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穿越未来电子书 > 甲午之华夏新史 >

第532部分

甲午之华夏新史-第532部分

小说: 甲午之华夏新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机的侦察下可以轻易定位我们的炮兵阵地,然后用射程和威力远得多的重炮将我们的炮兵阵地摧毁,随后再清理我们的步兵。远处支援火力上的差距让法兰西的优秀士兵伤亡惨重,而到现在为止,我们的炮兵依然居于劣势。”霞飞将军颇为懊恼的说道。
    “我们现在遇上的情况比前两年还糟糕,至少前两年在纸面上我们还有兵力优势。我们可以集中优势兵力攻击德国人的防线,虽然说这么长时间下来后我们取得的进展十分有限。我们曾经试图集中装甲力量展开突击。也曾经成功的撕开了对方的缺口,但是都被对方部署的地雷、反坦克炮或者装甲单位摧毁。昂贵的战车就这样消耗掉了。而现在德国人已经从东线的泥潭中解脱出来,他们将全面占据优势。而我们的消耗却十分巨大。进攻已经无力维持,我们现在需要考虑的问题已经从取得胜利变成了包围领土。”贝当将军补充道。
    “海上的巨大消耗严重制约了大英帝国陆军的整备和扩充。在两年多的消耗战中,英国大舰队已经损失了一打以上的主力舰,几乎所有的工业部门都在为舰队生产各种配件。装甲、火炮、动力和光学仪器的生产都在向海军倾斜。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我们陆军扩充速度不会很理想。除非有人愿意向我们提供大量的物资和装备。”英国陆军元帅罗伯特伯爵担忧的说道。
    在一次协约国陆军高层会议上,英法两国的高层都表示出了对未来西线的忧虑。德国精锐的步兵加上强悍的炮兵和装甲部队。让已经消耗了两年的英法部队感到了极大的压力。趁着冬季,英法两国陆军必须对现有战略战术进行调整。
    “我认为。我们应该参考另一个陆军大国的战略战术,利用剩下的几个月的时间重新布置我们的防线。无论是大英帝国还是法兰西共和国的战术在长达两年的时间里一惊被证明是低效的了。我们不能再踌躇下去。否则的话明年的今天德国人就要在凡尔赛宫准备过圣诞节了!”终于霞飞将军说出了一句英国人想说但是不敢说的话!
    “我同意,英国政府最近从华夏获得了一大批装备。其中有不少原本是打算提供给俄国政府的,但是随着诺曼诺夫王朝的倒台,我想用这批武器来武装我们是个不错的选择,至少我们新扩充的军队都是这样。大英帝国陆军部已经表示了将邀请华夏陆军军官团来提供帮助。并且我认为我们有必要重新按照新的形势来调整我们的整个西线防御了。”罗伯特伯爵严肃的说道。
    “这个世界真疯狂。华夏共和国的战列舰刚在地中海决战中重创了你们的舰队。而现在,大英帝国居然邀请华夏的陆军军官了帮助训练新军,这真是讽刺啊!”甘莫林将军面带讽刺的说道。
    “我原以为这对于法国来说是个好消息呢,我们至少不用担心这些东西落到德国人手中来对付我们呢。现在不是纠结这些事情的时候了,我们要现实一些,也许战后我们会一起回到远东对付这个庞然大物,但是现在,只要华夏愿意和我们合作。那么我们就必须拿出十足的诚意,美国人举棋不定。而且就算加入了协约国。在短时间呢也无法生产出足够几百万军队使用的武器装备。而且从实战来看,德国陆军和华夏陆军之间有相似之处,相比华夏陆军对于如何应对德军的攻击也有一些经验。俄国的崩溃对于我们来说并非全是坏事,至少伴随着俄国人的崩溃,华夏和德国走到了对立面。现在全世界都是同盟国的敌人!”罗伯特伯爵反唇相讥道。言语中充满了对甘莫林政治智商的嘲讽。
    不过吵架归吵架,英法最终就新战线的调整还是达成了一些一致的意见,比如说从德国本土撤军,将部队撤往比利时和法国境内,并且开始修筑纵深防线,大量的铁丝网和雷场被部署在防线之间的无人区域,同时重新配置了炮兵,将大量中小口径火炮下发给基层作为反装甲火力。而加农炮和列车炮则部署在后方,和已经拓展开的通讯网络一起肩负起反炮兵的重任。同时部队开始实施纵身部署,法国最终还是放弃了在一线集中大量部队的战术,开始在一线部署少量部队担任警戒任务。在避开德国炮火的二线和三线囤积部队,同时还增加了预备队的数量和机动能力。
    老实说法国人在部队机动方面还是有些想法的。戴高乐战后出了本书也不是偶然。在一战刚开始的时候,法国人就曾经集中了大量民用车辆进行部队机动,在关键时刻将2个多师的精锐部队运往前线,为最终阻止施里芬计划奠定了基础,而一战后,法国人虽然因为经济问题对于火炮研发不是很上心(至少30年代之前是这样。)但是却依然逐步为炮兵配属专门的汽车用来增加机动性。
    但是现在的问题来了,法国的人力资源相对于德国来说本来就不够,而消耗了2年多后,就更不够了,而对面德国人在得到了东线的援助后,首次拥有了较大的兵力优势,英法两边部队占优的情况下都无法取胜,现在德国人拿出了雪藏的装甲部队主力加上大量的援军后,英法就更不够看了!此消彼长之下,德国人和英国人的预备队数量明显不够用。
    经过反复的推演,英法陆军将领都达成了一个共识,即在德国陆军的倾力打击下,英法的防线一定会被攻破。在占据优势德奥炮兵的压制下,德国陆军装甲部队可以撕开英法联军布置的数层防线,甚至将整个防御体系洞穿,然后彻底隔绝前线和后方的联系,再配合步兵和炮兵将被分割的部队吃掉。面对这样的打法,英法用炮兵压制对方的想法显然很难实现。那么剩下的关键就在于如何挡住对方的装甲矛头和后续的步兵冲击了。
    对于后者来说,英法联军的步兵可以用大量的迫击炮和重机枪组成的火力网来迟滞对方的进攻,但是对于前者来说却没有什么好办法。虽然从战术上来说,一门隐藏的比较好的战防炮在交战中有机会摧毁数辆坦克,但是问题是,进攻方掌握的兵力优势太大,也许可能上百辆坦克攻击十余门战防炮,而且更重要的是,德国陆军装甲部队还有伴随的炮兵支援,在夹攻之下,用单纯的战防炮来组织对方的切割并不容易。虽然法国也有一些重装坦克,但是这些坦克有一部分消耗在了前两年的攻坚战中,而剩下的一些因为机动性的关系和受到数量不足的影响,不可能作为战略机动力量来支援全局。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弄到数量足够多,并且配属了足够能摧毁坦克的火炮的机动车辆就成了决定战斗胜负的关键。
    除了反装甲机动力量之外,英法还需要抵御伴随着装甲部队突破的德国精锐步兵,比如说暴风突击队什么的。和历史上不同的是,德国暴风的暴风突击队已经不再是那种专门用来突破堑壕防御体系然后分割对方的精锐部队了。他们更像是2战时的德国装甲掷弹兵,伴随坦克攻击,为坦克提供掩护。同时占领一些关键点。这些部队装备了大量的中近距离曲射武器和自动火器,在中距离上有压倒性的火力优势。同时个别精锐的部队还会有一些伴随的自信火炮为德国陆军提供远程压制和支援。坦克、步兵和自行火炮是日耳曼战车上不可或缺的三个部件,三者相辅相成互相搭配
    也就是说,即使解决了机动反装甲火力的问题,英法联军还是没有从技术层面最终破解德国陆军的攻势,换句话说就是英法两国缺乏一支强有力的机动预备队,无论从数量还是质量上都这样!不过英法没办法解决的问题不代表华夏就没办法解决,为了让协约国和同盟国打的更激烈一些,徐杰可是着实下了一番功夫的!各种装备和应对措施都准备了一些!
    感谢书友zhouyu1976、hukaikaka的打赏,以及书友空晨、奥芬、mrsgy的月票支持。

第九百二十章 机动救火队
    “哎,我怎么感觉自己对协约国陆军比英法陆军那些将领们都上心呢?”徐杰不由的自嘲了一句。为了能让英法联军不至于被德国人一锅端了,为了能让德国的装甲精锐深深的陷入到西线这个泥潭中。不至于再跑到东线给华夏找麻烦,徐杰可是着实动了一番脑筋的。
    想要对付德国人的装甲矛头怎么办?最简单的办法就是给英法装备数量更多性能更好的坦克和更多的机枪迫击炮以及自行火炮,用绝对的力量去击溃对手。不过这个想法真是想想就算了,德国是谁?世界第二大工业强国,世界第一大陆军!说是百战精锐也不为过。论工业总量英法加一块才有一些优势,如果华夏全力帮英法生产装备的话,也许可以在数量上和质量上都超过德国,但是很可惜的是,华夏现在准备和俄国临时政府开战了,坦克半履带车这些具有优秀越野能力的撤离华夏自己还缺呢,怎么可能大量提供给协约国?
    徐杰给协约国准备的一批东西就是火力够用,速度够快,行程足够远,并且容易大量生产的。另外再加上几条那就是训练容易成本较低。嗯,这就差不多了!什么?你说这不就是英国人弄的卡车炮吗?徐杰搞的这东西可不是英国人那种低档次的货,而且这东西在实战中表现的并不好,曾经交给过俄国人使用,但是无论是在机动作战还是防御战中表现的并不太好。
    通过性太过悲剧了!在俄国泥泞的环境中,俄国人忙的最多的是把这些车辆从一个泥坑搬出来后。再掉到另一个泥坑,这些东西绝大部分时候都不会恰好赶到需要他们的战场上。要么是正在前往战场的途中,要么是正在撤退的途中。当然也有被遗弃在路边的时候,好几吨的车一旦陷入泥潭中,可就真不是单纯靠人力或者马匹就可以拉出来的了!
    就算到了战场上,这种卡车炮的使用效果也十分一般,首先,这东西的地盘太轻了,才是一辆一吨半或者两吨的轻卡。但是却装了一门75mm加农炮。射击的时候需要放下炮架,如果要反坦克或者在地形稍微复杂的地方作战,这门火炮的俯角又受到限制。因为毕竟火炮是放在后面卡车货斗中的,前面有一个驾驶室挡射角。当然你也可以把车屁股对准敌人。。。。。。而在火力发挥上,这东西面对榴霰弹或者高爆弹都很危险,开始这炮车连炮盾都没有。榴弹近失就可能导致炮车的严重损坏。后来加了点装甲后还是不行,为嘛?人员没防护!一场战斗下了,炮组损失大半这伤不起啊!最后这东西最好的用途就是作为中距离压制火炮。但是射程又不上不下,总之是一个比较悲催的产品。
    华夏当时也给俄国人提供过一些此类产品,那是为了卖钱,兼做试验品的。好用就继续生产,不好用反正就卖出去了。不过这一次给英法提供的东西可就不能这样凑合了,毕竟要是英法真完蛋了。华夏后面的计划就不好实施了!要操作比较方便,机动性较强。火力够用,速度够快,形成够远而且成本还要比较低廉,这可确实让华夏的武器设计师们绞尽了脑汁!
    不过好在有徐杰这个穿越者在,根据历史上的各种经验和现实中的情况,徐杰最终还是剽窃了一款2战历史上的思路,那就是历史上的fd。kfz234系列装甲车。这种8轮卡车有多个改进版,其中徐杰准备采用的是2、3、4型三个版本,fd。kfz234…2型战车装备的是一门50mml60反坦克炮。总重量11。74吨。速度80km每小时。油箱容积240l到360l左右。装甲为正面30mm倾斜装甲,侧面8mm,后部14。5mm。3型和4型战车和2型比主要是武器不同,3型战车装备了一门75mml24的榴弹炮,而4型战车装备了一门75mml46的反坦克炮。
    历史上这三款战车并没有大量投产,2型战车产量貌似是101辆,3型不多,后来全部改成了4型,但是4型产量更悲催,貌似是89辆!究其原因就是这东西不适合2战情况,比如说,2型战车的50mml60火炮到了2战后期能打穿谁?这东西作为侦察车就有些奢侈,作为机动反坦克力量又太过肉鸡,自然不受欢迎。3型战车装的是75mm榴弹炮,这东西和2型差不多的道理。到了4型,总算有一门过得去的火炮了。但是出来的真的太晚了,到44年年底开始搞,最后生产的战车绝大部分都没有进入军队服役。。。。。。可谓是生不逢时啊。
    这些在2战期间或许有些鸡肋的东西要是用到现在战场上可就不一样了,首先,第一个好处就是法国东北部虽然是丘陵地带,但是好歹道路情况不错,搞不出88的话通过问题也不大。只要弄个8轮车就可以。第二,1战有什么硬东西可以打?根据战场的情况来看,50mml50级别的火炮就可以干掉绝大部分装甲目标了,英国人有长管6磅炮,这东西威力足够了。不存在2战中234车族碰上的威力不足的问题。第三,就是能打动它的真不多。30mm的装甲几乎可以抵御37mm炮一点问题都没有。德国陆军步兵武器有什么?最多不过是机枪迫击炮而已,根本打不穿这些战车,一些50mm加农炮在中近距离也可以打穿,但是这些东西除了坦克上装备的有一定机动性之外,步兵拖曳的根本没有机动性可言,只能用于防御和设伏。但是问题是现在德国人是进攻啊,怎么防御啊!
    所以说从防护上来讲,这款战车除了面对德国人的坦克或者少量的战防炮之外,只要不是被流弹直接砸上其它的情况下几乎可以无视绝大部分攻击,而且为了保护脆弱的轮胎部分,华夏的武器设计师们还专门配上了裙带板。说道生存性,这款车还有一个大优点就是体型较小而且移动迅速。挖一个浅坑进去就真的只有巴掌大的地反露在外面了,以1战的标准来看,想用坦克炮击中这么小的东西确实不容易。虽然现在的科技水平还造不出能在公路上跑出80到90km高速的东东,但是跑50到60还是可能的,要是真的跑起来的话,那可真是转进如风啊!再加上超长的行程,一辆车加满油怎么也能跑500km左右。这基本上加一次油就能到达战场的绝大部分地区了,妥妥的救火队啊!
    更重要的是廉价,当然,这种廉价是和标准的坦克去比,和坦克对射时,长50mm级别的炮甚至是75mm炮几乎可以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