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隋帝国风云 >

第167部分

大隋帝国风云-第167部分

小说: 大隋帝国风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照顾,两家的关系因此更为亲密。
    唐鉴的儿子中,嫡长子唐俭最为出色,其次便是庶出的儿子唐祎。唐俭是“太子党”重要成员,早在太子杨勇被废黜之后遭弃用,现在家侍奉老父。唐祎仕途坎坷,做为山东贵族集团的一员,他未能逃脱关陇人的“打击”,年过四十还未“出头”,如今这个主薄,还是与家族有着姻亲关系的河内太守所辟。帝国有两套职官,一套由吏部直接任命的官员,比如长史、司马和诸曹参军事,一套则由县令太守等官长个人辟置的僚属,比如郡正、主薄、祭酒等诸从事,这些人的俸禄由官长给付。做为名门望族世代官宦子弟的唐祎,对自己目前处境的不满可想而知。
    杨玄感发动政变,对山东人是否有好处?从关陇人的立场来说,如果政变成功,当然要加倍遏制和打击山东人。虽然一部分山东世家望族和诸如孔颖达等山东儒生明里暗里支持杨玄感,其利益诉求很明确,但其动机却非常复杂,嘴里说的和心里想的未必就是一致,比如唐祎就是如此,本来他还抱着赌一把的心思,但游元被杀的消息传开后,他便知道那些山东大世家的真实目的了。
    太原的地理位置很特殊,晋阳更是“龙兴”之地,历朝历代对这个地方都倾力经略,所以太原王氏、唐氏等山东太原一系的世家贵族在中土统一后,所受到的遏制和打击尤甚于河北一系。河北一系的崔氏、李氏有足够的实力借此机会“鹬蚌相争,渔翁得利”,但太原一系不敢也不愿卷进是非,唯恐灰飞烟灭。
    唐祎“适逢其会”,想跑都跑不掉。就在他彷徨无策的时候,恰好遇到了李建成。
    两家是世交,李渊和杨玄感又隶属于不同的关陇派系,唐祎理所当然警告李建成,劝说李建成赶快返回东都。李建成问了唐祎一句话,“你怎么办?你被杨玄感任命为怀州刺史,证据确凿。杨玄感失败之后,不但你的头颅保不住,还要连累整个家族。”
    唐祎反问了一句,“你何以判断楚公必败?”
    “某家大人已经奉旨赶赴弘化出任留守一职。”
    此刻杨玄感已经举旗,李建成也毋须隐瞒了,相反,说出一些机密,反而有助于东都扭转当前的不利局面。
    “在陛下的指挥下,一支由西北精骑组建的禁军龙卫横扫了河北,摧毁了河北叛贼,确保了永济渠的畅通。”李建成问道,“这两件事,能否证明陛下早已预料到今日的黎阳之变?”
    唐祎想了一下,说道,“形势对东都不利,对陛下更不利。”
    当前帝国朝堂上的改革派和保守派已经彻底撕破脸,而皇帝和改革派主力都在辽东战场上,留在东都和西京的大部分都是保守派势力。杨玄感是帝国保守派势力的领袖级人物,此刻他登高一呼,东都还能坚守几天?东征已经失败了一次,这次再败,皇帝和中枢的威信必遭毁灭性打击,就算皇帝迅速撤军了,他是否还能控制十二卫府?十二卫府的大将军、将军们又有多少人绝对忠诚于皇帝?假如卫府军“倒戈”,帝国改天换地,杨玄感赢得了最后的胜利,那帝国又将进入一个怎样的时代?
    “陛下既然早有谋算,又岂能让杨玄感得逞?”
    李建成嗤之以鼻。
    唐祎认真地看着他,思索着。假如李建成的话是真的,李渊到了弘化,拿下了元弘嗣,那么对长安的保守派势力或者杨玄感的支持者来说,就不敢轻举妄动了,因为西北军的实力过于强大,举兵叛乱无异于自寻死路。长安稳定了,关中的军队就能支援东都。也就是说,就算杨玄感拿下了河内,从河阳、孟津一线渡河了,随即便会遭到长安和东都两地军队的前后夹击,陷于极度被动,拿下东都的难度大大增加。再退一步说,就算杨玄感在东都“内应”的配合下拿下了东都,接下来便会遭到长安大军和从涿郡赶来的幽燕大军的前后夹击,还是陷于被动。杨玄感被动了,形势就对他不利了。
    “杨玄感能否拿下东都?”
    这个问题非常关键,唐祎想知道答案。
    答案其实很简单。越王杨侗坐镇东都,越王是忠诚于皇帝的。东都留守是樊子盖,樊子盖出自荆襄世家,祖辈效力于江左诸国,父亲在侯景之乱的时候投奔齐国,而他自己先是效力于高齐,高齐亡国后,又效力于北周。先帝受禅,又忠诚于先帝。这是一个绝对不容于关陇贵族集团,却被山东人和江左人所接受的当朝权臣,而这样的权臣除了忠诚于皇帝,还能忠诚谁?东都的另一个重量级人物是越王杨侗的长史崔赜,而崔赜是山东第一豪门崔氏的核心决策者之一,他的任何一个决策都必须兼顾到山东人的利益。东都还有一个关键人物,那就是实际主掌河南政务的将作监、检校河南赞务裴弘策。裴弘策是河东裴氏子弟,裴氏如今有裴世矩和裴蕴两位中枢核心大臣,权势倾天,这种情况下整个河东裴氏为了攫取最大利益,必然搁置内部所有矛盾,全力以赴协助中枢的裴世矩和裴蕴,可以想像,裴弘策的政治立场是什么?
    皇帝早有谋算,而越王杨侗和樊子盖、崔赜、裴弘策实际掌控了东都内外军政,这些人齐心协力,杨玄感想在短期内拿下东都根本不可能。假如杨玄感不能在短期内拿下东都,长安的军队一旦支援而来,幽燕大军一旦呼啸南下,杨玄感随即陷入腹背受敌的困境。
    “只要长安的军队赶到东都城下,杨玄感就再无夺取东都之可能。”
    长安的军队何时能赶到东都城下?长安距离洛阳八百余里,大军日夜兼程,八到十天内绝对可以赶到东都城下,就算把驿站传递时间和长安决策、集结军队的时间一起算进去,也不会超过十二天。
    “代王和越王虽然坐镇两京,但并无调兵之权。”
    唐祎直指要害。代王和越王有统兵权,没有调兵权,这是人所皆知的事情。试想皇帝远征,在没有太子监国的情况下,让两个少年皇孙各自镇戍一都,假如授给了他们调兵权,被居心叵测的权臣所挟持,举兵叛乱,那帝国岂不有崩溃之危?
    “如果某告诉你,陛下已经秘密下旨,授予越王和代王调兵之权,你是否相信?”
    李建成再透机密。皇帝既然有所准备,既然已经派李渊代替了元弘嗣控制了西北军,那么当然有可能授予两位皇孙以调兵之权。唐祎想到了李子雄。李子雄和东莱水师是杨玄感谋划中的一个重要步骤,但因为机密泄露,皇帝下旨缉捕李子雄。由此推及,元弘嗣肯定也保不住了,而皇帝迫于无奈,也只有授予两位皇孙调兵之权,也就是说,李建成的话基本可信。皇帝在第一次东征大败,国内形势危急,朝堂矛盾激烈的不利情况下,一意孤行马上发动第二次东征,极有可能就是给杨玄感设下陷阱,让杨玄感造反,然后借机把朝堂上的反对势力一网打尽,继而缓解朝堂上的矛盾,化解国内危急。
    唐祎再不敢犹豫,断然决定背叛杨玄感。
    李建成随即拿出决策,就在临清关阻击杨玄感,迟滞其前进速度。
    临清关令猝不及防,被李建成拿下。临清关随即由李建成的两个旅和唐祎的四百乡勇所控制。
    初六日午时,杨玄挺指挥大军向临清关发动了攻击。
    初六日黄昏,伽蓝率禁军龙卫进入汲县县境,与王仲伯的军队迎头相遇。双方稍有接触,于天黑后各自撤出战场。
第185章 三千里长的防御线
    章节目录'第185章三千里长的防御线——
    第185章三千里长的防御线
    第一百八十五章三千里长的防御线
    初六日夜,戌时正(二十点)。
    杨玄感坐在案几后面,一边摇着蒲扇,一边翻阅着从各处传来的最新消息。
    李子雄、杨玄纵、李密、胡师耽、赵怀义、孔颖达、王胄、虞绰等人围坐四周,有的查看地图,有的阅读文卷,有的伏案疾书,众人或凝神沉思,或窃窃私语,或忧色重重……
    黎阳的元务本早已把西北人尾随追击的消息传了过来。西北人刚刚离开黎阳,河北各路叛贼便从饥民中冲了出来,猛攻黎阳仓。目前黎阳的形势愈发混乱,而随着水陆粮道运输的断绝,涿郡方面马上就会派军队南下,所以河北叛贼攻击黎阳仓的时间非常有限,那么,他们有没有足够的时间带着几十万饥民离开?假如河北叛贼在危急关头抛弃了饥民,让饥民代他们受过,未来黎阳必定血雨腥风尸横遍野。不过这有利于元务本扼守黎阳,阻截南下大军。
    从独孤震、元宝藏这些关陇籍地方大员和赵郡李氏、清河崔氏等河北世家望族的利益来说,他们既然要冷眼旁观等待时局的发展,就要给杨玄感更多的时间攻打东都,那么极有可能让无辜饥民成为迟滞平叛大军南下的工具。
    可以预见的血腥杀戮让孔颖达极度不满,他认为这是关陇和山东大世家大权贵联手合谋的结果,他恳请杨玄感以苍生为念,请元务本马上支援黎阳仓,对攻击黎阳仓的河北叛贼形成夹击之势,从而迫使那些河北贼裹挟着饥民火速撤离黎阳。
    杨玄感寻个借口拒绝了。庞大的杨氏势力的未来与几十万饥民的死活没有任何可比性,杨玄感根本不会考虑一群庶民贫贱的生死。
    东都传来的消息令人鼓舞,那边恨不得杨玄感肋生双翅,一夜间飞到洛水河边。河南传来的消息同样不错,杨氏的众多门生故吏都在翘首以待,只待杨玄感举旗,他们便举兵响应。
    不好消息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唐祎背叛了,而麻烦的是,李建成恰好带着西土朝贡使团到了临清关,两人竟然联手,据关死守。至于已经追到汲城的西北人,大家都没有放在心上,因为禁军龙卫只有三百骑,且人生地不熟,而杨玄感的军队已经近万,响者云集,双方的实力悬殊太大,不出意外的话,那群西北狼也就是远远跟在后面,伺机偷袭咬上几口而已,对杨玄感没有任何实质性威胁。
    就在众人商议明天是否继续攻打临清关的时候,杨积善匆匆而来,喜形于色。延津关顺利拿下,大军可以由此渡河,进入荥阳郡,由荥阳杀奔东都。
    其实杨玄感是不是受阻临清关,并不影响他的整个谋划。杨玄感事先已经把可能发生的变故都估计到了,并且都作出了对策。假如临清关畅通无阻,大军也要在此一分为二,一部进入河内郡,从河阳城方向渡河攻打东都,同时抢占函谷关和潼关,切断关西和关东之间的联系,并利用弘农本堂的力量迅速壮大队伍,寻机进入关西作战;另一部则由延津关渡河进入荥阳郡,由荥阳攻打东都,以期对东都形成南北夹击之势,而利用河南各地力量迅速壮大自身实力,更是攻打东都的必要条件。
    现在临清关受阻,但延津关还是畅通无阻,杨玄感随即决定大军连夜渡河,以最快速度包围东都。到了东都之后,再分兵去抢占函谷关和潼关。
    =
    西北人以车马为阵,席地而睡,以便随时投入厮杀。
    高泰、乔二、谢庆、方小儿各带数人,乘着夜色潜入敌阵,刺探敌情。刘炫的两个弟子则在苏定方和一队精骑的护卫下,沿白沟向东而去,打探黎阳方面的军情。
    亥时六刻,方小儿派人回报,杨玄感受阻于临清关下。
    这个消息让柴绍和宋正本顿时兴奋起来。这两位认定伽蓝出自河内司马氏,而柴绍更负有家族使命,所以不论他们是否接受伽蓝的计策,此时此刻,两人都紧紧追随左右。关键时刻,山东人肯定相信彼此,而不会把身家性命寄托在关陇人身上。
    “将军,必须马上与临清关取得联系。”
    柴绍有些急不可耐了。很显然,李建成控制了临清关,但李建成势单力薄,而河内郡县肯定有杨玄感的同党,一旦杨玄感受阻于临清关的消息传开后,那些同党必定带着军队与杨玄感前后夹击临清关,李建成危在旦夕。
    伽蓝瞥了他一眼,面无表情。因为天气炎热,他仅穿着一袭单薄的黄色戎装,长发披散,脸上黑须如针,渊渟岳峙,威风凛凛,即便手无寸铁地站在那里,也给人一种莫大的重压。
    柴绍有心继续进言,但迫于伽蓝冷森的目光,他强行忍住了。宋正本迟疑了片刻,举目示意站在对面的傅端毅。傅端毅摇摇头,然后望了一眼坐在地图前的刘炫。老先生老眼昏花,虽然几位弟子高举火把,把地图照得纤毫毕见,但老先生看起来还是非常吃力。
    宋正本慢慢走到刘炫身边。刘炫扳着手指头在计算什么。老先生是个罕见的天才,不但精通儒学,诸如天文、地理、算术、术数等方面都有涉猎,对佛道也有一定的研究,是个真正的通才。宋正本正想打断刘炫,却见刘炫突然冲着伽蓝连连招手。
    “可有黎阳那边的消息?”
    伽蓝知道刘炫担心什么,微微摇头。
    “人性贪婪。”刘炫叹道,“危机迫在眉睫,很多人却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伽蓝没有说话,眼里掠过一丝痛悔之色。当初在平原郡的安德城外,假如自己狠下心肠,便不会给那些可怜的饥民带来灭顶之灾,然而懊悔已经晚了,愿望总是美好的,现实却非常残酷,以今日自己不堪一击的实力和岌岌可危的处境,只能望天而叹,泪流满面。
    “将军,当务之急不是黎阳,而是临清关。”宋正本慎重提醒道。
    伽蓝淡淡地看了他一眼,沉思不语。柴绍和宋正本都急于进入临清关以脱离险境,但自己必须考虑到河内局势,假如杨玄感在河内部署有大量亲信,那么临清关显然守不住。此刻自己匆忙进入临清关,等于拿自己西北兄弟的性命做儿戏,殊为不智。
    “杨玄感必须以最快速度杀到东都城下以抢占先机。”伽蓝手指地图,对宋正本说道,“某想请教,以杨玄感现在的实力,能否对东都形成绝对优势?假如杨玄感目前实力不足,那么他在何处才能在最短时间内拉起一支庞大军队?”
    伽蓝的手指点在了地图上的河内郡、弘农郡、河南郡和荥阳郡,然后扩大到外围,从汝南所在的襄城郡向东延伸到颍川、梁郡和东郡一线。
    伽蓝的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