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穿越未来电子书 > 甲午之华夏新史 >

第682部分

甲午之华夏新史-第682部分

小说: 甲午之华夏新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940年为例,德国坦克总产值占整个总产值的比例不过1。6%。各项产能中所占比例最大的是弹药产能,大约为40。9%。然后是飞机,大约为38。5%。甚至于就连卡车的产值都比同期的坦克要大一些,大约是4。8%。
    而到了1941年呢,德国坦克产能发生了很大的增长,不过比例也仅仅是3。5%左右。而飞机的产值所占的比例为40。8%。即使到了1944年,坦克的产量几乎达到了巅峰状态的时候,以百万马克为计算单位,坦克的月产值为232。而飞机的月产能是1146!从1942年开始,德国飞机的产值占整个德工的产值的4成以上(个别时候除外。)由此可见,德事力量的衰竭是伴随着空军力量的损耗而丧失的。和坦克没有太大的关系。
    那么也许有人就问了,现在说坦克,没事说空军干什么?原因很简单,2战中任何一场大的战役的发生都离不开空军。德国2战开始能打的顺风顺水的根本原因不在与坦克有多强,而在于空军干得漂亮!从1941年7月到1941年10月短短3个月时间,德国空军击毁了1。5万架苏联战斗机,战争前期苏联空军几乎就是各种送。德国空军轰炸机部队可以轻松的轰炸对方的补给线、工业基地还有前线部队。虽然飞机想要彻底摧毁重型坦克比较困难。但是没了补给的坦克也就是一堆废物。也就是说,在苏德战争的初期阶段,空军能帮助坦克扫掉相当多的障碍。再加上苏联军事方面的原因,能打出这样的胜利也就不足为奇了。
    但是后来呢?悲催的德国空军一直是三线作战,巴巴罗萨计划开始时4000德国飞机组成空中军团很快盛景不在。(以上数据仅仅是德国,算上德国盟友的话数量更多。)德国空军需要同时应付地中海、西线和东线三条战线。再加上苏联空军的回血和同盟国对苏联空军的输血。德国空军在东线还有优势。但是也已经不可能肆意支援地面作战了。更重要的是伴随着空军的崩溃,本土的工业和燃料产地遭到了严重的打击。虽然不可否认的是德国1944年产能达到了顶端,但是因为缺乏燃料,其1944年的飞机保有量虽然比刚开战的时候多,但是燃油消耗量居然比对法战争时期还要少,其作战状况如何,就可想而知了。如果算上防空作战中地面单位的话,那么整个第三帝国用于空战和防空方面的投资更是天文数字。战争中后期,德国光在西欧的88mm防空高炮数量就有一千多个连几千门高炮!还有相应的探照灯、雷达、人防工程的投入。这简直就是个天文数字。
    在战争中后期,德国空军对地支援能力的下降,那么为了补齐这些火力损失,就必须要陆军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再加上苏联力量的增强,光想靠历史上4号这样的中型坦克打遍全场是不可能的。苏联最终都要生产is系列和各种各样的重型反坦克歼击车和自行火炮。面对对方的防线,作为攻击方必须需要重型坦克和强悍的火力来摧毁对方的重甲单位和坚固的攻势。而防御方为了抵御对方的装甲狂潮,同样也需要强悍的装甲单位。你可以说虎豹设计上有些问题,但是绝对不能说以虎豹为代表的重型坦克不行。
    而在这个位面中,德国陆军比历史上强的一点就是尽早的意识到了空军和对手之间的差距!在意大利内战中,德国空军投入的力量不能说小。但是战斗却打的一波三折。最后还是靠数量优势压倒了对手。要是等到再和华夏美英法四国开战的话,就连空军自己都认为情况很不乐观,技术方面,目前德国的航空技术要落后于英国。产能方面更没法和4国相比。飞行员素质也就和对方差不多。即使获得了一个较好的开端,那也只是暂时的优势。早在那不勒斯战役之后,空军就已经隐晦的向陆军通报在未来的战争中,陆军必须以自己的火力作为支柱,空军第一要务是保证空战的需要,保证本土的安全。然后才能酌情为陆军提供支援。
    “以前空军给我们的保证是,如果对面有10门战防炮,他们会帮助我们摧毁6门,然后我们只用对付剩下的4门。而现在空军表示最多只能摧毁其中4门,让我们对付6门。”看了看旁边的同僚,兴登堡继续说道:“而且在我们原来的敌人中并没有如此强悍的对手,而这一次,随着华夏新型坦克的出现,我们所要面对的敌人无论是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有了提高。我们以后必须学会在没有足够空中支援的情况下作战。锻造自己的重锤。”
    兴登堡的话已经暗示了古德里安的想法的破产,想要靠高机动性坦克切入对方阵地的前提条件就是要有其它武器可以弥补打击上不足。而既然空军已经没办法弥补对地方前沿阵地的打击,没法有效隔断对方的后续增援,无法摧毁对方的补给线,那么担任矛头的装甲部队所要面对的压力就骤增。原有的中型坦克无法执行这个任务了,那么不管工业和成本问题如何,德国人必须设计一款可以执行这种任务的坦克!而且从这次战斗中,德国人不仅仅意识到自己坦克的性能落后,同时也意识到了支援兵力的滞后性。德国缺乏可以搭载步兵,同时拥有高射速峡小口径火炮的战车伴随出击。同时也缺乏有一定装甲防护,可以发射大威力榴弹的战车。德国人的敞篷自行步兵炮防御太脆弱了!一旦遭到直瞄武器的打击死的那叫一个快!正如胡贝后来所说的那样。“这次战斗中,我们的装甲突击除了一个由坦克组成的矛头算是有点防护之外,剩下的部分都太脆弱了。”
    “这确实是一个十分悲剧的事情,但是我想问一句,元帅阁下。我们如何把这些装备从本土运送到遥远的战场?我们又如何保持这些精密装备的战斗力呢?我们是在印度打仗而不是在欧洲本土。我们的中东铁路只能抵达两河流域,而伊朗使我们的下一个目标,我们要跨越整个伊朗高原然后才能进入印度河流域。而伊朗高原的面积比我们本土都要大。而那里的交通情况实在是太悲剧了。”龙德施泰特问道。
    看到兴登堡并没有反驳的意思,龙德施泰特继续说道:“即使我们的计划一切顺利,那么拿下伊朗也是5年后的事情了,再给我们3年左右的时间去建设的话,恐怕也不够用。再考虑战时对铁路的保护和养护,实际运输效率只会更低。我们拿什么去支援这样一支精锐复杂的部队去作战?”
    “运输是海军方面的问题,这场战争结束后,我们可以获得意属东非,只要我们能和海军一起在卡拉奇或者其它地方打开一个缺口,那么我们的运输和补给就能解决。和空军不一样,海军那边说话还是比较靠谱的,我们在印度洋上的航线一半以上都是在封闭海域运动,燃油和武器兵员都可以通过海陆抵达南亚。另外,陆军的刀锋并不仅仅是指向南亚的,法国一直是一个让我们感到如芒在背的存在!他们虽然不算很强,但是顽强、坚韧!”突然,兴登堡好像意识到自己说多了,随后岔开话题说道:“总之,这次战斗是个契机,一个重新构筑德国陆军的契机,我们应该感谢是在非决战状态下意识到这个问题。胡贝上校的指挥没有错误,我们是输在硬件上。”最终兴登堡给这次意大利战败盖棺定论。
    不过这仅仅意味着改变的开始,虽然决定发展更重的装甲车辆,但是如何发展,以及未来陆军体系中各种车辆所占的比例问题却还需要讨论。至少德国人就需要搞明白,未来40吨以上的重型坦克是全面替换中型坦克,还是仅仅将其作为攻击的矛头,组成一个个重装甲营和其它中型坦克配合作战呢?
    感谢书友zhouyu1976、永恒的自然的打赏,以及书友地狱皇女、孤风刺影、异幻、8508026、削土豆的刀的月票支持。

第一千一百六十二章 虎!
    “首先,这种坦克将要作为一柄攻坚用的重锤,所以它的正面必须能够抵挡绝大部分反坦克火力的攻击,而在侧面也必须可以抵挡75mml40级别火炮的攻击,其次它的火力必须可以击毁几乎所有的目标,75mm级别的火炮已经无法完成这个任务了,所以这种突破坦克至少要装备88mm长管火炮。它的动力系统至少要达到500马力以上。车体重量控制在50吨左右。这款坦克的底盘必须具有良好的改进前途,炮圈要足够大,为以后换装更大口径的火炮做好准备。坦克必须尽可能的简单,拥有较好的维护性能。提高坦克的稳定性。”很快各大工厂就收到了德国陆军部的招标书,而上面的技术指标让不少厂家感到十分的震惊。在他们看来这个跨度实在有些大。
    随后他们将试验数据和陆军部的招标书进行细化以后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正面的防护水平至少要达到80mm倾斜45度以上才可以挡住绝大部分反装甲火炮。因为对方的技术也在进步,德国人参考了自己正在研制的88mml56型加农炮的设计性能后得出了这个结论。而侧面想要挡住一般的75mml40级别的火炮也要达到60到80mm左右的垂直厚度,当然,如果要是倾斜一些的话,倒是可以降低一些。此外,炮塔正面跑盾的防护要达到120mm以上才可以。对了,还有一点就是车体底部要有20mm左右的装甲。
    “这个。如果要想实现如此的防御水平的话,同时还要有一台500马力以上的发动机以及一门长身管的88mm火炮。居然只给50吨的标准,这个要求真的很难实现。”德国设计师纷纷表示难以接受。不过有一个聪明的家伙发现了一些问题。那就是这款坦克对车体内部的空间以及备弹量等指标并没有严格的规定。也就是说在必要的时候可以削减备弹量和人员的舒适性来减少重量。
    亨舍尔公司果断的将计划中的新型坦克备弹量从原定的90发左右削减到50到60发。人员空间也相应的缩小了一些。但是仅仅实现这些还远远不够,在经过小的改进后,德国人开始考虑在总体设计方面的改变,首先第一点就是开始认真考虑变速箱后置,炮塔前置的问题。没了横跨整个车体的传动轴,整车高度自然可以减少一些,这样也可以省出一些重量。而行走装置依然使用了和历史上虎式坦克相同的单扭杆悬挂。不过负重轮使用的是双重交错负重轮而不是历史上三重交错负重轮。而因为这个位面德国的油料比较充足,所以采用了柴油机的缘故,其功率、油耗等性能提升也导致了坦克重量的下降。于是乎一款同样被称为虎。但是却比历史上的老虎强多的坦克终于出现了。
    最终,这款坦克被命名为5号的虎式坦克在意大利内战结束后开始进行设计。而和历史上老虎家族除了虎式坦克和突击虎之外就没有其它战斗车辆衍生型的情况相比,这个位面的老虎可谓是人丁兴旺。在进行虎式坦克设计的时候,德国人还考虑了在这款底盘上设计其它车型。其中在各种衍生型战车中最重要的就是被称为猎虎式的重型坦克歼击车。
    猎虎型坦克歼击车的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摧毁虎式所不能战胜的对方重型坦克。同时因为没有炮塔。所以它的火炮可以更加巨大。装甲防护也会更好。德国人在研制这种战车的时候考虑了两种火炮,一种是更长身管的88mm火炮,类似历史上的88mml71。而另外一种选择则是换装105mml52级别的火炮。前者可以拥有更大的备弹量。和更高的装填速度,而后者在开始的时候被设计成了分装弹。射速和备弹量肯定比较茶几。不过唯一的优点在于使用榴弹时对掩体目标杀伤效果非常好。毕竟坦克需要面对的目标不只是对方坦克。还有大量的野战工事。所以榴弹的威力也必须要考虑。
    支持使用105mm的一方声称可以专门研制一种使用整装弹的105mm加农炮。而反对者则认为105mm整装弹太大而且太重。根本不适合在狭窄的空间内装填。而随后对方又反唇相讥,认为88mm超长身管火炮的炮弹很长。同样不适合在车体内装填。(历史上虎王的88mml71火炮的炮弹算上药筒的话长度再1。2米左右。)因为双方的争执,所以造成了猎虎坦克歼击车的难产。而最终让人想不到的是,这种争论最后导致了另外一种重型战车的产生,这种战车就是后世被人称为掩体杀手、血肉碾盘的强虎自走迫击炮!
    和历史上大名鼎鼎的、可以用极端来形容。使用了15寸臼炮的突击虎自走炮不同。德国的强虎自走炮武器是专门研制的240mm迫击炮。这款迫击炮的射程在12km左右,其作用就是在直射火力射程之外。为前沿部队提供大威力曲射支援火力。这款自行迫击炮的防御并不出众,只能抵御75mml40级别的火炮。而且在开火的时候还必须从行军状态转为炮击状态。但是较高的射速,和威力巨大的150kg重型迫击炮炮弹让它可以轻易撕开几乎所有的防御体系,无论是对抗步兵还是支持点,都是一把好手,再加上可以随叫随到。以至于在德国陆军内部被称为“陆地俯冲轰炸机”!
    但是让这种自走炮最终出名的不是在野战环境下,而是在城市战中,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南亚和欧洲战场上,这种数量虽然不太多,但是威力巨大的武器成为了数次攻城战斗中一锤定音的存在。曾经在战斗中出现过一门强虎火炮直接将一个连的守军连同它们固守的掩体直接敲成碎片的记录。而在防御作战中,出于钢筋混凝土掩体保护之下的强虎自走炮让进攻方付出了极其惨重的代价。当然,这是后话,暂且不提。
    不过强虎虽然凶名很盛,但是显然并不是老虎家族中最为优秀的支援火炮。2战开始后,德国陆军拥有一种世界上机动性最佳、防护最好的自行远程火炮,这就是被美国人称为长脚虎的德国170mm重型自走火炮,说白了就是把一门k18型170mm远程火炮放到虎式的地盘上,然后弄一个可以防弹片的装甲壳子。但是就是凭借其可以抵挡重榴弹的近炸的防护以及k18型170mm火炮将近30km的最大射程,这款火炮在2战刚开始的时候着实让同盟国炮兵吃了不少苦头。这款火炮最大的特点就是能打能跑,较好的防护让这种火炮即使遭到了对方的火力覆盖都有一定机会撤出战场,所以在战斗中给人的一种感觉就是,怎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