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穿越未来电子书 > 从军事片开始当大佬 >

第117部分

从军事片开始当大佬-第117部分

小说: 从军事片开始当大佬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岂不是在讽刺挑壮丁当兵就跟挑选牲口一样?

    想到了这一点,众多影评人之一的苏凯,感觉自己这才是进入了观看这部电影的第二个层次,即从电影表面感受到了一些这部电影正在要表达的东西。

    苏凯发现,相比于李南池这个年轻人出品的那两部姊妹篇作品,三毛这部电影的呈现手法显得更加多样化和间接化了。主要体现在,李南池以前的征兵镜头,就摆个台子走个过场就完事儿,最多再来个热血沸腾的讲话,哪像现在,又是看牙口,又是岳武穆的

    这让苏凯想到了李南池那个《举起手来》的剧本,那个电视剧里,种种鬼子的死法也是在不断玩梗,现在就眼前的这场征兵戏而言,这是指上亦是一种玩梗,只是手法变得隐晦了许多。不过这也一惯符合学院派的风格,镜头不明着来,明着来的镜头也能挖出点其他的解释来。

    正如苏凯所想的这样,想要真的拨清楚三毛这部电影,是存在见识上的门槛的。

    因为随着情节的不断往下播放,各种明喻暗喻反讽的手法更是一环套着一环,跨不过去,就停留在表层。

    但即使有门槛,也并不妨碍每个观众的获得感。

    看得浅的观众们,乐呵的笑声就没有停下,单纯图个乐呵,也挺好。

    而透过表面看到电影要传达一些东西的观众,也在笑,只是眼中多出了“了不得”的神情,自然也免不了跟旁边人吹嘘一番,然后就听到恍然大悟的声音。

    就像,头角峥嵘的团长出现在荧幕之上的时候。

    一出场,播映厅内的大多数观众因为“头角峥嵘”的怪异造型而叽叽喳喳。

    而意会到“头角峥嵘”含义的,则向旁边人小声吹嘘着自己“了不得发现”的见解。

    整个播映厅内,每个观众都能从中找到契合自己的爽点,笑声、感觉自己发现“了不得”东西后的小声解释交织在一起

    三毛就是这样一部电影,不同的生活阅历和知识素养,会从中得到并不一样的观看感受。

    如果把观看这部电影的感受划分为三个层次,那么绝大多数观众停留在表面的好笑和三毛的可怜之上;一小部分人能够看穿情节中的种种寓意讽刺;最后的一小撮,则是升华到那个年代历史的精神高度。

    李南池自认为最后一个层次自己只能勉强抵达,尽管这部电影以及漫画是自己带到这个时空的。

    然而,尽管存在见解上的门槛,《三毛从军记》令人发指的厉害之处就在于根本没有众口难调这一说——你有多大的见识,就能从这部电影里看出多深的感悟;不带见识看,也能乐得开怀!

    越来越多的专业影评人和同行从业者从旁边观众的反馈中感受到这一点。

    这些影评人,是既会关注作品本身,也是留意片场反馈的。而同与旁边观众的搭讪调查中,他们已经明白一件事:李南池那个年轻导演,又拍出一部成功作品了!

    一两部电影接连成功,或许还能牵强附会的说一句是运气。但事不过三,李南池这第三部电影的成功,已经不需要去质疑,尽管得出这个结论时,这部片子才播放了三十分钟。

    “哈——呼!”

    姜苗苗打了一个长长的哈欠。

    这会儿已经是零点三十分出头,人体组织不断发出要入睡的提示。

    李南池提议,“走吧,回去睡觉。”

    “不等这第一场放完嘛?”姜苗苗也想回去睡觉了,主要是这部影片的样片成型之后,为了检查是否有纰漏,她也是跟着李南池后面看了好多遍的,新鲜感已经降低许多了,这处在昏暗的环境中,她已经打瞌睡了。

    “首播我已经坐在这儿了,仪式感已有,至于结果,是早就已经注定的事情。”

    李南池的话里充满着绝对的自信,片子已经播放了三分之一,现场的观众反馈,已经说明了这部作品的成功基调。

    接下来的口碑发酵,李南海自信并不需要去亲自关注,就让口碑自己在这个良夜酝酿去吧。

    他相信,明日一早起来,会是一个不错的开始。

 第227章 黑夜中的口碑酝酿

    等李南池回到红星厂,洗漱完准备趟到床上的时候,已经是一点半。

    李南池和姜苗苗在红星厂的房间就在三层小楼的第三层,房间门相互对着,李南池这边的窗户打开就是布满爬墙虎的墙面。

    外面墙体虽然旧,但内部装修是姜苗苗当初挑选的,装修得很不错,就是房间室内面积有些小,尤其是一张长2米宽18米的加长床放下之后。

    说起来,李南池这个老板当得有些悲催。

    每次因为有事,不能在11点前进入寝室大楼,基本上下榻的地方就是红星厂或者是暴风乐队的天空制噪基地,再要么,就是在附近酒店。

    看着有些小的卧室,李南池想着,自己是不是应该在京城买一套房作为下榻的地方?

    这小房间里,总感觉束手束脚的,老这么在公司下榻,一点儿当老板的体验感都没有了。李南池觉得等自己忙完这一茬,应该弄一个大一点的地方,至少要把公司与睡觉的地方分开。

    而正当李南池躺到床上、有些吐槽睡觉地小、渐而陷入睡觉状态之际,全国的各大影院中,《三毛从军记》电影零点场正式结束。

    全国所有首播《三毛从军记》播映厅开始散场,观众们一群群散场出来,朋友之间伴随着意犹未尽的讨论声:

    “三人的真人版比期待值要好。”

    “我这肚皮,这会儿还酸着呢,哈哈笑的就没怎么停。”

    “喽,看我的爆米花都还没怎么吃呢,笑呛了。”

    “我也是只顾着笑了,其实好多场景都没看懂,想要看影评。”

    “侯老师应该是全片的演技担当,一级演员的演技真的很可怕,吸香烟的镜头跟在《人义》里吃炸酱面有得一拼的!”

    “饰演三毛的那个小演员也不错的,他可是全片的灵魂,我觉得这位小演员的演技对得起三毛这个形象。”

    “那个小演员好像叫蒋越吧,被池大选中,可谓是一步登天了。”

    “演员不是唯一的,导演、编剧才是绝对的核心灵魂,所以一肩并挑这俩身份的池大才情才是最可怕的!”

    散场走出影院的影迷朋友们,彼此间说着自己的感受,直言着不虚此行。

    影评人苏凯合上小本本,他是等人群散场差不多之后,才从座位上站了起来。

    “艾,老苏,你也在这家影院啊。”

    苏凯从座位上刚站起来,走了两步之后,就听到身后有人叫自己,转头一看,嘿,是影评界的同行罗南。

    “老罗,你也在啊。”

    在这里碰到同行,苏凯一点儿都不惊讶,毕竟这里可是区里最好的一家影院,大家都是体面人,第一选择肯定是最好的影院了。

    “老苏,对这部电影怎么看?”

    “可惜了!”

    “嗯?”罗南脸上全是错愕,要是夸奖之语,他丝毫不意外,但“可惜了”这个评价,怎么也挨不上吧。

    苏凯理所当然的点了点头说,“三毛这部电影,如果在五一上映的话,今年的五一档相争肯定会很精彩。”

    “咳,我以为啥呢。”罗南手一挥,“已经过去的五月就不谈了,五月的票房大战硝烟刚过,你说三毛会不会成为六月的票房擂主呢?”

    “应该很有机会吧,六一档能打的电影可不多。我待会正要看《申公豹》,一起?”

    “我也正有此意,哈哈。”

    两人重新来到售票台的时候,发现售票台旁边挂着的《三毛从军记》海报,上面还刷着“这个六一,红星厂倾力打造的儿童电影来袭!”字样。

    “儿童电影?”苏凯喃喃读出声。

    旁边的罗南也是摇头说,“李南池是谦虚了,这可不仅仅是一部儿童电影。我想这三毛应该是ip改编最成功的电影,这部电影已经不单单是一部简单的喜剧战争电影了,里面的内容很发人深思啊!我是认为这位李导是把种种时代隐喻和黑色幽默的手法掩藏在儿童故事之下的,很有后现代的风格”

    “……”

    两位都是业内专业的影评人了,谈着谈着,就开始往专业剥析方向走。

    什么“后现代”啊,什么“解构拼贴”啊之类的专业词语,一个个从嘴里冒出来。

    直把对面卖票的影院小姐姐搞得两眼发直

    《三毛从军记》零点首映之后的第二场,是在凌晨三点开始的。

    伴随着第二场播放,网上对于《三毛从军记》的反馈在不断垒砌着,直观就反应在豆豉影评的评分上。

    85分的首评分,高达一万三千多人的在线打分,五星好评高达35,四星好评高达40,两个高分段评价就占据所有评价的75。

    而这,仅仅是豆豉一家影评网站的统计数据。

    不管是短时间内大量的打分评价人数的参与活跃度,还是高评价占比四分之三,网上种种反馈,都直接反映出观众对于这部作品的认可。

    这些评分都不是红星厂方面组织的,红星厂虽然成立了“舆情风控组”,但风控组职能只是监管网上与红星厂相关的话题,以防有人带节奏而消息滞后。

    这些评分数据下的每个账号,都是私人id,这些id号在评分下面的影评区还在热烈讨论着三毛电影中种种自己不理解镜头的寓意。

    事实上,豆豉影评网站上《三毛从军记》首映后一个半小时不到的时间内,就有过万粉丝评分,这几乎都是漫画粉、动画粉的功劳,他们怀着期待观看了三毛真人版电影,看完之后,超过了他们的期望,这才不吝啬于给出四星、五星的好评价。

    口碑,在这个黑夜中不断发酵,就像是滚雪球一样。

    “深夜推荐《三毛从军记》,或许人家也用不着我去推荐,笑。这部电影真的是一座宝藏,依旧由李南池一力打造,里面老面孔压过了新面孔,老面孔里有侯永(演技担当)、伊妮(颜值担当)、蒋越(璀璨童星),甚至于还会惊喜的发现里面有暴风乐队的客串”

    诸如此类的一篇篇分析贴、影评也陆续被发出来。

    笔力参差不齐,不少都是为了“吃口热乎”目的,而匆忙赶制出来的,只是为了在第一时间放送给公众号上的粉丝,扩大自己的知名度。

    质量虽然参差不齐,但分析贴、影评贴不约而同的都在剥析三毛电影里的种种镜头。

    相比于六一档上映的其他电影,三毛这种自带历史反讽风格的片子,给他们提供了足够剥析的素材内容。

    这是相辅相成的。

    因为这些帖子聚沙成塔,不断在各自的渠道,散播着三毛电影的影响力。

    直到,在早上释放。

 第228章 开怀大笑成经典

    早上九点,李南池醒来,打开窗户,爬墙虎的绿色青藤延伸了进来。

    耷拉着拖鞋,顺道敲了敲对面姜苗苗的房门。

    两个人在公司食堂填了一下肚子,因为两人都没有课程,所以也没回学校。

    吃完一顿晚早饭,李南池回到办公室。

    老板办公间就在三层小楼的二层,三个偌大的仓库,李南池并没有把办公室安置在仓库里,即便是二号仓库只有录音室、三号仓库完全空置。仓库的这些空间,是预备留着公司事业发展拓展的,这是一条红线。为此,李南池是将公司的行政岗位办公空间压缩在三层小楼,而给与各制作性岗位以足够宽敞的空间。

    办公桌上,打开电脑,李南池浏览着网上对于《三毛从军记》的舆论。

    有着三毛的漫画打基础,又有动画通过央视的第一动画时间去扩散影响力,首映的聚焦目光自然少不了。李南池看到,一夜之间随着一场又一场《三毛从军记》电影的播出,官脖、论坛、热搜榜的相关话题讨论度不断攀升着。

    观众的抒发观感很直白:

    “看完之后,作为漫画迷的我想说:因为漫画,怀着期待而来,又充满惊喜而去。三毛电影脱胎于漫画,但带来了很多漫画动画上没有的惊喜。”

    “或许已经可以大声的喊出:池大出品,必属精品!三毛电影可以说是近些年改编最成功的知名ip作品吧。”

    “”

    至于片中明里暗里的条条镜头寓意,也在纷纷跟帖议论中,被网友拿了出来,分析了个底掉。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网民的一波波分析力道也是巨大的,各种解读、过度性解读,都如同雨后春笋的冒了出来。

    尤其是【扛大枪】这首歌,绕口令式的歌词本是调侃。

    但不少网友集词创作,甚至于出现了“村长镇长县市长通通不如——宇宙区长!”这种段子。

    不过,由于涉及到敏感官位名称,李南池过了一段时间刷新页面之后,这种类似的歌词,已经在主流社交平台上消失了

    而圈内的众多影评,相比于评论区的简单情感表达,就显得篇幅大段了不少:

    “如《地雷战》、《地道战》一样,主角光环依旧,飞机上吊下来都能不死。

    不一样的是,打鬼子的方式愈发的不靠谱,三毛迫降丛林,本以为有一场紧张刺激的丛林追逐战,结果却是在惊世骇俗的学动物叫之间,就轻而易举的打死鬼子。

    可以说,这已然是比抗日神剧还抗日神剧了。可是,为什么几乎没有人去关注这是不是一部抗日神剧?

    因为,这已然不是一部军事抗战电影了,而是一部哲理片。

    它反英雄主义,因为英雄的三毛合影时只能露出三根毛,只能给师长擦皮鞋、打杂。

    它探讨了大人物和小把戏,高高在上的大人物,原来也只是生活的小把戏

    每一个哲理,何尝不是我们现代生活中的遭遇?

    若说《地雷阵》《地道战》是在讲人民智慧,那《三毛》就是在讲人民挣扎了,小人物的生存挣扎,在立意格局之上,是高出不少的。”

    诸如这些影评,李南池大概浏览了一下。

    最后发现,每篇影评的切入角度虽是不同,但殊途同归,对于三毛这部电影的成功,是没有多少质疑的。

    当老板还是很舒服的。

    电影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