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穿越未来电子书 > 从军事片开始当大佬 >

第4部分

从军事片开始当大佬-第4部分

小说: 从军事片开始当大佬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走过来的时候,他一眼就被三人浮夸的宣传方式吸引住了。

    吆喝,还敢扯着自己母校的旗帜招摇撞骗?

    尽管心中不屑,可是注意力还是不可避免的被拉了过去,被动的听了那年轻人的朗读之声后,不由的就主动听了起来。

    脚步愈发的放缓,被剧本另辟蹊径的视角一下吸引住了,这剧本有意思啊!

    虽然接连拍了两个扑街网络大电影,但在鉴赏力上,黄飞还是保持着离开学校时的水准的。

    走上前去,黄飞问道,“你们是上京电影学院的?”

    李南池三个人把学生证掏了出来,手机二维码一扫,确实是母校学弟无疑,黄飞没想到这三个人还真没有打着旗帜招摇撞骗。可这露骨的宣传方式,标语的牛批语气,怎么做事儿比自己还浮夸?

    “我是16届导演学院的,表演学院的人现在还干编剧?”

    “原来是16届的学长,我这是灵感突发,灵感突发。”

    黄飞指着折叠桌上的剧本说道,“剧本可以给我看看么?”

    他已经打定主意,要是这三个学弟眼高于顶,比自己还浮夸,那自己作为学长,定要替母校说教说教这三个小子。

 第5章 一百万入手

    不得不承认。

    身为学长的自己不如母校的学弟。

    黄飞将《小兵张嘎的故事》的打印本翻开,扫了一眼故事的大体脉络之后,就觉得这个以孩子为主角的抗战剧本大有可为。

    在没有看到这个剧本之前,他还从没有想过,一向严肃深沉的抗战片竟然能以一个孩子的视角来展示,还能写得妙趣横生。

    黄飞的眼睛越来越亮,这个别具一格的抗战片剧本让他看到了自己咸鱼翻身的希望。

    首先没什么演员邀请困难,不需要请大腕演员,可以避开凭借自己扑街两部网络大电影的战绩不好请到腕儿演员的尴尬现实;

    其次成本投资不大,虽然钱对自己来说并不是什么问题,但不用回去看家里老子的脸色,总归是一件开心的事情;

    最后最关键的是,这剧本真的不赖,每一分集都有剧情上的起伏,包括配角在内的各人物都有血有肉,越看下去越难以想象这是母校学弟的手笔,了不得啊。

    黄飞发誓,这是自己从业以来经手碰到的最好剧本。

    如果他能把这个剧本拍出来,那便可一扫扑街两部网络大电影的晦气,搞不好还能重新定义一下目前的抗战片!

    自己必须拿下它!

    黄飞心里的小人呼声越来越高。

    “咳咳,学弟啊,母校出来一家人嘛,这剧本学长想拍,这是我的名片,你看?”

    黄飞很想当场直接敲定下来,可又担心这学弟看不上自己的拍片经历,不愿意卖给自己。

    他有自知之明,这样的剧本,就算递给那些有名气的导演,想必也不会拒绝,这车站内人来人往,指不定什么时候就有一个导演过来,人家只要往这儿一站,势必就没有自己的事情了,所以黄飞直接一口一个学长学弟的以拉近彼此的关系。

    “剧本拿来就是卖的,既然是母校的学长,肯定不会坑学弟的,学长先出个价。”

    李南池拿着剧本到这儿前,连这个时空有个编剧工会都不知道,他不知道这剧本应该报个什么样的价才合适,面对黄飞的询价,直接将皮球推给了对方。

    黄飞一根手指竖起。

    十万?

    李南池心中不悦,这数字也不过就是自己宿舍那把吉他的价格。虽然这个数字对于初出茅庐的编剧而言足以高兴得手舞足蹈的,但距离自己预期的五六十万还相差甚远。

    至少李南池认为,在这个军事影片匮乏的时空,《小兵张嘎的故事》这个剧本不应该就卖这么点钱。

    然而黄飞的声音随着拇指竖起后响起,“一百万!”

    他给的价格是编剧工会高级编剧的标准,而且出口就是整数,不带零头。既然看上了剧本,就没必要讨价还价的没完没了,赶快敲定让剧本落袋为安。

    “蛤?”

    李南池强忍住心中的惊愕,这数字直接对自己的心理价位上翻番了,看来自己心里对编剧这行当的印象还停留在上一时空是不对的,显然这个时空华夏编剧行业的发展程度要比上个时空完善很多。

    当下掏出笔,哗哗的在剧本上写了一串数字,“这是我的银行卡号。”

    “哈哈,学弟是个痛快人,走,前面就有家分行,转钱!”

    协议签署,银行转账花了小半天的功夫。

    在行长热情里送出银行大门后,得了剧本影视版权的黄飞脚步都是撇着走的,他看到了自己正走在一条名叫“成功”的康庄大道上。

    李南池狠狠一拍吴可为、刘裕两个人的肩膀,“老哥我发财了,马上就是中午,请你俩吃大餐去。”

    说不羡慕是不可能的,眼看着自己的室友蹲在电脑前捣鼓了两天,然后架起两根旗子就招摇来了一百万,两人看向李南池眼神有些不对。

    李南池臭屁,“别看了,人和人之间总是有点儿差距的。”

    听着李南池臭屁的声音,吴可为、刘裕两人对视一眼,不约而同直接上手,把李南池架了起来,直到垃圾桶旁不断告饶之后,才停了下来。

    李南池心里很高兴,这下启动资金算是有了。

    有了这一百万,自己可以有钱搞出一部小成本的军事影片出来,至于拍什么片子他都想好了,一部层次不用撑得那么大,易于自己这种新手掌控,但又是经典中的经典的《地雷战》!

    原本李南池心里算盘就打得噼里啪啦的响,演员可以忽悠班级里的潜力股,影视拍摄器材让余涛那小子搭把手,宣发可以让周无咎帮个忙,反正他家里搞院线的。

    演员、器材、宣发三块大头一去,这么一算,五六十万烧个两个月,把《地雷战》整出来完全不成问题。现在预期资金双倍完成,更加从容有余了。

    中午,三人在金碧辉煌的馆子撑死吃了六千块。

    “后海去不,我去把【那些花儿】给录出来。”

    吴可为剔着牙摇了摇头,“不去,太打击人,这儿离大广场不远,我想去感受一下庆典的尾巴。”

    刘裕也是随之点头,今天看室友睁眼赚了一百万,好不容易满肚子的柠檬水被压下去了,不想跟着去再受打击。

    出了馆子大门,看着李南池背影走远,吴可为呼出一口气,忍不住吐槽道,“咱们宿舍里都是些什么人啊。老潘阴阳调转换分明,一准儿就是戏班子出身;这老余呢是津门影视器材大户;老周走的亲戚家住北二环;而眼前这位,看起来不务正业,却写歌编剧都搞出点名头来。”

    刘裕肯定道,“他家里至少不差钱?”

    吴可为疑惑,“怎么说?”

    刘裕说,“你看老三卡里多了一百万,脸上有啥表情没?”

    “高兴?”

    刘裕解释说,“也仅仅止步于高兴,你想想要是你现在手里攥着一百万,会乐成啥样?”

    “上树?!”

    刘裕离得吴可为远了一点,“这就说明百万对于李南池来说就没看得上,有这心态,这家里能差么。”

    吴可为恍然大悟,“到头来老三也是狗大户的!今天这一顿宰得还是便宜他了。”

    同两位室友分别之后,李南池坐着地铁来到了后海一条街上。

    同样是因为今天大庆典的缘故,后海街上的人少了一大茬。

    这个时空,后海的环境没有变,但飘荡的旋律不是街边的露天歌手和酒吧的驻唱歌手们大多唱的是外国歌曲,也有些本土最近流行的影视歌曲,剩下的少数几个弹着吉他唱着无人问津的自创民谣。

    后海有许多千奇百怪名字的酒吧,以及大隐隐于市的录音工作室,但工作室里的把式儿大多是万国牌,有的干脆国产,不知是几流乐器,敲起来“梆梆梆”的,音色杂乱。

    上个时空在上京也晃荡了一段时日,李南池自然知道哪家有真枪实料。

    天空制噪,这个录音室里所有专业音色器材都是国外的专业公司制作,甚至一个采样的MIC都是进口货,地方藏得很深,是一群闲的发慌的几个富二代搞出来的。

    都是一群牲口,像隔音材料、PATTERN的步进音序器、合成器、PLATLIST音序器什么的,甭管会不会用,只往贵的来,对他们而言,真才实学不重要,门面首先要靓丽!

    这家录音工作室是李南池在另一个时空经常来的地儿。

    站在天空制噪的门下,就听了背后有人喊道:

    “艾!哥们儿,别瞅了,说你呢,我们这里不对外营业!”

    马路对面的停车位上,雷克萨斯LFA上下来一个等离子烫青年,向着站在“天空制噪”门口的李南池叫道。

    李南池转头一看,心里笑了,“山姜”高良姜,只有他喜欢开这种红色骚气十足、离地间隙非常低的跑车了。

    不过此时,高良姜还不认识自己。

    按照另一个时空的时间线,应该是自己上大二下学期时,在石牌酒吧PK电音时认识的。比自己大了四岁,不喜家里商事,该帮老子学着管理家业的年纪却整日在外面游荡,不过键盘按的倒很是不错。

    李南池不在意的耸耸肩,“我想用里面的东西录首歌。”

    “吆喝,哥们儿挺自信啊!”

    高良姜摘下墨镜仔细的打量了一眼李南池,可以肯定自己脑海里不认识这号人。

    李南池露出一抹笑容,“沪都的李南池。”

    高良姜露出恍然的神色,“难怪口气不小,原来是沪都的李家公子,怎么,李少也不务正业,有兴趣玩这些?行,能知道这儿的,也算有些能耐,跟我进去吧,看看你有几把刷子。”

    听了高良姜这话,李南池发现这个时空,自己的老爹看来比上个时空更有些力道,至少在上个时空,高良姜就没听说过沪都还有个姓李的。

    高良姜摁过指纹,二道门打开,走过廊道,墙上挂着PRS McCarty,Feratocaster等经典系列,这些许多音乐发烧友难得一见的东西,到了高良姜这儿,也只是作为了装饰品。

    里面两个差不多年纪的年轻人,其中一个留着披头士的发型。一见高良姜领着李南池进来,吹了个口哨,转着鼓棒,走了过来,“哟,山姜,你带了个新人来了啊。”

    李南池自然认识里面这两位,但现在这两个年轻人还不认识他。

    “李南池。”

    “韩家乐。”

    “范向南。”

    三人互报了家门,其中范向南一头披头士发型,颇为飘逸。

    这室内的装潢很明显的分作三块,中间是个摇滚舞台,摆放着顶级日本TAMA鼓和一套各式各样的镲片,小舞台前放着两个Marshall的JCM900音箱,全上京的录音棚没几家有,这儿一下就冒出俩。贝斯、爵士鼓、K TRITON键盘合成器、打击乐电鼓…全齐活了,装备出一个完整乐队都绰绰有余。

    高良姜拿着一把Krar递过来,自己拿着Gibson,眼神一瞧李南池,“新来的,solo?”

 第6章 邀任小兵张嘎编剧

    高良姜的举动让李南池想起了上个时空记忆中在石牌酒吧PK时的一幕。

    两人一人一把电吉他,在霓虹绚烂中你一段我一段,接着音符往上飙,最后科班出身的自己力压一头,自此也是不打不相识。

    李南池试了下音,然后在四个低音过后,身上的细胞瞬间噪起来,手指飞舞,不停的切换档位器,音色变化多端,声音动态十足。

    起初高良姜还能没有压力的跟上,到后面渐渐就力有不逮了。

    李南池渐渐压下高良姜时,旁边俩哥们窃窃私语,“这新来的,挺酷啊!你玩得过不?”

    “勉勉强强,山姜要栽了!”

    披头士范向南话音刚落,高良姜就双手一摊,朝着李南池竖了竖大拇指,“你牛逼,不过我更擅长键盘。”

    李南池从身上摘下吉他,表明了来意,“我是来借用下录音棚,知道你们这儿设备最好。”

    “我这里的设备都是花了大价钱从国外进的,录音效果横扫外面这一条街!”

    对于自家的设备,高良姜很是自信。

    李南池走到里面的录音室里,用Taylor原生电箱吉他先弹了小样,听了一遍,感觉中间指尖摩擦有点滋,又重弹了一遍。然后用PLATLIST音序器和MIDI一点点的往上加轨。

    以前在家里,李南池就搞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录音棚,这点能耐还是有的。

    接着是录音,录音室下的淡淡沙沙吟唱,声音波动令人宁静,又仿佛雨后初晴的空濛柔和……

    从前到后,包括背景音,李南池都是有条不紊的一力完成。在录音棚里忙活到傍晚,整个下午最终制作完毕,然后就是向“经典留声”的网站上传。

    这个时空的华夏为了鼓励本国的原创音乐,特意成立了“经典留声”这个官方音乐平台兼数字音乐版权保护平台。

    此网站上,所有音乐人的原创歌曲都可以上传,上传之后有专人审核,确定原创就会在网站的原创板块发布,优质的还会获得全渠道推广。同时新歌审核通过后就会赋予版权保护,其他人想用于商业用途,就必须支付作者酬劳。而若有歌手看中想要独家演唱,就必须向原创作者进行买断,买断之后,经典流声会在官网歌曲后面贴上“已买断”字样。

    网站本身不盈利,在上面上传意味着歌曲免费向大众开放,它对新人最大的吸引力就是提供了一个曝光的舞台,将自己的新歌售卖出去。虽然成名歌手并不会选择在上面发布免费发布新歌,但从这里却陆陆续续走出了一些颇有名气的音乐人,它也成为了这个时空无私培养本土音乐人的土壤。

    在“经典留声”网站实名认证过后,歌曲完成了上传。

    接着就是等审核了,这中间有个审核过程,不可能一上传就能在曲库找到。

    “老弟,你今天上传可要等这七天假结束后才会有人审核,不等一等?”

    李南池哈哈一笑,“走,撸串去,有句话这么说来着?哦,让子弹它自己飞一会儿!”

    高良姜、范向南、韩家乐三个人都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