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龙象 >

第397部分

龙象-第397部分

小说: 龙象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总之无论众人对此有多少的担忧与疑虑,李丹青的心意不曾改变,他们就不得不依照着李丹青的意思行事。

    大军很快就来到了山君城外。

    这时已经到了深夜,矗立在夜色中的山君城宛如一头蛰伏在夜色中的猛兽,让人心悸。

    城墙上没有半点灯火,偌大的城郭仿佛与夜色融为一体,只能隐约看到轮廓。

    “世子,就算辽人的主力不在此,也不应该完全将这要地空出,拱手让人,我们是不是……”公孙止在这时有些担忧的说道。

    但这时的李丹青似乎已经彻底摸清了辽人的行事风格。

    他笑道:“无碍,此城必然与风来镇一般。”

    李丹青这样说

    罢,根本不带众人回过神来,便在那时一扬马鞭冲向远处的城郭。

    李丹青的草率大大出乎了众人预料,公孙止心头一紧,在那时赶忙策马跟上,身后的众多甲士见状也赶忙跟上。

    三军不可夺帅。

    要是李丹青有个三长两短,届时大军群龙无首,那对于他们而言那可是灭顶之灾。

    此时的公孙止也没有心思去责怪李丹青的莽撞,只能在这时加快步伐,带着大军,护卫在李丹青的左右,以防李丹青有什么不测。

    但直到李丹青杀到城门前,城中也不见任何异状。

    然后李丹青便直直的入了城,而城中的状况也如李丹青说的那般,并不见任何辽人的踪迹。

    而入城之后,李丹青倒是没有再要求大军急着赶路,反倒让众人在原地整备,恢复队形,再出城前往枯月山。

    这样的指令,让众人不免心头有些疑惑。

    毕竟如果这山君城中没有守军的话,就证明李丹青的推论是对的,那就应该继续急行军,直捣黄龙,可怎么忽然让大军放慢速度呢?

    但或许是李丹青之前的推论被完美验证的缘故,哪怕是公孙止也不好再多做询问,只能老老实实的去执行李丹青的军令。

    大军在山君中整顿约莫半个时辰之后,便再次开拔,前往两百里外的枯月山。

    而此刻已经过了亥时,深夜的陆屋郡寒冷无比,刮在脸上的夜风带着霜雪,宛如利刃一般,让甲士们的脸颊发疼。

    随着枯月山崩塌,就如当初的应水郡一般,整个陆屋郡的气候变得极为恶劣,尤其是在夜里,这一点更尤为甚之。

    并且越往枯月山的方向前进,这样的状况便愈发的恶劣。

    就仿佛是他们正在不断接近一处风眼一般,越往前走,行路便越是艰难。

    两百里的距离依照着大军的脚程,四个时辰抵达完全绰绰有余,即使这条件恶劣,五个时辰抵达也并非难事。

    而这个时间,按理来说应该已经到了第二日白天,可事实上,当五个时辰之后他们走完这两百里路,抵达那枯月城外时,天色却依然昏暗,甚至比起深夜时,更加黑暗,天色也愈发的寒冷,以至于有些甲士甚至难以握紧自己的刀剑,那些被金流香花大价钱买来的战马,即使已经披上了上好的绒球,却依然不乏有战马在行径的过程中倒下。

    哪怕这陆屋郡的圣山已经倒塌,这个地界气候确实会变得恶劣,但此刻这铺面而来的寒风,这伸手不见五指的天色,却显然已经超出了古怪的范畴,显得诡异万分。

    这已经不再像是一处圣山崩塌后的地界,准确的说,这处地界已经不像是属于人间的地方。

    他更像是那传闻中,位于九幽之下的寒冰炼狱。

    但抵达此处的大军,在这时却没有时间去为此感到诧异,因为相比于这处“寒冰炼狱”。

    远处那座本应已经倒塌的枯月圣山上所浮现的景象,方才称得上真正的光怪陆离……

 第二百二十五章 聪明反被聪明误

    枯月山耸立在不远处的夜色中。

    山体完整,并没有半点垮塌的痕迹。

    但……

    在这伸手不见五指夜色之下,那枯月山却呈现出一种妖异的森白之色。

    就像是一只巨大野兽所留下的遗骨一般,高高的耸立在天地间。

    而它的正上方,乌云汇集,化作一道旋涡,不断旋转,旋涡的中心,一道同样幽冷的白光灌注入它的山巅,像是有某种强大而神秘的存在,正不断朝着这座理应死去的圣山灌注着某种难以言说,却又强大无比的能量一般。

    显然,越是靠近此地,那越是诡异的天地异象也是因此而生的。

    众人在看清枯月山的状况之后,心头大抵都有了这样的定论,但相比于这样的结论,他们却更加惊骇于眼前这诡诞的场景。

    在这武道显圣的世界中,众人当然也或见过或听过许多骇人听闻的故事,但与眼前这实打实的诡诞场景比起来,那些传闻亦或者见闻都显得不值一提。

    而此番场景给他们心头带来的震撼更是溢于言表。

    “不是说,枯月山已经崩塌了吗?”这时,鹤非白忽然走上了前来,在李丹青的耳畔问道。

    相比于在场的大多数人,经历过阳山崩塌的鹤非白等人显然对于此事更加的敏感。

    当初阳山崩塌后,山体断裂,为此还不知道有多少居住在阳山附近的百姓死于这场灾难。

    可眼前的山体却完好无损,怎么看,都不像是那传闻中已经崩塌之相。

    李丹青闻言,摇了摇头:“枯月星的寂灭是我亲眼所见做不得假,更何况还有天鉴司的殷无疆招来亡魂佐证,此刻这枯月圣山的异象我想可能与辽人的有关……”

    “那我们现在怎么办,直接攻城吗?”夏弦音也在这时走上了前来,看向位于枯月山脚的枯月城,如此问道。

    这个问题出口,周围的众人也在这时纷纷看向李丹青。

    虽说之前李丹青下令大军赶往此地,为的就是攻打眼前的枯月城。但想来这个命令被下达之前,李丹青自己也没有预料到,此地的环境会如此的恶劣。

    这寒风朔朔,霜雪如刀,行路都已经显得格外艰难,要在这里与辽人决战,在众人看来多少有些托大。

    李丹青显然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他的眉头紧皱,抬头看向远处的枯月山。

    穹顶的旋涡中,那道森白色的光芒依然不断的朝着枯月山的山巅灌注着些什么东西。

    李丹青隐隐意识到如果让这状况持续下去,到达某个节点,辽人会愈发的难以战胜,但如果在这里开战的话,自己手下的大军战力会大打折扣。

    一时间李丹青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

    他的眉头紧皱,也知道要在最快的时间内做出决断,拖下去之后,一来甲士们的军心会涣散,二来若是辽人主动出击,那选择权就不在他的手上了。

    想到这里的李丹青眉头一沉,随即说道:“先……”

    但这话才刚刚出口,远处那枯月城的城门却忽然发出一声闷响,城门在那时缓缓打开,一大批身着黑甲的甲士从城门中涌出,队列整齐,只是百来息的光景,便已经在枯月城的城门外摆开了架势。

    而为首之人是一位年纪四十出头,穿着一声绒袍,却未着甲胄的中年男子。

    哪怕是在这把冰天雪地之中,那男子的绒袍之下,胸肌袒露,似乎并不惧怕这寒冷的天色。

    而随着男子的出现,周遭的气机在那一瞬间都仿佛凝固了一般,一股可怕的压力在那时排山倒海的朝着李丹青等人涌来。

    虽然与之素未谋面,但只是这一眼,李丹青便断定了对方的身份——正是那位之前接着辽人士卒的尸首与自己有过的对话的黑绝部族长,武君强者完颜冕!

    这还是李丹青头一遭面对这般级别的强者,武君之境与神河境一境之隔,相去却良远。

    一位武君境的强者虽说真的摆开架势死战,想要以一己之力对抗万人以上的大军并不容易。但要知道的是,他如果想要在万人大军之中取敌将首级,却也是来去自由。

    这样一尊强大的战力,是完全有能力凭借着一己之力,扭转战局的。

    而反观李丹青一方,缺少这般强大的战力不说,大军在这恶劣的天气下,也行动迟缓。反倒是此刻从这枯月城中涌出的辽人军队,行动敏捷,似乎丝毫没有受到这恶劣天气的影响。

    此消彼长之下,李丹青一方的胜算渺茫。

    似乎也是意识到了这一点,众人的脸色在辽人大军出现之后,顿时变得难看了起来。

    “李世子倒是言而有信啊!”而就在这时,站在人群前方的完颜冕在这时看向李丹青朗声言道。

    “我本以为世子的话只是说说,却不想,你当真敢带着大军来这里送死。”完颜冕这样说罢,张开手看向四周,朗声道:“世子觉得这处做你的葬身之地如何?依山傍水,现在虽然差了些,但只要假以时日,由我大辽国治理,不出二十年,此地定然又是一派鸟语花香欣欣向荣之景,世子就委屈几年。”

    完颜冕的话说得极为轻松写意,一副已经将李丹青吃得死死的架势。

    李丹青却不愿意在这个时候落了下成,倒不是说在意这口舌之争,而是这两军对垒讲究的便是气势,古来那么多以弱胜强的例子,说什么天时地利,但归根结底还是气势之争。

    他沉声道:“哼!枯月山是我武阳的圣山,轮不到辽人来指手画脚,此地最后是谁人的埋骨之所,我看,完颜族长言之过早了!”

    面对李丹的挑衅完颜冕却在这时甚是遗憾的摇了摇头:“都说世子聪慧,是个劲敌,来之前国主还曾特意叮嘱过,只是这两次见面,每一次世子都让我失望。”

    完颜冕这样说着,嘴角忽然浮出一抹笑意,他看向李丹青,脸上的得色几乎遮掩不住。只听他道:“世子难道就没有想过,这一切会是一个圈套吗?”

    “圈套!?”听闻这话的李丹青心头一凛,脸色骤然难看。

    “不过是故意给力露出些破绽,让你觉得我们畏惧你,你不就直接送上门来了吗?”完颜冕在这时冷笑着言道。

    “起初我还觉得这个计策破绽百出,以李世子的聪明才智想要唬住你并不容易,可谁知道世子却是聪明反被聪明误,自以为寻到了破绽,便急匆匆的前来送死。”

    “世子也不好好想想,四十万白狼军我们杀之都如杀鸡屠狗,又怎么会惧怕你手下这几十万急急忙忙间拼凑出来的散兵游勇呢?”

    “只是可惜了这些跟着你的几十万大军,都被世子的自以为是坑害,要跟着世子一同死在这里!”

    说罢这话,那完颜冕在这时轻轻一挥手,他的背后两位辽人甲士猛地迈步而出,在那时提出了两个巨大的牛角号角。

    号角一响,顿时煞气冲天。

    完颜冕身后的辽人大军,便在这时朝着李丹青等人发起了冲锋!

 第二百二十六章 白狼再现

    对于这个故事。

    柴鸿云有自己的期待。

    他只是一个武馆的教习,他只是一个在辽人铁蹄下狼狈逃窜的难民,他只是一个眼睁睁看着自己儿子死在辽人刀下,却只能掩面逃跑的父亲,他只是个抱着自己病入膏肓的妻子,却只能失声痛哭的丈夫。

    就像他不曾给妻儿们荣华富贵一样,他平庸、他本分、他碌碌无为。

    但在必要的时候,他从不缺乏为他们拼命的勇气。

    就像当初目睹辽人残忍的杀害自己的儿子时,那时的柴鸿云曾不止一次的生出要与辽人拼命的冲动。

    只是妻子与女儿还等着他,他不忍心,也不敢去想,没有了自己之后,她们会遭遇怎样的命运。

    所以,他咬牙切齿,像个懦夫一样逃离那里。

    本以为命运已经将他的结局刻入名为凄惨的卷宗,却不想,在绝望时,他遇见了李丹青。

    这个以往,在武阳百姓的嘴里,轻浮纨绔的世子,却给了他第二次生命。

    他给了以柴鸿云为首的难民们活下去的希望,更治好了柴鸿云女儿的病。柴鸿云终于放下了担忧与顾虑,在将女儿托付给远亲之后,也终于鼓起勇气,加入了伐辽的大军之中。

    他要讨个公道。

    为自己的儿子,为自己的妻子,也为无数与他一般,在这场战乱中流离失所的百姓。

    他当然明白辽人的可怕,也想过凭自己的本事,似乎根本无法与辽人抗衡。

    但李丹青召集了四十万人,众志成城,他觉得这个故事应该会有不一样的结局。

    可事实证明,他们也好,李丹青也罢,终究都低估了辽人。

    ……

    辽人大军的冲锋,带着排山倒海的气势,伐辽大军一来并未适应这恶劣的气候,二来也根本对于辽人的出击没有预料。

    二者合一,第一波交锋,大军便落了下成。

    好在诸如莽窟,诸如公孙止这些武官,在第一时间组织起自己的亲信走上阵前,用身躯稳住了辽军的第一次冲锋,以期给其余军队摆好阵势争取时间。

    寒冷的天气对于武阳的大军有着威胁,对于辽人而言,同样如此。

    战马显然难以在这样的冰天雪地中发动攻势,故而第一时间杀到跟前的辽人都是步兵。

    但他们气势如虹,手中的刀斧虎虎生风,打得前方的甲士节节败退。

    李丹青回过神来,在那时高声道:“各部拉扯队列,摆好阵型,准备迎敌。”

    四十万大军的构成很复杂。

    有赤龙军玄武军,有经过项略文的手招募来的私兵,有难民组成的联军,有听闻莽窟的事迹而从四大禁军中独立出来的有志之士,有刘自在的黑水军,有方厚土带来的江湖人士,也有阳山的旧部。

    这样一群人能走到一起靠的是奔赴国难的众志成城,但毕竟成军时间太短,缺少默契,前方虽然莽窟与公孙止在稳住阵型,但后方的大军依然免不了一阵慌乱,甚是不乏生出在奔走之中人仰马翻的荒唐景象。

    李丹青见这副景象,心头一凛,他知道这样下去根本等不到大军集结,到时候辽人一旦冲入军阵,阵脚意乱,军心涣散,众人就只有被辽人屠戮的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