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穿越未来电子书 > 从军事片开始当大佬 >

第199部分

从军事片开始当大佬-第199部分

小说: 从军事片开始当大佬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有人上香完毕后,李南池转身看向面前的众人说道:

    “今天,我们《永不磨灭的番号》剧组就此开机了,准备日久,终于等到了今天。

    你们当中,张慧贤、潘建顺等你们,都是我的同班同学,也是《地雷战》里面的老面孔了。从《地雷战》开始第一次面对镜头,到现在的《番号》将成为你们的毕业作品,我想你们每个人都想在毕业的年纪,为自己留下一份回忆。

    你们,只要对自己饰演的这一部分负责尽力,其他的交给我。我本人带领的红星影视制作团队,一路走来,只做口碑片,只做经典。对于电视剧而言,亦是如此,所以我有信心,将《番号》打造成一部精品电视剧!”

    啪啪啪!

    下面热烈的掌声响起。

    这整个开机流程里,闻风而来的探组娱记和闪光灯都被拦截在剧组之外,喀嚓喀嚓的闪光灯记录下这一幕。

    开机仪式后,案台上眼神祥和的猪头和鸡鸭都没有被浪费,直接被随组炊事班拎走,大猪头眼瞅着要被做成压猪头肉。

    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番号》剧组没有对外订盒饭这笔花销,而是李南池授意组建了随组炊事班,用来负责剧组的日常饮食,为此红星影视还特意购买了三辆移动烹饪车。而这支随组炊事班的三位掌勺,都是红星厂接收下来的转业炊事兵,专业操勺,口味完胜盒饭。

    这红星厂如今办公用地的性质就是部队仓储用地,因为这一块地和红星影视作品天然亲近的缘故,加上“国防教育突出贡献奖”这种荣誉以及《电波》之后的领导视察,诸多因素下,红星影视业由此收获了来自部队群体的友情。

    而李南池知道,友情是需要有来有往的,于是顺势就提出了红星厂愿意承担一些部队转业再就业的问题。虽然这种转业接收的人并不算多,杯水车薪,但姿态是摆出来了的,对于接收到的转业军人,红星影视也安排到红星厂的安保、炊事等岗位,在解决日常工作期住房问题的基础上,给出的工资福利待遇十分可观。

    于是,也就有了眼下这支负责剧组日常饮食的随组炊事班。

    另外,这开机当天。

    购下一轮播放权的荔枝和番茄卫视、买下二、三轮播放权的津门和川蜀卫视以及买下网络独播权的企鹅视频方面,各自按合同约定,向红星影视的公司账户上打来了继签约金之后的第一笔款项。

    这来自于荔枝、番茄、津门、川蜀以及企鹅五方打过来的第一笔购片款总计达135亿元,与签约金的015亿元一起,达到了总购片费近45亿元的三分之一。也就是说,《永不磨灭的番号》尚未开始拍,资金已经到位,而且没用从公司账户资金上进行抽调。

    这就是拍电视剧的一个好处了,可以在尚未开拍之前,可让卫视和门户视频网站提前来买单。

    相比之下,现行的电影制作生态模式里,作为播映方的院线是根本不可能掏钱去给影视制作公司拍片的。反而是,影视制作公司需要将票房收入的一半割让给院线方。

    当然,电视领域这种“空手套白狼”的提前买单行为,前提是需要导演和ip都足够厉害,厉害到能给卫视和网播方以足够的收视信心。但显然的,李南池出品的军事抗战作品已经成为一块金招牌。

    这开机仪式后,剧组开始运转起来,进入到开机第一场戏的准备之中。

    开机这第一场戏,几个主要演员都不需要出场,需要出场的则是一个群体:李南池从社科院考古所邀请来的野外挖掘队。

    而这第一场开机戏,就是整部剧的开头导入:通过一个战场遗址的现世而推进到那个年代。

    开拍之前,骷髅头、喝水瓷杯、军用水壶、鬼子罐头、齿茬残缺的梳子、上锈的刺刀和炮弹、冲锋号等一应展场物件儿都被提前被埋入土中。

    每一个道具物件都是细节。

    这埋入土里的冲锋号是按照军博馆里陈列的式样一比一打造的,所有入土道具都经过考古所的做旧处理。

    开拍第一场准备完毕后,李南池站在一旁的挖掘机旁,问起旁边的考古挖掘队长,“任老师,你们准备好了吗?”

    这位考古挖掘队长点头,“嗯。”

    “好,那准备开始吧。”

    野外挖掘队的一众队员进入土坑之中,开始用着毛刷、手铲从预期埋设点中挖着一个个物件儿。

    这挖掘开始后,场记随即喊道:“《番号》第一场导入戏:开始!”

 第405章 总得死个两三次

    随着场记的声音,摄影组旋即摇动摇臂,镜头居高临下来了一个拉升。

    居高临下的镜头将整个挖掘坑内收入其中,一旁的挖掘机停在一旁。一会儿后,监视器画面切换到布设在挖坑内的机位,给头颅出土的镜头来了一个特写。

    挖坑里,考古挖掘队长按照预先被交代的台本,看着清理出来的一个瓷杯上还刻着日文,自言自语的说道:“都是日本字,挖的该不会是日本鬼子把。”

    在这小声的挖掘议论之间,镜头边缘,一个老人被搀扶着往前走,一步一步逐渐走入镜头中。这上的神情顿时因为一把被岁月侵蚀得残缺的木梳子而双膝扑通跪下,整个人热泪盈眶!

    这位老人就是当年这支地方部队的唯一幸存者,当年的他,还只是一个无爹无娘、被团长收留下来的孩子,在最后一场掩护主力部队撤离的惨烈战斗中,成为这支没有番号的地方部队唯一火种。

    而此刻饰演这位老人的,则是李南池邀请过来客串的侯永老师,一个因《三毛》作品里“兵油子老鬼”一角而步入中年事业旺盛期的一级演员,对于这种触景生情、情绪突然释放的戏很是拿手。

    随着合作的演员增多,李南池现在是愈发习惯在开头用一个观众熟知的面孔来客串一下,以此作为开头的一个惊喜。

    “咔!侯老师辛苦,导入戏完成!李大本事、地瓜、热闹,你们仨儿准备!”

    穿着大衣、戴着黑色鸭舌帽的李南池从监视器后面站了起来,上前同侯永握手,刚才的这段开篇导入戏情绪点十分的好。

    其实侯永这次在《番号》里的客串,前后将出现两次。这一次出现后,最后拍纪念碑前的杀青戏,那时候还需要他出场一次。

    这前后分开客串,是有些麻烦。

    不过呢,侯老师甘之如饴。

    因为李南池已经给他透露了口风,献礼片《我和我的祖国》里的《回归》篇,需要他去饰演“主升旗手”一角,那可是可遇而不可求的献礼片。侯永知道,如果没有李南池这位献礼片总策划的推荐,要接触到这样的门路并不是一件容易事。

    另一旁,“李大本事、地瓜、热闹”这三位角色的饰演者正在化妆。

    刚才的简短导入戏后,在全剧准备率先出场露脸的就这哥仨,这“地瓜、热闹”这两位剧中角色,也是一出场就陪伴在主角“李大本事”的第一批班底,比起后期加入的“陈石头”、“陈锋”、“孙成海”、“张六斤”等营长政委级角色还要早。

    除了三位主演,其他一众群演也正在做入坑前的准备,接下来这紧接着要拍的,就是开场阵地包围战的戏码:

    【主角李大本事带着一群刚入伍的民兵做后备队,参加一场由整个纵队统一指挥、统一围歼的包围战,围剿的对象则是由藤田率领的鬼子中队。前方乒乓作响,李大本事的预备队在后面吃着炮弹灰,眼瞅着热闹都是别人的。就在此时,在包围战打得焦灼、前方阵地需要补防之际,作为后备队排长的“李大本事”脑门一热的跳出来冒领命令,结果被鬼子从自己补防的阵地上溜了】

    这是整部剧故事的开篇,由此引入了李大本事将功赎罪引开前来报复围剿的鬼子、完成任务后就顺道被留在敌后成立武义县大队的后续展开。

    为此拍好这全剧的开篇,首先从这三个角色的妆容和开篇包围战的场面戏开始。

    化妆组给主要入镜的这三位胳膊上化着黑疤妆,随着化妆组的涂涂抹抹,很快脸上就黑了一个色度,头发上也开始染上一层灰。

    在这三位角色的妆容上,饰演主角李大本事的田语是蓄起了腮帮胡子。

    为了这胡子,田语足足蓄了一个半月,每次长了都是化妆组来专门打理,直到现在达到与角色形象相契合的程度。作为这些后备队的排长,此刻体现他与普通民兵后备队不一样穿着的,就是一件竖领破大衣,还是一抖直掉灰的那种。

    另一旁饰演“地瓜”这一角色的周无咎和饰演“热闹”的圈内演员驰远两个人,都是普通的民兵挂衫装扮,斜对肩的挂着一条口粮袋,挂着一个铁皮水壶。地瓜的腰间还插着一根木柄手雷弹,这是整支队伍里唯一的一支手雷弹。

    其他所有准备入坑的人身上都灰蒙蒙的,一尘不染在《番号》这部戏里不存在的,在公布角色表之初,红星影视就声明应选者必须“耐脏”,所以油头粉面和光鲜亮丽肯定是要被打死的。演这种军事抗战戏,尤其是眼下的阵地包围战戏码,洁癖肯定要不得。

    眼下,道具组很忙。

    他们在卧牛山下挖出来的战壕之上点燃了数处火堆和狼烟,将几颗刚移植种下去的树木给点燃,在一些战壕表面浇上汽油,燃烧的黑烟刺鼻,泥土也被烤得一片黢黑种种努力,全是在营造战场爆发后的烟熏火燎场景。

    而跟随李南池一路拍战争戏至今、屡经锻炼的爆破组,也没闲着,而是十分麻利专业的在壕沟之上埋入爆破火药,为战争戏做着准备。

    另外道具组还准备了一筐筐碎土,准备给下坑道的这些演员和龙套来个“碎土洗头”。这既然是战场戏,那肯定有爆炸;既然有爆炸,那肯定是要碎土洗脸的。

    马上场地上要开拍,停在一旁的挖掘机随即开走,引起了平地一阵风席卷而来。

    捧着剧本、饰演地瓜的周无咎不自觉抖着腿,冻得苦逼着说,“这妆化上去吧,胳膊都感觉不到冷。”

    他的抖腿不是轻佻,而是真的冷。

    这会儿天气虽还没进入数九寒冬的那个冷劲儿,但十二月的京郊,寒风中已经有了刺骨的感觉。就他们身上穿着的这种单薄民兵服,风吹蛋蛋凉的赶脚尤甚。

    “李导,准备好了。”

    李南池闻言,拿起大声公,对着“李大本事、地瓜、热闹”这三位演员和其他一众龙套命令道:“所有人下坑,准备!”

    八十多个群演龙套跳进战壕,泥土上还残留着火把燃烧过后的温度。

    “《番号》第一集,第二场,第一镜,开始!冲起来!”

    场记兼职打板和发号令,一声“冲起来”话音落下,前面坑道里的龙套们二话不说端起手里长枪嗷嗷跳出坑道,往前跑去。

    正面和侧翼两个机位跟随这支“冲锋向前的队伍”,不时的有龙套因为被迎面“流弹射中”而倒下,等到镜头过去后,再重新捡枪爬起来,继续往前冲锋。

    这一段三百米冲锋的场面戏,一个龙套至少得死个两三次的。

    正式通过这种周而复始的方式,八十多个群演在局部可以形成三百多号人的架势出来。

 第406章 地瓜和热闹哼哈二将

    这种循坏死亡,也是拍摄这种战争戏的一贯方式。

    不然,哪来那么多龙套去阵亡?

    现在一个龙套的市场普遍价都要150块一天,请太多龙套,那剧组资金简直哗哗如流水。

    冲锋完这一边,换个方位,这些龙套还要再冲锋一次。

    这样在后期剪辑的时候,两边方位的镜头对拼到一起,就是一场宏大的冲锋场面戏。

    眼下虽然爆炸声阵阵,但前方并没有鬼子和八路军刺刀肉搏的戏。开局的这一场包围战,因为结局是鬼子从李大本事的防守阵地成功突围的,所以不需要拍刺刀对红的这种阵仗。

    事实上,所有需要战争搏斗的戏码,李南池都准备拿到齐鲁省的沂南县沂蒙红色影视基地展开,那里会有配套的爆破所需以及联络好的会协助拍摄战场肉搏戏的地方部队。

    这两场冲锋戏拍完,主机位从前往后撤。

    一直撤离到这处战场壕沟的后方:民兵后备队猫着的阵地处,这片地方的壕沟明显没有前方漆黑,炮弹的火光也未在这里燃烧。

    壕沟的凹口处,李大本事居中,地瓜、热闹左右护法,三人探头探脑的看着前方。刚才“冲锋阵亡”的八路军士兵这会儿都换成了民兵装,散布在这后方战壕之内。

    “田老师,探望的时候,你可以手掌搭在脑门上。”

    田语随即会意,“懂了,猴子探望嘛。”

    “对,驰远,你嘴巴张开的时后,上脸颊往上抬一抬,眼皮往下耷拉一下,这样”站在壕沟上面的李南池竖起两根食指,组合做了一个倒八字状。

    “好。”

    “无咎,记得你自己在筹备期时,对着镜子一直练的表情,嘴不仅要往两边咧开,上下也要打开的。”

    “嗯。”

    在李南池的语言微调之下,田语、周无咎和驰远三个人,各自调整着脸上的微表情。

    这“地瓜和热闹”两个角色,作为主角李大本事身边的哼哈二将,是需要承担本剧中的大量滑稽搞笑部分的,因此在剧中,这两人的脸部表情也最为丰富。

    在李南池对三位饰演者讲着注意点的时候,摄影组在崎岖的壕沟之上布置出一条走轨,以便待会儿摄像机位的移动拍摄。

    随着一声“a”,拍摄正式开始。

    摄像机从右往左拉了一条镜头,在饰演“热闹”这一角色的驰远面前停了下来,然后重回到主角“李大本事”的面前,镜头拉远,将三个人同时纳入镜头之内。

    监视器里显示着,三个人身上都灰不溜秋的,头探出壕沟之外,眼神一致看向前方,像是土丘后面探出三只土拨鼠,莫名的让人觉得滑稽

    拍完这一段,就准备歇场吃午饭。这早上被摆在案台上插香的猪头,现在已经被随组炊事班炖烂去骨,然后用千叶包裹着,又用纱布袋兜着,再压在了磨盘之下,做成了压猪头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