。
    俄国人不能赢得远东的海权这是英法的共识。要是俄国人在远东站稳了脚跟,还会一心一意配合英法压制德国吗?肯定不会啊,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国家的精力更是有限的,在尼古拉二世看来,巴尔干半岛绝对不如华夏的东北地区。有更好的目标为啥非要和奥匈帝国玩火中取栗呢?所以俄国人必须输!无论是海上还是陆上!所以英国人才支持华夏海军,而法国人对俄国人帮助也完全是建立在迷人的金卢布之上!
    但是俄国人输了难道就是英法的目的了吗?显然不是啊,英法人家想的可不仅仅是让俄国人输了,俄国人走了,华夏在东南亚站稳脚跟也是不行的啊!华夏距离东南亚更近。一抬脚就进来了,而英法注定在未来的十多年的时间里是要在欧洲人和德奥意三国死磕的,远东根本顾不上啊!如果华夏海军在这场战争中损失不大的话。万一在欧洲人死磕的时候,华夏在远东闹事怎么办?那时候不光是荷属东印度,英属马来亚沙捞越、法属印度支那甚至英属缅甸都保不住啊,所以俄国人输了。华夏海军也要元气大伤才符合英法的目的!
    而就在英法为这个问题纠结的时候。有一个国家凑了上来,并且表示愿意和英法一起来“维持远东的秩序与安宁!”而这个国家就是约翰牛的远房表亲美利坚合众国!美国人的外交辞令用的非常好。“为了保证远东的秩序和稳定,为了保证西方各国在东南亚的合法权益受到尊重和保护,为了能让各国在东南亚享有均定的商业机会和政治权益。美利坚合众国愿意与英法两国一道调和华夏共和国和俄罗斯帝国之间的矛盾和关系。”
    怎么样,这样的外交辞令写的很是道貌岸然吧?如果给一个没有太多经验的外交官的话是有就会糊弄过去,但是美国人是把这份文件给了英国人,英国人是干嘛的?从骨子里就是海盗和商人的混合体!大英帝国数百年来除了培养出一支举世无双的强大海军之外,还培养了一大票精通逻辑和外交的人才。他们属于那种一看到开头就能知道你想说什么。并在几秒钟内知道你想要什么的神人!美国人这手属于典型的关公门前耍大刀!英国外交部长在看到这份照会后,等到美国人一走。二话不说就扔到一边了!
    这段话前半句还没杀问题,问题在于“让各国在东南亚享有均等的商业机会和政治权益,以及和英法两国一起调和矛盾这段话。”这几句话可不见得啊,里面至少包含了两重意思,第一重意思就是美国人要求在东南亚获得和英法一样的地位,这个地位不仅仅是商业更是政治方面的。在英法自留地上提这个要求,你说英法会同意吗?
    第二层意思就是和英法一起调和敌对双方矛盾。注意这是调和,也就是拉架,而这个说法非常宽泛,可能是动用武力去“劝说”,也有可能是仅仅发个外交照会,按说美国人想插手这件事情,你至少要表现出一些诚意吧,然后来些硬货啊,比如说资金或者军力什么的,结果美国人来了这手,英法就不得不对美国人的诚意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了!
    再加上对于美国,英法实在是有些看不起,别看美国现在的gdp已经世界第一了,但是看看美国在美西战争中的表现,英法就实在不愿意让美国和自己以平等的地位调停远东的局势。地位是要看实力的,而美国在海外的影响力和力量投送在英法看来实在不值得一提,诚然美国人也造出了数艘无畏舰。但是要知道此时的英法舰队战列舰都是一级一级的造,你搞出的三瓜俩枣唬谁呢?
    所以说英法两国很自然的将这份照会扔到了一边,然后继续探讨如何让华夏共和国和俄国在远东的大洋上拼个两败俱伤!当然了,如果说两个国家能“认清形势”,就此在东南亚的海洋上罢手那更是再好不过了。
    原因很简单,随着德奥意土四国联盟逐渐形成,英法两国的海上压力已经越来越大,英国人面对德国人咄咄逼人的海军扩充计划已经有些吃力了,而法国海军打死也不是意大利和奥匈两国联合舰队的对手。毕竟法国是陆战的主力,海上的投入必定会被削减到一个很低的水平。所以如果可以的话,英法两国还想让残存的俄国舰队去分担海上的压力呢!
    至于陆战方面英法倒是对正在西伯利亚荒原上厮杀的俄国大军不怎么关心,甚至暗地里巴不得俄国人能输的惨一些。俄国陆军要是输的惨一些对于英法来说简直是太有好处了!只有陆上战争俄国人败了,尝到苦头后才会最终放弃对远东的侵略,只有这样,俄国人才会把他有限的力量收缩到欧洲。
    也许有人会说俄国陆军如果战败的话,造成的陆军失血问题如何解决。这个对于俄国来说太好解决了,俄国人是个人口大国,而且有大量的低成本兵员,灰色牲口这个名字难道是白叫的?便宜、任劳任怨而且无畏。多好的兵员啊。当然纪律性和文化水平糟糕一些。
    再加上战斗中损失的兵力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