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穿越未来电子书 > 甲午之华夏新史 >

第621部分

甲午之华夏新史-第621部分

小说: 甲午之华夏新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耍绻行旖苷飧龃┰秸叩慕鹗种傅幕埃故橇淼北鹇哿耍芴宥裕飞系鹿哉蕉坊难≡窈驼飧鑫幻嫔侠锵L鼗舴业难≡袷钦返摹f109之所以能打满全场也是有原因的。作为2战战斗机产量最大的存在,bf109能活到最后肯定有他的优点。
    首先,这款飞机有不错的速度和爬升,在这两个方面,基本上bf109的各个型号和喷火相比几乎是伯仲之间。当然,后者水平机动要比bf109强。bf109的终极版本bf109k4最后也能达到720以上的最大速度和4400英尺以上的爬升。这个性能放到2战后期也不算落后,基本上能和喷火14和p51d打个平手,几种飞机在不同的高度各有优缺点。也算是实现了bf109强调性能的理念吧。其次,这飞机便宜啊!就德国航空能力这种和美英相比只能算丝的国家都可以生产那么多bf109,根本原因是什么?还不是他便宜?梅塞施密特公司在设计这款飞机的时候就是用尽可能少的重量来满足109使用的db发动机。以至于后世有人戏称bf109是空中的t34。生产工时甚至一度降低到3000小时!(这个是看杂志得到的数据,作者无法保证严谨性。但是便宜是一定的。)
    所以在这个位面,虽然德国国力比历史上高很多,但是考虑到面对的敌对势力也很强,而且还有一个巨大的不稳定因素,所以对战斗机的生产性和性能的要求还是很高。如果不出意外的话,梅塞施密特公司的bf109依然会出现在这个位面上。同时因为德国必须要在比历史上更广阔的战场上作战,所以大航程远程战斗机依然需要,但是悲催的是,历史上德国从来没有制造出一款真正好用的大航程战斗机。如果说美帝的p51、p47是优质远程战斗机,p38是一般远程战斗机的话,那么德国的bf110就只能用悲催来形容,英国人的喷火同样悲剧,但是2战结束时的大黄蜂双发战斗机性能可是堪比p51h的存在,也算大器晚成。至于俄国吗?貌似就没有什么远程战斗机。而日本呢?鸡蛋除了航程和低速盘旋性能外放到2战后期几乎一无是处。什么?有人说do335这东东怎么样?怎么说呢,这家伙如果能把重量减下去的话应该还算不错。但是先别说没有量产,即使量产了依然不大过p51h、dh108大黄蜂双发飞机。
    bf110刚出来的时候还是有速度优势的,但是随后和同时期的美国p38相比,其速度就是劣势,爬升也是劣势。到了战争的中后期,德国人设计出了me210和me410这两款战斗机。me410的性能相对于bf110来看确实有很大的提升,最高速度提升到了624km。和p38早期型差不多。但是这是在在强大发动机作用下取得了成绩,me410a装备的是出力达1750马力的db603a型发动机,而p38j的v1710…89发动机的出力不过1425马力。但是前者的速度只有624千米每小时,而后者是666千米每小时!至于爬升?me410的爬升到6700米需要10。8分钟,而p38j爬升到6100米只需要7分钟!双方的设计水平真不是一个档次啊。
    单发飞机想解决航程问题几乎是当时科技无法解决的问题。所以德国人也只能选择双发飞机,而且是常规的双发飞机,历史上的bf110也就在强大的历史惯性下走进了德国空军。而正如历史上那样,德国的远程战斗机一直弱于同时期的对手,开始的时候是bf110不如p38系列,到了me410时,还是不如p38系列。而中后期的do335因为重量问题爬升茶几,即使它安装了2台db605发动机,但是依然打不过p51h和英国人大黄蜂,这难道就是历史的宿命?
    感谢书友zhouyu1976和hukaikaka的打赏,以及书友喵星人研究院的评价票。

第一千零六十二章 德国未来攻击机
    如果说德国人的战斗机选择在强大的历史惯性下几乎保持原样,那么在攻击机方面同样存在这一的问题,之所以维持历史,其中最终的原因之一还是德国陆军的需求,即德国陆军需要高强度高精度的对地支援火力。而德国空军也认为一款攻击机是否成功的根本决定因素由一下几条,第一,能否提供足够的火力掩护地面进攻,第二,就是能否从对方密集的对空火力下生存。至于其它的方面则被放在了次要方面。而这也造成了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那就是在有制空权的情况下,德国的ju87斯图卡攻击机可以说是死神般的存在,而当制空权无法保证的情况下则果断被对方战斗机打成了狗!
    斯图卡这飞机经典吗?答案是肯定的,ju87d俯冲轰炸机直到战争末期其强悍的攻击力都是毫不逊色的,最大外挂1800kg的炸弹。可以在中轴挂1000kg级别的炸弹,或者在机翼各挂一发250kg级别的炸弹。而且超大的俯冲角度给予了这款攻击机相当强的攻击力。在战争初期确实发挥了重达的作用。论攻击力和载弹量上,ju87d要比同时期的伊尔2强多了。更厉害的是,ju87的某一个改进型还可以挂载鱼雷,如果作为舰载机的话,那就是世界上第一款俯冲轰炸和雷击两用的攻击机了。徐杰个人也认为ju87的性能比伊尔2强。但是这一切都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制空权在你手里!最大速度才400出头的ju87d要是没了制空权。碰上一个鸡蛋都是被扫下来的结果啊!
    容克公司提出的俯冲轰炸机设想(即历史上的ju87设想)在德国空军的招标中大放异彩,并且根据德国空军的要求,这款俯冲轰炸机至少可以搭载250kg炸弹进行俯冲轰炸的能力。并且有一定的升级潜力。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德国对地攻击机的发展脉络将和历史上一样,但是就在这时候,一个意外出现了,或者说也不能成为意外,而是德国陆军发现在华夏攻击邓尼茨的俄军以及协约国在西线的后期战斗中经常使用大量的攻击机搭载12。7mm机枪或者20mm机关炮不断在空中盘旋,反复扫射地面的目标。虽然20mm机关炮威力有限。但是攻击几乎无防护的步兵和汽车还是够的,正因为协约国这种持续性低空火力压制,导致了德国运输单位和轻防护目标的严重损失。
    经过对比德国人发现。俯冲轰炸机的炸弹威力确实大,用来摧毁坚固的掩体和火力点确实好用,但是炸弹这东西扔一次就没了。如果一波攻击没奏效,那就彻底赔了。需要回去重新挂弹。即使摧毁了对方的支援点。但是对于随后对方源源不断的增援部队和残存的步兵杀伤力有限。而加装了小口径的低空攻击机却不一样,他可以长时间的盘旋在目标区域上空,猎杀轻装甲目标,同时拖住对方的行动。(在这点上俄国的伊尔2就有优势了。伊尔2的23mm加农炮每门最多备弹量高达300发,而ns37加农怕也有50发的备弹量,比斯图卡的37mm炮备弹量多多了,当然穿甲性能还是不如大炮鸟的37mm炮。)
    “即使我们的攻击机无法摧毁对方的坦克,但是只要我们能把对方的步兵和后勤车辆摧毁。那么他们的坦克也无法前进一步。”在一次和空军的会议上,一名空军军官提出了这样的观点。同时他也提到了想用小口径机关炮或者炸弹摧毁坦克实在是困难点。前者是威力不够。而后者是想要打中一个很小的活动性目标实在是困难点。非老鸟做不到啊!而实际上哪有那么多老鸟啊。而用机关炮等速射武器打卡车或者步兵就容易多了,一次打不中就打两次,反正炮弹备弹量要比炸弹多太多了。而打卡车又不用太强的威力。
    这套思路有点像2战时伊尔2的攻击思路,但是有一个问题是,这样的飞机在执行战斗任务时生存性同时是个严重的问题,因为你要长时间的在对方陆基头顶盘旋,而对方的防空武器肯定不是摆设,这就要求飞机要有较强的防护性能。而增加了装甲的结果就是重量的增加。一台发动机再气动布局不变的情况下允许的负载是有限的,所以载弹量必然会下降。而且因为重量增加,飞机的俯冲性能也会急剧下降。伊尔2不能大角度扔大炸弹的的原因之一就是太重了,空重5吨以上这几乎是双发飞机的重量了。(有一种说法是伊尔2是钢制机体,这个侧位不能确定,但是伊尔2空重过大是肯定的。)
    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啊。不过对于现在的德国来说,同时研制和装备两种攻击机也不是什么问题,于是乎,德国人开始研制另外一种攻击机。以携带小口径机关炮和小炸弹来对地面的软目标进行长时间的持续杀伤。未来这种武器还会携带火箭弹和其它武器来攻击地面,而这种被后世称为死神之镰的do…87型低空攻击机也就这样诞生了,和被称为尖啸死神的ju87型攻击机并称为开战前期协约国一方陆军最为恐惧的飞机。战果相当辉煌。
    在解决了陆军战术支援问题后,海军又找上门来,他们同样希望空军能根据海军的实际需要弄一款舰载攻击机。在这个位面,德国人很早就意识到俯冲轰炸和雷击兼容攻击机的重要性。这还是拜英国人所赐,在后期的历次战斗中,英国人的旗鱼式鱼雷机给德国公海舰队带来了巨大的杀伤,如果不是因为这些挂载这鱼雷的恐怖杀手的存在,德国舰队彻底彻底击垮公海舰队还是有机会的。德国的轰炸机虽然同样给对方造成了很大的伤害,但是德国人发现单纯凭借重量有限的炸弹对主力舰的攻击效果只能用一般来形容。而目前要求单发飞机搭载重达500kg以上的炸弹俯冲显然有些困难。所以真正能够给主力舰构成致命伤害的只有鱼雷。发展舰载鱼雷机是必须的,但是同时,德国海军也发现鱼雷机也有很大的弊端,第一个弊端就是鱼雷的载弹量太少了!根据德国海军的航空母舰规划,德国的大型航空母舰的航空鱼雷数量也不过36发到45发之间!
    航空鱼雷和炸弹不一样。每一条鱼雷的长度都在5米以上,直径在450mm上下。巨大的体积占据了弹药库大量的空间,而且在使用之前还需要空间进行调试。按照德国海军对第一级1。6万吨航母的规划来看,这艘航空母舰载机量在72架左右,按照战斗机、俯冲轰炸机和鱼雷机之间1比1比1的比例,鱼雷机的数量在24架左右,而鱼雷一共只有36发,也就是说只有1。5个基数的鱼雷!这就意味着双方航母交战后,最多两拨攻击,鱼雷机将面临鱼雷打光了的问题。而如果鱼雷机不能装鱼雷而只能水平轰炸或者小角度俯冲轰炸的话,那么无论从轰炸精度还是从威力上来讲都将大打折扣。所以德国海军要求空军在这次招标中,无论如何搞出一种可以兼顾雷击和俯冲轰炸的攻击机。至少要在未来的潜力上拥有兼容两种攻击的能力。
    除了单发攻击机之外,德国空军还计划弄一款小型的双发飞机作为补充。如果仅从攻击力上来看,这样做似乎有些多余,这种体型介于单发攻击机和正常的双发轰炸机之间的东东定位似乎十分的难堪。论载弹量和航程,不一定比单发攻击机大多少,远不如双发攻击机。但是却需要两台发动机,导致成本居高不下。以至于内部不少人都质疑,有没有必要生产这种轰炸机?
    对于这种来自政府和企业的质疑,德国空军中的一线人员给出了十分肯定的答案,“从载弹量和航程上来看,这种飞机确实没什么优势,但是在飞行速度方面,双发轻型轰炸机在同样的负载下拥有很明显的优势,这就意味着面对某些防御强度比较高的阵地,双发轻型轰炸机会有更好的生存性。”里希特霍芬这样说道。此外还有一个不能对外人说的原因,那就是德国空军准备研制一种“电磁侦测设备”并将其用在战斗机上来作为夜战飞机使用。
    攻击机项目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讨论后,最终定位了3个小项目,分别为俯冲轰炸机,浅俯冲攻击机和双发轻型轰炸机。而此外根据三军需要的不同,这些小项目下面还有一些分项目。如果说战斗机项目和攻击机项目是陆海空三军共同筹划,空军必须考虑海军和陆军的需求的话,那么在最后一个双发中型轰炸机项目以及四发战略轰炸机项目中,里希特霍芬的空军将占据主导地位!这也是他和空军的同僚们梦寐以求想要拥有的力量!用空军碾压地面!
    感谢书友zhouyu1976、hukaikaka的打赏,以及书友雪舞凌霜的月票支持。

第一千零六十三章 轰炸机部队
    当里希特霍芬想要在轰炸机部队建设中一显身手的时候,他遇上了一个问题,这个问题不是技术问题,而是利益分配问题,容克飞机制造厂、亨舍尔飞机制造厂和道尼尔飞机制造厂都想在未来的空军轰炸机项目中分一杯羹。因为他知道轰炸机项目太大了,三家中任何一家获胜了,那么对于另外两家来说都将是致命的。这意味着剩下两家将被挤出市场。而作为德国最高权力的拥有者,德皇威廉二世同样不希望有一家独大的情况发生。“我们必须让每个人都能分到一定的利益,过分的垄断绝对不是什么好事,”威廉二世曾经不止一次的对里希特霍芬提到这件事。这是皇帝的态度,他必须执行!
    历史在这一刻再次重演,历史上德国曾经出现过的双发轰炸机几乎都出自容克飞机制造厂,亨舍尔飞机制造厂和道尼尔飞机制造厂。其中产量比较大的双发轰炸机有如下几种,分别为ju88系列、he111系列和do217系列,分别与上面三家飞机制造厂相对应。而ju88系列更是因为产量上万而成为了德国2战中双发轰炸机产量最高的机型。同时又因为不错的载弹量和航程,以及较好的俯冲性能(据说可以以65度角进行俯冲轰炸)被誉为万能轰炸机。虽然从性能上相比和do217可能要差一些(后者更大,航程和载弹量也更远一些。)但是依然扛起了第三帝国对地攻击的重任。
    当然了以上三款飞机之外,容克公司还有类似ju188、ju288、ju388这样的轰炸机。而道尼尔也有类似do317这样的轰炸机,其中不乏性能先进者,但是不是因为生产的过晚就是产量不足对于大战并没有影响。除了作为轰炸机之外。历史上德国在中后期还将其作为夜战飞机使用。ju88和do217都有专业的夜战版。装备了雷达和大量的机关炮之后,这些轰炸机摇身一把变成了夜战杀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