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穿越未来电子书 > 甲午之华夏新史 >

第726部分

甲午之华夏新史-第726部分

小说: 甲午之华夏新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上俄国空军的所有战术活动几乎都是围绕地面战斗展开。战斗机部队必须保证攻击机的安全,不可随意进出战区,不能随意追击远去的敌机。而地面攻击机部队必须不惜一切代价掩护地面作战。即使防御强如伊尔2的攻击机也在这种近乎刻板的战术思想制导下被德国人严阵以待的空军和地面高炮部队打的相当惨。伊尔2不仅仅是世界上产量最高的攻击机。同时也是死的最多的……。
    更何况华夏在空军方面给俄国人提供的装备限制更多,一方面是华夏不想将最好的航空装备交给俄国人。而另外一个方面则是俄国人很难保养这些高技术装备,别的不说。单纯航空燃油方面俄国人就无法保证。华夏的飞机使用的航空燃油一般标号为100/130级别的。而俄国人本土的航空燃油一般都是93级别的,品质上和历史几乎持平,但是却无法满足华夏飞机的要求。不是说不能用,而是说用了后对飞机的性能以及寿命会产生影响。劣质燃油会损害发动机,而你让这个位面的俄国人对类似r2600级别的发动机进行大修,也确实难为他们了。
    别的不说,历史上的苏联比这个位面上的俄国强多了,但是航空发动机依然不如德国。液冷就不用说了,在量产机上德国人连美帝都不怕。气冷方面吗,虽然理论上俄国的ash…82fn发动机和德国的bmw801一个级别,但是前者却不如后者稳定。(前期的bmw801也有过热的问题,而据说后者到了后期依然有过热问题……。)如果说德国飞机中高空比较差劲的话,那么苏联的飞机中高空就只能用非常差劲来形容了。(一代神机米格3在出现的时候高空确实可以。那是因为他是专门的高空飞机。中低空很糟糕的,作者认为看一款飞机增压系统是否优秀。应该看他们的适合的空域广度。单纯的高空nb并不能说明什么。也并不实用。)
    而这个位面上,华夏的陆基战斗机以英国人的莫林和狮鹫发动机为主。这么高大上的东西交给俄国人维护,也确实很难为他们了。至于未来气冷发动机主力,r2600和r2800型发动机就更别说了。后者可是堪称bug级的存在啊。除了技术问题外,俄国人的飞行员培训和储备更是个问题。从历史上来说,苏联后期能取得东线制空权不是靠着飞机产量,和飞行员素质更是没关系,而是因为英美两国在西线最终耗掉了德国空军的精锐。
    所以俄国人就别想着让空军帮陆军扫地皮了,俄国人没那么多飞机更没那么多飞行员往对方高炮里送。装备的稀缺性让俄国人也不得不走精兵路线。所以被选出来的俄国飞行员种子将进入华夏的空军院校学习,而学习的内容以空战为主。俄国人的要求很简单,尽可能的保证本方制空权。空军的任务只是空战和掩护。对地攻击的事情就先放放吧。同时,俄国人也将接收少量的双发飞机,这些飞机中绝大部分都将是夜战飞机,兼顾对地攻击,作为一个大国,没有夜间防空力量简直是无法想象的。
    所以俄国空军目前使用的发动机将是比较低端的r1830级别的,这种发动机性能很差劲,而装备这种发动机的f4f之流是肯定不如使用db601的bf109。更别说和后来的fw190比了,不过这种结构简单的单排气冷发动机却是最适合目前的俄国生产和技术水平的。所以华夏向俄国提供了这种简单发动机的技术资料以便让俄国自己组建一支空军。当然除了这些低端飞机之外,对于驻扎在华夏的俄国空军,华夏倒是可以提供一些高端飞机。毕竟前者是为了俄国的技术储备和保证俄国空军基本的飞机数量,而后者则是要为伊朗战争做准备的。
    轻武器和步兵装备方面华夏干涉的并不多,一方面是俄国人还没堕落到连轻武器都无法制造的水平。而另外一方面则是俄国人对于轻武器不是很关注。在他们看来既然大家一样使用栓动步枪。毛瑟和莫辛纳干其实并没有多大区别吗。冲锋枪方面,俄国人也认为自己的pps比德国人的mp要强一些。毕竟弹药装的多一些。结构简单还不容易坏。
    至于说机枪方面吗?无论是历史还是现在,俄国人的dp机枪都不如德国人的mg系列。俄国人倒是可以通过华夏得到这种机枪。但是考虑到mg机枪每分钟高达1200发的射速。以及因此带来的弹药压力问题,俄国人最终还是决定继续使用dp机枪。而且相对于德国人一班一挺机枪的编制不同,俄国人可没有那么阔绰,这种机枪被定位连级机枪。普通步兵班是不可能拥有的。
    在俄国人从来没有放弃重建一个完整军事体系的努力。在得到华夏的秘密援助后就开始了相关工作,从最基本的迫击炮做起,然后是步兵炮、反坦克炮,汽车和坦克发动机、装甲钢、光学仪器一直到比较高端的电子设备和航空发动机。虽然他们获得的东西已经有些落后于时代了,但是对于现在的俄国来说,仅仅是这些东西都足够让他们消化一段时间的了。
    感谢书友zhouyu1976、hukaikaka的打赏,以及书友f663026、smyhe783的月票支持。(天上掉馅饼的好活动,炫酷手机等你拿!关注起點/公众号(微信添加朋友…添加公众号…输入dd即可),马上参加!人人有奖,现在立刻关注dd微信公众号!)

第一千二百三十三章 俄国人的选择
    ps:看《华夏海权》背后的独家故事,听你们对小说的更多建议,关注公众号(微信添加朋友…添加公众号…输入dd即可),悄悄告诉我吧!
    徐杰给俄国人开出的“自助餐”式军援计划让俄国人感到十分的意外。这部分军援分成两种,一种是连带技术转让的低端产品,他们将成为俄国自产装备的基础,用来武装普通俄队。而另外一种则是针对驻扎在华夏,并且为华夏打仗的俄军,他们更像是一群雇佣兵,只不过他们的主家是俄国政府,而雇佣他们的是华夏。对于为自己流血流汗的俄国老兵,华夏自然不能亏待。
    事实证明,一个能从战争环境中历尽艰幸脱颖而出的将军们绝对不是凡俗之辈,虽然现在条件变了,但是那些历史上赫赫有名的苏联元帅和大将们在这个位面依然表现出了极强的能力。华夏这次给俄军下达的任务是守住包括库姆在内的部分重点城市。华夏的目的可不仅仅是将防线稳定在伊朗西部的边境线,而是在必要的时候发动突击,所以必须集中兵力。所以俄国人的任务就是被动防御,当侧翼的英美联军挡不住的时候,由俄国人接替他们守住重要节点,即使守不住也要拖延一段时间。所以俄国陆军在这次战役中的主要任务就是防御。部队规模暂定为2个师左右。如果战况需要,或者俄国人愿意抽调更多的部队来当这个雇佣兵的话,那么部队规模可以进一步扩充。
    “防御作战中存在一个非常明显的矛盾。这个矛盾就是一方面防御部队想依托坚固的防御阵地,尤其是永备工事来削弱对方攻击。我们会在关键地域部署钢筋混凝土工事。并且把宝贵的重装备放置其中。而另外一方面,当防御方把大量的部队部署在永备工事中的时候无疑减少了自己的机动兵力。而且因为防御要保证有一条完整的战线,所以相对于进攻方来说我们的兵力过分分散,如果没有足够机动兵力的话,那么对方只要突破一点就会造成无法弥补的后果。我们在设计防线的时候试图尽可能的将兵力部署在关键点,但是在实际中我们总能感觉到单纯的强调关键点防御并不能解决问题。”瓦图京说道。
    “尤其是当我们面对德队的时候,对方的强悍的火力迟早可以撕碎我们的防线。不管我们在关键点修筑多么坚固的攻势,也不管我们部署多少重炮,对方迟早会敲掉它。在我们以往的防御战中,我们总是先布置警戒区。然后是第一道防线,这两层防线的主要目的并不是挡住对手,而是迟滞消耗对手,在对方攻破这两个区域后,第二道防线才是我们防御的重点。不过随着技术的进步,这些东西对于远程火炮来说意义很有限了,现在的大口径加农炮的有效射程可以达到25千米左右,而大口径榴弹炮的射程也有15千米以上,我们所谓呈梯次的防御在对方炮兵眼中也许只用调整一下火炮仰角就可以解决问题。”科涅夫有些无奈的说道。按照以往的防御标准来部署。一个师级规模的防御不可能搞出10千米以上的纵深,所以对于对方的远程打击兵力而已,师级防御并没有纵深可言。
    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还在于对于对方远程火力的防御。俄国将领们对于对方航空兵是没什么想法了。空军不归他们管,能不能挡住对方的轰炸机就只能听天由命了。对方的坦克也不是那么可怕。反正有反坦克炮、有地雷、必要的时候还有步兵敢死队。但是对于对方的远程火炮,俄国人就没有什么办法了。
    俄国人最缺的就是反炮兵火力。而且因为这次参战俄国计划只派出师级规模的部队,那么即使有重炮数量也会非常少。再考虑到伊朗战争中的整体实力对比。华夏给俄国部队配属的重炮理论上也不会超过对手,不要忘了。对方一个师可以获得军级的火力支援,而俄国人可就未必了。如果单纯论师级火力。华夏最多给俄国师配属32门122mm榴弹炮和12门152mm榴弹炮,射程不会超过m。就这点数量的火炮和悲催的射程,根本够不着对方的远程火炮啊!
    “各位,咱们这么干看看行不行,解决对方远程火炮的关键问题就是让他们够不着纵深,但是大家都知道,这种级别的火炮一般射程都在25km以上。即使他们攻击一线阵地的时候也会在10到15千米以外的距离上开火,这是为了防止对方部署在前沿的榴弹炮实施火力压制。一般需要用远程炮兵解决的目标无外乎两类,一类是比较坚固的防御掩体,同时这类掩体中又有一定的火炮,使用大口径臼炮无法解决。而另外一类就是对方的远程火炮。我们没有后者,但是却拥有前者,并且可以让对方提前展开兵力,这样一来,对方的出发阵地距离我们就会有较长的距离,这等于变相削弱了对方的火力射程优势。”一旁的朱可夫说道。
    朱可夫的想法说白了就是历史上筑垒区防御要素中逼迫对方部队提前展开的指导思想。要知道大部队展开后想要再往前推进出发阵地可是很麻烦的,炮兵需要寻找新的阵地,需要重新构筑炮兵掩体和弹药存放点。而后勤部队也需要重新设计补给站。防空部队也要跟着以上两支部队机动。如果道路装备悲催点的话,那么一旦盲目动起来直接造成道路堵死可是很正常的。也许对方最终可以完成部队的调动,但是对于防御方来说,这无疑争取了时间。
    要做到这一点其实并不算十分困难,俄国人虽然武器少了一些,但是好在钢筋混凝土管够,时间管够。把工事正面弄到1米多厚那可是除了大口径加农炮抵近射击和航空兵的重磅炸弹之外可没有别的办法可以解决了。你说75mm坦克炮如何?还是洗洗睡吧。对于这种工事,德国人的解决办法只能是展开部队,动用重火力一点点敲掉。(这可不是作者杜撰的,历史上2战期间俄国人为122mm榴弹炮和76mm炮构筑的m2型火炮工事的正面混凝土厚度就有1。3米左右,顶部厚度也有0。9米,甚至就连后面都有0。6米!)
    当然,这种强化的防御壁垒数量不会很多,只能用于关键点防御,那么剩余地带怎么办呢?解决办法很简单,那就是利用地雷真、反坦克障碍区、堑壕、铁丝网等防御工事将这些区域封锁起来,这些区域没有多少兵力,完全是靠各种防御工事来延缓对方的推进。这样的话,就可以用较少的兵力来迫使对方尽早的展开兵力,进而使对方的远程火炮处于一个相对靠后的位置上。
    不过光这样显然还不够。为了尽可能的将对方远程支援火力排除在主战场之外,俄国人又相出了一个办法,即在筑垒区和主防线之间空出大概4到6千米的距离,这片区域没有任何兵力就是一片空地。这样做的目的就是,对方在粉碎筑垒区后必须重新整合部队。原本用于支援的榴弹炮必须通过筑垒区才能重新将俄方阵地纳入到有效打击范围内。而迫击炮和臼炮更是这样。在这片空地中,俄国防御部队会事先扫除射界并且标定射击诸元,以便在对方重新集结的过程中予以杀伤。即使因为各种原因俄国陆军错过了这个杀伤机会,这片空地依然会拖延对方的进攻步伐,为防御方争取到时间。(两道防线之间的大宽度空地的设置在历史上的库尔斯克战役中出现过。而且也是师级规模的防御阵地。苏联的防御体系纵深简直厚的要命啊!)
    当对方冲过了前沿筑垒区和空地区域之后,就该面对依托城市建立的主防线了。而俄国人则通过堑壕体系与城市堡垒化来抵御德军的进攻。最后一道防御体系的火力支柱将是各种反坦克炮和迫击炮。榴弹炮部队将机动部署。避免对方的火力压制。至于配属给俄国人的装甲部队,他们并不想把这些高机动性部队投入到消耗战和城市巷战中。
    “从目前的分析上来看,德国投入的部队也不会特别多,相对于伊朗广袤的土地,不到10个师的德军根本无法形成一道连贯的战线,在师与师之间肯定存在大量的空隙。如果我们可以避开对方的攻击锋线,然后绕到他们的身后攻击后面的重炮阵地以及补给中枢的话,那么肯定会从根本上动摇对方的阵线。德国人是进攻一方,而且因为时间的问题,他们不可能成体系挖掘堑壕体系。”瓦图京建议道。
    “坦克部队的行程可能是个问题,我们的后勤也很难支持坦克远距离作战。在相同的油耗情况下,轮式战车和半履带车的行程要长于履带式战车。但是前者的防御要弱于坦克,而且孤军深入的结果就是一旦受损就没法回收,技术装备的彻底损失一半都是因为被无法回收造成的。这对于本钱不是很多的我们来说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科涅夫对这个建议不怎么热心。
    不管如何,俄国人最终决定站在华夏一边,而随着华夏和大部分盟国开始准备伊朗战争了。那么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