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穿越未来电子书 > 从军事片开始当大佬 >

第158部分

从军事片开始当大佬-第158部分

小说: 从军事片开始当大佬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眼睛扫了一圈,于他而言,目之所及认识的人就没几个,这种场合下,日常活跃在影视荧幕上的明星都没见着,顶流更是一个没有。

    李南池发现自己貌似比较碍眼,上次元旦之前文联召开的那场,还有不少年轻的身影在冒泡,可是眼下这会儿,好像就没有比自己还脸嫩的了至少在附近这些靠前的桌子上,是没有看到的。

    其他桌都不谈,就自己身处的这一桌,是京城宣传口的郭领导,领着京城几个知名制作单位的代表,年龄普遍比自己高出了一轮儿。

    李南池的这四处打量的目光,直到众人落座准备听中x口的大领导开席讲话才收回。屁股碰到椅子,就听台上的大领导开始在话筒前说道:

    “在即将迎来农历丁丑年,文化届的诸贤在怡和园这座历史悠久的地方齐聚一堂,叙友情,谈文化,对此我感到格外高兴。

    我谨代表此处略去不表向诸位文化艺术界的朋友致以节日将来的美好祝福,向你们拜年,祝大家新春愉快!”

    哗啦啦的热烈掌声响起。

    “文艺作品的创作是精神文明生活需要的源头

    在座各位都是我们民族优秀文化的引领者、传承者和弘扬者。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我们文化工作者就应该抓住什么,创作什么文艺作品的创作始终要以人民为中心

    诸位,你们应该也一定能够担负起弘扬优秀华夏文化的使命,在不断实践中推动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在世界文化大潮浩浩荡荡、波澜壮阔之下,不断铸就我们华夏文化的新辉煌!”

    晚宴前的整个讲话时间不算长,十来分钟的样子,其中掌声数次响起。

    讲完话,这位宣传口的大领导也没有离开,而是在身旁一个人的陪同下,从右边第一座开始,开始华夏文化中的传统环节一桌桌的开始“体察民情”。

    没有轮到的,则在桌面上先自己吃开。

    吃自然是场面的,都是象征性的动几下筷子,一个桌子上共同举杯一下酒很香,一晃就能在酒杯边沿润上一层。

    每桌坐在首位的先热个场后,大家在桌面上就开始聊开。

    李南池所在的这一桌,大家正谈论着目前创作的年景:现在题材扶持单一化,加上自媒体之下,人人都成为内容的创作和输出者,批判声音的发表变得更容易,创作人所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

    这个话题上,李南池没有发表啥意见,闷着脑袋作出倾听状,时不时拿起筷子往嘴里送。因为在题材扶持上,红星厂基于历史的军事抗战创作一直受到政策扶持,这方面,红星厂一直是既得利益者。

    “李导,明天会上,有准备讲点啥?”

    餐桌上,京城宣传口的郭姓领导笑着问起隔着两个座位的李南池。

    有此一问,是因为李南池在文联召开的那场会上,可是“童言无忌”了一回,虽然这位郭姓领导没有参加那场会,但会上整理出的亮点发言是传遍的。

    这次是他带队京城各文化单位过来的,作为这次会议上的京城口各制作单位和个人领头人,明天的这些会议纪要大概率是会上呈的,他得给这小子稍微约束一下。

    倒不是给这小子嘴上把把门,谁要是把这小子还当作娃娃兵来看,那就真自以为的托大了。坐镇人才济济的京城宣传口位置上这些年,年轻俊杰他也是见识了不少,可如同李南池这般耀眼的,也是屈指可数。

    而现在这会儿的问询呢,也只是让这小子别当着自己大领导的面“放肆的嘴嗨”。

    李南池放下筷子笑言,“我一个小子能讲点啥,上次文联会上都已经说完了,眼下在场的都是诸位前辈,我带着耳朵听就好。”

    “你小子”,郭领导手指了起来,“文联会后,就见到过武会长一面,武会长可是说你一个人在台上”

    这位郭姓领导跟李南池倒是很熟悉了,包括红星厂都是在案头挂上号的,所以语气之间很是熟络。

    也无怪乎熟悉,从地雷战开始,红星厂这个年轻的公司就以不可思议的姿态出现在世人面前,也因为其主导的军事抗战题材创作而自然受到宣传口的亲近。

    这边笑谈之间,有人眼尖,看到宣传口的大领导走过来就出声道,“秋老过来了!”

    一桌子的人连忙站起来。

    京城口的领导也站起来,给自家老板充当这一桌子的介绍人,一个个介绍过后。

    按照年龄排序,最后轮到李南池

    “这是……”

    宣传口的大领导笑着说,“哦,这位年轻人是早有耳闻啊,李南池,少年名导。”

    李南池利索的接过善意,“邱老好。”

    这桌子握手问候的时候,旁边一个央视的记者溜过来,对着“喀嚓喀嚓”按下快门

    翌日早上,一声正装得李南池来到分会场之一的谐趣园,此刻,电影界获得过“五个一”的同仁在这里齐聚一堂。

    最前排的投屏之上,会议主题很大:“荧幕创作的过去与现在。”

    除了这种层级的会,其他再没层级驾驭得了这种宏大的主题了。

    椅子上都贴着姓名标签,呈南北对面布置。

    会议形式是会议主持人起个头,大家有想法就说,东西角落各设置有一排会议记录人员。

    :。:x

 第315章 叫我小李就好

    会议现场的这种面对面布置就不是严肃会议风。

    抱着的目的,就是要这些电影制作单位的代表和权威导演,真提问题的,真说事儿。

    能坐在这里的,都是电影界一个甚至是多个题材方向的制作权威,每年将这些声音和要求汇总起来,就是为宣传口制定来年的路线作参考。

    经现场会议工作人员的礼仪指引,李南池来到属于自己的座位前。

    坐下前打量一圈,李南池发现,自己的座位还挺靠前。挺有意思的是,京城宣传口相熟的郭领导座位就在李南池前面。

    刚坐下,斜前面一张脸转过来。

    “李导,来了!”

    “诶,张老师,您好您好”,刚落座的李南池连忙站起,“您叫我小李就好。”

    这位不是别人,正式国内唯一一个有着“国师”之称的大导,撇开其他的都不谈,就奥运那场开幕式,直接带动多少老外对东方印象的看法变动?这两手一握,那手掌粗糙结茧厚的,没个四十年的片场浸淫,根本磨不出来。

    眼下李南池称其一声“老师”也没错,这位本就是京影出来的,有时学校还会请回去做个讲座啥的。再者,这一位叫自己“李导”那是正常,自己要是回以“张导”的称呼,那就是不明所谓的将自己搁到与其一个身份地位上了。李南池在会上大胆提意见不假,但这是站在推动圈内往前进步的立场上,并不代表他目空一切。

    “你要是叫‘小李’,那我们这些老家伙,还有面子坐在这儿?”

    张谋子哈哈笑道,旁边进来的导演也是笑起来。

    其他人虽然在笑,心中没滋味的也有,自己眼瞅着就要年过半百了,熬到现在才有资格跨入这种级别会议的研讨会上。结果人家脚还没跨出校门,之间的差距,就像是头上的白发以及发际线。

    李南池谦虚说,“不敢当,不敢当,张老师您要是这么说,我在这里可就坐不下去。”

    张老师直言不讳,“拍军事题材片上面,你是国内顶尖。我最喜欢《三毛》,里面抗战和历史结合很好。”

    他也拍过军事题材片,穿越的秦俑不谈,因为穿越题材在如金上不了荧幕台面。《阅兵》也是记录意义大于创作意义,这两部口碑足以竖大拇指,但距离该题材的顶尖,还差一点意思。可最后剩下的《美洲豹》呢,口碑却是直接裂开?  直接成为生涯黑点。

    所以说,对于军事抗战这一题材?  他心中是有遗憾的?  说不得以后要重新在这一题材领域打一个翻身仗。

    “听说你如金在拍的叫《永不消逝的电波》?转型谍战了?”

    李南池点头,“不能说是转型?  您也说我还年轻,所以就尝试一下其他题材?  尝试一下多种可能性吧。现在剧组那摊子正在沪都影视城停摆?  说什么金天也要来聆听诸位老师的意见。”

    国师感叹?  “到底是年轻好啊,思维开阔,精力也好。嗯?不对,这会上就你一个年轻人?  你得说话?  把你们年轻的意见表达出来。这种会你是第一次参加,畅所欲言嘛”

    同出一个母校,对于李南池这位母校后进之辈,站在一个电影人的格局上?  他是很欣赏的。

    说话之间,随着入场人愈发的多?  现场谈论纷纷的氛围越浓。

    “田老师来了!”

    “田老好。”

    刹时间,门口随着这位田老师的进来而一阵喧嚣,这一众在圈内地位不低的电影圈人士打招呼的这对象,正是还健在的国内最早一批的电影人,年纪约等于45个李南池。

    随着田老师进来,后面一批走在后面的电影人也都步入进来。

    “这位是《横空出世》的导演陈兴国。”

    “《林家铺子》的导演水华”

    “《霸王别姬》的”

    “”

    “《地雷战》、《地道战》、《三毛》的导演李南池。”

    开会之前,照例相互介绍,全是国内大佬级电影人,交集往来中,标签一串的李南池在大佬中收获眼光无数。

    八点半,一排排茶杯端上,各自落座,国师对面就是钢炮。

    九点,会议正式开始,会议主持人简单开场后,抛出一个由头作为讨论的引子:

    “过去的一年,我们票房过亿的片子一共有86部,国内自产的有45部,国外引进的有41部。咱们电影人,平均八天可以为国内观众奉献上一部很叫座的影片出来,成绩看上去是可喜的。但是比去年少了四部,差一部就超过单手之数了,什么原因呢?”

    “就我所知的,金年咱们有三部投资就过亿的大制作片子没播得出来。就是因为主演的突然爆仓而不得不临时撤档,所以我们在座的,首先要严把选人关。现在屡屡出现演员成为电影定时炸药这种问题,解决之道还是要从选人源头做起,我建议圈内应该建立一个类似演员污点记录系统的平台”

    “演员选择失误还是可以更正的,还是可以找新演员过来替代的。过去一年里过亿影片数量下滑,归根究底还是优质ip的不足。”

    “要鼓励创作,现在重要的,题材扶持不应将力道都放在单个领域,大制作消费的资金、人力物力更大,也要有一些政策扶持,才能让有想法的导演不至于因为制作的规模成本导致望而却步。”

    “我们的审核也应该调一调,现在一些流行的元素,我们放到片子里面去,又要因为审核关卡而不得不咔嚓掉,观众越来越年轻,有得年轻元素,还是可以加进入的,标准不应该固定不变。”

    “”

    人这么多,上午场的会也就三个小时,每个人站起来的发言时间其实也是有限的,大家心里都基本有个时间点。

    李南池是第一次参加这种会,没有经验,坐在底下听了一会儿,现在明白张国师会前所言的“畅所欲言”是什么意思了。

    没人专门点名发言,有想到什么的,就联系自己制作过程中碰到的障碍给说出来。

    很像吐槽大会,东西两边全是上头的耳朵,既是指发展中的问题、也是光明正大倒苦水的场合。

 第316章 李大炮语录之“这些问题我都没遇到过”

    “大制作,还是大制作,刚才很多老师都提到了大制作这个问题,这些年我演了不少片子,自己也拍了一点。从这些年的经历来看,我想要说一句的是,我们电影人应该警惕这种大制作病!

    咱们电影人做电影,还是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别一上来剧本都没成型呢,就一挥手说:啊,我要拍个投资多少个亿的片子。好家伙,这听起来场面,可是步子一下跨太大,咔一下容易扯到蛋。”

    哈哈哈!

    坐在第一排的葛大爷,最后一句引起会场一片欢乐。

    坐在第二排的李南池挠挠头,葛大爷说的这句话,总感觉在哪儿听过?

    东西两个角落里,两排的会议记录员嘴角不自在的抽了抽。

    于他们而言,会议记录也是一门学问,如何把会场一些大佬的“通俗话”给“信达雅”的记录在会议稿上,这对他们的中文水平,都是一个考验。

    “老葛话糙理不糙,有政策扶持固然好,但是呢,高票房和大制作,绝对是不能画等号的,拍片子要注意不要讲排场,不是说没个五六个亿的投资,都对不起自己的身价。金年,我们国内电影市场,接地气的作品叫座又叫好,这会是一个趋势。咱们电影人要放下一点身份束缚,不是说前一部片子投资是亿级,下一部决不能拍低于上部投资的。”

    前排的某炮嗓门一扯,“对头,现在不少电影立项,好家伙,一开口就说要十个亿,十个亿有那么好拍吗?按照咱们一贯的盈利原则,十个亿的投资,没有三十亿的票房,可能回本吗?所以我就从来不给自己找这种罪受。”

    听闻这言,坐在某炮对面的国师,顿时有些脸黑。

    旁边的人见状,出于会场和谐氛围而岔开话题说:

    “这接地气的作品,贴近生活固然好,可是我们电影人中有专长情怀的,所以我倒觉得没必要按照市场的节奏打乱自己本来的步调。咱们很多电影人,走到现在还坚持在监视器后面的,都不容易?  大家伙的风格也由此确定下来。

    如果贸然因为市场的短时期流行某类风格就去转型,这实在是抹杀自己的电影事业生命。电影的世界?  本就该是博大胸怀的?  既有阳春白雪,也要有下里巴人?  都能在观众世界里找到受众。不能因为说,短时间内哪个风格流行?  观众爱看?  那我们就一股脑的都去做”

    说到这投资、票房、创作风向的相关问题?  大家显然都非常有感触。

    坐在人群中,李南池不争不抢,屁股挨着椅子十分紧贴,就带着耳朵听。

    但年龄搁在这儿?  作为与会众人里年纪最小的一个?  肯定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